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五十九章 婚姻大事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五十九章 婚姻大事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宰予看来,冉求的劝谏不无道理。

以春秋各国氏族互相通婚的历史经验来看,与实力差距过大的势力联姻,从来都是利弊参半的。

利自然是可以获得来自女方娘家的强力支持,有的人更是可以靠着老婆一飞冲天。

远的不提,就说近几年,楚国就有一位因为娶了公室女子而一跃成为大夫的人物。

当初,吴国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王在慌乱之中连夜出奔。

因为吴军攻势太猛,所以一时之间也来不及准备车辆,楚王和他手下的大夫们大多数只得徒步逃亡,实地上演了一场春秋马拉松。

好在吴军的心思都在抢劫郢都的财物上,所以没有多少人去追击楚王,因此他们才得以脱困。

而在徒步逃亡的过程中,楚王的妹妹季羋因为体弱,步行没多久就再也走不动了。

眼见着身后的吴人就要追上,情急之下,楚国小臣钟建背起季羋抬腿就跑。

就这样,钟健背着王女一路跟着楚王跑到了二百里外的郧地。

后来,楚大夫申包胥前往秦国求来援军,帮助楚国击退了吴国的攻势,楚王也终于得以回到国都。

此时楚国境内百废待兴,楚王为了稳固外部环境,于是就打算让妹妹季羋嫁到附近邦国,通过姻亲关系建立同盟。

但季羋估计是在逃亡的日子里与钟建产生了感情,于是就耍滑头,向兄长辞谢说。

“按照礼法与风俗,作为女子,就是应该要远离男子。我虽然很想遵从您的命令,可是钟建已经背过我了。”

换成现在的话来说,季羋的意思就是——我不干净了。

楚王一听这话,顿时被妹妹干沉默了。

礼法?

咱楚国啥时候开始讲起这东西了?

不是‘我,蛮夷也’吗?

妹子,到底是你记错了祖宗的教诲,还是我把师保的教育学劈叉了?

不过楚王稍微一琢磨,很快也明白了妹妹的心思。

于是在短暂的挣扎之后,楚王终究还是心疼妹妹多一些,就没有强行让她出嫁,而是将她嫁给了钟建。

因为自己这个妹夫的身份实在太低,所以楚王干脆顺手给他封了个大夫,让钟建去做掌管音乐演奏的乐尹一职。

联姻的好处说完了,接下来就该轮到弊端了。

仅就鲁国内部而言,引起了季氏内部混乱的季姒,就是齐国鲍氏的女子。

齐国鲍氏虽然比不得国高二族那般显赫,但同样也是稳居齐国第二梯队的大夫之族。

他们的祖先,正是管鲍之交的主人公之一鲍叔牙。

而季姒作为鲍文子的女儿,远嫁到鲁国季氏。

一方面,帮助丈夫季公鸟提升了他在鲁国国内和季氏族内的地位。

另一方面,当季公鸟死后,季姒与仆隶私通并诋毁季公若等人,但季平子在知晓真相后,却依然选择让季公若抗下污名,还冤杀季公鸟的家臣申夜姑。

这虽然是为了保全季氏的最大利益,但也不得不考虑到来自齐国鲍氏的影响。

当时季平子正处于与公室、叔孙氏以及孟氏的角力阶段,为了能够成功完成‘兴废三军’的计划,实现季氏宰执鲁国的大业,季平子当然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而像是赵毋恤的姐姐季嬴这样的三晋女子,更有着一个相当显著的特征。

那就是,来自三晋的女子,通常都怀有着相当浓重的家国情怀。

当初晋惠公与秦穆公在韩原交战,晋惠公战败被俘,穆公因为恼怒晋惠公趁着秦国闹饥荒前来攻击,于是就考虑把他杀掉祭祀上帝。

而穆公的夫人,也是晋惠公的姐姐穆姬在得知了这个消息后,她虽然同样怨恨弟弟晋惠公继位以后把娘家搞得一团糟,害得其他几个弟弟都不敢回晋国。

但从晋国的角度上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晋国现在新逢战败,如果晋惠公再死了,那晋国的麻烦可就大了。

