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宰子之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晋国都城,新绛,赵氏下宫。

赵鞅正在伏案审读各地呈报上的奏牍,虽然公务繁忙,但他却并没有感到半点疲累。相反的,他觉得十分愉快轻松。

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赵鞅最近就遇到了几件喜事。

前几天,宋国大司城乐祁奉宋君之命出使晋国,以加强两国之间的盟邦关系。

他奉国君之命前往绵上迎接乐祁入晋,二人相谈甚欢,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过,如果单单是这一点,还不足以让赵鞅如此喜悦。

最让他高兴的是,乐祁居然将随身携带的六十面杨木盾牌作为礼物送给了他。

六十面杨木盾虽然不是多值钱的东西,赵鞅也看不上这点小利。

但这却代表了乐祁对于六卿态度的转变,宋国的乐氏,之前一向侍奉范氏,然而这次来到晋国,却主动向赵氏释放善意。

赵鞅想到这里,笑的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看来范鞅这老匹夫不讲道义的后果,终于显现出来了啊!

范氏的威望降低,而我的威望则稳步提高,再加上天赐的曲辕犁,范氏和赵氏,真可谓此消彼长啊!”

先前宰予献上的曲辕犁已经正式投入使用。

就目前各个城邑反馈上来情况看,曲辕犁的效果居然比董安于等人事先预估的还要好上不川

如果曲辕犁能够大规模投入生产,那么赵氏开垦荒地的效率必将成倍增加。

有了土地,就能进一步扩大田亩,开出更优厚的条件去吸引在六卿之中游移不定的民众。而赵氏名下的民众越多,能够供养的军队也就越多。

晋国六卿貌合神离久矣,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再次爆发冲突。

多积攒一分人力,在日后斗争中存活下来的几率就越多。

说到这里,赵鞅不免又想起了那个在他面前巧舌如簧的儒生。

他的余光忍不住瞥向几案的一角,那里端端正正的摆放着几本纸质书籍。

那都是子贡的商队这段时间从鲁国运来晋国售卖的。

自从赵鞅给宰予和子贡大开方便之门后,他俩手下的商队便接连不断的从鲁国涌入赵氏封地。

开始,他们还只是卖些诗书礼乐之类的普通书籍。

可到了后来,居然还出现了不少连赵鞅都不曾见过的书籍。

像是什么教导小童读书识字的《尔雅》,

专门占卜道理的《易传》,

描绘上古时期名山大川、异兽精怪的《山海经》,

别有生趣的数科典籍《九章算术》《周郫算经》,

讲解医者诊断判病原理的《伤寒杂病论》

还有讲述了天文历法的《太初历》等等。

赵鞅一开始差人买几本回来,原是为了当做教导族人教材来使用的。

但一次闲来无事时,他随手取了几本来看,谁知这一看,就是通宵达旦。

想到这里,赵鞅不免心痒,他放下手头的公务,随手抽出还没看完的《易传》,刚刚翻开扉页,就看见前言部分写着一行小字。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宰予。

赵鞅见了,忍不住连拍大腿,叹道:“天文地理无所不知,诗书礼乐无一不通。宰子我,真神人也!!!’

赵鞅想到这里站起身,在屋内悔得四处踱步。

“我当时怎么就没把他留下呢!欸....还是小看了他啊!”

赵鞅想了想,忽然又往案前一坐,拿起笔蘸了点墨正要在竹简上写字,可刚写了一行,又感觉不对。

宰子我的纸张已经在赵氏的领地上流通,如果我用竹简给他传信,会不会令他感到疏远呢

还是差人去买点纸回来,如果因为这点细枝末节,让双方产生误会就不好。

赵鞅冲门外喊道:“来人。”

他话音刚落,就看见一个家仆跌跌撞撞的闯入房内。

“主君!大事不好了!”

赵鞅皱眉问道:“出了何事?竟要如此惊慌?”

家仆咽了口口水,满脸惊惧道:“范鞅刚刚去见了国君,说...说

“他说什么了?”

“他说:乐祁奉宋君之命出使别国,然而没有正式完成使命就私自与您饮酒,这是不尊敬两国国君的表面,不能不加以惩戒!

中行氏的中行寅也在一旁帮腔作势,国君于是就听信了他们的谗言,让他们带人去把宋国使团的人全给抓了!”

“什么?!’

赵鞅拍案而起,一时之间,血气上涌,竟感到有些许头晕目眩。

他看着对面墙上挂着的那面,由乐祁送给他的杨木盾牌,白杨木上描绘的正是一只展翅玄鸟。

赵鞅的脑子仿佛触电一般,他猛然想起了宰予之前对他说的那段话。

不久之后,将会有玄鸟降临在赵氏,只不过它带来的却未必是福祉,而有可能是灾祸。但玄鸟并不是引起灾祸的原因,真正引起灾祸的,是在它身后作祟的熊和罴啊!

