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79【一场烂仗】

民国之文豪崛起 379【一场烂仗】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常凯申最近愈发焦头烂额,中央军不仅在河南和山东接连失利,南边的形势同样岌岌可危。李宗仁、白崇禧的桂军已经攻入湖南,顺利占领长沙,湖南半个省都成为桂军的天下。

常凯申开始呼吁“和平”了,他不停的通电全国,号召各系军阀平息战端,就差没喊出“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

于右任虽然跟常凯申有矛盾,也经常和汪兆铭搅在一起,但他如今居然站到中央军这边。或许是害怕中央军战败后,中国会再次四分五裂、军阀混战吧,于右任已经开始为常凯申积极奔走。

常凯申制定了一个“和平运动”,于右任负责规劝汪兆铭,希望召开国党临时全国会议,协商解决前面两届国党大会的纠纷。这是常凯申向汪兆铭做出的妥协,因为前面两届大会上,汪兆铭一系的争权行动全部失败。

汪兆铭当然不愿意,如今反蒋形势一片大好,眼看着就能逼蒋下台。

李石曾是“和平运动”的又一执行者,他负责率队说服张学良。并非请东北军入关帮忙打仗,而是请张学良当裁判,站出来调停,大家休兵罢战,一切矛盾完全可以靠政治手段解决。

你还别说,由于国党强大的宣传能力,常凯申的“和平运动”居然得到广泛认可,许多名人学者都公开呼吁各方停战。常凯申拥有中央政府的大义,又裹挟百姓思太平的民心,社会舆论完全朝着中央政府一面倒。

可惜,开战你想开就开,休战可不是你想休就休。

反蒋联军攻势越来越猛,特别是冯玉祥的西北军,完全可以用所向披靡来形容。山东、河南两地的中央军,甚至对西北军产生恐惧心理,每次得知对手是西北军,中央军从将领到士兵都畏缩不前,再这么下去估计要发展成望风而逃。

不得已之下,常凯申只能再度北上,到前线去亲自督战,希望能够提振军队士气。

冯玉祥侦察到中央军的动向,提前布下口袋阵,想要把山东的中央军精锐一锅端。幸好西北军那边有高级参谋被常凯申买通,悄悄发来密电泄露军事计划,常凯申才连忙命令部队改变进军路线。

即便如此,中央军精锐也没有完全撤出包围圈,负责掩护撤退的张治中部损失惨重。

西北军虽然打仗勇猛,但他们的主帅冯玉祥,又连续出现两次战略决策失误,致使接连溃败的中央军再度站稳脚跟其实也不算冯玉祥犯错,而是军饷和物资跟不上。西北军太穷,阎锡山支援的钱粮军火又不够用,只得白白放弃良好的战机。

常凯申能够最终赢得中原大战,除了张学良的帮助外,最主要的还是他比冯玉祥有钱。如果西北军粮饷、军火足够的话,常凯申根本撑不到奉军入关,早就被逼得下野了。

阎锡山这个家伙太抠,根本不是做大事的料。他身为反蒋联军盟主,在筹足粮饷后,对自己的部队非常优厚,不仅按月发饷,补给充足,而且还给士兵配发罐头食品。

而冯玉祥的西北军呢,别说罐头,连咸菜都吃不到。

西北军和晋军经常一同作战,西北军将士每次看到晋军扔掉的空罐头,就大骂阎锡山不仗义。

自古以来,军阀会盟最致命的弱点就在于此,敌人不在外,而在内。

由于冯玉祥的西北军表现出的战力太过恐怖,不仅让中央军闻风丧胆,也让阎锡山对冯玉祥产生了忌惮心理。阎锡山好几次故意拖冯玉祥的后腿,每每在关键时候,找各种理由断掉西北军的后勤补给。

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讨董,袁绍也是这么干的,孙坚打得太猛,袁绍默许袁术断孙坚的粮草。

