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227【内外妥协】

民国之文豪崛起 227【内外妥协】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奉天,大帅府。

张学良、张作相、杨宇霆、万福麟、翟文选、常荫槐等东北文武官员汇聚一堂。

张学良没有立即谈正事,而是拿出《菊与刀》,说道:“我昨天读到一本好书,这本书很快就要出版了。到时候,东三省的高级将领和行政官员,必须人手一本。”

张作相笑道:“啥书啊,还让我们这些大老粗也看?”

张学良让秘书把《菊与刀》递过去,张作相翻看了前两页,顿时拍板说:“这书写得好。我跟小日本打交道几十年,对他们非常了解,这书开篇就把小日本的性格分析透彻了。”

杨宇霆没心情看书,急切地问:“少帅,咱还是先说说重要的事,你心里究竟是怎样个想法?”

就算没有周赫煊出面,常凯申、冯玉祥和阎锡山等人,也都纷纷发电报劝张学良易帜。只不过张学良出于各方面的顾忌,迟迟没有准确答复而已。

东北军内部,连日来也对此事展开了讨论,大致意见偏向于自立。

张学良表情郑重地宣布:“我已经决定了,改旗易帜!”

“少帅,万万不可!”杨宇霆坚决表示反对。

张学良不由皱起眉头,内心深处对杨宇霆极为不满。不仅是这人反对易帜,还有其称呼,张作霖都死了,还叫张学良“少帅”,明摆着在倚老卖老。

“为什么不能易帜。”张学良没好气地问。

“只要我们不摆明立场,就能在日本和南京方面左右逢源,争取到东北利益最大化。而一旦易帜,必然与日本决裂,同时南京方面也会轻视我们!”杨宇霆属于功利主义者,他思考问题的方式跟张作霖一样,都是怎样好处更大就怎样选择。

张学良顿时怒道:“日本人杀了父帅,我还要跟他们合作?”

张作相出来打圆场道:“跟日本人合作,无异与虎谋皮,早晚会着他们的道。我是倾向于易帜的,但如今关东军就在奉天城外虎视眈眈,千万不能激怒他们,否则必然挑起战争。”

“我支持辅帅(张作相)的观点,此事不能操之过急。”常荫槐吱声道。其实他是反对易帜的,跟杨宇霆好得穿一条裤子,不过说得比较委婉而已。

“确实不能太过急躁,以激怒日本关东军。所以,我决定一步步来,”张学良突然站起来,用无比强硬的语气,对负责会议记录的机要秘书说,“立即发送密电,命令京津、热河、滦东等地的奉军部队,全部改旗易帜,归附南京国民政府!”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杨宇霆、常荫槐等反对易帜派,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张作相等缓图派则若有所思,等把事情想明白后,张作相欣慰地说:“汉卿,你终于长大了。雨帅在天之灵,也会感到高兴的。”

杨宇霆想要反对,却又不知如何开口,因为张学良这个计策非常高明,根本找不出漏洞。

常荫槐悄悄给杨宇霆打眼色,劝他不要多言,明摆着张学良已经下定决心了。如今最重要的是,借此机会给自己这一边捞好处。

杨宇霆立即会意,出声说:“少帅,黑龙江那边有些不稳。我看,不如让翰勃(常荫槐)担任黑龙江省长,一定能震慑宵小。”

这就是政治妥协,以任命常荫槐做黑龙江省长,来换取杨宇霆等人支持关内奉军易帜。

“可行。”张学良只能捏着鼻子同意,否则接下来的工作没法展开。

如此,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杨宇霆、常荫槐颇为高兴地离开帅府。

特别是常荫槐,他前年还只是京奉铁路局长,去年当上安政府代理交通部长,因为不肯被骂名,拒绝在卖国合约上签字,惹怒张作霖之后,只得去天津做寓公。

后来美国人跑来谈归还关税自主权问题,张作霖才重新提拔常荫槐,任命他做了关税自主委员会委员。

从毫无实权的委员,摇身一变成为黑龙江省长,这便宜占大发了!

会意结束后,张作相留了下来,以长辈的身份说道:“六子,你这回做得很好。切记,你现在是东北的主人,做事不能像以前那样冲动。”

“学良谨记教诲。”张学良道。

张作相突然笑问:“让不在东北的奉军先易帜,这主意谁帮你出的?是个人才。”

张学良指着会议桌上的《菊与刀》说:“就是这本书的作者。”

“周赫煊啊,我知道这个人,”张作相低声道,“六子,你要当心杨宇霆,此人最近很活跃啊。他拉帮结派,串联文武官员,恐怕以后会尾大不掉。”

“我知道。”张学良无比头疼。

张作相拍拍张学良的肩头:“言尽于此,你自己看着办,我先走了。”

“我送你。”张学良亲自把张作相送到大门口。

等张学良回来行至花园,寿夫人(张作霖五姨太)截住他说:“汉卿,治丧委员会已经筹备好了,后天开始举办追悼会。”

“五妈辛苦了。”张学良态度恭敬地说。

寿夫人为人精明干练,而且持家有道,帮张作霖把后宅打理得妥妥当当,对张学良几个兄弟姊妹也特别好,因此极受张学良尊敬。

关于张作霖的丧事,如今只是悼念而已,连下葬的地点都还没选定。

追悼会上,常凯申、冯玉祥、阎锡山等人,要么派人送来挽联悼文,要么隔空发追悼电报。天津大大小小当寓公的军阀们,也都纷纷写挽联,就连日本人都送来了几篇悼文。

周赫煊在奉天停留五天,到追悼会上了注香才离开。

跟他同行的,还有张学良派出的使者,这些使者负责前往北平谈判易帜问题。虽然已经决定易帜,但个中利益太过复杂,并不是口头传几句话就能决定。

与此同时,《菊与刀》也正式出版发行。出版当天,直接运了5000本去东北,这些是张学良订购的,他要让整个东北的文武官员都好好读这本书。

让周赫煊无比诧异的是,关于东北易帜,美国虽然表面赞同,却暗地里支持日本入侵东北。

国际政治真的太复杂了,不仅要对抗日本,还得抗住美国,张学良面临的压力极大。

有人就要问了,美国不是一直跟日本关系糟糕吗?怎么会支持日本入侵东北?

美国人打的好算盘,一旦日本入侵东北,就跟苏联短兵相接,双方必然爆发激烈矛盾,美国人正好坐山观虎斗。同时,日本占领东北后,南京政府迫于压力,就会更加迫切地投入美国怀抱,从而轻松抢占英国在华利益。

一石二鸟啊!

美国鬼子没安好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