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六十六章 春秋第一杠精(4K2)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六十六章 春秋第一杠精(4K2)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菟裘城边,用数块木板搭建的简易渡口旁,大翼停船靠岸。

宰予和子贡脚踩黄土仰望青天,忍不住感叹:“脚踏实地的感觉真好啊!”

他们的身后,是公输班、赵毋恤和干将莫邪。

至于田恒答应他的那几十户匠人,因为人数太多,需要协调解决的事情也很多,所以就没有随他们一同乘坐大翼归来。

如果事情般的顺利,再过一个月,这几十户铁匠就能到位。

如果不顺利的话,三个月也差不多该搞定了。

在铁匠们还没有到位的这段时间里,宰予打算先让干将莫邪从菟裘的民户中挑选些聪明伶俐的,小规模的试验炼铁工艺。

就算初期炼出的铁质量不佳也没事,反正菟裘的铁大部分都要用于制作农具,对材质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做完了农具,剩下的铁则主要用来制作防具。

防具嘛,能挡一刀就救了老命了,用的铁脆点也不碍事。

再说了,就目前菟裘的守备力量,连皮甲都只能凑出五十套,还有工夫嫌弃铁甲质量不好吗?

至于那些用来制作兵器的精铁、精钢,就等到干将他们把现有的冶铁工艺搞明白了,再用灌钢法慢慢摸索吧。

等他们把路数摸透了,齐国的匠人也正好到了,那时候正好可以无缝衔接、大炼钢铁。

不过说到炼钢,还得事先准备好用于炼钢的木炭。

煤炭虽然可以用于炼铁,但煤炭中含硫量太大,所以连带着炼出来的铁也含有大量的硫杂质。

灌钢法虽然可以分离出杂质,但分离出的主要还是炭、硅等熔点高的杂质,而硫的熔点只有一百多度,所以灌钢法拿它是一点办法没有。

因此,宰予要想炼钢,还是得用木炭来炼。

不过这段时间宰予光顾着收煤了,仓库里是一根木头都没有。

不过对此,宰予倒也有自己的办法。

反正前期的劣铁都是用来做农具,到时候在城门口贴个告示:二十捆柴火换一条崭新的曲辕犁,每户限换一条。

这样一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宰予正在思量着自己振兴菟裘的发展大计,忽然看见前方来了一辆车。

车上站着的,正是他的师弟申枨。

申枨一边笑着冲他们招手,一边大喊道:“我看见淄水上来了艘大船,一猜就知道是你们回来了!”

申枨下了车,正想和宰予他们熟络熟络感觉,突然看见他们身后的干将和莫邪,不由一愣。

他问道:“这两位是?”

宰予开口为他介绍着:“这二位是越国来的名匠,干将与莫邪。”

“越国的名匠?”

申枨眉头一皱。

他也没搞懂,宰予去了一趟齐国,怎么就能带回来俩越国的名匠。

不过他是菟裘大夫,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但申枨依然还是犯了难。

因为宰予先前签发过一份《菟裘招贤令》。

《招贤令》中规定了对于愿意来到菟裘供职的贤才,将按等级提供各种待遇。

其中,贤才被分为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

甲类贤才的标准比较高,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夏商周三代的礼法制度、历史源流和施政策略。

当时申枨一看到这个要求,第一反应就是:子我,你直接报夫子的名儿不就完了吗?

天下间能够符合这个标准的,要么是不屑于出仕为官,要么就已经成了大国的座上之宾。

而偌大的鲁国,能满足这个要求的,据申枨的了解,估计也就只有夫子了。

哪儿有这么招贤的?

这不是看人下菜碟,专人设专岗吗?

挖我们过来任职也就算了,现在还想撬走夫子。

真就挖鲁国公室墙角,薅鲁国公室羊毛。

不厚道啊!

