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战 > 第十二章 黄尘相退 不让王侯

背叛江湖之北宋鏖战 第十二章 黄尘相退 不让王侯

作者:觅雪醉冬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伫立城池,东临隆岭,西靠隆山,峰峦叠蟑,抬头已经是曾经屹立于淡淡雾霭中的云中城防。

还没来得及叫门,蓦然,厚重的城门轰然响着被两名守城卫士推开了。除了手持干戈的数十名武士整齐排列、恭候路旁外,道路中央还恭毕敬地站立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中年青衫男人,布袍缓带,腰间挂着一把三寸有余的白银小珠算,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外表温文尔雅,而且有些仙风道骨,神情甚是潇洒。

他快步上前,躬身彬彬有礼地道:“草民诸葛不群拜见八贤王!”说着,深深拱礼,做了褒拜的姿态。

青羽一惊,愕然道:“马车中所卧之人并未下辇,你是如何判断就是八贤王?”

来人微微一笑,脸色多了几分精炼,腰间的白银小珠算在大漠呼啸的风沙中隐隐作响,似朦胧的雨中在寂寞地唱歌。

他神情依旧悠然,不慌不忙道:“因为少侠--你!”说着,目光飘向青衫,温和道:“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正是驻守南京的归德将军青狄的遗子。”

“为什么这么说?”青羽反问道。自从十二年前,父亲暴病离世后,他便跟着八贤王游走四方,朝廷很少有人见过他,江湖更很少有人认识他。

“你与你父亲的神情举态有六、七分相似。更重要的是,一把六尺梨花长戟寸不离身。”诸葛不群解释道:“归德将军与八贤王是发小,也是挚友,将军不幸驾鹤西去后,八贤王视你为己出,接入府上,精心照顾。所以有六尺梨花长戟的地方,一定有八贤王爷在。”

“你究竟是什么人?”八贤王卷开车帘,露出炯炯有神的目光,眉梢蕴了丝冷,打量着眼前人。

“不瞒王爷,草民本是一介布衣,只是有幸入了荣亲王府谋了份差事,后又承蒙主子错爱,做了府内总管。”诸葛不群恭敬道。

“原来是叶嘉皇姐府上的人,难怪对我皇家的事情如此清楚。”八贤王略显苍白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这种微笑,似乎能够让阳光猛然地从云层里拨开阴暗,光亮一下子照射进来,温和而又自若。

“早闻归德将军在世时深居简出,鲜有露面,很少同将军府以外的人交往。诸葛先生不是圈子内的人,却能轻而易举认出青羽,想必先生性情阔达,社交广泛,与将军的交情不浅吧!”紫涵的表情略带惊喜,灿然问道。

诸葛不群惶恐起身,恭敬道:“这位公子过奖了,我辈一来才疏学浅,二来生性鲁钝,三来门第不高,岂能与归德将军相提。”

说着,他略略沉吟,眼中精光一扫,侃侃道:“归德将军当年英姿勃发,神采威武,一身梨花长戟枪法更是独步天下,鄙人慕名已久,但遗憾都未有谋面的机会。直到进府第三年,承蒙主子的荣光,有幸在太祖四十五岁寿诞的大庆之日,瞻仰过大将军舞戟助兴,至今犹未忘现场寒星点点,银光皪皪,泼水不能入,矢石不能摧,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过目难忘呀!”诸葛不群的目光中无不流露出钦佩之色。

正当此时,一阵急促而明亮的马蹄声,自关内遥遥传来,如骤雨,铁蹄飞扬,尘土蔽天。

“吁——。”打马人勒马而止,通身乌黑的骏马,前蹄高扬,长声嘶鸣,停了下来。一名身穿厚重盔甲,神态飙武、手持一对金装锏,颏下五柳花白长须,却精神矍铄的老将军跃马而下,气喘吁吁地一个箭步冲过来,拱手大声拜道:“雁门山镇国大将军唐荣参见八贤王,迎驾来迟,请降罪!”

正在老将军快步上前,准备单膝跪地的瞬间,却被赵德芳一把稳稳扶住,并恭敬地回了一揖,轻声道:“唐老将军,快快请起,一别二十八年,您还是老当益壮,别来无恙呀!”

