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两桩密会,各怀鬼胎(5K)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两桩密会,各怀鬼胎(5K)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贡闻言,只是笑着回道。

“我听说,君子了解当下,但却无法明晰过往。圣人通晓过去,但却无法预知未来。

现在我算不上是君子,距离圣人更是遥不可及。

所以子我的子孙是否能与鲁国同在,我无法知晓。

但我觉得,如果他能够兑现他曾经说过的那些话,就算他的子孙无法与鲁国同在,最起码也不会引得灾祸上身吧?”

公敛处父问道:“宰子说了什么呢?”

子贡回道:“从前我和子我在夫子门下学习时,夫子曾讲到了宛丘之会上发生的故事。

当初晋楚两国为表友好,在宛丘举行盟会,宋国派使者来参加。

晋楚两国的大夫说:‘如果你用拜见天子的礼节去拜见我们的国君,我们就引见你去。’

宋使回答说:‘帽子虽然破旧,也应戴在头上。鞋子虽然是新的,但也应穿在下面。

如今周王室虽然衰败了,但诸侯们也不应该改变它的地位。

所以,即使晋楚两国的军队登上宋国的城头,我作为臣下也不会更换臣下的服饰,使用本不该使用的礼节。’

说罢,宋使作揖行礼请辞,晋楚两国的大夫们非常惊奇,于是便用对待诸侯的礼节接待了他。

子我听到了这个故事后便感叹说:

‘说的对啊!帽子虽贱,一定要戴在头上。鞋子虽贵,一定要踩在脚下。

如果马车上铺的席子过分地华美,我该穿着什么样地鞋子去踩在上面呢?

如果能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鲁国大概就不会存在什么祸患了吧?’”

公敛处父一听到子贡所说的话,立马明白了他想说的是什么事。

子贡说了那么多,说白了,论点无外乎‘僭越’二字。

而现在的鲁国,僭越的事情主要有两桩。

一桩是三桓架空公室,但这绝不可能是子贡想要表达的。

因为像是子贡这样的聪明人,绝不可能大老远跑过来,当着孟氏重臣的面去指责三桓,那不是纯粹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既然不是指责三桓,那就一定是阳虎以陪臣身份执掌国政的事了。

公敛处父想起几个月前孟孙何忌与他的那一次谈话,心中不由起了疑心。

之前孟孙何忌就曾询问过他对阳虎的看法,他的担忧几乎溢于言表。

所以自那以后,公敛处父自然就对阳虎近来的作为格外上心。

而阳虎先前由于在鲁国地位不稳,也的确做出了些不合常理的举措,而公敛处父也一直绷紧神经,时刻提防阳虎作乱的可能。

只不过在大野泽之战后,阳虎在鲁国的执政地位愈发稳固,再加上他近来的举动也平和了不少,所以公敛处父也逐渐放松了对于阳虎的监视。

孟氏内部也普遍认为,阳虎所贪恋的无非是鲁国的执政地位。

现如今他大权在握,于情于理都不会做出狗急跳墙的举措。

而阳虎把持国政,对孟氏来说,也远好于让季孙斯重掌大权。

毕竟阳虎执政从法理上来说,存在先天缺陷,所以孟氏和叔孙氏可以用这一点去拿捏阳虎,从他的手里咬下两块肉来。

而如果季孙斯回来,那孟氏和叔孙氏就只剩下喝汤的份了。

因此,只要阳虎不作乱,孟氏从利益的角度上来说,并没有足够的动力去驱逐阳虎。

他们甚至恨不得这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能够维持到死。

而宰予在大野泽之战中一战成名,之后更是被阳虎举荐为上大夫。

在公敛处父看来,宰予也不应该对阳虎存有什么抱怨才对,而他现在却突然派子贡来发出警报,这是为什么呢?

公敛处父的眉头渐渐皱起,而子贡看到他的表情,也明白了他的心中已经掀起疑惑。

他只是笑着抬头望向天空中的太阳,自顾自的念叨着。

“冬日寒冷,阴气压制阳气,正是太阳最虚弱的时候。

所以当它升起,悬挂于天空之中时,可以让人感觉到温暖。

而夏日酷厉,阳气压倒阴气,那么太阳放出的阳光便会灼烧大地,使得田土龟裂、水渠干涸,民众行走于烈日之下就好像被鞭子抽打似的。

我看《书》上说: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

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消失?我们宁可和你一起灭亡。

民众对太阳憎恶到了这种程度,恐怕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

公敛处父闻言,面上的表情渐渐产生了变化。

他虽然不敢自称博学,但《书》他还是看过的。

‘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出自《商书·汤誓》,是当时夏朝百姓抱怨夏桀残暴统治而使用的一句隐语。

而这句话的下一句,虽然子贡没说,但公敛处父却早已烂熟于心——夏德若兹,今朕必往。

(夏桀的德行败坏到这种程度,现在我一定要去讨伐他)

再加上子贡又反复提及太阳,他的言下之意已经十分明显了。

公敛处父斜睨了一眼周围往来的小吏,也不敢把话挑明,他只是轻轻地问了一句。

“现在依然是寒冬时节,就算春天快要到来了,但太阳的威力恐怕还不足以令端木子您如此惧怕吧?”

