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笼中雁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援

笼中雁 第一百一十一章 无援

作者:以鹅传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5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掖庭外面的小水沟通着护城河,我就带着太子,一直往外游,这才逃了出来。”

程卫望向同样狼狈的太子,虽说他自小读书,明白王朝更迭免不了腥风血雨,可他也不曾想到,盛世之下的太子竟然还要用这样的方式才得以保全性命。

程卫继续道:“我身为太傅倒没什么,只是太子年纪还小,这一遭倒是苦了太子了。”

贺暨脸上的污渍被景聆擦去了不少,露出了一张白净的脸蛋,他眨着还沾着泪花的眼睛,看向程卫道:“不苦……”

景聆和程卫闻言微惊,景聆随即露出一抹舒心的笑,她道:“太子是能吃苦的人,若能登基称帝,定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程卫的身体倏然一僵,搭在扶手上的手也突然握了起来,他警惕地朝门口望了几眼,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景聆察觉到他神色不对劲,便道:“怎么了,还有什么别的事情吗?”

程卫抿紧了干裂的唇,用牙齿咬掉了嘴唇上粗糙的死皮,而后起身道:“先帝曾经送给我一件东西。”

景聆苦涩地笑道:“先帝惯爱给人送东西的。”

程卫摇了摇头,正色道:“先帝赏赐给我的是一条华贵的宝石腰带,他说,若自己遭遇不测,就让我拿着这条腰带主持大局。我不解,便在想莫不是这条腰带有什么过人之处?于是端详了一夜,而后发现那条腰带中间似乎还夹着别的东西。”

景聆顿时收敛了脸上的笑意,也变得认真起来,她道:“那你看了里面是什么东西了吗?”

“没有。”程卫淡淡地摇头,“我没有那么大的好奇心,有些事情,知道得越少越好。”

程卫是家中独子,他跟在贺迁身边五年,除了辅佐帝王之外,更养成了保全自我的习惯。

景聆道:“那腰带呢,在你家吗?”

程卫道:“是,但我和太子失踪,陈王在宫中没有找到我们,一定不会就此罢休,我与太子,都不方便露面。”

景聆眼眸微垂,也同意程卫的话。

盛安城中处处都是陈王的兵马,白天自己回来时,便发觉一路走来,永安坊中巡逻的兵马最多,或许是因为永安坊中住的大多都是皇亲与朝廷官员,因此防控更严。

景聆摸着自己微隆的肚子,如今能在盛安城中自由出行,又与自己相熟的人。大概就只有夏侯铮了。

景聆抬眼道:“这件事情我来想办法,今日天色已晚,我让管家给你和太子收拾两间屋子,你们先在府中住下吧。”

程卫的眸中涌现出希冀的光彩,他起身拱手,道:“多谢。”

次日清晨,景聆便去了舞阳侯府,见到了夏侯铮,并向他说了腰带的这件事情,夏侯铮原本就想在盛安做点什么能帮上忙的事情,因此毫不犹豫地就答应了。

而正如程卫所料,陈王并没有放弃寻找自己与贺暨,并且已经把搜寻范围扩大到了盛安附近的各个州县,程卫自家的府宅自然也不能幸免。

夏侯铮于是主动向陈王请缨,愿意自己带领羽林军去程卫家搜寻。

程卫虽然向夏侯铮描述过那条腰带的款式与放腰带的地点,但夏侯铮还是担心自己会拿错,故而便把程卫寝房中所有的腰带都拿了出来。

夜里,夏侯铮带着那一堆腰带去了武安侯府,程卫从中找到了贺迁御赐的那条腰带并挑开了腰带一侧的线缝。

明黄色的布料叠在腰带中央,三人一眼便看出那上面印着只有圣旨才有的印花,顿时一惊,但又觉得按照贺迁的性子,这的确是在情理之中,很快就恢复了平静。

程卫用颤抖着的双手将圣旨打开,当熟悉的墨迹再次浮现在眼前的那一刻,他倏然感到鼻腔一酸,不争气的眼泪再次从夺眶而出。

这是一封传位于太子贺暨的遗诏,只要将这道圣旨公诸于天下,贺暨便是堂堂正正的大魏皇帝。

可现在的盛安在陈王的掌控之中,贺约合虽然被拥立为帝,而实权究竟在谁的手上,大魏群臣心知肚明。

盛安被笼罩在无尽的黑暗之中,而时诩所在的嶆城也同样乌云密布。

五日前,时诩就派张易前往千州请求援军,可千州方向一直没有动静;于是时诩又派人余州和夏州借兵,这才勉强与于昊对峙了几日。

这日夜里,张易终于回到了嶆城。

时诩听到他回来的消息连忙出了营房,正想指责他一番。

然而,此时的张易蓬头垢面,浑身是伤,腿还断了,一瘸一拐地走向时诩,紧接着便“噗通”一声跪在了时诩面前。

“大帅……”张易的眼睛在烛光下闪着绝望的光,热泪顺着脸颊落下。

时诩见他这副可怜的模样,怒气顿时就埋在了心底。

“张参军,你这是怎么了?”时诩扶着他的双臂,“你先起来说话。”

张易被时诩拉了起来,张易用脏兮兮的衣袖擦着眼泪,他哽咽道:“侯爷,我此去千州,可千州折冲府与舞阳侯的侯府中已经没了兵卒,再一打听我才知道,东北道的兵马都被夏侯烈带着,跟着陈王到盛安逼宫去了!”