但穆姬也知道弟弟晋惠公把丈夫得罪的太狠,光是吹枕边风恐怕不足以令秦穆公改变想法。

她思来想去,最终决定给丈夫秦穆公整个狠活。

她命令手下人在宫内的高台上堆满柴薪,然后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太子罃、公子弘和女儿简璧一起站在上面,还派人给尚未回到都城的丈夫传话。

“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

这段话的意思,也很简单。

如果晋君白天来,那么臣妾就晚上**而死。如果他晚上来,那么臣妾就白天**死。

秦穆公得知夫人带着儿女在公宫召开芭比q的消息后,也只得让晋惠公与秦国订立盟约,便放他回去了。

而晋国贤大夫叔向的母亲,也同样是个厉害人物。

当初叔向想要娶申公巫臣的女儿做妻,但他妈想让他娶娘家人。

叔向知道母亲素来强势,害怕这样一来羊舌家的家政会被母亲的家族左右。

于是就推辞说:“我的庶母多,而庶兄弟少。舅舅家的女儿不易怀孕生子,我把这作为鉴戒了。”

叔向他妈见儿子不听她的,于是就说。

“申公巫臣的妻子夏姬嫁过四次人,前三任丈夫都因为她卷入灾祸。

她这一辈子,害死了一位国君,坑害自己的一个儿子,灭亡一个国家,使两位卿逃亡他国。

难道这就能够不作为鉴戒了吗?

我听说:‘甚美必有甚恶’。

极致美丽的事务,必然有极致丑恶的一面。

那个人是郑穆公少妃姚子的女儿,子貉的妹妹,子貉早死,没有后代,所以上天把美丽集中在她身上,必然是要用她来大大地败坏道德与世事的。

从前有仍氏生了一个女儿,头发稠密乌黑而非常美丽,头发的光泽可以照见人影,名叫‘玄妻’。

后夔娶了她,生下伯封,伯封的性情和猪一样,贪婪无度,不知满足,暴躁乖戾,没有限度,人们给他起外号叫‘封豕’。

有穷、后羿灭亡了他的氏族,后夔因此而不能得到祭祀。

而且夏、商、周三代的祸难,我国的公子申生被废,都是被美色为害。

夏有妺喜,商有妲己,周有褒姒,公子申生是因为骊姬。

有了他们在前作为借鉴,你娶夏姬的女儿做什么呢?

有了尤物一样的女人,就完全可以使丈夫的性情改变。如果不是极有道德正义的人娶她,就必然有祸。”

叔向被母亲说的心里害怕,就不敢娶了。

但最终晋平公依然强迫叔向娶了她,生下了羊舌食我。

羊舌食我刚生下来,叔向弟弟子容的妻子就跑去告诉婆婆,说:“大叔子的媳妇生了个男孩。”

老太太知道后就打算去看看,可刚走到堂前,听到孩子的哭声就往回走,说:“这是豺狼的声音。豺狼似的男子,必然有野心。毁掉羊舌氏的,一定是这个人啊!”

于是就不去看孙子了。

虽然从情理角度来说,叔向他妈不去看孙子,还说这种狠话,多半是因为对于儿子没有娶娘家女儿不满。

但好死不死,后来羊舌氏真的灭亡在了羊舌食我这一代。

所以,历代史官都对此事大书特书,借此批判叔向不听母亲的话导致羊舌氏的灭亡,顺带称赞叔向的母亲智慧有先见之明。

但类似宰予这样的明眼人都明白,羊舌氏之所以灭亡,不是因为娶了哪家的女儿,而是羊舌氏忠于晋国公室,挡了六卿的路。

史官们之所以要这么记,除了一小部分真的是脑子不清醒以外,剩下的绝大部分就是肚子里存着心思。

说白了,通过这件事,借题发挥,提倡所谓的‘孝’呗!

从‘孝’延伸开,进而就可以树立起绝对忠诚的概念了。

所以,实际上,大家编的不是史书,都是心里的主义。

但话说回来,通过叔向母亲和穆姬的所作所为,也能看出三晋女子的一些特点,她们的宗族国家观念相当之重。

哪怕是赵毋恤的姐姐季嬴,在她原本的命运中,也是为了赵氏谋取代国的大计嫁给了代王。

而在赵毋恤手刃丈夫后,季嬴虽然爱惜丈夫,但也只能发出一句‘以弟慢夫,非义也。以夫怨弟,非仁也。吾不敢怨,然亦不归’的感慨,然后用笄尖刺太阳穴自杀。

如果宰予和赵氏没有生出利益冲突还好,一旦发生了矛盾,以季嬴这么执拗的个性,恐怕是既不帮赵也不帮宰,两眼一闭香消玉殒。

宰予这边正誓师准备出征呢,家里传来消息,老婆死了,这谁受得了?

