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696【领奖】

民国之文豪崛起 696【领奖】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诺贝尔奖的正式颁奖日期为12月10日,因为这一天是诺贝尔的忌日。

但从12月5日开始,“诺贝尔周”就悄然降临,各种讲座、演说、记者会、见面会、音乐会……五花八门。

到了12月10日,颁奖礼分别在瑞典和挪威举行。

挪威那边颁发的是和平奖,但获奖者奥西茨基无法亲自到场领奖。这位德国反战记者,早在两年前就被秘密警察逮捕,如今还关在纳粹集中营里面。

德国与挪威对此非常不满,希特勒公开抵制,命令所有德国人都不能接受诺贝尔奖。挪威国王也拒绝参加颁奖礼,挪威《晚邮报》批评奥西茨基是“攻击自己国家的罪犯”。

这一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似乎成了闹剧,获奖者无法到场,颁奖者(挪威国王)拒绝到场,只剩下一堆记者大眼瞪小眼。

瑞典这边就要热闹得多,观礼者足有数千人,可惜中国人很少。

中国此时的驻瑞典公使是空缺的,由使馆二等秘书王念祖代任。整个瑞典公使馆的外交官只有三人,而且经常拿不到工资,简直寒酸得可怜。

国党经营的中央通讯社,如今还没有创办海外分社,一切国际新闻都需要向外国通讯社购买。经常跑国际新闻的大记者戈公振,两个月前病死了,否则他这次肯定要亲自来瑞典采访。

寒风萧瑟,雪花飘零。

二等外交秘书王念祖,带着两个使馆人员站在皇家音乐厅外等候。他们穿着崭新的西服,已经冷得直发抖,嘴唇苍白无血色。

没办法,他们太穷了,已经一年多没有领到工资,根本无钱置办着装。皮裘大衣什么的当然有,但破得不成样子,甚至还缝了补丁,不适合在正式场合穿出来。

就三人身上的西服,还是在出国前定制的,平时都小心藏在衣柜里,只有遇到大场合才穿。

“快……快到了吧?”吕兆新打着冷颤问。

王念祖跺脚呵着白雾,搓手道:“应该快到了,妈的,该多穿一双袜子。”

孙方突然朝前一指:“王秘书,有辆车过来了!”

三个可怜的外交官顿时踮脚张望,只见那辆轿车缓缓停下,车里出来了两个外国佬。

“是居里夫妇,不是周先生。”王念祖失望地说。

约里奥居里夫妇是今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他们一露面,守候多时的记者立即扑上去,咔嚓咔嚓地照个不停。

吕兆新羡慕的看着居里夫妇,说道:“来瑞典工作三年多,总算是有盼头了。周先生是第一个,以后还会有更多中国人拿诺奖。”

“但愿吧。”王念祖无奈道。

使馆二等秘书就能代任驻瑞典公使职务,可见他们有多不受重视,早他妈被国内遗忘了,能一年拿一次工资都是奢望。

这尼玛算年薪了吧?说起来挺高大上的。

三人足足又等了十多分钟,已经快成冰雕了,终于看到下一辆轿车驶来。

于琛和女护士首先下车,紧接着是张乐怡扶着周赫煊现身。护士连忙递来一根拐杖,然后扶着周赫煊慢慢往前走,于琛用英语喊道:“各位记者朋友,请不要拥挤,周先生的伤口还没痊愈。”

王念祖连忙带着两个手下去迎接,被寒风一吹,浑身哆嗦着握手说:“周先生你好,我是中华民国驻瑞典公使馆二等秘书王念祖,代行公使之职。我代表驻瑞典公使全体外交人员,热烈祝贺周先生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咱们中国人争光!”

周赫煊感觉自己握着一团冰块,王念祖的手都冻得发青了。他解下自己身上的裘袍给王念祖披上,感慨道:“辛苦诸位了。”又转身对张乐怡说,“乐怡,快给三位兄弟找几件皮大衣来!”

“不辛苦,不辛苦。”王念祖感受着裘袍的暖意,说话时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吕兆新激动地说:“周先生,我们来扶你进去吧。”

“好。”周赫煊笑道。

吕兆新和孙方立即跨前一步,左右扶着周赫煊,在王念祖的带领下走向瑞典皇家音乐厅的大门。

走到音乐厅内,三位可怜的外交官终于暖和了些,不至于被当场冻死。

另外四位获奖者已经就坐了,分别是英国的查德威克(物理学奖),法国的居里夫妇(化学奖),德国的施佩曼(医学奖)。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此时还没有设立。

“你好,周先生!”查德威克起身问候。

“你好,查德威克先生。”周赫煊握手道。

紧接着,居里夫妇和施佩曼也分别用法语和德语打招呼,大家坐在最前排很快就聊起来。至于三位外交官,非常自觉地跑到后面的席位,他们只能算来观礼的。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带着他的王后维多利亚现身。

维多利亚王后是德皇威廉一世的外孙女,属于坚定的亲德派。连带着,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也立场坚定的支持德国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当德国入侵苏联的时候,他甚至背着瑞典政府,悄悄给希特勒发私人贺信。

古斯塔夫五世又高又瘦,戴着一副小眼镜。他以前还掌握着瑞典军队,并且在一战的时候想跟着德国玩耍,但军权很快就被政治党派给撸了,如今已不问政事,专心当他的职业网球手。

恩,这位国王陛下,死后被选入国际网球名人堂。

最先颁发的是物理学奖,接着是化学奖和医学奖。至于文学奖,可能因为不重要,或者是最重要,被安排在最后一个颁奖。

霍尔斯陶穆一脸严肃地走上去,说道:“尊敬的国王和王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周赫煊是一位诗人,他的小说犹如诗歌,摒弃了传统的笔法,勾勒出中国的社会画卷。他用犀利幽默的笔触,讽刺人性荒谬,抨击政治伪善。他通过构建荒诞的世界,揭露了人类生存状态中最黑暗的一面,以神话和传说的方式赋予强烈象征以及形象。在他的《神女》当中,一切都是颠倒的……周赫煊作品的文学表达,已经超越了当下的众声喧哗。周赫煊先生,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从尊敬的国王手中,接过193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在众人的掌声中,周赫煊被护士搀扶着上台领奖。已经披上皮大衣的三位外交官,激动呐喊着,不由站起来疯狂鼓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