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524【新年的梦想】

民国之文豪崛起 524【新年的梦想】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1933年,元旦。

新年新气象,各大报刊杂志都在搞活动。

比如上海的《明星日报》,就发起了“电影皇后”的评选。胡蝶以2万多票的成绩当选“影后”,陈玉梅排第二,而阮玲玉只能屈居第三。

不是阮玲玉名头不够,而是她不喜欢抛头露面,只要是不拍戏,就老老实实待在家里。而胡蝶则爱交际应酬,也时常参加许多公众活动,曝光率比阮玲玉要高得多。

至于陈玉梅,嗯,这位是邵逸夫的嫂子。

邵氏兄弟的抠门那是一脉相承的,邵醉翁在把陈玉梅捧红后,为了防止别的公司挖角,同时也为了省一笔演员工资,于是就把陈玉梅娶回家做姨太太。

陈玉梅的名气非常大,她三年间拍了近30部电影,在银幕上刷脸比胡蝶和阮玲玉加起来都厉害。可怜累死累活连片酬都拿不到,因为她是老板的妻子。但又不能说是老板娘,因为她只是小老婆而已,邵醉翁做了一笔包赚不赔的好买起《明星日报》的“影后”评选,《东方杂志》搞的活动就要高端得多。

《东方杂志》创刊30周年,做了一个“新年的梦想”专题,并向全国各界知名人士发出400多封征稿信,包括周赫煊在内也收到了一封。杂志在前言中写道:“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近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气闷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梦是我们所有的神圣权利啊!”

周赫煊是中午拿到这本杂志的,他带着几个太太出门前往戏院,坐在车上慢慢翻阅起来。

社会名人们的梦五花八门,周赫煊刚开始看着想笑,看着看着又想哭。因为那些梦太简单了,而对此时的国人来说,却又似乎遥不可及。

比如暨南大学的教授周谷城,他的梦想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

人人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多么伟大的梦想!

叶圣陶的梦想是:个个人有饭吃,个个人有工作,凡所吃的饭绝对不是什么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绝不充塞一两个人的大肚皮。

外交部长罗文干的梦想是: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贪钱,永远做太平盛世的国民。

也有许多做白日梦的,比如谢冰莹的梦想是:一个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阶级区别的大同世界。

郁达夫的梦想是:没有阶级,没有争夺,没有物质上的压迫,人人都没有,而且可以不要私有财产。

还有许多理智派,比如南京国立编译馆的刘士英说:未来中国的命运不决定于我们的梦想,而决定于我们的行为……未来中国的国家身份,仍旧是和它的构成分子的知识、能力和道德相称。

《现代》杂志主编施蛰存说:我以为政治制度是没有关系的,问题全在人。

更有思想激愤的,比如徐调孚的梦想是:未来的中国没有国学、国医、国术……国耻、国难等名词。

林语堂这阵子似乎学萧伯纳玩幽默已经玩疯了,他的梦想被列在最后,只有四个字:我不做梦。

周赫煊阐述自己的梦想时,也只说了一句话:这糟糕的时代就是一场梦,我只希望快点醒来,中国应该是繁荣、富强、伟大、自豪的国度。

或许就如《东方杂志》前言里说的那样,此时的国人白天紧张而气闷,只有在夜里做一二个甜蜜舒适的梦。当这篇记载着数百名人梦想的文章发出来,立即引起无数国民的精神共鸣,元旦这天的《东方杂志》直接卖断货了。

这个征稿活动的结尾,再次刊登了周赫煊的那篇《我有一个梦想》:“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中国的每一个省份、每一个州县和每一个乡村,都将变成高楼林立、工厂遍地的文明世界……我们的国家,不再是被人嘲笑的对象,不用再签署屈辱的合约。任何一个海外的华人,都可以挺直腰杆,大声地高呼:我是中国人!“

不知有多少读者,联想到黑暗的现实,看得潸然泪下。

周赫煊放下手中的杂志,苦笑自语道:“梦人人都会做,为了这些美梦,不知要死多少人。”

周赫煊很快就遇到一个将死之人!

当他驱车来到戏院时,杨杏佛老远就喊道:“周先生,久仰大名!鄙人杨铨。”

“宏甫兄,幸会!”周赫煊热情地握手道,“想不到宏甫兄今天也来捧场。”

杨杏佛笑道:“适之先生写信给我,说尊夫人要在元旦登台,我就特意提前出发来天津,一睹冬皇的大家风采。”

周赫煊连忙介绍张乐怡、孟小冬和费雯丽,至于婉容、廖雅泉已经到了预产期,随时都可能生孩子,因此今天没有来观看孟小冬演出。

民国时娶姨太太的很多,杨杏佛见怪不怪,微笑着跟三女握手问候。

众人结伴走入戏院,孟小冬直接去了后台准备。

杨杏佛低声道:“明诚兄,北边的筹备工作还顺利吧?”

周赫煊说:“我写了50多封信,有大概30封回信说愿意加入,还有10多封表示支持。”

“那就好,那就好,”杨杏佛高兴地说,“再加上胡适之那边邀请了20多个,北平分会的规模很大啊!”

周赫煊看他兴奋的样子,忍不住提醒道:“宏甫兄,你为民主宪政多番奔走,可要当心南京那边来阴的。”

杨杏佛不屑冷笑:“老蒋也只会暗杀那一套,他要杀就杀,我死了还有别的人站出来。”

“唉!”周赫煊无奈叹息。

眼前这个人死定了!

杨杏佛是同盟会出身,早年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这些年频繁和共党接触,并积极营救被捕的共党人士。他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超强,民权同盟全靠他多方奔走,跟胡适喜欢打嘴炮不同,杨杏佛属于实干家。

所以杨杏佛必须死,只要他死了,刚刚组建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就等于瘫痪。剩下的人再怎么呼吁呐喊,常凯申都可以不予理会,对当局的威胁而言,100个胡适都比不上1个杨杏佛。

周赫煊看着完全不顾自己死活的杨杏佛,突然生出无限感慨。或许正是中国有无数这样的志士,为了国家不惜付出生命,中国才有梦想可言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