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099【来自半个世纪后的采访】

民国之文豪崛起 099【来自半个世纪后的采访】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半个世纪后,1979年周赫煊受邀返回大陆,年底以作家、诗人的身份,出席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他于会议期间住在北大,并捐赠出早年收集的各类刊物,共计报纸107份、杂志32本、诗刊3册。

这些刊物后来陈列于北大校史馆,且被编撰成书,印刷出版,名曰《骂校长集》。

80年代,周赫煊从反动文人变成爱国学者,国内开始掀起对他的研究热潮。《收获》杂志分别采访了沈从文和丁玲,二人此时已经反目成仇,但他们对周赫煊的评价却出奇一致。

《收获》:沈老先生,你是哪年认识周校长的?

沈从文:我最初是通过报纸和杂志认识他,但第一次见面,是在1926年的11月。他在台上致辞,我在台下聆听。那场演讲别开生面,他自诩反动军阀的走狗,被很多学生唾弃。

《收获》:你好像不是北大的学生,为什么当时在场?

沈从文:我在北大做过旁听生,还冒充正式生去参加考试,得了三角五分钱奖学金。当时我正好住在北大附近,一听周先生要来,便和胡也频、丁玲共同去了。

《收获》:学生骂校长是怎么回事?

沈从文:哈哈,那可有趣。当时周先生是张作霖任命的校长,一赴任就禁止学生传播进步思想,学生们当然要骂。不过都是做样子给军阀看,大家私底下对周先生还是很尊敬的。

《收获》:周先生好像喜欢收集骂他的文章?

沈从文:是的,周先生为人很有趣,他有收集癖好。我当时受邀跟随周先生去天津,担任《大众》副刊的编辑,跟周先生同事一年有余。他看到骂自己的文章,都会细细品读加以评价,骂得好的他哈哈大笑,骂得有失水准他又摇头叹息。他还喜欢收集名人书法,我当时只是个小作家,也被他硬拉着写了几幅毛笔字。

《收获》:周先生在生活中是怎样的人?

沈从文:他并不热衷于物质享受,海珍海味固然喜欢,粗茶淡饭也甘之如饴。他爱好交朋友,三教九流皆能谈笑共饮,圆滑务实而又坚守底线。

《收获》:你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沈从文:他的思想让人捉摸不透,对时局有着极其敏锐的分析能力。我记得是1927年底,一次喝酒的时候,他就预言张作霖死期不远。现在回头想想,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洞察力。当时张作霖跟日本人矛盾极深,一但失势返回东北,就必然成为暗杀目标。

《收获》:自从去年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做为魔幻现实主义流派始祖的周先生,再次引起国际文坛的广泛关注。你认为他有可能荣获诺奖吗?

沈从文:哈哈,我可说不准。1938年的时候,周先生就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总共获得提名21次,这已经是个难以打破的纪录了。

《收获》:确实如此,所以周先生被誉为文学界的无冕之王。你觉得为什么周先生一直被提名,却始终无法获奖呢?

沈从文:因为他是中国人。

……

《收获》:丁玲女士,你眼中的周赫煊是个怎样的人?

丁玲:狡猾、市侩、风趣、渊博、敏锐、古怪、率性、果敢、有担当、小孩子气,植根于血液骨髓中的爱国主义者。

《收获》:你把狡猾排在第一位?

丁玲:他是我所见过的最狡猾的人之一,他总是能在纷繁的时局中明哲保身,你永远猜不到他脑子里在想什么。他的人生理念,在我看来是宁弯不折,这样的人往往活得很好,活得很久。

《收获》:但你又说他果敢有担当?

丁玲:果敢,是说他能够当机立断。比如反动军阀褚玉璞败逃之际,莫名死于荒郊野外,随身带走的上百万银元人间蒸发,这件事就是周赫煊做的。

《收获》:褚玉璞竟死于周先生之手,你确信吗?

丁玲:我确信,他自己也承认了。

《收获》:简直难以置信,此事传出去肯定轰动。周先生的担当又在哪里?

丁玲:他做事总是让你猜不着。平时市侩得跟钻钱眼里一样,但对朋友却格外大方,有落魄的学者找他帮忙,他一定会鼎力相助。我1933年被反动派逮捕软禁,他为我积极奔走周旋,这份情谊弥足珍贵。国难当头的时候,西南联大资金困难,也是他倾囊相助,赈济了不少师生。当时李庄聚集了众多学者,一个个住窝棚、吃粗粮,穷得叮当响。梁思成把衣服都典当了,又卖掉金笔和手表换成两条草鱼,给生病的林徽因补身体。他们的孩子除了冬天能穿布鞋外,其他季节都只能打赤脚或者穿草鞋。周先生得知这些情况,整整运了三卡车物资到周庄,分发给那里的学者们。要知道,那个时候物资困难,物价飞涨,他运来的这些东西可是笔巨款。

《收获》:为什么当时大家都穷,包括很多名流都食不果腹,唯独周先生那么有钱呢?

丁玲:哈哈,所以说他狡猾市侩呢。这人在战前就转移财产,把上海和天津的产业全部卖掉,在西南地区购置大量地皮和房屋。我记得当时宜宾有两个镇子,整条街都是他的,光收租子就够吃几十年。

《收获》:看来周先生很有商业头脑。

丁玲:他不仅有商业头脑,更对局势洞察敏锐。他知道华北和华东守不住,政府肯定要内迁,所以提前低价在西南购置产业。当时那些内地的小县城、小乡镇,几十银元就能买栋好房子。可等战争打响后,立即增值百倍,因为有无数的国民逃过去定居。

《收获》:马尔克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而周先生是魔幻现实主义流派鼻祖,你认为周先生什么时候能获诺奖?

丁玲:估计我很难活着看到。

《收获》:你认为他没希望拿奖吗?

丁玲:当然有希望。你信不信,他要是肯移民欧美,今年移民,明年就能拿奖。

《收获》:我信。

丁玲(笑):可他这辈子只愿做中国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