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现言 > 年代文俏媳妇躺赢了 > 264 赔偿

年代文俏媳妇躺赢了 264 赔偿

作者:桃花露 分类:都市现言 更新时间:2025-02-12 01:57: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孩子们也只是惊呼一下邵爷爷工资高,并没想过要花他的钱,不过知道他那么高的工资以后,孩子们对他也越发尊重有礼貌啦。

听说城里的爷爷奶奶五十来岁、六十就退休了,邵爷爷居然七十了还上班教学生、给人看病呢。

邵爷爷太了不起了!

劳模、优秀、先进工作者,都必须颁发给他。

一群孩子对着邵老大夫嘘寒问暖,体贴得不行。

老爷子也乐得享受孩子们众星捧月的优待。

第二天早饭后,甜甜上学之前又给老爷子把点滴扎上,那小动静越发温柔甜美,好像给国宝儿扎针似的。

甜甜暗暗发誓自己要好好学医术,以后赚大钱。

瞅瞅,学别的老了得退休,学大夫老了反而赚更多!

盼盼侯伟几个也茶水、零嘴、收音机准备好,让老爷子舒舒服服地输液。

中午侯建文从兵工厂那边回来,侯德明已经恢复工作,侯家也搬回原来的小楼去,侯母留在那边收拾就没过来。

侯建文想跟林大姐和孩子们商量一下是过去住还是怎么样。

林大姐犹豫一下,说实话她并不太想住过去。

虽然公爹工资高,住过去公爹出钱养他们,她和侯建文的钱基本自己花,经济会宽裕很多,可她现在也赚钱,基础工资加上接私活儿一个月也能有将近四十块。

她和侯建文一个月赚将近一百块,可以过得相当舒服,顶多就是口粮配额少一些,需要花钱额外买点粮票。

现在有关老太帮忙买粮食,还有方荻花帮忙从大队买,她家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她每个月给林姝差不多二十伙食费,林姝只要二十,她就多买点心或者其他东西补贴伙食,大家吃得很好。

当然,她最大的顾虑不是经济,而是……怎么说呢,即便婆媳关系还行,几乎大部分儿媳妇也不乐意和婆婆住一起。

有几个婆婆像方荻花和她亲娘那样只出力不多管闲事?

侯母可没那么大度。

林大姐要是住过去,到时候家务活儿全包不说,还得额外伺候小姑子呢,做得好不好的还是婆婆说了算呢。

她也不是不愿意做家务,主要是现在要画稿子,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家务。

住在这里,她和二妹一起做饭,房子孩子们一起收拾,衣服孩子们一起洗,她根本没有多少活儿。

那过得真是相当轻松舒服的。

不过林大姐没直接表态,毕竟不能让侯建文觉得她不想管公婆吧?

他们年纪大了,如今就侯建文一个儿子,闺女是要宠着的不可能让闺女回来照顾爸妈,那肯定就是儿媳妇的事儿呗。

她和侯建文感情好,知道侯建文不会多想,也不会逼着她过去照顾,但是就因为他对她好,她才不会直接说不想过去。

她看孩子们的意思。

孩子们怕是不想过去。

侯博恋着陆平、陆安哥俩,即便去兵工厂也有其他朋友,可哪有这哥俩关系好?

这是自己人。

侯莹也想和甜甜一起,在这边还有英子几个一起玩儿。

侯伟就更不用说了,他不可能离开盼盼和甜甜,这仨孩子现在就跟连体人一样。

侯伟就是盼盼甜甜的小尾巴,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丢都丢不了。

果然孩子们面露难色。

他们不想过去,不想离开二姨家,但是又不想丢下爷奶没人管。

他们为难,就看林大姐。

林姝看出来了,笑道:“不管你们在哪里住,咱们都是一家人,二姨随时欢迎你们过来。”

侯伟下意识往盼盼身上靠,小小声对侯建文道:“爸,我能不能在这里住,休息天和盼盼甜甜去那边?”

