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594【蔫坏的老实人】

民国之文豪崛起 594【蔫坏的老实人】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就算没有遇到林徽因,徐志摩估计也会选择跟张幼仪离婚。他当初提出离婚的理由很可笑,原话是这样的:“小脚与西服不搭调!”

事实上,张幼仪只裹了四天小脚。二哥张君劢不忍听她惨叫,就出面制止了,张幼仪因此成为张氏家族第一个大脚姑娘。

徐志摩说“小脚与西服不搭调”,指的是思想上的“小脚”,他无法忍受自己的妻子观念陈腐。说得文艺一点,就是夫妻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这种情况在两人离婚以后改变,张幼仪没脸留在国内,就跑去法国投靠二哥张君劢,接着又去了德国读书。

几年的留学生涯,让张幼仪从一个封建女性,很快转变为眼界开阔的新式女性。

如此变化让徐志摩大为惊讶,从他后来写过陆小曼的情书就可以看出:“c(张幼仪)可是一个有志气、有胆量的女子,她这两年来进步不少,独立的步子已经站得稳,思想确有通道……她现在真是什么都不怕,将来准备丢几个炸弹,惊惊中国鼠胆的社会,你们看着吧。”

在这封信里,徐志摩提起张幼仪的语气,显然是带着敬重之情的。不但觉得张幼仪思想进步了,而且认为留洋之后的张幼仪,可以让守旧的中国社会感到震惊。

徐志摩的预料没有错,张幼仪确实让中国社会震惊了:第一个银行的女总裁,第一个公司的女总经理,第一个政党的女财政部长,徐氏家族的实际掌舵人(周赫煊的内衣生意,现在其实已经交给张幼仪打理)。

如果当初的张幼仪就是如此优秀,徐志摩绝对不会选择离婚,反而还要倍加珍惜,认为自己娶了个宝回家。

徐志摩突然说:“我不想对不起小曼。”

“你跟她生活快乐吗?”周赫煊问。

徐志摩摇头。

周赫煊又问:“那她快乐吗?”

徐志摩说:“不知道,但我们之间经常发生争吵。”

何止是争吵,两人隔三差五就要吵一架。遇到陆小曼情绪激动的时候,还会当着朋友的面,用鸦片烟枪砸徐志摩的脑袋。

周赫煊问:“你如果选择出家,就对得起陆小曼吗?”

徐志摩又摇头。

周赫煊笑道:“鸵鸟遇到天敌或者危险的时候,就会把脑袋埋进沙子里,以为自己看不到,别人也就看不到自己。你现在,就是一只鸵鸟,祥符禅寺不过是那堆沙子。”

“那我该怎么办?”徐志摩懊丧道。

“好男儿志在四方,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周赫煊说,“如今日寇的铁蹄,正在肆虐东北四省,很快就要南下席卷全国。你是著名的诗人,与其躲在山里当和尚,不如多写几首爱国诗,激励国人的抗日斗志。至于陆小曼,你如果实在不愿面对,就干脆先分居一段时间,每月提供一些生活费给她。说实话,我觉得翁瑞午更适合陆小曼。”

“也许吧。”徐志摩喃喃道。

“今天上午的时候,我旁敲侧击的跟张幼仪说了些话,她一直在等你回心转意呢。或许,你可以尝试着跟她谈恋爱。”周赫煊笑道。

徐志摩无语道:“哪有跟前妻谈恋爱的。”

周赫煊说:“你都可以出家当和尚,为什么不能跟前妻谈恋爱?”

徐志摩顿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他对张幼仪的感觉很复杂,愧疚、畏惧、敬重、欣赏……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以至于他都不敢跟张幼仪说话,每次见面就跟上刑场一样。

许多人说徐志摩冷血无情,但他是真的有愧疚之心,就像他自己在信中说的那样:“再隔一个星期到柏林,又得对付张幼仪了,我口虽硬,心头可是不免发腻。”

“言尽于此,你自己看着办吧。”周赫煊把话说透就闪人,再嗦下去只会招人烦。

周赫煊劝徐志摩跟张幼仪复婚,不仅出于对张幼仪的敬重,更是在帮自己的生意合伙人。

两人虽然已经离婚,但依旧牵扯在一起,根本不可能断开。

徐家偌大的产业,被徐申如分成了三份,一份留给徐申如夫妇,一份留给徐志摩和陆小曼,一份留给张幼仪和她的儿子。

徐志摩自动放弃了那份家产,这等于说,张幼仪已经成为徐家的实际掌舵人。随着徐申如的慢慢放手,许多生意都交给张幼仪亲自打理,其中包括跟周赫煊合作的内衣生意。

嗯,徐申如已经收了张幼仪做养女。所以,她不仅是徐志摩的前妻,还是徐志摩的义妹。

周赫煊从僧舍走出,迎头撞上赶来的胡适、金岳霖,当即笑道:“适之兄,龙荪兄,你们也来了啊。”

胡适急忙问道:“志摩真做和尚了?”

“你信吗?”周赫煊笑问。

“不信,”胡适连连摇头,“我去劝劝他。”

周赫煊道:“别劝了,该说的话,我刚才已经说得很明白,留点时间给他慢慢想。”

“那我岂不是白来了?”胡适道。

“怎么白来?”周赫煊揽着胡适的肩膀,笑道,“走,一起打麻将去!”

胡适朝僧舍瞟了两眼,犹豫道:“这种情况下还打麻将,不好吧。”

周赫煊说:“昨天已经打了一回,我赢200多块呢。”

胡适顿觉无语,说道:“我已经戒赌了。这次听说来了许多朋友,逢此盛会,不如我们举办一场文会,以文会友!”

金岳霖不善言辞,一直没说话,此刻突然出声道:“这个主意好。”

“随你们吧,”周赫煊突然促狭地说,“不如,我们把这一场文会,取名叫‘纪念志摩先生出家之朋友欢送会’。”

“哈哈哈,这个名字不错。”胡适乐得大笑不止。

金岳霖突然冒出来一句:“不如再请几个记者,大字标题一定要写明‘纪念志摩先生出家之朋友欢送会’,相信这必是一场空前的盛会。”

周赫煊和胡适双双发愣,随即爆笑。

周赫煊指着金岳霖,感慨道:“龙荪兄,真是没想到,要论坏水儿,还是你肚子里最多啊。”

民国时期最为著名的一场文会,就此拉开序幕,后世研究者将其称作“祥符禅会”,也叫“祥符文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