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民国之文豪崛起 > 1008【文学论战】

民国之文豪崛起 1008【文学论战】

作者:王梓钧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23:14:22 来源:蚂蚁文学

后世把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学,分为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三种。

沦陷区文学都是非政治化的,专写一些通俗小说、情感文学和随笔散文,代表人物有张爱玲、秦瘦娟、周作人、胡兰成、梅娘等等。纯以文学角度而论,张爱玲、周作人和胡兰成的作品都有非常高的价值。可惜后两者都是文化汉奸,而张爱玲也跟汉奸走得太近。

国统区和解放区文学恰恰相反,不管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评论、随笔……各种题材皆以抗战为主。即便没有正面涉及抗战内容,也会表达出一种对故乡、对祖国的热爱,或者是反应深刻的现实问题。

特别是国统区文学,抗战初期多为慷慨呐喊、热血救亡,中后期变得更具现实主义描写战争场面、记述流离生活、反映社会弊病,或是自叹自嘲、苦中作乐。

大作家在抗战时期写童话故事的,貌似还真没有,就连张恨水都改写抗战小说了。于是出现梁实秋站出来浇冷水,说文学创作不一定要和抗战挂钩,结果被各派文人喷得狗血淋头的情况。

《小王子》一出版,立即引起巨大争议,从反应来看主要分为四种:

第一种,碍于周赫煊的情面,介于周赫煊的地位,出于周赫煊的贡献,许多人选择闭口不言。

第二种,从纯文学的角度,分析称赞《小王子》的艺术成就,并认为这是一部歌颂友情和爱情的作品。

第三种,挖苦批评。

首先站出来指责周赫煊的,是文艺抗协(文联)理事兼出版部副部长叶知秋,他在自己主编的《文学月报》上评论道:

“抗战期间的文学,应该是年轻的、战斗的,是健康的、坚实的,是现实的、进步的……《小王子》显然和战斗无关,和现实无关,它以一种脱离现实的虚无笔调来歌颂友情和爱情,这不符合大众文学和抗战文学的立场……”

“作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作家,周赫煊先生此书对广大青年和文化学者,带来了非常恶劣的示范作用……在和平时期,《小王子》自然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但它现在确实不合时宜。”

“当兵的不能在战场上做逃兵,而文学创作就是作家的战场,作家也不能在国难当头之际做逃兵。我们不能逃避现实,而是要勇敢的面对,或者救亡图存,或者反映社会……对于作家而言,笔是枪,墨水是子弹,我们不能对天放空枪,而是要选择正确的目标瞄准敌人……”

叶知秋的这种论调,立即引来许多爱国作家的响应,纷纷评论周赫煊不该在抗战时期写童话故事,认为周赫煊这是在作品中逃避困难和责任。

其实叶知秋已经对周赫煊很客气了,文章就事论事写得比较理智。他前两年骂梁实秋才狠呢,讥讽梁实秋“赌场上压冷门、投人所好”,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认为梁实秋在“哗众取宠”。

第四种,力挺支持。

梁实秋似乎没有吸取上次的教训,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声援周赫煊,再次跟叶知秋打起了笔仗。他在文章里这样写道:

“总有一些人以文学的名义破坏文学创作,《小王子》呈现的是对真善美的赞扬,难道我们在坚持抗战的时候不需要真善美了?它既然是健康的,是积极向上的,为什么就被指责成逃避现实?”

“文学是对人性的书写,大众文学如此,抗战文学如此。真的革命家、真的爱国者,把炽烧的热情渗入文学里面,往往无意形成极感人的作品,这就是表达出了人性。若是一味强调文学创作的内容,把文学创作当成抗战八股,那这样的作品还有何人性可言?还能感动得了多少读者?“

“文学是宣传抗战的工具,我极为赞同。但若文学只能做抗战的工具,那抗战胜利之际,文学也就失去了作用。战争终归是暂时的,而文学是永久了,我们既要做好现在暂时的工作,也不能抛弃文学永恒的价值!”