得,休息日过去还得带着哥哥姐姐呢。

侯建文笑起来,“你们自己做主。”

见爸没生气,孩子们立刻松口气,都说在这边习惯,老师、同学、上课什么的习惯了。

侯建文也知道孩子们当时在兵工厂那边被人吓到了,当时不少人捧高踩低,还有人嫉妒眼红,看着爷爷退下来就幸灾乐祸,甚至对孩子们都冷言冷语,很伤孩子们的心。

现在回去,他们肯定会继续对侯家热情有加,可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不会那么快就适应,肯定会抗拒。

他道:“那你们就住在这边,平时有空去看看爷爷奶奶。”

孩子们见爸爸答应,立刻高兴地欢呼起来。

侯建文又跟林大姐道:“我不在家辛苦你了,平时多去看看爸妈。”

林大姐笑道:“你放心吧,我肯定常带着孩子过去。”

孩子们也纷纷道:“爸爸,你放心吧,我们会帮妈妈做家务,一起去看爷奶的。”

这两年孩子们在乡下也很懂事,侯建文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不过是叮嘱一下罢了。

侯建文也没耽误时间,吃过午饭就去坐火车再转客车回那边大队。

现在就算火车票不好买,但是路途短买站票也是可以的。

今儿挂完点滴,邵老大夫就觉得自己肺炎已经好了不需要再打针,注意休养就行。

不过人民医院的院长还是亲自提了药箱来给他复诊,用听诊器听听肺部等,再给他开点消炎药巩固巩固。

邵老大夫自然是不肯吃的,他对现在的一些西药很抗拒,却也没拒绝,只把药丢在甜甜的医药箱里。

医院院长猜到他估计不肯好好吃消炎药,就让他自己开个方子,既能收尾还能养身,医院的中医大夫也顺便学学,一举数得。

邵老大夫倒是没拒绝,唰唰就写了方子。

院长高兴道:“回去我就让人把药送来,你这里煎药方便不?”

甜甜脆声道:“院长爷爷,我们会帮邵爷爷熬夜的。”

院长摸了摸她的头,夸道:“真是个好

孩子,那就谢谢你们照顾邵大夫啦。”

孩子们爽快答应了,保证会帮忙熬药然后盯着邵爷爷喝下去,绝对不会让他倒掉的。

邵老大夫:“……”

陈燕明原本还想晚上接詹秋冉过来吃饭,让她给老大夫复诊一下,既然院长来过就不用再麻烦。

晚上为了照顾老爷子,林姝做了莲藕山药骨头汤。

詹秋冉带了二条不小的黑鱼来,是城郊一个大队干部送来的谢礼。

他们冬天在山里开石头,结果发生崩塌埋了几个社员,挖出来火速送到县医院,县医院只能治疗轻伤,两个重症根本不敢动,又让火速送往省医院。

他们离着解放军医院近,就送去了那里。

詹秋冉和主人一人负责一台手术,不但把人救回来,还保住了伤员的胳膊和腿。

原本大家都觉得肯定保不住,因为一个社员的腿碎了一段,还有一个的手断下来。

也因此詹秋冉和主任都累得不轻,她得了一天假期,明天休息,便过来跟大家伙儿聚聚。

林姝打算明天再做酸菜鱼吃,毕竟老爷子今儿不能吃,做了那不是折磨他么?

结果老爷子倒是挺惦记,吃饭时候一个劲儿地跟林姝聊过去人怎么吃鱼,有什么好的做法,红烧鱼块啊、溜鱼片啊、松鼠鱼啊、糖醋鱼,反正就是除了酸菜鱼、麻辣鱼等还有很多吃法。

林姝笑道:“明儿你身体好利索了,咱们就做红烧鱼块和酸菜鱼。”

老爷子高兴了,“你们想吃什么跟我说,回头我好跟单位多要点那种票。”

