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38【邀请】

民国之文豪崛起 338【邀请】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爱因斯坦已经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理论的问题争论了三年,双方谁也不能说服谁,同时也无法证明对方是错误的。

在争论过程中,爱因斯坦稍微处于下风。

在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爱因斯坦每天早上提出一个新颖的思想实验,试图证明量子理论存在着内部矛盾。但他的科学对手波尔,总能在这天的晚上,对爱因斯坦的质疑拿出合理的解答。

以至于在长达一个多月的会议上,爱因斯坦的每一次进攻,都让波尔的理论更加巩固和完善。

直到现在,爱因斯坦已经不敢像当初那样全盘否定量子理论了,只能说现有的量子理论缺乏完备性和实在性。

而这个关于猫的思想实验,恰恰直击“哥本哈根诠释”的核心,以及它发展出的“不确定原理”。

按照现有量子力学的解释,匣子里的猫处于“死活叠加状态”,既死了又活着。要等箱子打开看猫一眼,才能决定其生死。

注意,是“决定”,而不是“知道”。

所以说,爱因斯坦称猫实验是反驳哥本哈根学派最有力的证据,因为它能够让“不确定原理”不攻自破。

爱因斯坦对此非常高兴,他说道:“周先生,今年10月将要召开第六届索尔维会议,我希望能够引用你的这个思想实验。”

“当然可以,能够参与当代最顶尖的科学争论,这是我的荣幸。”周赫煊笑道。

爱因斯坦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试验的?”

周赫煊说:“事实上,我对物理学一知半解,知识层面只停留在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关于量子力学,我仅仅把它当做哲学来认知和思考。你们的争论我了解过,灵光一闪就想出这个实验。”

“非常奇妙的想法。”爱因斯坦笑道。

周赫煊说:“但我并不反对量子力学。或许,只是人类目前对量子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随着科技进步,量子力学能够取得更加耀眼的成就。比如,量子通讯替代现有的通讯手段。”

“量子通讯吗?”爱因斯坦不置可否,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如果周赫煊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或许还会争论一番,但周赫煊的段位太低了,他都懒得用专业知识来反驳。

量子理论走入死胡同,其实对爱因斯坦而言非常可惜。他属于量子理论的先驱之一,却因为无法解决的科学矛盾,从而走上反对量子力学的道路。

两人没有再聊科学问题,而是说起如今美国的经济危机。周赫煊断言英法德等欧洲国家,会受到美国的波及和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会出现大倒退。

紧接着,两人又从经济危机聊到社会制度。

爱因斯坦表示对德国的政局感到忧虑,因为纳粹党的席位不断增加,到处都能看到、听到纳粹党的宣传。

纳粹党近两年还好些,把演讲的矛头指向其他政党和现有政体。换成几年前才够吓人,张口闭口都说犹太人侵占了雅利安民族的生存空间,德意志想要复兴,就得把犹太人全部驱逐,甚至是杀死。

周赫煊说:“纳粹宣扬的其实是军国主义思想,希特勒上台以后,必然一步步实行独裁统治。日本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军国主义者公开在街头宣传,鼓动日本武力入侵中国。当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愈发严重,德国和日本的平民三餐难继时,必然受到这些战争分子的蛊惑,把国内矛盾通过战争形式,转嫁到其他国家的人民身上。”

“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可惜已经无法阻止法西斯分子的脚步了。”爱因斯坦感到很担忧。

事实上,爱因斯坦早在三年前,就在反法斯西宣言上签名,并当选国际反帝大同盟的荣誉主席。他在思想上是左派人物,认同理念,支持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

周赫煊趁机说道:“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来看,是很难抵挡日本入侵的。我们不仅要发展工业,更要发展科学,中国去年建成了两所国家级的研究院。目前还只是草创,学术水平有限,正需要有着丰富经验的科学家指导。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爱因斯坦先生,能够前往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甚至,能够担任中国两所研究院的荣誉会员。”

爱因斯坦的性格并不孤僻,他很乐意做学术交流和担任各种荣誉职务。这几年来,爱因斯坦几乎每年都要外出访问,南美、北美、中东、苏联到处跑,甚至还是希伯莱大学的董事、苏联科学院的院士。

如果周赫煊不发出邀请的话,爱因斯坦今年夏天就要跟泰戈尔讨论真理,冬天又跑去美国访问,甚至还跟印第安土著一起俏皮合影,并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联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这是个闲不住的主儿,他已经步入晚年,该发表的科学理论基本上都发表了,大量精力用于社会活动,在科学研究中下的功夫急剧减少。

爱因斯坦仔细考虑后说:“我在五月份以前,都比较有时间。”

周赫煊笑道:“那我们下个月出发如何?从苏联坐火车过去,可以节约不少的时间。”

“没问题,就这么说定了。”爱因斯坦道。

爱因斯坦甚至已经有了计划,在中国旅行结束后,他可以顺道去日本,再坐船前往美国,不必浪费丝毫的时间。

周赫煊辞别爱因斯坦后,立即拍电报给法国的李石曾,以及在国内的蔡元培,让他们准备好接待计划。

李石曾和蔡元培得到消息欣喜不已,蔡元培立即通知南京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对此极为重视,教育部、外交部等部门立刻行动起来,国内诸多名人学者也纷纷响应,希望能够参与爱因斯坦的接待陪同工作。各大高校更是差点打起来,都希望邀请爱因斯坦到自己学校讲学。

周赫煊又在蒋作宾的陪同下,一起拜访了苏联驻德大使。

最终决定,众人在2月初启程,先去莫斯科跑一趟,然后沿西伯利亚铁路回国。

就在他们踏上火车时,远在美国那边,《泰坦尼克号》终于出版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