“哪里,已临古稀之年,身子骨自然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只是今天有幸还能见到八贤王,觉得格外精神焕发、容光满面,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八年前的时光呀!”唐荣大喜,几许温热竟涌上双眸,高兴地道。

青羽和紫涵早从老爷口中知晓边塞有个不倒翁“廉颇”,揣摩定是此人,也上前向老将军恭敬地作揖行礼。

“什么八贤王,还是二十八年前那个老给您添麻烦的小方子,还是那个屡教不改的混小子!”赵德芳双眸微抬,垂首恭谨道:“您可是本朝元老,是我的老上司和师长--当初我被太祖皇帝派到雁门关任都尉,您已经是官从三品的云麾将军。我当时年少轻狂,可没少让你操心。您老的言传身教,而今仍然历历在目呀!”说罢,两人分外默契的大笑起来,

最后,赵德芳忍不住的咳嗽打断了笑声,他不由感慨道:“人生浮沉是一种历练,岁月沧桑是一种积累。老将军叱咤风云五十年有余,阅人阅事无数,是块难得的‘宝贝’呀!”

“八贤王,您生病了,脸色也不太好,怎么了?”唐荣立即把目光转向紫涵和青羽,焦急地问道。

紫涵和青羽赶紧扶住老爷,不知从何说起,脸色有些为难,刚要解释,却被赵德芳抢先道:“不碍事,兴许是大漠风沙大,吹久了喉部受了寒,一时被刺激咳嗽罢了!”

“一直听说您老在雁门山、大茂山、白沟一线反复调动,想不到,时隔多年,最后竟有又重新调回到了雁门山,真是变化无常又自有天数呀!”他默然片刻,转移话题道。

“是呀,老夫刚从荆北调回三晋,可惜从前的部将早已散落他方……八贤王您当年虽然年纪轻轻,但真是高瞻远瞩,如今‘兵不知将,将不识兵’的现象已使我军军事实力折腰,老臣--!”唐荣显得有些感伤,一时激动,放高了声调道。

“呵,老将军言重了!当初我是年轻气盛,只会意气用事,万事多有考虑不周之处。”赵德芳介于当场耳目众多,又是牵扯朝廷军政的敏感话题,怕话题再闲聊下去,会滋生事端,便把话题及时打住下来。

唐荣有些哽咽道:“人老了,总是容易怀旧,老地方,老环境,光阴容易脱落,但记忆不会,只会越发深刻,情不自禁去想念一些事,一群人,一段永远沉没在过眼云烟中的从容岁月。”

说到此,赵德芳的心又被无形地拧了一下,透过记忆的影子,那个女人嘴角含着丝丝笑意仿佛就在眼前,贝齿隐约。记忆很幽静,也很幽深,让怀旧的心情略显凝重,而那些逝去的青葱岁月证明了自己也曾年轻过。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向往和追求恬淡、宁静的生活。因为回过头来才发现能让你强大的不是坚持而是放下,能让你淡泊的不是得到而是失去,能让你懂得的不是一帆风顺,而是挫折坎坷,能让你愉悦的不是等待往事结束,而是勇敢的和它说再见……”赵德芳微微一笑,神情自若道。

“对了,王爷,我为您引荐一位贤俊,正是此人通知老夫说‘贵客到了,雁门山的春天就要绽放出汴京花香的芬芳了’,老夫才匆忙从十里外的白水赶回。”唐荣抱拳道。

“老将军指的可是诸葛先生。”赵德芳转头道。

“正是!诸葛先生博学多识,好客热情,与老夫在荆北时就是旧交。近日他奉临安公主之命带驼队从西夏购回滩羊皮、贺兰石、八宝茶等特产,路经关口,因惦记老夫无人寒暄,便特意捎礼看望老夫。我原本欢喜留故人今晚畅饮,却喜上加喜地与王爷您重逢,今晚一定要不醉不归!”唐荣兴奋地举锏道。

说着,一行人簇拥着八贤王准备进城关门。

正当此时,西风劲吹,黄沙滚滚,遮天蔽日,眼前是一片混沌的世界。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在迷雾的风沙中,传来一个清脆细腻的声音,如驼铃般悦耳,如暖风般邃魄。