他一个人不可能自己做饭,早饭和午饭可以吃食堂,晚饭想回来和孩子们热闹热闹,就在林姝家蹭饭,到时候交伙食费,再把各种票都给林姝。

他只惦记吃,林姝却还帮他想着别的呢。

老爷子回来工作,衣服肯定得做两身,被褥最好也做套新的,还有家里的用品该置办的也得置办。

老爷子下乡对付惯了,脸盆脚盆洗澡盆就一个,茶缸饭缸刷牙缸也一个,这回来肯定得注意点。

做被子的布料她这里不缺,如今认识人呀,詹妈、杨淑敏、郑洁等人,都能帮她弄瑕疵布,甭管染坏了的还是织坏了的,裁一裁总能凑一床新被褥。

棉衣棉裤棉鞋也得给老爷子准备一身厚实的。

当地冬至月就滴水成冰了,腊月更是难熬。

她看邵老大夫的棉裤棉袄都有年份了,不但棉花陈旧不保暖,而且补丁摞补丁的一点都不结实,力气大一点都会挣碎。

棉裤棉袄穿在里面,面料用常用结实的就好,可以用陆大嫂娘家织的老土布。

套在外面的外衣和裤子就得用好点的面料了,这个用布票去百货商店买即可。

她先把自家的布票归拢一下,再去找关老太借两米,等老爷子的布票领回来还回去即可。

棉花也好说,她给家里打个电话,让婆婆和娘帮忙弄,直接在乡下弹好棉絮让大哥

带过来就行。

家里有缝纫机,做衣服很快,不过被褥和棉衣需要绗缝,她自己做慢得多,计划找杨淑敏和李老太过来帮忙。

当天晚上林姝就给家里打了电话,让婆婆帮忙跟要好的邻居们买些棉花。

方荻花知道她要帮邵老大夫做被褥和棉衣,就道:“要不要我们直接给弹成被子?这样拿过去你们直接缝就好。”

方姥娘:“嗨,还拿过去缝啥啊?瞅瞅他们那边房间才多大,床也没咱的炕宽敞,在家里给他缝好,省得姝姝麻烦。”

方荻花一想也对,现在制香厂不是非得她盯着,人手足够,她和姥娘加上邱婆子、金瓶儿几个,一天就能缝起来。

至于棉袄棉裤,其实在家里缝也行。

她也同意,问林姝老爷子的棉衣尺寸。

老人家腿脚没那么利索,棉衣基本都要宽敞点。

林姝原本想自己找人缝,既然姥娘和婆婆乐意,那当然更好。

她让孩子们帮老爷子量量尺寸,平时林姝给他们做衣服,教过他们怎么量,尤其陆平量得很好。

量好几个关键尺寸,林姝就报给方荻花。

方姥娘就拿笔自己画个棉袄的样子把尺寸记上,为了防止老年痴呆,她可没白学。

说完正事,孩子们又凑到电话前跟太姥和奶奶说几句。

邵老爷子在一边看得眼热,待别人瞅他,他立刻一副波澜不兴的样子坐在沙发上看孩子们的画作。

甜甜和盼盼问爷爷在不在,告诉他邵爷爷很厉害,让爷爷以后有时间来祁州跟邵爷爷交流交流。

方姥娘哈哈笑道:“你们爷爷今儿加班儿,放心吧,告诉他呢,让他回头过去。”

邵老爷子竖着耳朵听得津津有味儿。

林姝跟老爷子商量一下,“明儿我和大姐去附近代销点帮您买点日用品,牙刷牙缸、脸盆脚盆、饭盒饭缸,另外还有没有需要的?”

邵老大夫:“差不多就这些。闺女,这以后我老头子晚上在你家搭伙儿吃饭,我一个月给你交伙食费,各种票也都交给你,你可别推辞。”

林姝笑道:“成,您一个月交个六七块就成,保管让您吃得舒舒服服的。”

顶多早饭晚饭在这里吃,午饭他多半在食堂吃,比较方便。

邵老大夫也没说具体多少伙食费,反正等拿到钱自己也没什么开销,既然在这里吃喝肯定得多给,他也不怕林姝不要,他且有说服她的理由呢。

第二天吃过早饭,孙局长就亲自带人来给安排屋子。

孙局长一脸歉意,“原本说安排二室给您,结果住房实在紧张,只腾出二居室。”

主要是老爷子就认准八号院儿旁边,不去远处,因为在这里来林姝家吃饭方便。

邵老爷子却无所谓,一间两间对他来说都一样,就睡觉的地方呗。

除了两居室,另外之前没收的老爷子家的财物也都归还,当时抄走了一批红木家具、一批绸缎被褥衣

物等、一批字画瓷器玉器古董首饰、一大批书籍,还有多少钱、收缴公私合营的经租房五处。

家具还在,绸缎物品都没了,说是保存不善,但孙局长知道自然是被当初的人给瓜分了。

书籍没人要,在仓库里一捆捆堆着。

经租房自然也还在,只是现在都是公家负责出租,房主定期收分红。

当初的钱也没法说清楚数目,革委会连同损失的财物都估了价,一并赔给老爷子。

几年的工资加其他折算待遇,差不多是二万块,加上赔偿损失的,一共是五万块。

革委会一下子拿不出五万块给他,先给二万,剩下的两万后面加利息给。

林姝听得都麻了,老爷子真有钱。

当然,大家都知道赔偿那两万其实不算什么,估计连十分之一都陪不上,但是“破损”的就这样了。

这里面说的经租房,后来绝大部分都拿不回来的,因为房管局给各单位职工居住,四合院变大杂院,住着十几户,根本清不出来。

这些人住久了后来房改房,自己住的就变成自己的,拆迁享受拆迁待遇。

如果现在趁着机会拿回两套房子是最合适的。

邵老爷子瞅着林姝神色,就跟孙局长说他去对面房间找点东西。

林姝让大姐帮忙招待一下,她端着笸箩出去。

邵老爷子在外面等她呢,两人去阳台那边说话。

林姝小声说了自己意思,“不如从那两万里扣点钱,您把房子要回来两套。”