而到了乙类贤才这里,标准就下降很多了。

乙类贤才只需要通读《诗》《书》《礼》《乐》《易》,并在君子六艺中有所专长就行了。

而到了丙类贤才这里,标准又下降了一大截,你只要通读一份典籍,并且有些特长就行。

丁类的要求最简单,认识字、会读写。

而四类贤才的待遇也是大为不同。

丁类授田百亩。

丙类授田三百亩,提供菟裘乡校教授职务,并分配免费住房。

乙类授田五百亩,每年额外提供俸米千斗,并授予大宅一套。除此之外,还会被加入菟裘特别人才计划,为大夫幕僚,随时准备递补菟裘职缺。

至于甲类,工资多少其实已经不重要了,主要是菟裘大夫会亲自执弟子礼,将其奉为上师。

申枨熟读《菟裘招贤令》,但里面确实没有标明名匠到底算是什么等级的人才。

于是只好请示道:“这……到底该配给什么样的礼遇呢?”

宰予道:“子周呀,你怎么这么教条呢?

我不是在《招贤令》里开了个特殊人才条例吗?

这样的名匠,直接以特殊人才条例为依据,按照乙类人才办理。”

申枨点头领命,于是便走到一边开始与干将、莫邪介绍起了他们将会得到的待遇。

干将、莫邪听完申枨的话,二人都变了脸色。

干将慌忙道:“宰子,我们只是来菟裘验证能否炼出铁精,并没有在这里久住的想法啊!”

莫邪也委婉的回绝道:“我们乃是越人,向来思念故土。鲁国的水土人情与越地不同,我们恐怕难以适应呀。”

谁知宰予对此混不在乎:“无妨!《招贤令》是我下的,那我就得言出必行。

《招贤令》中明白规定着,只要是来到菟裘生活居住的贤才,一律提供这样的待遇。

您二位虽然只是短暂客居,但也是在菟裘生活居住,只要是生活居住,那就必须按照法令办事。

君子说出去的话,就像是离弦的箭,那是收不回的。

以后就算您二位离开菟裘,那这些田地与宅邸,也依旧是属于你们的。

而且,子周,你方才介绍错了《招贤令》的内容。”

“错了?”申枨回忆了一下,回道:“主君,应当没错啊!”

子贡听了,撇嘴道:“子周,这的确是你错了。你方才为他们介绍时,只说了一人的待遇。

但这却是两位名匠,所以要提供的田地不是五百亩,而是一千亩,要提供的俸禄也不是一千斗,而是两千斗。

至于宅邸嘛,可以把两套小一点的合成一套大的,毕竟他们是夫妇,也不好让人家分居两地不是吗?”

申枨闻言,哈哈大笑的拍着脑袋,他走到莫邪的面前致歉,道。

“我方才只以为您的丈夫才是匠人,没想到您同样是名匠。怠慢了您,还请恕罪。

待会儿还请您二位先行入住菟裘的馆驿,明日太阳落山前,我一定会按时将千亩田契与宅邸文书奉上。

至于今年的俸米,不知道您二位是要现在领取,还是……”

干将平素一向沉默寡言,但这突如其来的恩惠,却让他感觉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说。

可他说了半天,嘴里来来回回却依然是那几句话:“宰子,我……您……”

莫邪没好气的踩了他一脚,随后左手按在胯骨上膝盖微曲,竟向宰予行了个标准的女子常礼。

莫邪道:“您的恩德,我们谨记在心,但这些田宅我们实在是不能……”

但她的话还没说完,就看见宰予没来由的一摸脑袋。

莫邪奇怪道:“您这做什么?”

宰予心情复杂的说道:“原来你是懂得诸夏间的礼数的啊?”

莫邪听到这话,刚刚还面色如常的脸蛋,蓦地一红。

她垂着脑袋,心虚的回道。

“以前我陪父亲去过楚地,楚人虽然同样远离中原,但礼数还是懂得一些的,所以我就跟着学了一点。

只不过……礼数毕竟步骤繁杂,所以有的时候也不一定能记起来。”

宰予道:“记不起就记不起吧,自然一点也好。

不过既然礼数不一定能记起来,那我的这些所谓恩德,你们也就不要放在心上了。

田地和宅邸,你们该收下就收下,不用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宰予这招以退为进,看似原谅了莫邪的失礼,实则把收下田宅和记忆好坏挂上钩。

所以这话一出口,莫邪就再没了回绝的理由。

她如果继续拒绝,就说明先前是故意失礼,这就等于当面侮辱宰予了。

即便莫邪不懂得中原的礼义,但人家对你不错,你却想着打别人脸,这样的行为就算是在越国,也是不符合道德规范的。

所以要怪,也只能怪她先前礼数不周,没把宰予当回事吧。

宰予见干将和莫邪不再推辞,这才心满意足的冲着众人说道。

“冬日天气寒冷,其他的事,我们先回菟裘再说吧。”

说完,他便领着众人上了车。

干将莫邪和两个小孩儿坐同一辆,而他则与申枨、子贡坐一辆。

刚刚上车,马车的车轮还未开动,申枨便压低嗓音开口道。

“主君,刚刚外面人多,我没好意思说……”

“怎么了?”