“什么?”荣英顿时睁大了眼睛,营中人包括夏、余两州的折冲都尉——杨骁与崔学听见张易的话更是惊愕至极。

时诩同样心中一惊,他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张易擤了把鼻涕,道:“逼宫就是这两日,但兵马,夏侯烈许多天前就已经在往盛安的方向拨了。”

“他们去了盛安逼宫,然后呢,皇上难道就在这么妥协了?”时诩继续问道。

张易的眼泪掉得更厉害了,他疯狂地摇着头,说:“皇上,驾崩了。”

张易此言一出,嶆城军营中立刻静了一瞬。

“张参军,这话可不能乱说啊!”荣英张望着四周,激动地大声说道,手舞足蹈的模样,像是要把张易的嘴捂上一样。

“我没有乱说。”张易抽泣着,他咽了两口唾沫,继续道:“侯爷,皇上是真的驾崩了,听人说是太后娘娘害死的,陈王便杀死了太后,拥立了皇长子为帝,这个消息各个州县里面都传遍了,只有我们嶆城不知道。”

时诩唇角微动,他看向杨骁与崔学,道:“你们知道吗?”

杨骁与崔学相视一眼,纷纷摇头。

崔学道:“我们三日前就来了,那时候,估计盛安还未发生宫变。”

杨骁也道:“我猜测陈王是怕侯爷您会带兵回盛安,他怕您会威胁到他。”

时诩微微垂眸,对杨骁的话不予置否,转而问张易道:“那你身上的伤又是怎么回事?”

张易脸上的泪渍干得差不多了,他抽了抽鼻子,说:“我那日向千州刺史说明了我的来意,结果我刚出刺史府的大门,就被当地的地痞流氓给打了,他们追了我一路,又有刀剑又有长枪,简直就是要对我下死手。我怀疑,这是千州的那个老王八蛋授意的。”

时诩沉下心来,自己如今人在嶆城,朝堂之事他插不上手,可这战事却是个不能拖的。

千州的屯兵都进了盛安,那自己也只能上奏朝廷,寻求支援了。

盛安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不知道景聆怎么样了。

时诩抬头看了看没有一丝光亮的天空,闭了闭眼,在心里叹气。

时诩对荣英道:“荣英,你去把郎中请来,给张参军看看伤。”

“是。”

时诩把扶着的张易交给一旁的时溪,叮嘱道:“子涧,你扶张参军回营房,嶆城战况紧急,我这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回盛安,请求朝廷发兵支援。”

时诩的奏疏在次日傍晚就被送入了皇宫。

大明宫中,九岁的新帝贺约合在陈王的辅助下批阅奏章,虽然都是贺约合自己批红,但大多是陈王的意思。

贺约合看完了时诩的奏疏,他抿了抿嘴,怯生生地对身旁的陈王道:“皇叔认为,是否应该派兵前往嶆城支援?”

陈王眉梢微挑,他缓缓道:“皇上认为呢?”

贺约合思忖片刻,小心翼翼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与满丘之战事关大魏国威,我……朕认为,应当派兵前往嶆城。”

贺约合说完后,陈王看着它沉默了。

贺约合当即认为是自己说错了话,他又连忙道:“朕年纪尚小,不够高瞻远瞩,这等大事,还是由皇叔定夺。”

陈王扬起唇角,呵呵一笑,上身前倾道:“皇上真是谦虚了,不过臣认为皇上刚刚登基,并不是征战的好时机。况且这些日子武安侯已经把满丘人阻挡在了嶆城之外,我们当前只要守住嶆城便好,至于平城,日后有的是时间,徐徐图之。”

贺约合胆怯地看了陈王一眼,随即垂下脑袋,小声道:“那皇叔的意思是……不派兵?”

陈王捏了捏下巴,长臂一挥道:“直接让武安侯撤兵回盛安吧,这仗根本就没有打下去的必要了。”

奏折的一角被贺约合捏得折起,陈王见他闷着不作声,当即沉声道:“怎么,皇上不愿意?”

陈王的声音如千年寒冰一般,贺约合顿时浑身一颤,摇头道:“朕……朕没有……朕只是,朕只是有点饿了。”

贺约合恐惧地笑着,扭头便拿起毛笔,在奏疏上颤抖着写着自己的意见。

陈王看着贺约合胆小又听话,倏地露出了一抹满意的笑,他拍了拍贺约合的肩膀,起身道:“既然皇上饿了,那臣就叫人做点吃食来。”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