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436【老毛病】

民国之文豪崛起 436【老毛病】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天灾属于凑巧,内乱却是精心策划的。

自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7月18日,石友三起兵反对常凯申和张学良。

7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北伐讨蒋令。

7月22日,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多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换取日本支持,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随即又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遭到拒绝。

8月5日,阎锡山乘坐日本军用飞机,返回山西重新主政。

8月底,冯玉祥策反甘肃旧部雷中田反蒋,一度控制甘肃军政。

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北方军政委员会委员。

9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兵。

9月13日,粤桂联军兵分五路进攻湖南。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动手。

常凯申已经连“剿匪”都不敢剿了,急忙调回部队应付反蒋联军。张学良也让人紧盯西北和华北,不敢有分毫懈怠,哪有精力去对付日本人?

如果一切都是巧合,那也太巧了吧。

……

北平。

周赫煊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学良官邸,当着于凤至的面质问道:“六帅,为什么还不调集精锐回防东北?”

张学良愣了愣,对妻子挥手道:“于大姐,你先回避一下,我跟明诚谈要紧事。”

于凤至朝周赫煊点头微笑,说道:“你们两个慢慢聊。”

等于凤至离开以后,张学良才说:“阎百川已经回山西了,冯焕章又在不断挑事,现在华北、西北各军皆不稳,随时可能串联反叛。我哪里还敢擅动军队?”

“那日本人就不防了?”周赫煊说,“日本人在东北策划有大阴谋,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别跟我说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但那是日本军部自作主张。”张学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局势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常凯申、张学良、阎锡山都知道日本人会动手,甚至连中国和日本的报纸都有相关消息。

早在七月份,察觉日本人阴谋的贺耀祖,便密电南京国民政府:“日军事参议官会议,决于南满设置常备师团,此种于我国主权极有妨碍,即于领土之完整上可谓发生大危险……查日本政府对满政策近有改变……如宇垣总督正式言明,原来统治鲜满为二元制,现改为一元制……”

张学良拿出一份机要文件,递给周赫煊说:“明诚且勿担忧,你先看看这个。”

周赫煊翻开文件仔细阅读,却是奉系间谍从日本发回来的情报,情报内容明言:日本关东军准备9月底动手。但关东军的阴谋已经泄露,日本政府对此深表愤怒,外相币原为此向陆军大臣南次郎提出质问。

等周赫煊把情报文件看完,张学良才说:“明诚,你对东北的判断非常准确。但我们不必担忧,日本内阁是反对军部出兵的,他们自会约束关东军的恶劣行为。而且,关东军策划多时的阴谋,已经完全暴露无疑,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将计划作废。”

周赫煊瞬间想明白,为什么老蒋会压制国内的排日运动,为什么会密电张学良不得挑衅日方。

原来,不管是常凯申,还是张学良,他们对日本关东军的阴谋都已知悉,也知道日本内阁坚决反对军部的计划。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日本内阁身上,认为内阁可以约束关东军的自作主张,而东北军需要做的,就是忍让再忍让,坚决不给关东军出兵的借口。

周赫煊苦笑道:“六帅,你真的认为,日本内阁能够约束关东军?”

张学良非常肯定的说:“这是自然,日本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是政权稳固的统一政府。既然日本内阁反对武力扩张,关东军又怎么可能成事?”

“日本文官是反对,但武将早就想着打仗啊,”周赫煊大声疾呼道,“关东军决定9月底动手的计划虽然暴露,但他们绝对不会把计划作废,反而可能提前行动,行动日期多半就在九月中旬!”

“明诚,你想得太多了,”张学良安抚解释道,“这一年来,我加大了对日本国内的情报工作。日本内阁和陆军部是观点对立的,陆军部想要在东北扩张,但一直遭到内阁的否定和打压。我们必须配合日本内阁,尽量予以忍让,不给日本关东军出兵的借口。一旦我们反应激烈,很可能日本内阁就压不住军方。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天灾内乱频发,就算要和日本人动手,也得把眼前的难关先渡过再说。”

周赫煊眼神冰冷地瞪着张学良,质问道:“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关东军攻打沈阳,你会选择不抵抗?”

“关东军没那么大胆子,最多在南满线一代挑衅,”张学良自信地说道,“就算关东军真的攻打沈阳,我们也可以联络日本内阁和国联,勒令其即刻退兵,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周赫煊问:“如果日本关东军攻下沈阳后,不听日本内阁的命令,继续进攻侵占整个东北呢?”

张学良说:“不可能的,日本内阁和国联不会容许关东军胡来。”

“你已经决定了?”周赫煊失望地问。

张学良点头道:“决定了,也只能这样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那你就等着成为中国的罪人吧,告辞!”周赫煊拂袖而去,他要亲自去一趟东北。

张学良的老毛病又犯了,那性格从来就没改过。“中东路事件”时,张学良把希望寄托在苏联内乱,不敢大规模打仗上边;而即将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又把希望寄托于日本内阁和国联,想要等关东军自行撤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哪有等着对方出差错的?

日本内阁确实反对关东军出兵,但他们在满蒙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关东军制造出既成事实,那么内阁就必须妥协历史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内阁对此强烈反对,确实如张学良所期待的那样,敦促关东军赶快撤兵。

然而结果如何呢?

至10月份,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虽然这次政变以失败告终,却把日本首相给吓到了。为了延续内阁寿命,日本首相不得不开始协调军政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侵占东北。

日本陆军部对此还不满意,最终在12月份把日本内阁逼得集体辞职,他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扩张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