子贡听了,只是轻笑一声,他转过身去念道。

“太阳的升降,又岂是我们所能左右的?再说了,既然春天已经来了,那夏天还会远吗?”

公敛处父眉头皱紧:“事情的发展,真的已经坏到这种程度了吗?”

子贡慢声道:“多做些准备总是好的,不是吗?这一次国内大旱,菟裘大夫还可以为孟氏借出粮食。

如果下一次您再不多做准备的话,恐怕我们就算想救孟氏,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公敛处父闻言,再不敢多做犹豫,他躬身拜道。

“我明白了,您的话,我定会如实转达给孟子的。”

……

曲阜,阳府后门停着一辆马车。

公伯寮走下马车,抬起手在门板上轻轻叩了三下,小门吱呀一声打开。

一个仆人将头从门里伸出来,向四周张望了一阵,直到确定没人跟踪后,方才冲公伯寮点了点头。

“进来吧,阳子正在等你。”

公伯寮微微点头,随后在仆人的引领下,来到一处别院。

仆人轻轻推开门,阳虎正手捧兵书向阳而坐,他抬眼看见公伯寮,只是轻轻点头。

“来了?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公伯寮俯身拜道:“一切都在阳子您的预料之中稳步进行。虽然从曲阜武库中转运的兵器数量巨大,但好在有征讨齐国作为借口,所以并没有引来孟氏和叔孙氏的怀疑。”

阳虎闻言只是冷笑一声。

“孟氏、叔孙氏?不过是两只过惯了安稳日子的硕鼠罢了,他们能察觉出什么来?他们要是能察觉出异常,那这些年也不至于一直被季氏强压一头。”

公伯寮犹豫道:“可话虽然是这么说,但这么大的事,下臣总归觉得还是计划的稳妥些为妙。”

阳虎放下手中的《尉缭子》,抬头看向公伯寮,问道:“那依你之见,如何才算是稳妥呢?”

公伯寮望见了那本《尉缭子》,到了嘴边的话,忽然又变得难以启齿。

“这个嘛……依我之见,您或许应该对我的那些师兄弟们多加提防……”

阳虎听了,放声大笑道。

“怎么?你也觉得仲由不可靠吗?他轻生好义的名声在曲阜人尽皆知,让他担任上军的旅帅的确是个隐患。

不过这一点,你不必担心,我已经决定将他调离上军,打发他去地方上担任邑司马。

再说了,就算我不把他调离上军,纵然仲由勇猛无畏,但在大势的面前,他所能做的也不过是战死而已。

难道一个仲由还能阻挡我的意志吗?”

公伯寮回道:“仲由固然不可信,一个人也无法左右大局,您的决定我也没有任何异议。只不过……我今日要说的,并不是仲由。”

“喔?那你想说的是南宫适吗?他掌握着曲阜四门的开关,如果我们想要动手,他的确是个阻碍。”

公伯寮又摇了摇头:“也不是南宫适。他虽然同样是夫子的学生,恪守周礼的原则,的但南宫适为人知退让、识时务,做起事来胆气不足。

换而言之,如果您能够尽快稳住曲阜的局势,他最多弃官而去,绝不敢与您争锋。”

阳虎的指节敲打在几案上:“既不是仲由,也不是南宫适,那你……”

公伯寮拜道:“阳子明鉴,我所想说的,正是菟裘大夫宰予。”

阳虎的眼睛缓缓睁大,他悠然起身,近两米的雄伟身躯隔绝了窗外的阳光,让公伯寮的脸上蒙上了一层阴影。

出如虎般骇人的气势在房间内慢慢散发开来,公伯寮的头上禁不住凝出几滴汗珠,他喉结微微耸动,一时之间竟有些后悔向阳虎提出这个建议。

正当他想要退缩之际,忽然听见阳虎雄厚低沉的嗓音在房间内响起。

“为什么是子我?”

公伯寮硬着头皮回道:“就像是我刚才所说,不论是仲由,还是南宫适,如果让他们单打独斗,是绝对不成气候,也无法威胁到您的大计的。

可如果有人能够将他们凝聚起来,那么仲由所能发挥的作用,就不单单是做个战死沙场的匹夫。

南宫适也会生出坚守职责的勇气,而颜回、公祖句兹、商瞿、公西舆如他们……”

阳虎不等公伯寮把话说完,便抬手将他打断。

公伯寮愕然道:“阳子?”

阳虎站在他的面前,居高临下的问道:“这些人也的确有可能站在我的对立面,我也不怀疑子我拥有凝聚他们的能力。但我要问的只有一点,子我他为何要背弃我呢?”

“这……”公伯寮想当然的回道:“当然……当然是为了道义了。”

“哈哈哈!!!”

阳虎闻言哈哈大笑:“你觉得子我会为了道义背弃我?”

