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辈分乱了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五十八章 辈分乱了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虎会一边说着,一边带领宰予走向那辆马车。

他来到马车旁轻轻扣了扣窗户,随后便掀起布帘,宰予向车内望去,正看见个抱着厚竹简读的入神的幼弱童子。

虎会看见了,轻轻咳嗽了一声,随后笑着说道:“小君子,还不快下车拜见宰夫子?”

童子听到这话,先是揉了揉酸胀的眼睛,随后懵懂的抬眼看了看虎会。

“已经到菟裘了吗?”

虎会闻言,不由大笑着向身旁的宰予解释道:“这孩子平时痴迷诗书、少言寡语,在待人接物上尚不成熟,还请宰子见谅。”

宰予瞄了眼童子手中的竹简,发现编书的绳子都磨损了大半。

看来,这小孩儿不是装作刻苦读书,而是真的热爱读书学习。

宰予心中不由欣慰道:“看来他应该能比班让我省心啊!”

这段日子里,赵毋恤不在菟裘,他都快让公输班这个混不吝的小子给逼疯了。

或许是因为家中祖祖辈辈都是工匠的原因,公输班的求学方式与寻常儒生大有不同,具有相当浓厚的工匠独有色彩。

宰予教导学生的方法,大体上是延续了夫子的教育方式。

即先放任其自由发展,学生遇到问题后再进行启发,如果学生始终不能领悟,这才会给予解答。

赵毋恤对于这套体系相当适应,然而公输班则相当不满这样的教学方法。

公输班遇到问题后,向来是立马拿着书本来找宰予解答,从不把问题留到第二天解决。

如果公输班仅仅是问些为人之道,抑或是上古圣王的事迹,那宰予应付起来自然毫不费力。

可问题是,这小子从来不问这些。

他之所以背诗书礼乐,从来都是为了找宰予解锁下一阶段的数理知识。

因为按照宰予的规定,诗书礼乐不达标,则不能迈入下一阶段学习。

正因如此,公输班问的东西以数理为主、物理为辅。

如果只是课本知识,那宰予也就认了,可偏偏公输班的工匠精神实在过于浓厚,三不五时就会自己琢磨点新产品。

而一做新产品,自然就会发现新问题。

发现了新问题,当然就得来找宰予给他解答。

刚开始,宰予还可以运用其丰富的知识储备给他讲解一二。

可到了后来,公输班问的问题越来越深,乍一提起,宰予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解释。

于是就只得先找个借口离开,等到夜里去图书馆恶补,第二天早上再为公输班解答。

在公输班的‘督促’下,宰予的理科功底着实扎实了不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一天天的活的也是真累。

对于宰予来说,前往曲阜讨伐阳虎,都比教学生轻松。

甚至于,宰予因为疲于应付公输班的‘自杀式’提问,他都升起了将这小子扔给子贡教导的想法。

虽然子贡没有图书馆的加持,但他再怎么说也是孔门数科魁首,菟裘经济学的创始人。

菟裘的‘大宗商品’贸易、各种市易商税、数十支商旅的进项开支、上百种商品的利润盈亏,他都能算的清清楚楚,应付一个**岁的毛孩子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比起教导公输班这种严重偏科的理科生,宰予还是更偏好教导各方面均衡发展的人才。

总而言之一句话,不是班小子不优秀,而是宰夫子实在教不动了啊!

宰予看着面前童子一脸茫然的样子,不由问道:“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呀?”

童子听了,没有先回答,而是走出车厢,在虎会的指导下向宰予见礼之后,方才开口道。

“姒姓,卜氏,名商,因为未曾及冠,尚未有字。”

姒姓?

又是一位夏后氏的遗族吗?

卜氏,看来也的确如虎会所说,他的家族应当世袭太卜之职。

卜商……

等等?

宰予的脑子忽然一抽。

这不是子夏吗?

原先宰予还不感觉有什么,觉得无非就是多收少收一位学生的区别。

可如果是子夏的话,那可就不是要不要收的问题了!

