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718【天狗吞日】

民国之文豪崛起 718【天狗吞日】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1936年6月19日。

马叙伦带着全家老小,从北平坐火车南下,离开他任教七年的北大。

今年,中国出现了两个“救国会”,一个是马叙伦在北平发起的“华北民众救国联合会”,一个是马相伯在上海发起的“全国各界救国会”。

时人称之:南北救国,为马是瞻。

马叙伦虽然名声大噪,但他本人却过得很不好。他坚持抗战的主张,跟胡适的不抵抗主义完全相左,而胡适又在北大很有势力。

两人闹得非常不愉快,颇有势不两立的味道,结果是胡适远走美国考察,马叙伦辞去北大教职南下。

“呜~~~”

火车驶入天津站,马叙伦望着攒动的人头,心中联想着日寇肆虐神州的景象,难受得闭上双眼。

二百余人的学生队伍,此刻整齐的立在站台上。

领队的学生被两名同伴举起来,他挥拳高呼道:“同学们,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而南方内战又起,全民抗战遥遥无期,我等学生不能坐以待毙。今天,我们要南下唤醒民众,唤醒民族的精神。中国万岁!中国必胜!”

“中国万岁!”

“中国必胜!”

学生们嘶声怒吼,眼眶满含泪水。

站台等车的旅客纷纷侧目,嘈杂的火车站突然安静下来。

一个身穿绸衫的阔气中年男子,对自己的随从悄悄说了几句。那随从立即奔向学生领袖,拿出几张崭新的法币说:“同学,这是我家老爷资助各位的路费。我家老爷说,他佩服各位的爱国精神,希望你们能够一路顺风。”

“多谢!”学生领袖郑重点头,随即对其他学生大喊,“看到没有,我们不是孤独的,我们身边站着无数的人民!只要有永不低头的国人在,中国就是有救的,中国就是有希望的!”

周赫煊带着家人进站,正好看到这一幕,感到既欣慰又难受。

“叮叮当!”

列车员摇着铃铛,提醒旅客上车,整个车站再次忙碌起来。

突然间,天色阴沉,光明迅速被吞噬。

人们好奇地抬头仰望,只见天空中的太阳已经缺了一角,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黑暗遮盖。

“天狗吞日!”有人惊恐大喊。

转眼间,太阳已经只剩下一小半,人们愣住了,火车也彻底停住了。

“太阳都没了,中国真的要亡国吗?”

“放屁,太阳是太阳,中国是中国!”

“灾祸,灾祸,不祥之兆啊。”

“……”

恐慌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马叙伦坐在火车上,情绪也悲观到极点。

学生领袖在同伴的帮助下,直接爬上火车顶部,呼喊道:“太阳就是日本,日本要亡了,日本要亡了!”

“日本要亡了,日本要亡了!”

两百余名学生齐声高呼,引得越来越多的旅客加入进去,似乎这样才能安抚自己的恐惧。

周赫煊忍不住笑起来,他觉得那位学生领袖很有意思,脑筋转得很快啊。

事实上,今天华北出现的只是日偏食,真正的日全食在东北才能看到。如今统治东北的是伪满洲国,按照传统的封建思想,这预示着溥仪倒行逆施、天怒人怨。

一天过后,二百余学生在南京下车,开始了他们的抗日宣传之旅。

又是半天过去,周赫煊在苏州下车,正好遇到马叙伦一家,他们都是去参加章太炎的丧事。

“周先生!”马叙伦追上来喊道。

周赫煊惊讶道:“原来是石翁先生,好久不见。”

两人以前在北大见过面,只是没有太多交流。对于马叙伦,周赫煊自然久仰大名,这位先生是新中国国歌的最初建议者。

“你也是去章家治丧?”马叙伦问。

“对啊,正好同往,”周赫煊说,“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去找旅店投宿吧。”

两家人很快就汇聚到一起,浩浩荡荡的杀向旅店。只有崔慧和孙永浩不在,他们在南京站就下车了,负责看守安置大堆的随行物品,包括周赫煊的那些藏书和古董。

一路上,马叙伦对胡适大骂不止:“周赫煊,我知道你跟胡适是朋友。但胡适此人,昏聩至极,满脑子尽是投降主义,居然提议把东北割让给日本。且不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今之日本,残暴百倍于秦,如何能填其贪婪欲壑?胡适自诩国学大师,把《六国论》都忘了,他是在用看书吗?”

虽然这个话题很严肃,但听到“”二字,周赫煊还是笑了:“哈哈,想不到石翁先生也吐脏字。”

“你别笑,这事儿我跟胡适没完!”马叙伦怒道。

周赫煊点头说:“胡适确实错了。”

马叙伦还在继续数落:“如果是普通的学者,发此不抵抗言论还能原谅,但偏偏他胡适不可以啊。他是五四领袖,他的一言一行,都有多少青年看着呢。就算他心里觉得中国要输,但也不能说出来,他这是在打击国人的自信心,打击国人的抗战士气!”

“是不应该。”周赫煊道。

马叙伦激动地拉着周赫煊:“周先生,如今中国前途迷茫,国人的思想更迷茫。你是中国文坛领袖,你是中国的学术大师,你应该站出来说话!你要告诉大家,我们可以胜利的,中国可以胜利的!”

周赫煊沉默片刻,郑重地说:“好!”

“那就好,哈哈,那就好,”马叙伦捋着胡须大笑,笑完又说,“还有宋哲元,这个人也该骂,让国人看看他的狼子野心!”

“是要骂!”周赫煊冷笑道。

去年底,周赫煊正在瑞典领诺贝尔奖的时候,他的《大公报》天津总部,差点被宋哲元给查封了。

原因是宋哲元抵制货币改革,试图独占华北,有勾结日本人的嫌疑。《大公报》对此发表社论,劝宋哲元万勿制造分裂,违反民意,捏造自治。

宋哲元的反应是查封报社,但报社开在法租界,他还没那个能力,只能勒令天津邮局立即停止邮寄《大公报》,造成天津《大公报》连续半个月无法正常发行。

这笔账,周赫煊还没跟宋哲元算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