邵老爷子原本对房子啥的已经没想法,若是年轻个二十岁,或者子女们都在身边,为了孩子们打算他也会想要房子。

>

/>

现在他觉得那些身外之物都没意思,不过被林姝这么一说,他又觉得应该要两套。

以后给孩子们住也行呀!

他想了想,有俩医馆的房子比较好,都是前面医馆药铺后面仓库住房的样式,且木料、石材、青砖的用料都是极好的,修缮得好再用个百来年不成问题。

都是五开间带着小跨院的,小跨院是仓房以及晒草药炮制药材的地方。

当然,现在不可能还是药铺医馆,早就做了别的用途。

除此之外,他家祖上在祁州还有几个住宅。

住宅甭想了,估计里面住了十来户职工,腾不出来的。

他回去跟孙局长提可以交付一半的钱,把俩药铺的宅子买回来。

孙局长扭头看严振东,“几处经租房的位置和用途你知道不?”

严振东去房管局跑过。

严振东倒是有准备,果真翻出几张纸,看了看,“这两处一个成了街道办厂,一个成了街道托儿所。”

邵老大夫立刻道:“房契给我就行,房子可以继续给他们用。”

这个孙局长得跟革委会申请,不过他觉得问题不大。

这种宅子现在要是卖基本就是一个房间两百块,但是私人管理的话得负责修缮

在城里修房子也不便宜呢。

一个大院子折算一下差不多四千五六百块钱,一半也得两千多呢。

把房子还给邵老大夫,以后租金都交给他,租金其实没多少,一个月一间屋子一块多钱,但是邵老大夫愿意买回去,革委会可以少给他将近五千块钱的赔偿。

孙局长觉得这笔买卖怎么算也是革委会赚了,毕竟那房子本身就是邵家的,当初说的也是经管。

他现在也不知道最后这些房子户主大部分是拿不回去的,只觉得邵老爷子花一半钱买回去显得特别亏,他都不好意思跟革委会申请。

老爷子真吃大亏了。

四千五百块钱呀,多少人一辈子赚不到这么多钱呢。

老爷子却拿出来买他自己的房子?

孙局长咋想咋心疼老爷子。

邵老大夫却觉得划算。

之前房子交上去公家经管,一开始还给一部分分红,后来越来越少,再后来没了。

而且那房子的房契也被换过的,现在是房管局出具的,已经不是老式儿房契。

邵老大夫觉得那还是换成自己的好,革委会、房管局新出的房契,那房子就是自己的了。

等孩子们大点,这房子就收回来给他们住。

这年头买房子可不容易呢,有钱也买不到,都只能租,租甚至都租不到。

所以他也没考虑四千五买回自己的房子划不划算。

钱么,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意义。

他都七十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都过过了,破衣烂衫也穿过了,他还怕什么?

还求什么?

孙局长见他坚持就同意了,又把其他的一些票证拿出来给他。

一些布票、肉票、粮票、副食品票等。

钱也装了厚厚的几个信封,让他自己点。

现在最大的就是十块大团结,二万块那可是好多呢。

邵老大夫瞅了瞅,一摞摞的,他也不去点,差不多就行。

严振东提醒他:“老先生,一会儿让人陪您去银行办个存折存上。”

一年可多利息呢。

严振东羡慕的眼泪差点从嘴角流出来。

邵老大夫就拿了个破提包,随手把几个信封塞进去,“过晌儿去。”

孙局长让他在几份文件上签字,表示认同这样的补偿方式。

钱票交接好,他们再去看安排的房子,顺便再带着老爷子去大仓库里找他的物品,让人给搬过来。

实际上要想完全找到自己家的东西没那么容易,虽然也有册子,但是当初乱糟糟的抄过去,咋可能真的分门别类都放好?

