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768【助人助己】

民国之文豪崛起 768【助人助己】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首先来的是个白胡子老头儿,他就是川灾赈济会的会长尹昌龄,字仲锡,号约堪。光绪十四年的举人,进过翰林院,历任长安知县、凤翔知府、延安知府、西安知府等职,北洋时期担任四川军政府的审计院长、内务司长、政务厅长等职。

此人的资格实在太老了,而且在四川威望极高。听到副官的传报,刘湘连忙起身对周赫煊说:“周先生,我们一起出门迎接吧。”

“好。”周赫煊从善如流。

刘湘快步走出会客室,一直来到院中静待。等尹昌龄现身,他才执礼道:“仲公到来,有失远迎!”

尹昌龄拄着一根竹制拐杖,步履健朗地走来,摆手道:“不要玩这套虚的,正事要紧,我们里面去说。”

周赫煊抱拳问候:“仲公安好。”

“这个后生是?”尹昌龄有些老花眼,凑近了仔细观察。

刘湘连忙介绍:“仲公,这是大学者周明诚先生。”

“周明诚啊?”尹昌龄的身体越凑越近,几乎都要跟周赫煊脸贴脸,他退回去颔首笑道,“好,好!周先生不仅文章写得好,做人也做得好,办学校、做慈善、济民生,这才是君子所为。”

“仲公谬赞了。”周赫煊微笑说。

尹昌龄一手拄拐杖,一手拉着周赫煊往里走,说道:“我不说虚头巴老的话,你也不要谦虚。你的《大国崛起》我读过,你的《狗官》也写得确实好。我最佩服的,还是你做慈善,救了很多老百姓。”

“跟仲公相比,我做的那点事不值一提。”周赫煊说。

尹昌龄这些年厌恶军阀混战,坚决不肯再做官,而是一心一意办慈善。他办的不是借机谋利的假慈善,而是舍家救民的真慈善,主要钱款来源是旗下工厂,其次是社会捐赠。

这位老先生经营了多家工厂,也算是当地大资本家了,但所得利润全都用于慈善事业,以至于死后没有余财办理丧事,只得由慈惠堂的孤寡老人筹资主办。烈士王干青给他写了一首吊诗,谓曰:“家无半亩居,人得广厦庇。余身二十年,存活亿万计。”

曾有位长居成都的外地幕僚,因无儿无女,干脆把自己的200多亩田产,全部捐赠给尹昌龄的慈惠堂,然后自己也住进去养老。由此可见尹昌龄的人格魅力,大家都相信他不会贪污善款,敢把全副家当都交给他处理。

众人刚刚坐定,副官又前来同胞:“主席,甘厅长来了!”

“快让他进来。”刘湘这回坐着没动,对来者的待遇显然不一样。

甘继镛军人出身,属于刘湘的老部下,行政能力还是比较可以的,否则也不可能被委以重任此君之前是刘湘嫡系主力21军的政务处长,统一四川后又被任命为四川民政厅长。

来到会客室,甘继镛朝刘湘敬军礼:“司令!”接着,又抱拳对尹昌龄和周赫煊说,“仲公,周先生,有礼了!”

刘湘大马金刀坐在主位,对尹昌龄说道:“仲公,你是川灾赈济会的会长,你来说说具体灾情吧。”

那张灾区人吃人的照片,就是尹昌龄递交给常凯申的,他对此时的灾情比较了解:“旱情最严重的是川西北各县,从三月到现在滴雨未下,春粮和夏粮全部绝收,靖化县百姓有一半以上已经断粮!”

“说说其他地方。”刘湘的关注点明显不一样。

尹昌龄脸色露出无奈的表情,显然对刘湘的做法有些不满,但他还是说:“川东、川南、川西共有140余县大旱,旱情最久的已经持续三月,旱情最轻的也有两月。冬春之际必有饥荒,省府应早作准备,必须把粮价压下来!”

刘湘又问:“仲公,你觉得全川会旱到哪个时候?”

尹昌龄想了想说:“应该入秋就能缓解吧。”

刘湘看了周赫煊一眼,说道:“周先生跟我讲,四川的大旱要持续到明年。”

“怎么可能?”尹昌龄和甘继镛同时惊呼。

周赫煊做戏做全套,苦笑道:“确实如此,这是气象专家的预测。”

甘继镛明显不相信:“哪来的啥子气象专家,怕不是尽说些鬼话哦。”

周赫煊也不解释,只说:“我已经紧急从美国购来50万吨救灾粮,第一批可能要等到两个半月以后才能运抵重庆。”

50万吨粮食?

刘湘、尹昌龄和甘继镛面面相觑,都被这数字给吓住了,那得花多少钱啊!

不管四川的旱灾是否会加剧,至少周赫煊做法让人佩服。尹昌龄起身拜道:“明诚心系百姓,老朽在这里代表全川父老拜谢了!”

刘湘也说:“周先生,你是实在人,我刘莽子心服口服!”

“甫公,我需要省府的帮助。”周赫煊道。

“你讲。”刘湘连忙说。

“第一,我需要卢作孚先生的全力协助,”周赫煊仔细解释道,“50万吨粮食,从美国运到上海容易,但从上海运进四川就难了。民生船运公司,必须调集足够的船只配合。特别是接下来两个月,长江各段的水位有可能不足以通行大船,必须依靠许多小船来转运。”

刘湘当即答应,他在民生公司也有股份的,说道:“我保证,卢作孚一定全力配合,运价只收成本费。”

周赫煊又说:“第二,关于赈灾粮的发放,我需要仲公的协助。”

尹昌龄当即拍胸脯:“抱在老朽身上,要是有人敢贪污赈灾粮,你把我的脑壳拿去当球踢。”

“第三,民政厅那边也要帮忙,”周赫煊说道,“我希望省政府学美国那一套,以工代赈,灾民不能养起来,要给他们找活干。修公路、修桥梁、修厂矿……趁机可以建设四川地方,不能把灾民养废了。”

“这是个好主意。”尹昌龄笑道。他旗下的多家工厂,就招收了许多贫民和孤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刘湘心里也非常高兴,建设地方可以巩固他的统治,当即厉声喊道:“甘麻子!”

“卑职在!”甘继镛蹦起来站得笔挺。

刘湘命令说:“你们民政厅,一定要全力做好以工代赈的工作。”

甘继镛敬军礼说:“卑职敢立下军令状!”

“很好,”刘湘点点头,又问周赫煊,“周先生还有没有其他要求?”

周赫煊笑了笑,“我要买荒地,很多荒地。”

“买荒地来干啥子?”刘湘有些纳闷儿。

“建厂,建房,”周赫煊拿出一份四川地图,“重庆、巴南、璧山、江津、永川、泸州、隆昌、内江、宜宾……这些地方我都要买荒地,修很多民房和厂房。”

刘湘挠头道:“摊子铺楞个大啊!”

周赫煊笑道:“甫公请放心,我要买的都是荒地,不会占到农田,也不会得罪当地士绅。”

周赫煊为什么要买地建房?

当然是为抗战做打算,到时无数战乱百姓内迁四川,许多人连房子都没有,只能自己临时搭窝棚。周赫煊提前建房做包租公,不仅自己能赚钱,还能给战乱百姓提供方便,而且他可以把租金定得很低。

还有就是兴办各种民生企业,战乱百姓汇集于四川,造成川内诸多物资紧缺,那物价涨得极为恐怖。周赫煊办厂根本不愁销路,自己发财了,还能缓解战时民用物资的紧张。

而且,利用四川灾民来修建民房和厂房,一方面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活人无数。何乐而不为呢?

有时候,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