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427【工科】

民国之文豪崛起 427【工科】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对于周赫煊的抗日爱国演讲,重庆大学的师生们反应并不强烈,虽然也同仇敌忾,但却没有切肤之痛。或许只有等日本真正占领东北,无数国人才会惊醒过来。

如今的中国,爱国进步人士更关心的是国家统一,更反感的是军阀混战、是官僚,日本人这个外敌反而还在其次。

所以,当晚上吃饭的时候,在座诸位都没有讨论关于日本的话题。

汪云松在碰杯之后,问道:“听说周先生准备在重庆开工厂?”

刘湘笑着介绍说:“汪老先生不仅搞教育,还是重庆总商会会长。他创办了重庆电力公司、重庆自来水公司,周老弟以后在重庆开工厂,肯定会跟汪老合作。”

“那就要拜托汪会长了,到时多给我调配点电才行。”周赫煊举杯说。

汪云松笑呵呵道:“好说,好说,你我都是同道中人嘛。周先生每年捐赠十多万银元资助留学,老朽深感佩服。来,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满饮此杯!”

“干!”周赫煊豪爽地喝下。

民国有许多爱国资本家,卢作孚算一个,汪云松也算一个。他不仅组织派送邓公、陈帅和聂帅等人赴法留学,当留学生被法国驱赶时,汪云松还寄去5万银元照顾生活,否则新中国的几位开国元勋就要提前回国了。

吕子方突然说道:“周先生,你当过北大的校长,是搞大学教育的行家,能否帮我们参谋参谋?”

“参谋什么?”周赫煊问。

“是这样的,”吕子方解释道,“重庆大学目前还没有设本科课程,只招收了三届预科班,你觉得本科院系该咋个设置呢?”

重庆大学的新校址已经选好了,就在沙坪坝那边。如今正在修建教室和宿舍,总投资18万大洋,经费由市长潘文华协调21军财政处筹拨。也即是说,重庆大学最初的建设费用,其实来自于刘湘的军费。

对比起南京国民政府挪用教育款和庚款,刘湘这个地方军阀还算是明白人,挪用军费创办大学显得难能可贵。

周赫煊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道:“现如今中国的大学,有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重庆大学准备采用哪种模式?”

“学院制,”吴芳吉道,“我们暂时设了文学院和理学院两种预科班,但科目还没有细分,等本科部创建起来才最终决定科系。”

周赫煊想了想,建议说:“工学院也应该有。”

理工科,理工科,理科和工科其实是分开的。

民国的大学很多设有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等,但工科却比较缺乏。其实工科对建设国家更有实际意义,比如采矿、机械、水利、建筑等等,民国急需这些专业的人才。

而历史上的重庆大学,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设置工科。

汪云松遗憾道:“唉,我们也想搞工学院啊,但四川非常缺工科人才。碧柳(吴芳吉)也联系过他的老同学,想请几个工科教授到重庆来讲课,可人家一听是四川,都没有啥兴趣。”

吕子方苦笑道:“有啥子办法?四川太偏了,有名气的教授都不愿意来。”

听这几人一唱一和,周赫煊立即明白过来。原来找他参谋是假,托他邀请工科教授是真,全特么玩套路啊。

周赫煊好笑地说:“这样吧,我明天就拍电报,问问蔡孑民、李石曾、吴稚晖几位先生。他们在教育界颇有名望,应该能请来几个工科老师。”

“哈哈,那就太感谢了,”汪云松笑着举杯道,“老朽再敬周赫煊一杯!”

刘湘则是眼睛一亮,周赫煊给他的惊喜太多了。现在随便说出来三个人,就特么是“国党四老”的其中三位,这面子实在够大的啊!

……

民国的大学教育非常畸形,文科生占学生总人数的90以上,而理科、工科、农科学生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啥人,只有医科稍微强一些,但也好得很有限。

这跟中国的具体情况有关,因为工业实在太落后了,学成毕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很难找到相应的工作。

讲一句笑话,就连学家政专业的女孩子,都比学理工专业的人数更多。

有识之士年年呼吁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而随着民族工业的渐渐兴起,政府和百姓终于开始重视理工专业。直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夕,理工科学生上升到学生总人数的30,但其中医科和商科占绝大多数,情况依旧十分尴尬。

别说远在内陆四川,就连天津、北平、上海这些大城市,都很难找到优秀的工科教授。

周赫煊不仅给蔡元培、李石曾和吴稚晖拍电报,还找了胡适、张伯苓、罗家伦等人,让他们帮忙推荐几个,不一定要教授级别,普通的工科讲师,甚至是助教都可以。

如此多的名人大师帮忙物色,实际结果却很糟糕。

教授级别的一个都没有,只有两个讲师愿意到重庆大学授课。愿意来的助教倒是挺多,足有七八个,都是那种没机会出国留学,又在国内找不到工作的工科生。

但汪云松、吕子方等人却很满意,并根据那两位讲师的专业,决定先在重庆大学开设矿冶和电机预科班,等正式升级本科时再设立工学院。

泱泱华夏,居然连工科教授都难找,周赫煊不禁感觉有些悲哀。

离开重庆以前,他给重庆大学捐赠了一万大洋,用于购置工学院的教学实验设备。搞笑的是,刘湘因此硬生生给周赫煊安排了个校董职务,并聘请他担任重庆大学的名誉副校长。

重庆大学如今的情况很奇葩,名义上属于四川省立大学,建设款项却来源于军费和民间筹措,更和私立大学一样设置有学校董事会。

不管如何,未来重庆大学的校史馆里,肯定会多出一个叫周赫煊的副校长。

张谋之继续留在重庆,负责搪瓷厂的建厂事宜。周赫煊则沿江而下,准备从南京坐火车返津,《泰坦尼克号》的中文翻译版还需要他亲自定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