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战 > 第四十九章 月下托孤 剑气凌然

一路护送小女孩回到家,在与柳氏的交谈细聊中,男子方才得知碰见的母女俩竟然是诸司使柳宗泽将军的遗孀。在惊讶之余,也激发了对朝野对忠义烈士阵亡后家属照顾不周的几丝愤恨之情。

北宋重文轻武,实行“兵将分离”制度,武将直接被排除到最高权力中心以外,虽然军队超过百万,但是更戍法严重影响了指挥和协调能力,大大削弱了战斗力。这是北宋军事力量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多少武将寒了心。遥想当年面涅将军狄青位居枢密使高位,与宰相同级别,级从一品,可是每次迎面碰上士大夫的车马,还得主动“引车避之”,这是赵家大宋王朝怎样的悲哀,也让戴帷帽的男子,以及天下众多怀有家国情怀的仁人义士痛心不已,一声叹息。

男子对柳氏母女多加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帮扶救济,定期会让人捎带日常所需东西给柳氏母女,偶尔也会来探望,询问日常情况和困难,对孤儿寡母的两个人甚是照顾。但是,却一直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戴着类似斗笠的帷帽往来。柳氏料想男子一定非同寻常人,或许是丈夫身前的同僚,或者是什么特殊的经历或要难言之隐遮面避人。她从来多问什么,看着出女儿很期盼他的每一次到来,每天估算着日子在村口等着,凝望着日出和日落,眼神中充满期待和激动。

成人世界的等待或许是一种心灵深处的煎熬,容易躁动不安,容易患得患失,显着几分矫揉造作,一旦情绪失衡就是过犹不及。相对比而言,孩子的心田永远明净,等待则是一种纯粹的心灵依赖,清澈透明的眼睛永远充满了希望,尘世的喧嚣与浮躁与自我无关,仅是有了对别人的的牵挂,平淡无奇的岁月就更多了生命的丰盈。

家中没有顶梁柱,因为放心不下女儿未来的生活,柳氏一直郁郁寡欢,至到戴帷帽的男子的出现,她看到了一丝希望,甚至感到了从前丈夫能够带给她们母女的安全感和慰藉感。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柳氏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咳出血来。她的心猛然一惊,却又异常地平静,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她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什么,既然挣脱不了命运就坦然接受,想着还可以早一点与黄泉之路的丈夫在奈何桥相会,但是始终放心不下女儿未来的生活,她急于在临终之际想找到一根稻草,分担自己的顾虑,宽慰自己的忧伤。

柳氏是不幸的,至死都不知晓自己心心念念的丈夫并没有真的离世,命赴黄泉也终与不能与夫君团聚;柳氏也是幸运的,她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遇见了可以放心将女儿托付的人,这个人如同父亲般体贴,如同兄长般关怀,有着尘世间如同孩子般纯粹的心,以及无与伦比的盛世容颜。

一个夏日里月明星稀的夜晚,月皓当空,几点疏星隐耀朦胧大地,月色迷雾。柳氏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了心爱的女儿和故土。

对于时年九岁的柳雨晴来说,这个夜长,思念更长,情思绵绵,像吐不尽的蚕丝。

值得欣慰的是,还不待柳氏开口哀求,戴帷帽的男子便主动提出会照顾小女孩日后的饮食起居,不辜负将军的忠诚和夫人的信任。

事后,再妥善安葬了柳氏后,男子便携柳雨晴离开颍州,前往商都郑州。郑州距离北宋帝都汴州不到四十里的路程,处于开封的“辅郡”地位,往来交通便捷。他将小女孩安置在巩义一处民宅,交代了一个老妈子照顾日常生活,并聘请了私塾先生授课,自己依旧是定期过来探访。

柳雨晴的性格,独立自主性较强,刚中带柔,不矫揉造作。父母的相续离世和家庭的变故,让她逐渐变得沉默,不善言语,不苟言笑,性格却更加沉稳。

相对比深闺读书而言,柳雨晴更加喜欢练剑,或许是因为受过苦,她倍加希望日后自己能有能力保护家人及想要保护的人。同时,她也继承父亲秉性刚直,嫉恶如仇的性格,看不惯人世间的不平事。

