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539【忧患】

民国之文豪崛起 539【忧患】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咱们把目光重新放回中国。

3月中旬,红军打破国党的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和闽浙赣苏区连成一片,红军迅速壮大到8万多人。

南京国民政府焦头烂额,常凯申和汪兆铭再次会商,下定决心全力“剿匪”。常凯申甚至宣布说:“抗日必先剿匪,匪未剿清之前,绝对不能言抗日,违者即予最严厉的处罚。

3月底,东北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事件,事件的主角是个叫伊田助男的日本人。

伊田助男在关东军间岛辎重队服役,他的隐藏身份是日本共党。他用汽车把关东军的10万发子弹,偷偷运给我党的抗日游击队,随即自杀身亡,留下遗书写道:“我很想和你们见面,同去打倒共同的敌人。但我被法西斯恶兽们包围着,走投无路。我决心自杀了,我把运来的10万发子弹赠送贵军,它藏在北面的松林里,祝神圣的共产主义事业早日成功。”

东满抗日游击队将伊田助男先生掩埋,并举行了追悼会,把马家大屯小学改名为伊田小学。

这件事情在左翼刊物上大肆报道,但其他报刊杂志只能有意识的忽略掉,因为很容易被当局查封。即便如此,伊田助男的义举,还是获得了中国人民的广泛赞誉。

周赫煊也是感慨不已,虽然大部分日本国民,都需要为侵略战争负责。但还是有那么一小撮日本友人,为中国的抗战事业贡献了力量,这些日本友人值得我们尊重。

5月初,张学良基本上戒掉鸦片,携夫人于凤至前往欧洲考察。

南京国民政府顺势成立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以加强对华北各省政务的控制。说白了,常凯申和汪兆铭想要控制华北,拼了命想要挖张学良的墙角。

被派去华北夺权的关键人物叫黄郛,同盟会出身,当过北洋政府的教育部长,以及北伐期间的外交部长。此君是常凯申的拜把子兄弟,因为“济南惨案”而背锅撤职,现在属于重新启用。

黄郛此行有两个任务,一是抢夺华北的民政事务,二是稳住华北的内外局势——说白了,就是靠出卖国家利益,换来日本不要再大规模出兵,同时分化控制晋绥军和西北军队伍。

张学良不敢明着反抗,只能悄悄的抵制。

黄郛来到华北以后,非常郁闷的发现,他完全无法插手华北民政。甚至他发出的各种命令,也会被下边的人阳奉阴违,活脱脱就是个摆设。

此时的北平,已经成为华北最大的鸦片贸易基地。黄郛以禁毒为理由,向常凯申讨了北平市长和铁路局长两个职务,展开轰轰烈烈的禁毒运用。

禁毒,当然只是个幌子。

黄郛的真正目的,很快就暴露出来。他厉声斥责北平官员禁毒不力,从青岛调来两个官员,担任北平公安局长和北平军分会委员。

这是要掌控北平的警察部队和驻防部队啊!再加上北平市长和铁路局长都是南京的人,等于把北平的行政、财政、警察和驻军全搂过去。

张学良手下那些当官儿的直接炸了,余晋接任公安局长的当天,就有800多人围堵公安局大门。

经过多方角力,黄郛被迫做出让步。张学良和黄郛任命的公安局长全部撤职,该职务改由常凯申的亲侄子担任,同时黄郛不得再过分插手华北政务。

即便如此,北平也被常凯申渗透得差不多。

北平市长、铁路局长、公安局长、宪兵团长、军分会……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全都换成了常凯申的嫡系。

张学良这次下野损失惨重,等他从欧洲访问回来,北平已经不再姓张,城头变幻大王旗啊。

黄郛在北平当搅屎棍的时候,戴笠领导的蓝衣社也震动北平。

蓝衣社经过两年的发展,实力迅速扩张到北边,甚至在东北都有他们活动的迹象。比如抗日英雄马占山,就是在蓝衣社的帮助下,从东北成功撤离的。

而今蓝衣社又干了一件大事,在北平成功刺杀汉奸张敬尧。

张敬尧就是当初拜访周赫煊不成,气得把周赫煊的作品扔路边那位。这家伙先后投靠过吴佩孚、张宗昌和张作霖,现在又投靠了日本人,还参与了伪满洲国的建立,即将被任命为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密谋在天津进行暴动,策应关东军占领北平和天津。

蓝衣社还是很给力的,迅速得知了这一消息。并由戴笠亲自指挥行动,郑介民负责实施,在北平六国饭店将张敬尧刺杀,只留下张敬尧的一妻十二妾闹着分家产。

蓝衣社一战成名,其“锄奸救国团”也被广为赞颂,热血青年们纷纷报名加入。

此时的蓝衣社名声还比较正面,可惜,再过两三年就要变得臭名昭著,成为令人闻之色变的特务组织。

汉奸张敬尧被刺杀的第二天,印度的甘地开始21天绝食,抗议英国占据印度。不仅在英国引起很大反响,就连中国也有甘地的支持者,似乎靠不抵抗运动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这是一个思想混乱的年代,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能找到它的拥护者。

比如英国就有很多支持甘地的和平主义者,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居然有英国人号召组建世界和平纵队。他们提出的想法是,组织数百人的国际和平团队来中国,大家不携带任何武器,站在中日双方的军事阵地中间,用爱和生命来感化日本侵略者,从而达到日本撤军、中国停战的目标。

这种脑子进水的和平方案,居然还有很多人报名参加。

只可惜,最后由于路费问题没解决,这个用爱拯救世界的计划只能搁浅。否则的话,去年的淞沪之战,就能在上海战场看到几百个和平主义者。

估计到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两边的军队都是懵逼的——上哪儿来这么多逗逼?

5月底,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常凯申得知后大为震怒,因为这是西北军复出的信号,他立即命令黄郛,不惜一切代价来取缔冯玉祥的抗日同盟。

然而冯玉祥非常给力,以方振武为前敌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毅然率军出征,先后收复被日军占领的保康、宝昌、沽源、多伦等失地。

一时间,冯玉祥、方振武和吉鸿昌,成为百姓敬仰的抗日名将。

而中央政府则想方设法的压制舆论,不准报道冯玉祥的辉煌战果,甚至在7月初直接出兵攻击冯玉祥。

这就是常凯申干的好事,为了不让西北军再次崛起,居然在西北军征讨日本人,连续收服失地的时候,兵分三路在冯玉祥背后捅刀子。日军都完全占领热河省,并部分占领察哈尔省了,国难当头,常凯申还在主动挑起内战。

冯玉祥一边抵抗中央军的进攻,一边派吉鸿昌继续跟日本人打仗。吉鸿昌一举克服沦丧72天的塞外重镇,举国上下为之振奋。

然而,在中央军的疯狂进攻下,冯玉祥最后还是被迫解散了抗日同盟。其武器弹药和兵员,很多都被宋哲元的29军接收,29军借此机会迅速膨胀。

周赫煊对此感到很痛心,同样痛心的,还有杨杏佛遇刺。

杨杏佛为了保护儿子身中数枪,不治而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因此瘫痪。

国党一系列倒行逆施的做法,激起全国上下的集体愤慨。无数进步人士怎么都想不通,常凯申这到底是想干什么?凶狠残暴的日寇不去打,却专门攻击抗日队伍,还悍然刺杀杨杏佛那么有名的人物,那可是中山先生的秘书啊。

周赫煊的东北史诗《黑土》,就是在这种黑暗的时期开始连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