本来自上次论战以后,很少人敢公开支持梁实秋,怕被当场过街老鼠围攻。但这次讨论的对象是周赫煊,立即就有不少铁杆支持者站出来,帮着梁实秋鼓劲呐喊。

从二月下旬到三月中旬,这场论战整整持续了一个月之久,牵扯进来数十位作家进行大混战。

双方就抗战时期的文学创作展开讨论,刚开始还就事论事,渐渐变成了挖苦讽刺。甚至周赫煊和《小王子》都被扔到一边,争论焦点变成了文学创作态度和底线,再混杂着作家们以往的私仇旧怨,最后连人身攻击都搞出来了。

上次左翼文人围攻梁实秋,是周公亲自站出来劝架,并以梁实秋的主动退让而结束的。这次周公觉得影响不好,也私底下召见了叶知秋,希望其主编的《文学月报》不要再咬着不放。

可还没等叶知秋做出改变,《非攻》杂志就刊载了一篇马珏的评论文章,标题为《论爱国主义文学创作小王子的深层意象》:

“《小王子》的手稿,我一年前就读过了,初时也以为这是写给成人的童话故事,歌颂的是友情和爱情,讨论的是忠贞和责任。我对周先生讲起自己的理解,周先生说,你再往大处想想。”

“周先生没有详细说明,也没有强迫我从何处理解。但现在再读《小王子》,我确实发现了一些不同的东西……”

“《小王子》中的各个角色都有暗喻,叙述者、狐狸、玫瑰、蛇、天文学家、国王、酒鬼、商人……其实都可以在当下的中国找到原型,请容我慢慢细说。”

“首先来说‘叙述者’,也即是‘我’,这是一个飞行员。飞行员是个爱幻想的人,不习惯那些讲究实际的打人,反而喜欢喝孩子相处,孩子自然,令人愉悦。我认为飞行员属于作者周先生的化身,他不喜欢讲究实际的人,喜欢和孩子相处。‘讲究实际的人’可以是汉奸,可以是贪官奸商,他们大发国难财甚至是背叛国家民族,周先生是不喜欢的。而包括小王子在内单纯的‘小孩’,则是指代爱国者,指代那些为国牺牲流血的英雄!”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展开联想,我们姑且把小王子看作爱国者的典型,再来说说狐狸。狐狸拥有聪明的知识,他让小王子明白生命的本质,他要求小王子驯养他,并告诉小王子一个秘密:用心去看才看得清楚,爱就是责任。我认为,‘狐狸’应该是中华文明,是中国的文化与道德,他教会爱国者如何面对生活,教会爱国者责任与担当。小王子对狐狸的驯养是互相的,是爱国者与中华文明的互相归属。”

“继续说玫瑰,一般读者看来,玫瑰指代初恋情人。但我想说的是,这里的玫瑰应该是中国。玫瑰傲慢、矫情、带刺、居高临下、自以为是……他有着种种缺点,面对强大的敌人,可笑的用仅有的四根小刺来保护自己,他还让小王子赞美自己,让小王子不许离开自己。玫瑰不正是问题多多却又可爱的中国吗?小王子是爱国者,他爱自己的祖国。他的祖国虽然有万般缺点,但花园里有五千多玫瑰,他只爱自己那一朵。就像世界上有无数国家,爱国者只爱自己的祖国。小王子气恼玫瑰的不懂事,对玫瑰心生怨念,却在离开之后发现玫瑰才是自己的挚爱。这就像爱国者气愤于祖国的弱小和弊病,埋怨、愤怒、想要改变,甚至是离开,却在祖国被侵略的时候爆发出无限的热爱与眷恋。”

“再来说天文学家……”

马珏这篇评论文章一经刊载,顿时让处于混战中的作家们傻眼。

一部童话故事而已,居然还能这样解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