赵鞅喃喃道:“宋国乃是殷商后裔,向来以玄鸟作为图腾。而范氏和中行氏都是出自荀姓他们的祖先

说到这里,赵鞅的手情不自禁地一松,毛笔应声落地。

只听见啪的一声脆响,赵鞅惊道:“快!火速给我修书一封,传信宰子我!”

“领命!”

仆人正要转身出门,赵鞅忽然又出声将他叫住。

“慢着!”

“主君?’

赵鞅思索片刻,喊道:“让毋恤跟着一起去!”

齐都,临淄。

一处临街的小宅子里,身材矮小的白胡子老者正端坐在庭院里,一边晒着太阳,一边翻阅着手中的纸质书籍。

老人念叨着书中的句子,时而像是沉思,时而又像是困惑,但最终还是化为了一丝好奇。“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

豆麦的果实与稻谷小米虽然不同,但吃了都能消除饥饿。

这话倒不像是鲁国的儒生能说出来,这个宰予真的是孔丘的学生吗?

还是说,多年不见,孔丘终于放弃他复兴那些繁文缛节的想法了?”

老人嘴里正念叨着这些话。

忽然,他的家门外停下了一辆马车,从车上下来了一个身材雄壮的中年男人。

他走到门仆面前问道:“晏子在家吗?’

“主人正在看书。他之前吩咐过,如果您来拜访他,直接进去便是。

男人点了点头,缓缓推开大门,生怕惊动了老人。

但这点动静,依然没有逃过晏子的耳朵,他抬头看见中年人,立马撑着席子勉强起身道。“穰苴啊!你怎么来了?”

田穰苴恭恭敬敬的施礼道:“国君

晏子一听到‘国君’这两個字,就知道肯定没什么好事。

他叹了口气,放下书本向门外走去:“边走边说吧,国君这次又要干什么?”

田穰苴伴在他的身边,扶着晏子登上马车。

“其实和上次差不多。下面的小吏第一次拜见国君,不太懂礼仪,盯着国君看了好一会儿

国君被他看得恼了,便问他:你在看什么?

那小吏倒也是个率直人,竟然直接答道:国君长得实在俊美,所以多看了一会儿。

您也知道国君的脾气,听到这话之后,他怒不可遏,大喊着:非礼!非礼!

非要把那小吏推出去处死。虽然小吏的行为的确不符合礼仪,但处死也太过了点。我们都劝不动国君,就只能请您来帮忙了。”

晏子听了,无奈叹息道:“这本来这只能算是一桩逸闻,如果国君真把人处死了,回头消息传到别国,让他们知道我国的国君遭人‘非礼’,还不得被笑话死?

这个道理,连孔仲尼的学生都明白,为什么国君就不明白呢?”

田穰苴听了,不由惊异道:“您难道也在看宰予的著作嗎?”

他從怀里摸出一卷书籍,送到晏子的面前,书籍的封面赫然写着《尉缭子》三个字。晏子看了一眼,道:“这《尉缭子》我虽买了,但仍未读过。”

田穰苴笑着回道:“这《尉缭子》的确有不少独特见解,其中不少段落都对我有所启发。可惜啊!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去见一见这个所谓的鲁国儒生。这样的贤能之士,只能蜗居于鲁国这样的小国,实在可惜了。’

吴都,吴城。

“父亲!”

相国府上,伍封兴冲冲地拿着一卷书籍冲入正堂。

谁知刚进去,却看见父亲伍子胥正与一个面相黑红的男人相对而坐,彼此畅谈。

伍封见了,赶忙俯身拜見:“孙子。”

二人齐齐回头看他。

伍子胥见他这副莽撞模样,不免训斥道:“封啊!你怎能如此失礼?”

一旁的孙武只是笑着道:“子胥,罢了。’

语罢,他又望着伍封手中的那卷书籍问道:“这是什么?”

伍子胥瞥了一眼,说道:“大概是纸吧。封这小子,出使鲁国的时候,曾经带了一些回来。这東西书写起来,的确比竹简方便。’

伍封听到,只是笑着将那书籍双手呈上:“父亲!这可不仅仅是纸,而是我之前同你提到过的,宰子我的著作。

您常说鲁国的儒生无一用处,但孩儿想知道,您看完这本书后,难道还能继续说出这番话吗?’

伍子胥听了这话,只当是儿子和自己较劲,但孙武却饶有兴致的接过这本书。

封面上赫然写着《三十六计》。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