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313【抵美】

民国之文豪崛起 313【抵美】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远洋客轮在东京港停留一日,等许多日本旅客登船后,才开始继续航行,下一站是夏威夷。

周赫煊写小说的速度很快,因为故事情节早就有了。他需要费心的,就是把一些未来物品,用科幻小说的词汇阐述出来。比如人造卫星、比如水下探测器、比如影像显示器、比如移动电话等。

心血来潮之下,周赫煊还用铅笔画着各种插图,而且故意把未来机器的外形扭曲。

周赫煊把水下探测器画成小型潜艇模样,把影像显示器(闭路电视)画成圆形,把人造卫星画成带着无数天线发射器的怪物。

为毛要写人造卫星?

看看周赫煊的小说内容吧:

“公元1990年时,人类已经进入电气智能时代。搜寻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探测船,拥有远洋自动航行能力,它靠人造卫星信号定位,单位精确到以海里计,船长不需要再使用罗盘……

人造卫星就如同月球一样,围绕着地球空间轨道运行,它平衡了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和月球引力的互相作用,拥有自身固定的环绕轨道……

就像无线广播一样,人造卫星如同太空中的信号塔,随时随地向地球传输各种信号波。20世纪末的人类,可以随时随地的打电话,不用再受到电话线的束缚,正如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的区别……

布洛克诺威特通过声呐系统,探测到泰坦尼克号的具体位置。他让助手启动水下探测器,这种探测器拥有防水的摄像头,将海底的影像真实传输到船舱控制室……”

二十多年后,当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上天,人们再次将目光投回《泰坦尼克号》这本小说。

科幻小说的预言成功并不稀奇,比如飞机、潜艇、计算机发明出来以前,就有科幻作家在小说里面提到过。人们之所以如此惊讶,是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广为人知,到50年代早已经家喻户晓了。

2000年8月30日,第6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多伦多举行,评选出“20世纪影响深远的十大经典科幻小说”。“汤姆斯威夫特”系列小说获得冠军,而《泰坦尼克号》在这个榜单排名第二。

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人们都把《泰坦尼克号》视为爱情小说。但它被选入“20世纪十大经典科幻小说”榜单,却没有科幻爱好者站出来反对,因为里面提到的“未来”科技全都变成了现实。

科幻迷们甚至感觉惋惜,因为周赫煊毕生就只有这么一部科幻作品,而且还是披着科幻皮的爱情小说。

有人戏言道:“周赫煊是一个被史学研究耽误的科幻大神。”

连续把自己关在船舱里创作半个月,周赫煊终于出来透气了。他受马慕瑞夫妇的邀请,跟张谋之一起去听交响乐演奏。

这玩意儿属于高逼格,嗯,主要是门票钱太贵,一般人舍不得听。

“周,想必不用我来介绍了吧,”马慕瑞指着身边的英俊青年说,“这是著名的戏曲家梅兰芳先生。”

周赫煊笑着伸出手:“梅老板你好!”

“周先生好。”梅兰芳和周赫煊握手道。

周赫煊介绍说:“这是我岳父张谋之先生。”

梅兰芳点头道:“张先生好。”

张谋之热情地说:“今日一睹梅先生风采,果然名不虚传。”

几人寒暄片刻,便一起走进演奏大厅,里面只有稀稀拉拉20多个观众。

大家素质还是很高的,进入演奏厅后都自觉闭嘴,没人发出噪音,只等着乐团演奏开始。

第一支曲子比较欢快活泼,演奏的是舒曼的《春天交响曲》。

马慕瑞夫妇正襟危坐,满脸陶醉的表情,似乎完全沉溺于音乐的美妙世界当中。

梅兰芳则双眼微闭,嘴角微微翘起,指尖在座椅扶手上无声拍打。这位京剧大师,也是非常时髦的,平常喜欢听交响乐和看电影。

《春天交响曲》只演奏了前两个乐章,接下来便换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现场的演奏效果颇为震撼,即便是周赫煊,也被乐曲声激得头皮发麻,有一种想要和命运抗争的冲动。

转眼两个多小时过去,乐团演奏终于结束。

梅兰芳走到演奏大厅外,随口问:“周先生准备去哪儿?”

“纽约。”周赫煊说。

“那正好,我们顺路,”梅兰芳说,“我要先去一趟华盛顿,然后赴纽约百老汇演出。”

不管是去华盛顿,还是去纽约,都得坐漫长的火车前往,说起来还真算顺路。

马慕瑞建议道:“周先生如果有空,也一起去华盛顿吧。国务院的那些官员们,肯定愿意跟你聊聊。”

周赫煊估摸了一下时间,笑道:“荣幸之至。”

二十七天后,11月中旬,轮船终于抵达旧金山。

周赫煊已经完成《泰坦尼克号》初稿,大概有20多万字,顺便还抽空画了8副插图。

众人在旧金山休息两天,稍微缓解了一下旅途的疲惫。就在这时,中国驻美公使正式发来要求,希望周赫煊能够去华盛顿一趟,大使馆为周赫煊和梅兰芳准备了欢迎宴会。

大使馆发函相邀,不去也得去了,否则就是不给人家面子。

漫长的西部大铁路,众人坐了整整两天时间,居然都还没抵达终点。

周赫煊暗暗吐槽火车速度太慢,张谋之却感叹道:“真是工业杰作啊!不知道中国何时才能有这么长的铁路。”

“总会有的。”梅兰芳接话说。

不管是张谋之还是梅兰芳,二人都是首次来美国,旧金山的繁华完全把他们给镇住了。

那宽阔的街道、高大的建筑、繁华的市场、数量繁多的小轿车……随便哪方面,都可以把中国甩八条街。

梅兰芳以前去过日本,他忍不住把旧金山和东京、京都比较,发现完全不能比,东京在旧金山面前就属于城乡结合部。

最吓人的是汽车,中国流行的是黄包车,而旧金山居然把汽车当出租车!

旧金山已经如此繁华,那华盛顿和纽约该牛逼成啥样啊?

随行的中国人,都有种刘奶奶进大观园的感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