公伯寮闻言一愣,随后细细回忆了一下,还是觉得阳虎似乎太过自信了。

宰予虽然是孔门之中远近闻名的‘道德洼地’,仁义道德教育中的‘漏网之鱼’。

但那也分和谁比。

宰予再怎么说,也是夫子的学生,哪怕他在‘思想品德’这一项考核之中接近于孔门的下限。

但即便是孔门的下限,也远超鲁国平均道德水准一大截。

而鲁国的平均水准又超过天下人一大截。

面对犯上作乱这种事,宰予不反对就已经算是相当克制了。

现在阳虎却认为宰予会鼎力相助,这简直就是伯鱼当众谈离异——纯他娘胡吹大气!

但公伯寮又不能直接驳斥阳虎的言论,只得委婉规劝道:“也许子我他并没有阳子您想的那么不堪。”

“我觉得子我不堪?”

阳虎又是一阵大笑:“子我怎么会不堪呢?此人乃天下之俊杰!他与我一样,出身寒微,起于微末。

然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子我又比我更加出色。

虽然他的发迹与我的提携有关,但能在短短数年时间内,便位居上大夫之高位,这难道不正是他能力的体现吗?

至于所谓的士人品格,知恩图报难道不正是他志节的体现吗?

我对子我投之以桃,他对我报之以李。

为了帮我改善舆论,他创立《仁报》摇旗呐喊。

齐人辱我,他又在大野泽之战中覆灭高张水师。

阳州之战,更是不顾艰险,率军先登力战有功。

若非子我立下如此不世之功,我就算有心提拔他,也不可能在几年之中帮他连番晋位。

而子我应该也明白,设使鲁国无有我阳虎,他就算立下功勋,也不可能如此之快的走到今日的位置。

由我来执掌鲁国的大政,这对于子我来说,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他为什么要反对我呢?”

公伯寮闻言,也不反驳,只是径直问道。

“阳子言之有理。只不过,如果真像是您说的那样,不知道子我在答应帮助您取代孟氏的时候,是否曾向您索要过卿爵禄位呢?”

公伯寮此话一出,阳虎的表情蓦地一僵。

公伯寮见状,立马明白自己说中了关键之处。

紧张的心情一去不返,公伯寮的脸上多出了一丝笑容。

“您答应季寤、叔孙辄,立他们为孟氏与叔孙氏的新宗主,成为接替季孙斯和叔孙州仇的鲁国上卿,所以他们才会为您效死命。

公山不狃、公鉏极在季氏家臣中仇敌众多,如果少了您的帮助,他必然会遭到围攻,而失去费邑宰的职位。

而您又答应他事成之后,将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所以他也愿意派出费邑徒卒帮您成就伟业。

至于我这样的庸才,如果不是有您提携,是断然不可能获得司兵这样重要的职位的,而您又打算在大功告成后晋我为上士,因此我也愿意为您扫平道路。

但像是子我这样的人,既不缺乏名声,也不缺少功绩,他的贤能更是连您这样善于识人的明主都大加赞赏的。

就算没有了您的帮助,他也只不过是晋升的慢一些,更何况他现在已经位居上大夫的行列。

现在鲁国常设六卿,季氏、孟氏、叔孙氏占据着三个上卿的席位,而这三个席位您已经决定由季寤、叔孙辄和您自己取而代之。

所以,您能够许给子我的,无非是下卿的职位。

但以子我的才能,他哪怕不去帮助您,短则五年,长则十年,难道他还无法取得下卿之位吗?

他何至于要冒着丢失现有爵位的风险,去追随您拼搏那本就十拿九稳的下卿之位呢?

更别说,现如今他甚至都没有向您索取过任何酬劳,便答应赌上身家性命来助您成就大业。

如此不合常理,有悖于人欲的举动,您难道就一点都不感觉奇怪吗?”

阳虎越听脸色越黑,他将手背在身后,在房间内反复踱步。

忽然,他停下脚步,开口问道:“可我还是不相信子我会弃我而去。”

公伯寮闻言,来到他的身边拜道:“阳子素来爱惜贤才,这我可以理解。至于子我,他麾下的菟裘甲士虽然勇猛,但对于您来说,那三百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如此,您何不以商议大计的名义,下令召子我来一趟曲阜呢?

如果子我到来,则可以排除他怀有二心的嫌疑。

如果他推脱不来,那么……”

公伯寮没有把话说完,但阳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他回到案前坐下,思虑再三,终于还是提起笔来一挥而就。

随后,他将写好的书信交给公伯寮,吩咐道。

“传信的事,我也不放心别人去做。

这样,你马上带着信去一趟菟裘,见到子我之后,不要提我的名字,就说国君有要事相商,立刻让他上路,并陪同他一起返回曲阜。

路途中,不要多做停留,应当从速从快将他带到我的面前。

如果子我回头有什么责难你的地方,等他到来之后,我自会当面向他解释,你不必担心。

我虽敬重子我,但此事事关重大,还是小心为妙。

在大功告成之前,他就不要回去了,留在我身边出谋划策,也算是尽一份力,等到论功行赏时,我不会薄待他的。”

------题外话------

你不是我,但我还是希望你懂得我的伤悲。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