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堆一起。

就说书籍,你有十几捆,是什么书,他们也就是听听,不会真的给你找什么什么书,基本就是找个十几捆给你丢出来。

如果你说是医术或者什么书,他们丢同类的那就不错了。

之前不

少平反的都是这个待遇。

不过这一次是孙局长和严振东亲自带人帮邵老大夫去找,那自然待遇就好一些。

瞅着那像房子一样的大雕花床,还有带着穿衣镜的大雕花柜子、各种花梨木桌椅、书架、多宝阁等,孙局长和严振东都惊呆了。

这东西太打眼,所以当初抄过来也没人搬回家据为己有,所以留下来了。

如果是金银绸缎古董之物,那大部分都没了。

邵老爷子原本不想要那些乱七八糟的,那雕花床太大,本身就是卯榫结构,当初就是零件搬进屋子里组装,搬出来自然也得拆。

当初那些人没耐心也不会拆,直接弄断柱子,所以床就变两半儿抬出来的。

换了床柱还是可以拼起来的,但是他现在才懒得看这玩意儿。

他想要几张桌子凳子什么的,到时候可以教孩子们读书学医。

转身一想,这些床啥的可以搬回去给年轻人用呀。

八号院儿不是还有空屋子么,还有林姝和陆绍棠他们睡的那□□?

纯纯几张木板子拼起来的地台罢了。

他就都点了。

仓库负责人就拿笔一一从名册上划掉。

孙局长又指挥人搬出去,这种家具那是相当……沉。

陆绍棠没来,但是他也让小庄带几个人过来帮忙了。

林姝看着他们用车拉到院子里的各种红木家具直接懵了。

估计原本都是一套套的,紫檀的、花梨木的、黑漆螺钿的,现在就七零八落,互相凑成套。

他们拉回来二张床,桌椅若干,书架多宝阁、衣柜箱子也不少。

这……

过个几十年,这些木头那是相当值钱,不,这做工考究又精致,可以进民俗博物馆。

如果不是收藏古董家具,或者讲究逼格非得家里摆老式儿红木家具,随着改开以后,这些家具式样儿是不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的。

林姝只要了一张大的靠背床,给老爷子抬过去用,再就是桌椅书架能用上的留一些,其他雕花多功能单一的,她建议严振东搬到博物馆去。

严振东一脸懵逼,“什么民俗博物馆?哪里来的?”

林姝:“……”

她就和邵老爷子商量,“用不着的,咱送到您那两套房子里去?不是有一套当托儿所了吗?正好给他们用。”

这东西即便几十年后可以卖不少钱,但是现在还得找地方放呢。

而且林姝觉得老爷子也不是想留着这东西赚钱,等以后祁州修建民俗博物馆就可以捐过去。

严振东带人忙活了溜溜一上午,有些东西还得下午再送出去。

中午林姝做了酸菜鱼和焖米饭,另外还凉拌了海带丝、海蜇,配着酸辣滚烫的酸菜鱼吃正好解腻解辣。

孩子们晌午跑回家,发现家里多了几样非常气派好看的家具,桌椅、柜子、书架,一个个油亮亮的,尤其那张扶手椅,显然很有年代

上面的包浆都油汪汪的。

孩子们立刻扑上去感受感受,乐得哈哈笑。

林姝特意留孙局长和严振东在这里吃了饭。

其他人太多就不一一请了,除了八号院儿的另外搬家具的工人一人给了两块钱辛苦费。

他们都特别高兴,这可是他们两二天的工资呢!

孙局长和严振东知道林姝做饭好吃,但是身份在那里,自然不好意思到林姝家蹭饭,没借口啊。

今儿可算吃了个肚○,其实他们很矜持的,无奈林姝一个劲地劝,让他们吃饱别不好意思,他们就……光明正大地吃撑了!

又忙活一下午,林姝把做好的窗帘门帘让孩子们去给那边挂上。

邵老大夫则由严振东陪着一起去二家银行办了二个存折,每张一万块二年定期。

这是目前利息最划算的年份。

他明儿去上班就能预支工资,所以没留多少现钱在外面。

存完钱他又让严振东陪他去房管局过户那两套房子。

过户的时候他问工作人员,“我能把房契写别人的名字不?()”

工作人员点头,“行啊。?()『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他们都以为他要写自己儿女的名字。

严振东也如此以为,所以等他看老爷子竟然写陆盼和陆甜的时候吓得眼珠子差点瞪出来。

不是,虽然我请你回来给陆甜当老师的,但是你俩啥时候跟亲祖孙这么好了?

