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四十五章 莫名其妙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四十五章 莫名其妙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阳虎出城后,便率军直奔城东的五父之衢。

他先前便与各都邑的战车部队约定过,将在这里集结汇合。

可此时前来与阳虎会师的车队却并不多。

其中一部分都邑的车队,在先前的战斗中,由于受到孔门弟子及各大夫的阻击,甚至连曲阜城都没有进去,便蒙受了巨大损失。

而另一部分则被公山不狃带着季孙肥,以季氏的名义半拉半打的给劝降了。

还有一部分,则是仍然陷在曲阜城内的激战中,他们的运气可不像是阳虎那么好,纵然想要突围出城,各处的看门人也因为早已收到脩闾氏南宫适的命令,不敢私自开城放他们出去。

阳虎望着五父之衢中林立的墓冢,意味深长的笑了声。

“虎执国政,由此而始,看来,也要由此而终了。”

一旁的属下们听到阳虎的话,立刻领会了他的意思。

当年阳虎发动兵变,囚禁季孙斯,为了保证季孙斯和季氏的家臣能够不违逆他的意思,阳虎便与他们一同来到五父之衢诅咒。

而在代掌国政以后,阳虎又先后多次与鲁定公、孟孙何忌、叔孙州仇,乃至于曲阜的国人来到这里赌咒发誓。

至于为何要来到五父之衢诅咒,这是因为此处乃是曲阜的乱葬岗。

所谓‘五父’即为‘忤夫’,忤夫之衢即为找不到宗系之人的下葬之处。

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里一向被认为是大凶之地,所以阳虎每每要举行诅咒,必定要来到这里举行。

寒冷的严冬已经过去,远处的沂水上波涛涌动,时而可见翻滚的大鱼。

五父之衢中起伏的山丘上开满了红红绿绿的野花,花草之间隐约可见忙碌的蜜蜂。

微风一吹,带动山下野草向南倾倒。

阳虎见状,免不了触景生情,他想到先前看门人放他出城的举动,似乎想起了什么。

他沉默了片刻,终是忍不住长叹一声道。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属下们听了,不由开口问道:“阳子,您在说什么呢?”

阳虎提起马鞭指向远方草丘,笑了笑道:“我从前与子我交谈,当时他便曾对我说过这句话。只不过那时候,我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可现在回想起来,倒也不乏几分道理。

君子之德就好像是风那样细微,小人之德就好像是草那样摇摆,如果草上有风,那么草必定跟着风摇摆。

《易》中有云:巽卦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两巽相重,可以申张王者之命。阳刚居中正之位,而行其志。阴柔皆顺从阳刚。所以‘运道小享通,宜有所往,宜见有权势的人’。

现在看来,子我所说的这段话,也可以与《易》中的这段话相互映照。当时我没有听进他的劝告,不可谓不可惜啊!”

属下们看到阳虎现在居然还有心情讨论这些有的没的,不由急迫的催促道:“阳子,追赶的人恐怕就快来了,您还是早些动身吧。”

谁知阳虎听到这话,只是哼了一声。

他一甩披风,朗声说道:“鲁国人听说我离开曲阜,正高兴可以晚点死了,他们哪里有空来追我?”

属下们闻言,不由急道:“唉呀!您就快点套上马车吧,别人或许没有那个胆量,但是您难道忘了吗?公敛处父在那里啊!”

阳虎呵了声:“公敛阳的确有这个胆识,但只可惜跟错了人。以孟孙何忌那个鼠辈的个性,他不会准许家臣前来追击的。”

属下们又请求道:“但您难道忘了吗?还有菟裘大夫在啊!”

阳虎闻言道:“宰子我如果要来追我,现在逃跑难道还来得及吗?宰子我如果不来追我,我又怎么敢继续逃跑呢?”

属下们闻言不解其意。

这叫什么话?

按阳虎的意思,菟裘大夫还必须来追他不可了?

宰予要是不追,阳虎还不跑了?

阳虎也懒得同他们详细述说,只是吩咐道:“你们不用管那么多,按我的意思行事,我担保各位性命无虞。也战了这么久了,我的腹中饥饿,命令士卒就在此处生火做饭吧!”

