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464【签名游戏】

民国之文豪崛起 464【签名游戏】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有人在喝酒、划拳、打麻将,也有人是真心为国纾难,许多军政官员和民间人士都在悄悄串联奔走。

比如立法委员戴任,这位老先生已经70岁了,联合18人准备提交《应付国难计划案》,对“作战时”与“媾和后”两种情况提出预备计划。议案指出:“日本并吞中国,由台湾而朝鲜,而满蒙,进而再侵入沿海及腹地,为明治以来传统的大陆政策,历数十年而未尝稍变也。”

戴任分析了日本的国情和国策,认为对日问题绝非短期内可以解决,应做长期抵抗的准备,就算和谈成功也不能掉以轻心,只是一时之安而已。戴任说:“我料日本必不能牺牲此传统(大陆政策)就此罢手,不出五年或十年,势必卷土重来,中国再为日本枪炮、坦克、飞机、军舰所蹂躏,变成残酷黯惨的大修罗场。”

另有刘成灿等人准备串联提交《限期充实军备编练民团一致御侮案》,提出“(国党)党员45岁以下,暨中学以上学生,一律受军事训练”,这是要号召全民皆兵。

反正大家绞尽脑汁,各种各样的提案都有,靠谱的、不靠谱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周赫煊在旅店住下以后,很快就有两拨人跑来找他。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航空救国案》上签名,号召大力发展航空业,打仗的时候才有能力和日本人进行空战;另一拨人撺掇周赫煊在《纾难救灾案》上署名,希望政府加大救灾力度,严惩贪腐舞弊的救灾官员。

周赫煊仔细把两份提案都读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大问题,就刷刷刷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些人前脚刚离开,商界代表后脚就跑来了,串联周赫煊一起署名《抵制日货案》。商人们认为日货充斥国内,每年要攫取无数利润,只有抵制日货才能限制日本经济发展。

嗯,这个很有道理,周赫煊又刷刷签名。

不得不说,大家的热情都很高。因为许多参会人员都来自民间,好不容易能为国家出谋划策,当然不愿意放过这次机会。

很快重头戏就来了,张君劢、童冠贤、杨端六等人来到周赫煊房间,希望周赫煊能够支持他们的主张。

“周先生,好久不见,”张君劢笑着握手道,“我来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央大学法学院院长童冠贤先生,这位是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杨端六先生。”

“幸会!”

“幸会!”

众人互相握手问候。

童冠贤直奔主题,说道:“周先生,我们准备在国难会议上,提出‘结束训政、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的议案,希望你能够支持。”

周赫煊把他们的提案仔细看了看,基本上明白了他们的意图。这些人属于“民主立宪派”,强烈反对训政和独裁。不仅要求制定宪法,而且还提出设立中央民意机关,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周赫煊苦笑道:“诸位先生的想法是好的,但恐怕很难实现。”

杨端六说:“不管难不难,总得争取一下。”

这次国难会议,其实就是在社会各界要求改革实行民主的呼声压力下,中央政府才被迫决定召开的提议者是蔡元培。

张君劢也说:“这是个民主立宪的好机会,我们必须抓住。”

周赫煊摇头道:“就算中央答应民主立宪,也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

童冠贤道:“即便只是做样子,也总比不做样子更好。民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要我们长期争取,就迟早有真正实现的那天。”

“好吧,我签名。”周赫煊再次刷刷署名,他对这些追求民主的学者还是很敬佩的。

童冠贤收起那份提案,抱拳道:“多谢!”

“举手之劳而已。”周赫煊笑道。

“民主立宪派”绝非这几位,很快中国青年党的也来找周赫煊,希望周赫煊支持他们“,制定民主宪法”的提案。周赫煊也不推脱,大大方方的在提案上署名。

反正不管是什么提案,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就算没有实现的可能,周赫煊也把名字签上再说。

一天下来,周赫煊已经在十多份提案当中署名,好像他来洛阳就是为了签字儿的。

不仅洛阳这边要求“结束训政、民主立宪”的呼声很高,全国的报刊杂志也在集体呐喊。

《申报》公开质疑训政的效果,明确提出“此则所谓训政,特变相之耳”,还在社论中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是真的民主政治,是以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的民主政治”。

周赫煊已经很少插手《大公报》的业务,这次胡政之和张季鸾亲自写社论,要求国党开放政权,认为在目前形势下,不必奢谈立刻实行宪法,应先谋分工化及专门化(主张提高政府效率和能力)。

张季鸾的文章内容把周赫煊吓了一跳,居然明确提出“开放党禁”,而且还说要把共党也包括在内。他认为,只要共党不领导暴动和割据土地,也完全可以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另有一批反对国党和汪蒋执政的人,坚决不肯参加国难会议。他们纠集在一起,大肆鼓吹民主,攻击党治和训政,舆论影响力大得可怕。

可以说,除了少数既得利益团体外,全国上下都在集体抨击中央的训政,可见南京国民政府都多么不得人心。

国难会议在洛阳召开那天,原定500多人的会议,实到者只有140多人。其中上海和平津的大部分“国难会员”,因为汪兆铭提出的“不谈政治”会议纲领,纷纷放弃前来开会。

天津《益世报》对此评价说:“国难会议,及以至是,其信用、其效用实已无可挽救。”

会议都还没召开,就已经沦为一场闹剧,想要通过会议让国党取消训政的人,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周赫煊跟胡适等人,一起从旅店出发来到会议现场,坐在比较靠前的位置。

直到国难会议正式开幕,席位上都是空荡荡的。那些空置的椅子,勾勒出一张张阴暗的大嘴,似乎随时都能把的国党给咬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