这可是这可是与宰予和子贡一样并列孔门十哲的文学科第二。

未来魏国西河学派的绝对领导核心。

晋法家的祖宗级人物。

兵家亚圣吴起、晋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魏国国相李悝、儒家公羊派祖师公羊高、儒家谷梁派祖师谷梁赤以及魏国创始人魏文侯的授业恩师。

嗨呀!

法家的小黑子,在这儿露出鸡脚了?

商鞅、韩非还有那个申不害嗷,你们仨给我听好了。

别以为生的晚,宰子就教育不了你们,心里都多少给我有点数,菟裘的夫子才是夫子,每天除了修订周礼就是注解诗书,你们仨少给我在那儿钻空子耍手段。

想玩你们那套就自己玩去,别扯着夫子的旗号来给自己脸上贴金,天天搁那儿恶心谁呢?

还有小董,你作为公羊派的学术带头人,重振社团的声威,宰子十分赞赏。

但你用天人感应给武帝上的那个笼子,实在不太结实,让人一脚就踹开了,宰子很不喜欢。

如果我这辈子没干成,以后可能还需要靠你小董复兴社团。

这样,宰子会给你在公羊传里留点线索,小董你注意多加关注。

一想到这里,宰予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就连脸上都忍不住多了一抹笑容。

夫子!

您老人家放心吧,现在师承关系变了,那几个小瘪犊子以后没法在书里篡改您的学说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夫子,虽然我和子夏的辈分乱了,但这份罪也由我来替您受了!

卜商看见宰予的笑容如此灿烂,心中对于这个陌生人的戒惧也少了一些。

他不由开口问道:“您就是菟裘的宰夫子吗?”

宰予笑着问道:“难道你还见到过别的宰夫子吗?”

卜商闻言也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

赵毋恤看见了,也笑着跑了过来,拉住了卜商的手。

“商!我路上不都告诉你了吗?夫子的年纪原本就不大,你偏偏还不相信。

不过夫子虽然年轻,但他的学识却冠绝古今,你不是很喜欢看夫子所著的《易传》吗?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现在大可以拿出来问啊!”

卜商听了这话,拿起手中的竹简,展开看了看,又摇了摇头将其放了回去。

赵毋恤见状,不由疑惑道:“你这是做什么呢?”

卜商道:“我在出发前,父亲曾经与我说过一个故事。

说,伯乐在他写的《相马经》书里记载了‘额头高、眼睛亮、蹄子大,就是好马’的说法。

一次,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认马,他看见一只癞蛤蟆,就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其他条件都符合,就是蹄子有点不够大!’

伯乐于是跟着儿子去看千里马,结果看见儿子找到的是一只蛤蟆,被他气得笑了起来,说:‘你抓的马的确不错,就是太爱跳了,不能骑啊!’

读书应该在有了自我的理解后,再拿出来提问和践行,现在我只是单纯的读完了《易传》,而尚未对其中的内涵产生看法。

如果现在就拿着《易传》去询问夫子,这就像伯乐的儿子拿着《相马经》去询问伯乐,虽然都可以得到肯定的答复。

但真正施行起来,却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所以我才不在现在询问宰夫子的看法。”

宰予闻言,颇为惊异的望向卜商。

不止聪明伶俐,自主学习能力也强,这小子简直就是颜回的另一个翻版。

怪不得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在颜回早逝之后,夫子最器重的弟子就是子夏了呢。

只不过子夏和颜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颜回是出世派的归隐之士,而子夏却是入世派的务实之士。

宰予笑道:“言之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若是没有自己的见解,那又何必去读书呢?

若是不读书,又如何参照古今产生适应当下的见解呢?

不过话说回来,你的父亲又是从哪里得知了我的名字,还这么信任的将你派来我的身边学习呢?”

赵毋恤听到这话,立刻邀功似的开口道:“自然是听我说的了!”

“喔?”

宰予扭头看他,只觉得赵毋恤在跟随自己学习的这段时间里,性格变化颇大,想来应该是受了公输班的影响,又远离了家族中的欺凌争斗,所以整个人也变得愈发开朗了。

“此话怎讲呢?”