……

此时此刻,得到阳虎逃跑消息的不止是孟氏,宰予这里也收到了阳虎出城的通报。

他们现在已经接管了南门的控制权,并在率军赶来的公山不狃与季孙肥的帮助下,制服了叔孙志麾下的上军。

此时宰予得到阳虎出逃的消息,连忙向鲁侯请命道:“下臣宰予请求追击阳虎。”

鲁侯闻言一时之间也有些犹豫。

如今曲阜城内的态势虽然初步稳定,但阳虎的党羽依旧还在城中四处逃窜。

别的不说,叔孙辄那边依然还挟持着叔孙州仇负隅顽抗。

三个上军旅加上中都车兵与徒卒,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怎么说也有两千之众。

而且因为叔孙州仇的性命被捏在叔孙辄手中,所以掌控着半数下军的叔孙氏家臣纷纷拒绝向叔孙辄发起进攻。

想要拿下叔孙辄,就只能依靠孟氏与孔门弟子的力量。

如果现在分兵去追阳虎,万一城中剩下的兵力无法战胜叔孙辄可如何是好?

鲁侯犹豫,宰予此时只能求助于公山不狃。

但公山不狃听到了宰予的请求,只是开口道:“如果不狃没有记错的话,我答应您的只有帮助平定叛乱。追击阳虎,并不在我们盟誓的范围之内。”

公山不狃虽然现在加入了平叛的阵营,但说到底,他之所以站到这边来,还是宰予连唬带骗的结果。

所以,即便公山不狃践行了诺言,但心里总归还是有疙瘩在的。

再加上,阳虎平日里与他关系不错,而将阳虎驱逐出曲阜,那么他季氏家宰的位置,几乎就已经可以被稳稳当当地兑现了。

所以,公山不狃于情于理都没有继续去追逐阳虎的理由。

但公山不狃可以不追,宰予却不能不追。

虽然宰予与公山不狃事先没有通过气,但二人在关于阳虎逃亡的看法上,英雄所见略同。

现在是阳虎最为虚弱的时候,如果现在不能把他消灭,那么等到阳虎返回阳关、据城坚守,再想办掉他,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而孟氏的主要封地都齐聚于鲁国东北部,公敛处父督管的郕邑更是位于阳关以南二十里,而紧挨着郕邑与阳关的,便是菟裘。

所以阳虎一旦于阳关复叛,那么最过头疼的,莫过于他与公敛处父了。

但这还不是最坏情况。

如果阳虎带着阳关去投奔齐国,对于鲁国来说,齐国吞下去的地,自然是不可能吐出来的。

而对于宰予来说,失去了阳关的屏障,那他的菟裘就成了鲁国面相齐国的北方门户,如果齐鲁开战,菟裘必然会受到波及。

三天两头打仗,这还怎么让他安心搞建设?

所以不论于公于私,宰予今天都必须去追阳虎,追的上追不上暂且不论,打得过打不过也先放到一边。

错过了这个机会,宰予肯定得后悔一辈子。

但每个人的利益总是不同的,对于鲁侯来说,宰予目前可以看做是忠于公室的大夫。

公室的力量本就薄弱,如果讨伐阳虎把宰予给搭进去了,那他今天不等于白忙活了吗?

阳关丢了,可以日后再说。

但宰予没了,他还能依靠谁去制衡三桓呢?

鲁侯坚定拒绝道:“大夫的赤子之心天可怜见。

只是我从前向孔夫子请教治理国家的道理,夫子说过: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天子、诸侯、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他们不怕财富不多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民众不多而怕不安定。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就不必担心人民稀少。社会安定,国家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依照这个道理治理国家,原来的远方的人不归服,就发扬文治教化来使他归服。他来了之后,就要使他安定下来。

如今寡人没有德行,治理国家时,远方的人不来归服,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有人在境内策划兴起干戈。

我恐怕阳虎的事情并非孤例,而鲁国的忧虑,不在于阳虎,而在于萧墙之内啊!”