想明白了这一茬,宰予头上冷汗都下来了。

得亏子有劝得及时,要不然我这么一冲动,把婚事应承下来,到时候季嬴成年了,他是娶也不是,不娶也不是。

面对着虎会满面带笑的问询,宰予只得装作沉重的开口道。

“延续宗祀,兴盛家业,乃是人生大事。但如今阳虎之乱虽得平复,但国内政局仍旧不稳,阳关等地依旧由乱党把持,若是不能尽快克复,只怕日久生变。

值此国家多难之际、危急存亡之秋,就连我国的叔孙子都不得不将婚事一再延后,予又何德何能,竟敢抢在叔孙子的前头成婚呢?”

宰予说的话不算长,但透露的讯息却不少。

他把叔孙州仇拖出来当挡箭牌,但这话落在虎会的耳朵里,就成了另外一层意思。

第一,宰予受到鲁侯之命前往讨取阳关等叛乱城邑。

可按理说,这种大活一般轮不上宰予出马。

毕竟攻城这种事,单靠精兵堆是没有用的,就是得靠人命往上填。

可现在鲁国居然把这差事交给宰予操办,这怎么看怎么像是在打压他,似乎是有人蹲在后面随时准备看他的笑话。

第二,宰予又说叔孙州仇不娶,他不敢娶。

这话一说出口,是哪些人在打压宰予瞬间水落石出。

三桓嘛!

大概是三桓看宰予最近风头太盛,担心他威胁到三桓在鲁国的地位,所以才用了这么阴损的招数,打算让宰予在众人面前现个大眼,以此来削弱他在鲁国的声望。

虎会的一番推导,思维紧密,逻辑严丝合缝,好像就真的是那么回事一样。

毕竟他不知道宰予的手上握着阳关虎符,更不知道阳关的讨伐权是他自己找鲁侯要来的。

但不论如何,虎会总算明白了宰予一再不娶的原因,也可以回去给赵鞅交差了。

他拱手施礼道:“宰子说的是。兵者,凶器也。现在的确不是讨论婚娶之事的时候,待您攻克阳关,再考虑婚事也不迟。

只不过,现在虽然不是嫁娶的时机,但您也应当对这件事多上上心了。

从前武王战胜殷商,广有天下,他的兄弟领有封国的有十五人,姬姓之族领有封国的有四十人。

正是因为有这些姬姓宗亲的存在,所以周室的天下才能稳固,戎狄蛮夷也不敢侵入中原,异姓的邦国也不敢背离天子的命令。

现在您虽然才刚刚接受封地不就,但就已经贵为上大夫了。封地与官职得来不易,但想要长久的传承却更为不易。

六卿在晋国的地位之所以能稳固,三桓在鲁国之所以如日中天,这都离不开族人之间的互相扶持。

我虽是个资质鄙陋的外臣,但也希望能够同您讲述这些浅显的道理啊!”

宰予听到这话,心里不由嘀咕着。

这你就放心好了,现如今,孔儒门生,在鲁国担任邑宰等职务、主政一方的有七人,担任公室职务与三桓家臣的有三十六人。

这都是我的异姓兄弟,虽然可能的确没有儿女亲戚那么亲近,但我们的目标却也是一致的。

但心里话归心里话,宰予面子上还是得谦虚回应的。

“予,受教了。”

他正准备提议待会儿宴请虎会一行人,忽然听见身后传来滚滚车轮转动之声。

宰予扭头一看,来人正是高柴。

高柴刚下马车,宰予正想询问他去齐国送信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又发现虎会就站在他的身边。

他和齐国的那点勾当,可不能让赵鞅知道啊!

可不等他把高柴的嘴堵上,高柴便率先开腔了。

“子我,我刚刚看到淄水上停着一艘大翼,越国那小子又来了?”

------题外话------

我会好好待它的,所以,请把它教给我来保护!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