赵毋恤道:“那日太卜来下宫作客,父亲便又起了让他帮忙看相卜卦的心思,将家中的子嗣都叫过来,还让我们在太卜的面前表演诵《诗》。

太卜的兴致来了,于是便抽了几首《诗》考验我们,后来又问了我们《易》中的道理。

这些东西,您从前都教导过我,所以我都答了出来。

太卜知道我还未曾在泮宫入学,所以对我能答出这些问题感觉惊异。

于是便向我询问起了原因,我就把您的名讳说了出来,告诉他我在跟随您学习。

太卜因此便请求父亲,在我下次回菟裘的时候把他的幼子商也一起带上。”

宰予也没想到,赵毋恤年纪轻轻,居然都学会帮他的夫子扬名了。

宰予正想夸他两句呢,谁知赵毋恤话锋一转,兴高采烈地继续说道。

“这还不算呢!我归家之后,阿姊见我一年的时间就学会了这么多知识,也很开心。

她也很喜欢阅读您的著作,您看我阿姊就快要及笄了,您就不考虑与我阿姊成婚吗?

我问过父亲,好像他对于这门婚事也并不反对呢,如果您愿意前往聘娶,我和夫子就能成为姻亲了!”

宰予原本还笑得正开心呢,一听赵毋恤这话,嘴一歪,差点抽过去。

这是什么展开方式,小孩的思维怎么这么跳脱呢?

整个一个转进如风。

他原本正想要像以前那样,拿出哄小孩儿的办法,随便忽悠赵毋恤两句,把这件事揭过去。

可没想到,一旁的虎会却笑着开口道:“我听说宰子您尚未婚娶吧?依我看,毋恤小君子的这番话,倒也不无道理。有了我赵氏为您作为外援,您在鲁国的地位,想必一定会更加稳固的。”

宰予一听这话,心中顿时一凛。

赵毋恤的话,他可以当成小孩子表达好感的天真烂漫。

但虎会这么说,他就不得不仔细考虑这是不是赵鞅的意思了。

如果这是出自赵鞅的授意,是赵氏对于谋求政治联姻的初步试探,那宰予一旦开口拒绝,两方原本融洽的关系必然出现裂痕。

毕竟在这个年头,结婚从来就不是男女双方的个人事务,而关系到两个家族、甚至于两个国家的联合。

虽然春秋时期,盟誓的效果依然存在,大部分时候,大家都不敢公然背叛誓约。

但不管什么样的誓约,都比不上联姻更为实在直接。

鲁国历代先君的夫人,一多半是齐国公室的女儿。

而齐侯的夫人,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鲁国公室的女子。

鲁齐两国虽然分分合合这么多年,但总体上还依旧维持着体面,这里面虽然存在着政治层面的利益交换,但也不能忽视两国夫人的外交努力,和世代联姻后留下的血亲关系。

鲁宣公的夫人穆姜虽然因为私德有亏,名声很差。

但在宣公死后,穆姜代替幼子执掌国政期间,鲁齐两国维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和平,甚至于齐国还因为穆姜的游说,主动归还了数座先前侵占鲁国的城邑。

如果宰予真的娶了赵毋恤的姐姐季嬴,他在鲁国的政治地位,将毫无疑问地会有一个巨大的跃升。

因为,这意味着宰予将告别暴发户阶段,彻底步入春秋老贵族的上流圈子。

宰予正在犹豫着呢,一旁的冉求看出了他的挣扎。

冉求上前一步,在宰予的耳边低声道。

“从前,晋国的董叔将要娶范鞅的妹妹范祁做妻子。

叔向说:‘范家富有,我看这门亲事就算了吧!’

董叔回答说:‘我正想借婚姻的联系来攀附范氏家族呢。’

婚后某一天,范祁向范鞅诉说:‘董叔不尊敬我。’

于是范鞅就把董叔抓来捆绑了,吊在院子里的槐树上。

正巧叔向经过那里,董叔说:‘你何不替我去求求情呢?’

叔向说:‘你过去谋求联系,现在已经系上了;想求攀援,已经攀援上了。你想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还有什么可请求的呢?’

说完,叔向便转身离开了。

赵氏强,而宰氏弱。与赵氏联姻一事,虽然美好,但兹事体大,希望您能好好思量一番,这绝不是轻易之间就能决定的事务。”

------题外话------

我听到了,你兜里的月票,仿佛正在哭泣。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