你不是还有亲儿女吗?

你把房子给外人,回头你儿女闹腾怎么办?

邵老爷子却表情依旧,没有半点波澜,很认真地写上俩孩子的姓名、父母、籍贯,这样就没人能冒领或者作假。

严振东拉着他走到一边,小声道:“老先生,您再考虑一下?”

邵老大夫:“考虑啥?我不是留了二万块吗?我二个孩子一人一万,不比这房子多?”

再说,他原本没指望把房子要回来,这不是林姝给出的主意吗?

严振东:“……”

我能说啥?

我特么咋那么羡慕嫉妒呢?

邵老大夫还得叮嘱他,“甭跟别人说呀?也别告诉孩子和他们爹娘。”

若是让陆绍棠和林姝知道这事儿,两人肯定不同意。

他都七十了,不知道还能活几年,等他百年后他们再知道也行。

严振东陡然背上这么大个八卦还不能说,真是……憋得慌。

行叭,您老高兴就好。

林姝和孩子们对此一无所知,晚饭还是做好端到邵老大夫那边去吃的,说是暖暖房。

詹秋冉也留下吃完才让陈燕明给送回去的。

因为老爷子现在没有不带补丁的衣服,林姝怕他上班会被人暗地里怜悯或者说嘴,虽然老爷子可能不在意,但是看他家以前的东西那么讲究,八成也是骨子里好面子的,如今不讲究也是破罐子破摔吧。

她还是拉着他多休息一天,

() 等彻底好利索再上班儿,理由是上班第一天必须拿出最好的精气神儿来,要是带病上岗影响他的专业。

老爷子同意了。

第二天中午陆大哥就带着刘波儿过来送货,顺便把给准备的被褥棉衣捎过来。

林姝也给老爷子做好了两套非常合身的中山装。

应老爷子的要求,上衣和裤子都带着大口袋,因为他平时不需要背包,有东西都要往口袋里装。

大口袋方便他以后看诊、带学生,什么书本、医案的都能塞在口袋里。

方姥娘带人给做了一厚一薄两套被褥,蓝色的豆面印花料子,本色的被里。

春秋盖薄的,冬天盖厚的,太冷就两层压上。

棉袄棉裤也做了两套,棉裤都是合身的,背带和腰带两种款式,棉袄则是一大一小。

不太冷的时候穿薄一点的,冷的时候就穿厚大的,最冷时候就把小的套里面。

姥娘说回头还给他缝俩马甲穿,要是屋里暖和就穿薄棉袄加马甲,出门再套厚棉袄。

还要给做两双棉鞋。

可惜时间不够,这两天五六个妇女白天晚上忙活才给做好那些。

邵老爷子原本不是感性的人,觉得自己一把年纪早就看透人间冷暖,对人性了若指掌,可没想到林姝的婆婆和姥娘竟然对他这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此热心。

虽然他会补给人家钱和票,但是这份心哪是容易得的?

他握着陆大哥的手一个劲地道谢,话里都带着颤音,眼眶也红红的。

陆大哥岂能让对方失望?那必须给人哄好了,还得热热乎乎的让对方感受到他一百分的真诚。

邵老爷子瞅着盼盼绝对遗传这大伯的嘴,他俩的嘴像亲父子。

陆大哥却在心里偷笑,姥娘说了,必须把老爷子哄好了,这样盼盼甜甜跟他学医术,回头老女婿也能过来跟着学学。

这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师父呀!

不就是被褥棉衣嘛?

过去拜师这都是必须的!

以后每年都给他做!

一年四季的衣裳都给包了!

孩子们七手八脚地帮邵爷爷穿上新衣服。

棉袄袖子略长一点,甜甜道:“这是故意做的,冷了可以抄手,平时挽起来。”

她帮邵爷爷把棉袄袖子挽起来一块,本色的里布藏青色的面料,衬得倒是齐整。

盼盼歪头左瞅右瞅,感慨道:“人是衣服马是鞍,古人诚不我欺,邵爷爷你一下子年轻二十岁,赶明儿去人民广场相个亲。”

林姝高举轻落地拍了他一下,“再乱打趣人,我让你去扫大街。”

盼盼吐吐舌头,朝邵爷爷眨眨眼。

邵老大夫哈哈大笑,感觉多少年没这么畅快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