“就是那个《招贤令》,要不要再改一改?”

“你是说加入匠人这一类吗?”

“不是……我是说原来的条款,要不要修订。”

宰予问道:“为什么?”

申枨无奈道:“您离开菟裘前往齐国这段时间,菟裘来了个符合《招贤令》条件,但却没办法用的人。”

宰予皱眉道:“嗯?还有这种怪人?”

子贡也觉得奇了怪了:“他什么来头?”

申枨一想到那个人,气的脸都红了。

宰予和子贡不在的这段日子里,他和高柴、冉求可是受了大罪了。

“那狂生,是郑国邓析的弟子!”

“邓析的学生?”

宰予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明白申枨为什么会这副表情了。

邓析,乃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祖师爷。

从先后顺序来看,邓析的活跃时期要早惠施和公孙龙一百多年。

不过活跃时期早,不代表邓析的嘴皮子不利索。

他的嘴皮子不止利索,而且还极其喜欢喷人。

惠子无非也就和庄子互喷而已,公孙龙子也只会和同他地位差不多的人交流感情。

而一遇见大人物,惠子和公孙龙子还是比较能克制自己骂人的**,尽量采用讽谏的方式进言。

而邓析子就不一样了。

他可真是逮谁喷谁。

邓析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自然也有其政治理念。

他的观点在这个年头说起来可能有点大不敬——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这段话很好理解:不去效法上古的圣王,也不尊崇现有的礼法制度。

按理说,邓析有这种想法,他应该会与郑国的大力改革者子产关系不错。

但实际上,子产当政改革时,邓析居然嫌弃子产改革的力度不够,屡屡在公开场合批评子产的施政策略,他认为改革不彻底就是彻底不改革。

但实际上子产改革时,都已经差点被郑国的卿大夫和部分国人逼得要流亡国外。

在子产推行改革期间,郑国国内数次爆发叛乱,还屡屡发生失火等离奇事件。

要不是子产抱着必死的决心坚持推行改革,说不定还真就被那些暗地里的人给搅黄了。

然而这种力度,邓析居然还嫌不够,他这样的行为,基本已经可以被鉴定为春秋二极管。

不过对于邓析的行为,子产倒也没有去理会。

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子产还是个宽厚的仁人,他可能觉得邓析还年轻,有些愤世嫉俗的想法也很正常,等到年纪大了,自然也就会好转了。

谁知道,直到子产死的时候,邓析依然没有改变他的看法。

而子产之后,子太叔接任郑国执政卿,邓析又开始改喷子太叔。

可子太叔比子产还要仁爱,于是也没去理会邓析,而是任由他在国内发表看法。

不过现如今,子太叔也去世了,郑国的执政卿也换成了驷歂。

驷歂可没有子产和子太叔那样的好脾气。

这位可是敢带着郑**队痛击周王室、暴打周天子的一流狠人。

你指着他的鼻子破口大骂,这不是找收拾吗?

不过邓析倒也是条硬汉,他喷人从来不看你是什么人,只要你不对他的胃口,他就喷你。

毕竟,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嘛。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驷歂一上任,就开始着手收拾邓析和他的学生们。

前段时间郑国一直有风声传出,说是邓析如果还不收敛,那驷歂就打算直接把他给办了。

邓析子对此的评价很简单,可以用两个字总结概况:就这?

不过邓析的腰杆子硬,不代表他的学生们腰杆子也硬。

邓析不跑,不代表他的学生们不跑。

只是没想到,邓析的学生们没地方混饭吃,居然都跑到菟裘来了?

宰予捏着下巴,琢磨道:“这可有点不好弄了,如果单论口舌,他的学生才是天底下最能抬杠的那一批啊!”

------题外话------

是你苍白了我对月票的等待,讽刺了我对求票的执着。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