戴帷帽的男子深信与这个小女孩很有缘分,看出了心中强大意志,也欣赏小女孩的勤奋和聪慧,更加怜惜小女孩的出生,是忠臣将后的遗孀,所以,他放下心中所有顾虑,答应收这一个唯一的关门弟子,将毕生所学的剑术和领悟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柳雨晴,

或许柳雨晴正逢练武的大好年龄,身体的柔韧性高,接纳剑术精髓快;或者柳雨晴天生就适合拿剑,剑术轻快敏捷,潇洒飘逸,以柔克刚,技法中的点、崩、截、绞,充分体现出一种柔性的美,“百日练刀,千日练枪,万日练剑”,剑法原最难精准掌握,在她身上却运用自如。

行侠者佩剑而行,文雅高尚者佩剑,将军统帅佩剑,剑乃是武术文化的精髓,是衡量功夫境界高深的尺码。剑为兵器中之神,有君子之风。

男子崇剑,腰间系龙渊剑世无双,出神入化,却不曾轻易出剑,因剑术高超,剑锋出鞘,必然带来血光之灾。柳雨晴拜于名下,自然等同于终南捷径,登堂入室。

时光流逝,岁月不居。转眼到了第三个年头,柳雨晴时年十二岁,到了金钗之年,小女初长成,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

山峰之巅,漫花灿烂,沐浴清晨的阳光,柳雨晴仗剑起舞,时而刚柔张弛,时而轻重伸缩,浅绿色的倩影如同飞燕般轻盈,玉手持剑,春笋纤长,手腕轻旋,剑气如同电光火石飞驰,迸发出银光,清澈明亮,在峰峦叠嶂的山色葱翠,融合一体,近处将风吹落的花瓣席卷起来,空中弥漫着清香,远处让杳杳竹林发出空弦之声,风动如海,光影婆娑,

冷不防,一道寒光从耳边拂过。同样是戴着白色帷帽,同样是健步如飞,男子双眼迸发出剑意,闪身来到了柳雨晴的身边。一股强劲的内力在召唤柳雨晴手中的剑气,并慢慢吞噬之前银光。

柳雨晴目光如电,穿破虚空,俯身仰面迎战,连环十六剑过去,干净利落,对面的巨石上被划出一道道深三寸有余的累累剑痕。不服输的斗气让她冲破任督二脉,眼见剑气逼近就要灼伤自己,她持剑一横,步伐沉稳,身体旋转,竟使出一道“凤鸣岐山“的绝技,乃自保招数,瞬间一道紫色的圆环似护钟将自己罩住,然后凌空一个跃步,顺利从剑气咄咄逼人的险境中脱身。

男子抬头凝视,只见柳雨晴的脸庞,秀色掩冷艳,春花羞玉颜。

他随即收剑,对柳雨晴缓缓道:“看来,我低估了你,你的剑法进步之快,比我预计的时间快了两年。”面纱下面映透着一张颜如冠玉的面孔。

听闻后,柳雨晴的嘴角也微微一笑,眸含春水,清波流盼,俯身对男子敬道:“多亏了叔叔的悉心教导,才能有所建树。”

男子莞尔一笑,坦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有练剑的天赋,这与他人无关。日后我能传授给你的就只有心法,你要练就最上乘的剑术,就必须赋予手中之剑灵气,做到人剑合一,珠联璧合。”

“怎样才能赋予手中之剑灵气呢?”柳雨晴追问道。

“剑的灵气不是依靠别人给的,而是剑的主人长期养护它,渐渐磨合出来的。如同与人交往一样,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变成手足难分的知己。”男子沉吟了半晌,开口道。

只见他在说话之余,伸手在掌中的龙渊剑身上一弹,清脆之声连绵不绝,隐隐不散。

柳雨晴忍不住赞道:“真乃好剑也,作为天下至尊利器,神剑一出,谁与争锋!”

男子叹息道:“你还太年轻,不懂剑的忧伤。绝世名剑也好,普通刀剑也罢,最好的归宿就是封剑归鞘,不谙世事。”

龙泉剑,又名龙渊剑,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有二千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名剑,诚信高洁之剑。传说是由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柳雨晴不语,凝视宝剑,剑虽归鞘,剑意犹存。

相传欧冶子和干将为铸此剑,凿开茨山,放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的七个池中,名曰“七星“”。剑成之後,俯视剑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盤卧。是名龙渊。故名此剑曰“七星龙渊”,简称“龙渊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