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852【揭露者】

民国之文豪崛起 852【揭露者】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周赫煊拿出一张支票,递给普利兹兄弟说:“两位神父先生,请务必收下。”

史汀生无意间看到支票额度,50万美元虽然是笔巨款,但他并没有对此特别心动。史汀生不缺钱,他本人虽没有特别庞大的家业,但他可以调动的资金绝对碾压周赫煊。

我们以前介绍过,史汀生是美国的前国务卿,以后还会当战争部长。他监督研发原子弹,并主导对日核打击,又在战后建议保留天皇制。

这些都是史汀生表面上的职务和功绩,在暗中,他还是一名黑暗骑士美国骷髅会成员。

如果说,威廉塔夫脱把骷髅会引入第一个黄金时代,那么史汀生就是第一黄金时代的巩固者和执行者。这家伙不仅历任美国的陆军部长、菲律宾总督、国务卿和战争部长,还前后给七位美国总统当私人顾问,堪称政坛不倒翁。

在史汀生手中,美国正式进入政商二元社会结构,骷髅会几大家族在铁路、军火、金融等领域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与强化。

好吧,姑且认为这些都是地摊文学,谁让本书叫做《民国之地摊崛起》呢。

至于咱们伟大的罗斯福总统,在地摊文学里面,似乎跟史汀生并非一路人,因为罗斯福属于共济会成员。

关于骷髅会和共济会的真假很难辨别,那些地摊内容不仅在中国流传,欧美也有很多人选择相信。因为骷髅会和共济会的确真实存在,只不过很多事迹被夸大了,有些阴谋论者,更是把珍珠港事件、水门事件、911事件等等全都往这两个组织身上套。

共济会其实离我们很近,特别是住在上海的朋友,可以去静安寺的上海医学会看看。

那里有一栋西式古典风格的米色楼房,墙体装饰有六芒星和圆规角尺标志。大楼东面一楼窗户下嵌着建房时的碑刻,倒数第六行中央刻有“freemasonry”,字面理解为“自由工匠”,英文翻译即为“共济会”。

老上海人把这栋大楼称为“规矩会堂”,即是共济会在上海的第四座总部大楼第三座总部大楼建在外滩,1930年时卖给了日本邮船会社。

由于周赫煊的关系,现在不仅上海共济会总部被盯上,就连香港共济会都被日本间谍各种监视。其实人家共济会在亚洲也没干啥,有点类似于比较高级的联谊俱乐部,而且只招收洋人会员,根本就不理睬亚洲人。

后世遍布两岸三地的“中国美生会”,有人说即为共济会的中国分支,包括孙中山和常凯申都是共济会会员。

其实如果仔细推敲,就能发现只是美丽的误会而已。

“中国美生会”或者说“中国共济会”,就是特么的洪门啊!只不过洪门借用了共济会的“圆规矩尺”标志,而且还把共济会的英文名套用过来中国美生会(洪门)叫做chinesefreemasons,而共济会则叫freemasonry。

这种误会应该属于洪门大佬刻意为之,因为华人在美国地位很低,而共济会又貌似很牛逼的样子,于是直接把洪门的英文名取为“中国共济会”(“美生”是“自由工匠”的音译)。

所以,孙中山和常凯申不是什么共济会会员,而是洪门中人,只不过洪门的英文名叫中国共济会而已。

当初周赫煊跟常凯申瞎扯淡,把共济会一顿乱吹。由于两人使用中文对话,老蒋完全没有反应过来,事后派人调查才知道,原来洪门的英文名就是“中国共济会”,于是更加觉得原版共济会高大上。

中国共济会和共济会,标志相同,名称相似,其实八竿子打不着,类似于“大个核桃”和“六个核桃”的关系。

读者们以后看到有谁用中国共济会或中国美生会装逼,那就狠狠打他脸吧,毕竟《民国之地摊崛起》也具备科普性质的。

闲话休提……

史汀生虽然不在意那50万美元支票,但普利兹兄弟却吓了一跳。

亨利普利兹说:“这些钱太多了,请周先生收回。我们建立的协会,是美国人援华协会,只接受美国人的捐赠。”

“不,”周赫煊把支票塞到对方手里说,“普利兹先生,现在的中国沦陷区,还有很多中国人处境艰难。他们被日军肆意抢夺财物,好多家庭被洗劫一空。我希望,贵组织能够联络在华传教士,用这笔钱资助那些生活贫困的中国人。”

法兰克普利兹问:“为什么不让中国人出面援助呢?”

周赫煊解释道:“西方人援助更安全,日本暂时还不敢跟欧美列强撕破脸。”

“好吧,那我们收下,”亨利普利兹承诺说,“我会把周先生的捐赠,每一分都用在中国人身上。”

周赫煊又问:“两位神父,你们觉得日军在南京杀了多少人?”

