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27【导师】

民国之文豪崛起 327【导师】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哥伦比亚大学的教育、新闻、艺术、国际事务等等专业都很牛逼,特别是其新闻学院,美国普利策奖就是由它颁发的。

可说到历史专业,哥伦比亚大学还真不够看。

所谓的历史学术交流研讨会,就在哥大的文理学院举行,全校所有历史教授和讲师都有来参加。

周赫煊在一位历史助教的带领下,微笑着走进会议室,里面所有人集体起立,热情鼓掌欢迎他的到来。

受到如此礼遇,实属正常。

周赫煊在历史学术水平极为恐怖的英法两国,都被誉为顶尖史学大师。而哥伦比亚大学的历史专业本来就弱,这相当于江湖二流高手,接受王重阳、黄药师的武学指点,能不激动兴奋吗?

开会之前,助教为周赫煊逐一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施坦因教授,他对美国历史研究极为精通。这位是伍德罗教授,他对北美原住民历史有着独到见解。这位是威尔逊教授,他是欧洲历史领域的专家。这位是……”

周赫煊微笑着跟众人打招呼,然后说道:“大家好,很高兴受到哥伦比亚大学的邀请,来这里跟各位史学同行进行交流。既然是学术交流研讨会,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历史研究领域的前沿话题。”

威尔逊教授问道:“是欧洲年鉴学派提出的那种新史学吗?”

“并不是,而是关于人类文明的,”周赫煊道,“我曾跟英国的汤因比教授有过交流,在某些学术观点上达成了一致,认为应该将历史作为宏观对象进行研究,而不仅仅停留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时间段。这个观点,可以从汤因比教授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到,诸位也可以阅读我的《枪炮、细菌和钢铁》。当然,这本书还没有在美国出版。”

专注于研究美国历史的施坦因教授,听到这话完全懵逼,他对此毫无了解,忍不住问:“周先生,你能详细讲述一下吗?”

周赫煊笑道:“研究人类和未来的基本单位是文明,根据每个文明的起源、成长、衰落、解体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的某些共性规律。可以把世界上存在过的所有文明,分成30多种文明心态,其中有七种独立的文明,以及从属于这些独立文明的卫星文明。根据这些文明的共同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文明模式,分别是希腊文明,即文化统一、政治分裂模式;中国模式,即统一为主,夹杂分裂的大统一模式;犹太模式,即有可辨识度的统一文化,却没有政治实体的离散型模式。”

在座的历史教授和讲师们,听到这番话后仔细思考,发现这三种文明模式,还真的概括了世界上的所有文明。

“这是个非常具有创造性的观点。”伍德罗教授点头赞许道。

周赫煊继续说:“我跟汤因比教授都认为,文明的兴起与种族优劣无关。现在的西方文明虽然强大,但欧美白人并不比非洲的黑人更加高贵,最主要的取决于文明产生的环境。不过在这一点上,我跟汤因比教授的观点有分歧。他认为,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锤炼出文明的火花。每战胜一个困难,这个文明都会向前迈进一步。我部分认可他的这个观点,但我认为应该有先决条件,比如气候和地理环境,北极圈内是不可能发展出高等文明的。欧洲和亚洲能够诞生出灿烂文明,前提条件就是纬度气候适于农耕发展,并拥有可驯化的动物和植物。”

研究美洲原住民的专家伍德罗问:“那为什么美洲原始文明,现在都走向灭亡了呢?”

周赫煊笑道:“这个问题,我在《枪炮、细菌与钢铁》一书当中有详细阐述。美洲属于纵向大陆,纬度的变化造成巨大的气候差异,导致早期农业很难发展并扩散,比如玉米在美洲的传播就用了好几千年时间。现在的加州农业发达,但依靠的是现代农业技术,放在一千年前,以加州的自然环境,不可能兴起强大的农耕文明。”

“纵向大陆”这个关键词说出来,再加上周赫煊的简单解释,常年研究美洲原住民的伍德罗灵光一闪,忍不住拍案赞叹:“天啦,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因素?这真是惊人的发现。只凭这个学术成果,完全可以荣获普利策历史奖了!”

普利策不但有新闻奖、文学奖,还有历史奖。

新闻奖的获得者不限国籍,但获奖作品必须在美国的报刊上发表,文学奖则只颁给美国人,这两个奖项周赫煊都不可能拿到。

唯独普利策历史奖,只要作品研究对象是美国,或者对美国历史研究有着重大贡献,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能获奖。

伍德罗教授还真没乱说,只凭“纵向大陆”这个史学观点,就足以获得普利策历史奖了,因为这对研究美洲历史有着重大突破和启示。

而哥伦比亚大学,正好又是普利策奖的颁发机构,只要《枪炮、细菌与钢铁》在美国出版,那么明年的普利策历史奖很可能授予周赫煊。

面对一群算不上顶尖的历史学者,周赫煊抛出的各种前沿史学观点,可以说让他们茅塞顿开,惊为天人。

整个学术交流议会开了三个半小时,刚开始主要是周赫煊在阐述,到后来就变成了历史教授们提出各种疑问,周赫煊三言两语就进行解答。

这不仅是知识的碾压,更是时代的碾压。或许,换个历史成绩比较好的21世纪高中生,都可以跟这些历史学者谈笑风生,让他们在历史学研究领域眼界大开。

会议结束后,周赫煊笑着拿出中文版的《枪炮、细菌与钢铁》,说道:“这本书,我赠送给哥大文理学院,诸位可以请人翻译成英文。”

助教小心的把书收起来,看向周赫煊的眼神里写满了尊敬。

历史学者们纷纷起身,主动跑来和周赫煊握手,那热情的样子都像是要找他要签名了。

事实证明,巴特勒校长邀请周赫煊担任哥大客座教授,是非常英明的决定。本来历史专业平平无奇的哥伦比亚大学,就因为率先跟周赫煊进行深度交流,学术成就迅速的提升起来。

半年后,《枪炮、细菌与钢铁》被翻译出版,哥大成为第一所开设“历史人类学”的美国大学。本来只是精通美国历史和美洲原住民历史的施坦因及伍德罗教授,后来成为历史人类学专家,在世界史学研究领域都享誉盛名。

特别是伍德罗教授,他晚年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我的学术生涯转折点,源于跟周赫煊先生的一次交流,他开阔了我的历史研究视野,他可以称得上是我的导师。”

上午是学术交流会议,下午就是讲学活动,面向文理学院的所有学生。

让周赫煊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好多金融、经济专业的学生跑来听课,他们都是慕“远东巫师”的大名而来。

在自由提问环节中,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全是关于股灾和经济危机的,甚至还有人请教如何做空美股。

好好一场历史讲座,被这些金融专业学生搞得乱七八糟,引起历史专业的学生极大不满,双方在教室里自己就吵起来。

当天下午,周赫煊在巴特勒教授的挽留中离开,第二天便登上前往欧洲的轮船。

周赫煊不知道的是,他同时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和龚古尔文学奖的新闻,正在被中国的报纸大肆报道,国内已经炸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