中原大战期间,常凯申是董卓,阎锡山是袁绍,冯玉祥就是真正在打仗的孙坚和曹操。

冯玉祥原本没有多想,但渐渐也感觉不对劲,他曾对身边的人说:“阎百川(阎锡山)这个葫芦里,不知究竟装的是什么药。”

冯玉祥也是苦啊,他在前线卖命,阎锡山却在后面捅刀子,搞得好像常凯申和阎锡山联手对付他一样。

阎锡山的种种做法,让西北军将领怨声载道,打着打着,大家都不想再打了,而是建议冯玉祥“联蒋反阎”。

于是中原战事出现诡异的局面,中央军被西北军打得落花流水,西北军却想要投靠中央军。西北军和中央军都损失惨重,阎锡山的晋军一直在保存实力,似乎想坐收渔翁之利。

即便有常凯申亲自督战,中央军依旧士气不振。而打了无数胜仗的西北军,情况比中央军还糟糕,军心已经快要崩溃了,完全靠冯玉祥的个人威望在撑着。

打的好一场烂仗。

阎锡山算计太多,把国事、战事当成一笔生意来做,还想玩什么驱狼吞虎的把戏。但他聪明反被聪明误,已经把自己给算计进去,西北军将领被常凯申收买是早晚的事。

即便张学良不率奉军入关帮忙,常凯申也很有可能打赢中原大战。最多再拖个半年,常凯申就能买通西北军将领,逼迫冯玉祥下野,然后中央军、西北军联手反攻晋军。

只不过,时间拖的越久,各方死伤就越惨重,对国家民族伤害更大。

张学良入关虽然是为自己考虑,但客观来说,此举加速了中原大战的结束,为中国保留了最后一丝元气,他对国家是有大功劳的。

……

海格路,周公馆。

蔡元培再度来访:“明诚,你是不是该动身去北戴河劝说张汉卿了?”

“不急,不急,总要等中央军把济南打下来再说。”周赫煊笑道。

阎锡山这家伙,前段时间攻占了济南。

常凯申从南方抽调大量军力,走海路从青岛沿胶济线进攻,打得阎锡山节节败退。

阎锡山顿时慌了,连忙让亲信带着巨款、弹药和面粉,请冯玉祥指挥西北军反击。冯玉祥的参谋们大为不满,私下讨论说:“阎锡山就会临时抱佛脚,如果早送来这些物资,孙连仲都已经打到蚌埠了,哪会成现在的局面?”

冯玉祥也很不爽,但他顾全大局,还是老老实实的去打仗。西北军得到后勤物资供应后,犹如猛虎出闸,打得中央军精锐稀里哗啦,几乎是全线溃退。

常凯申面临西北军的进攻更慌,不敢进攻,只敢防御,甚至宣布只要固守阵地不失,主将官升两级,奖励五万元。

幸好遭遇连日大雨,西北军攻势暂缓,否则中央军又要大溃败。

常凯申急得睡不着觉,可张学良还是迟迟不表态,只能让蔡元培来找周赫煊,求周赫煊赶快去北戴河帮着劝说。

“明诚,为国家计,为民族计,你就给个准信吧!”蔡元培也急啊。

周赫煊笑了笑,把蔡元培领到书房里,提笔在信纸上写下七个字可以调军备战了。

“派人把我的这封亲笔信,送到张汉卿那里即可。”周赫煊说。

“这就行了?”蔡元培惊讶道,他不相信周赫煊的一封手书,就能让张学良率军入关。

周赫煊笑道:“你照办就是。”

蔡元培将信将疑,小心的把周赫煊的信收好,然后片刻不留地跑去南京汇报。

周赫煊只是装个逼而已,张学良敲常凯申的竹杠,已经敲得差不多了,调动东北军入关是迟早的事。

蔡元培刚走,佣人敲门道:“先生,有位阮小姐的电话。”

周赫煊来到客厅接起电话道:“你好,阮小姐,有什么事吗?”

阮玲玉支支吾吾地说:“那个……周先生明天有没有空,我想请你喝咖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