法兰克想了想说:“现在公认为有上万遇难者,但据我的亲身经历,我估计至少有五万以上。因为国际安全区就接纳了近30万难民,但我们离开中国时,安全区里登记的难民数量只剩下25万。”

“我推测南京遇难者人数,至少有30万,而且接近40万。”周赫煊凝重地说。

“怎么可能!”

三个美国人齐声惊呼。

史汀生瞠目结舌道:“日军在南京杀了30多万人,他们是魔鬼吗?”

法兰克摇头说:“日军攻打南京时,南京的平民有50多万,再加上近10万的溃兵,南京城内中国人的总数量才60多万。而国际安全区还保护了25万难民,如果日军屠杀了30多万人的话,难道他们把南京城杀空了?”

周赫煊点头说:“很有可能。我听幸存者说,在国际安全区以外,南京城里已经几乎见不到活人了。”

“噢,上帝!”史汀生难以置信。

亨利问:“周先生有确凿证据吗?”

周赫煊摇头说:“我手上有大量的一手资料,但还没有更多的证据。我已经联系了拉贝先生,他正在坐船赶来美国,他手里的证据更多。”

“是德国的约翰拉贝?”法兰克问。

“就是他。”周赫煊道。

法兰克说:“拉贝先生确实是个正直的人,很其他能与他再见面。”

约翰拉贝就是《拉贝日记》的作者,此君虽然属于纳粹党员,但并没有做过任何坏事。不但如此,他利用自己纳粹党员的身份,挡住了日军无数次的刁难。他是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用自己的私人住宅保护了600多个难民,而他和朋友一起建立的安全区,保住了25万中国人的性命。

有一次,日军翻墙进入安全区,拉贝连忙赶来制止暴行。在得知拉贝是德国纳粹以后,那些日本士兵连忙道歉,准备从大门出去。拉贝愤怒地命令日军重新翻墙出去,大概意思是从哪里来,就从哪里滚,凶残的日军居然也照做了。

就在前些日子,拉贝回德国并写信给希特勒,详细讲述了日军在南京的暴行。

希特勒大骂日本是野蛮民族,认为其屠杀手段不文明,屠杀的艺术应该是不见血的,然后命令盖世太保严密监视拉贝行踪。

作为南京国际安全区的主席,拉贝在德国的地址很容易查到。于是周赫煊给拉贝拍电报,说要在美国为拉贝出版南京日记,拉贝立即就答应了,并带着家人坐船往美国这边赶。

同样的见证人还有魏特琳女士,她的日记在美国《同学》杂志连载,但内容都跟金陵女子大学有关。作为女子金陵大学的安全区负责人,魏特琳只收容中国妇女,而这恰恰成为吸引日军的关键,经常有日军闯入校内抢女人。

到后来,魏特琳只能自己守在校门口,严防日寇兽性大发。但日寇却总是几个人把她包围控制,再分出人手进校抢妇女,让魏特琳分身乏术,心灵倍感煎熬。

如今魏特琳还留在中国,但她的精神已经出现问题,再过两年就要抑郁自杀,在她家乡的墓碑上刻着四个中文字金陵永生。

同样自杀的,还有半个多世纪后的张纯如。她长期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她的著作引起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自己却长期受到精神折磨和日本右翼分子的威胁,终于在抑郁当中吞枪自尽。

《拉贝日记》中记录了500多起屠杀案例,《魏特琳日记》也记录了多起强暴、绑架和杀害妇女案例。周赫煊不仅要出版这两本日记,他还要根据大量一手资料,自己写一本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籍,并且要在美国和欧洲出版。

不能等到20世纪末,才让张纯如一个弱女子,备受煎熬的揭露南京大屠杀,在得到欧美社会关注后却抑郁自尽。

有些事情,必须让世人铭记,而且越早越好,越久越好。

周赫煊无法做保护者,但他却能做一个揭露者。

“两位神父先生,还有史汀生先生,我准备写书揭露南京大屠杀,请你们务必帮忙,不能让血腥残酷的事实被掩盖和遗忘。”周赫煊突然鞠躬道。

“我们会的,请放心。”普利兹兄弟立即保证。

史汀生也承诺道:“我会保证书籍顺利出版。”

史汀生的承诺,才是周赫煊真正想要的。因为在此时美国孤立主义盛行的政治气氛下,就连日军轰炸美国战舰的影响资料,都被刻意删减后才公开放映,更何况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

史汀生已经伺候了六个美国总统,他在美国政界影响力极大。更难得的是,加盟骷髅会的惠特尼家族,也跟史汀生站在一边,迫切希望美国尽快参战惠特尼家族想发战争财大卖军火。

有了史汀生帮忙,就能保证大屠杀书籍的顺利出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