鲁侯这话说的很委婉,但在场的聪明人都听了个通透。

他这是在提醒宰予,阳虎在曲阜战败,即便以后进入阳关据守,凭借鲁国的实力发兵去攻讨他,阳虎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

与其将关注点放在阳虎身上,不如保存实力,以便应付将来三桓可能掀起的动乱。

但宰予此时可不能去同意鲁侯的观点。

纵然对方搬出夫子来,宰予还是要和他分辩分辩。

他开口道:“《易》中有云: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在王的率领下反击敌人,下令嘉奖折服敌众,讨伐敌人,只诛杀首恶之人。不捕获一般的随从,这样一来就不会引起祸患。

现今阳虎在鲁国掀起叛乱,倘若不能将其讨惩,那么国内必定大盗匪寇四起,人人效仿阳虎之行径。

而如果能够剿灭阳虎,赦免那些被他裹挟作乱的随从,那么像是叔孙辄这样的人,自然会消除抵抗的意志,又何必要君上您亲自率军前往讨伐呢?

下臣恳请您听从我的建议,秉持‘首恶必办,胁从不问,受蒙蔽无罪,反戈一击受赏’的原则,命令下臣前往剿讨阳虎败卒。”

宰予说到这里,那些追随宰予的立心会成员纷纷拜道。

“恳请君上纳善言而从之。”

鲁侯一眼扫过场下,看得他眼皮子直跳。

除公山不狃外,几乎全员都在为宰予请命。

甚至于年未及冠的季孙肥,都大着胆子开口道:“君上,臣也以为,夫子说得对。”

鲁侯看了眼自以为成熟、学着大人语气说话的季孙肥,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看这个情况,他今天不答应也不行了。

欸……

罢了罢了,好不容易才找到个愿意为公室尽忠的大夫,如果因为这件事让他心神罅隙,那可就不美了。

与其这样,倒不如放他去征讨阳虎。

鲁侯开口道:“既然大夫一再请命,那便说明您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既然如此,请您立刻前往剿讨阳虎乱党。如果出城后未见敌军,还请尽快返回曲阜。”

宰予闻言拜道:“下臣敬受君命。”

宰予接受命令后,便下令菟裘甲士全员换装,搭乘着那些由宓不齐与漆雕开等人从各地方城邑驰援而来的车辆,火速出城追击。

他们刚刚出城,便看见五父之衢的方向冒出缕缕烟火,还有旗帜在丘陵之间起起伏伏。

宰予见状,还以为是孟氏已经抢在他的前头与阳虎交上手了,于是便下令向着冒烟的方向全速前进。

不多时,宰予便带着士族们穿过周道,来到了五父之衢。

只不过面前的情景,显然出乎他的预料。

阳虎正优哉游哉的站在车上,一边拿着刚刚烤好的面团充饥,一边眺望着远方的风景。

如果不是看他浴血的战甲,寻常人见了,多半以为这家伙是出来郊游的。

阳虎看见宰予来了,一口将手里剩余的面团吞下,旋即拍了拍手上的灰尘,朗声笑道:“子我,我候你多时了!”

候我多时?

此言一出,不等宰予回话。

他身后的菟裘甲士们便纷纷搭弓上弩蓄势待发。

而神经紧张的阳虎军,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

两方互相瞄准,但没有主帅的命令,谁都不敢率先射击。

阳虎见状,只是眉头一皱,开腔呵斥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我打算与子我一叙旧日之谊,岂容你们搅了兴致?快将弓弩都收起来!”

宰予见对方收敛兵器,也摸不准阳虎的脉,不知道他今天到底是打算唱的哪一出。

于是也命令道:“放下弓弩。”

阳虎见状,不由舒展开了紧皱的眉头,连声大笑道:“这便对了。”

宰予问道:“阳子不顾生命安危,在此处侯我,想必是有什么话要对我说吧?”

阳虎笑道:“与子我你这样的聪明人对话,向来愉快。既然你都已经知道了,那我就不绕圈子了……”

------题外话------

但愿你的兜里只看得见月票。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