众人停住脚步,原本以为是一个迷途的少女迈着莲步款款而来。定眼一看,却是一个少年灵眸微眨,粉唇微扬,有着比少女更绝美白皙的皮肤,眉心一点朱砂似流星闪烁,目光皎洁如月。

来人正是江晟,在随仆铁无涯的推助下,乘着轮椅缓缓地从不远处走来,身后的沙土仿佛避让不已,他华贵金衣上洁白的衣袖和内衣的素纱竟一尘不染。

“塞外之地,冷热多变,系蛮荒苦寒之所,风暴、沙虐,支配着这个壮观而枯寂的世界。”江晟凝视着左右地面快速滚动的沙流,微微感慨道。

“少爷,看来我们来的不算晚,城门还没有关闭,可以找间客栈歇脚了,不用在这蛮荒苦寒之所继续溜达了。”铁无涯高兴地道。

“不,我们的确来晚了,只巧碰对了时候。”江晟看着八贤王一行人,既有手持一对金装锏的老将,又有列队整齐的卫士,还有仪态举止儒雅的书生,他转头用余光扫了扫白色的马车,颔首笑言道:“不知道是托了那位贵人的福气---无涯,进城吧,我有点累,想早点休息了!”

“嗯”,铁无涯应了一声,便推着江晟直接从马车旁经过,然后若无其事地从列队迎驾的夹道中,大大方方地跨进城门,没有半点回头。

众人不备,一时竟被这傲慢的气场给怔住了,唐荣和青羽原本予以阻拦,赵德芳左手伸到自己背后,摇了几摇,示意不可多言或阻拦。

紫涵倒是直率,他向青羽嘀咕道:“我以为他要在托福的后面,客套说声‘谢谢’什么的,却不料直奔主题进城了。”

“你不觉得他在说‘托贵人的福气’的时候,小白脸在抽筋,语气很不诚恳吗?”青羽略带怒气道:“一看就是不服礼教的纨绔子弟,找抽!”

“咳--”,赵德芳凝视着一主一仆渐行渐远的背影,强忍呛咳,对唐荣和青羽、紫涵道:“都是急着过关的赶路人,谁前脚或者谁后脚跨进城门,又有什么关系呢?”

诸葛不群用手指轻轻敲着白银小珠算,一丝笑意挂在脸庞,俯声道:“王爷除了有过人的度量和胆识外,还格外惜才,刚才的年轻人虽是轻狂傲慢,但气质不凡,身手更是不凡。”

“不错,仅就他身边的那个皮肤黝黑、豹头环眼的大汉而言,虽然神态彪悍,但步子轻盈无声,异常稳健,必定是个内力深厚的习武之人。”紫涵道:“那位少爷的身手更是高深莫测,刚才狂风肆虐,风力足以将树连根拔起,他寒气压人,却不显杀气,平和运用内力竟将风沙形成的涡流灵活置于身体一尺开外,以致周身洁衣不染尘埃—不知道是何方来由?”

“越是这种情况,越应该小心防范,探明身份,弄清底细。”唐荣提醒道:“老夫现在派人跃马将俩人拦住!”

说罢,老将军准备纵身上马,带领一路人绝尘而去。

“且慢!”赵德芳不慌不忙道:“本王现在关心的不是他们两个人的武功高低或者身份来路,而是伫立城门多时,不知什么时候能再饮上一口清香的白玉杏花汾酒,什么时候再能吃上被太祖皇帝誉为“天下第一荞”的鞑靼荞。”语气中,颇含不满之情。

唐荣听到这话,显得有些惊慌失措,赵德芳一向是不威自怒,立刻收住马缰,暗自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充分体恤八贤王一行人连夜奔波的劳累,立马吩咐侍卫回城返回将军府。

紫涵和青羽明白赵德芳故意生气,转移视线,是不想兴师动众去深挖那一主一仆的底细,也不想多加滋事,便不再多言,随八贤王左右慢行。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有据可查的面食达二百八十种,在。你们若有时间,可以尝尝口味。刀削面、圪培面、龙须面、灌肠、拉面……都是极品。”回府的路上,路过一家老字号的面庄,赵德芳对紫涵和青羽道。

“二百八十余种面食?王爷,真的、假的?”紫涵惊呼道。

“绝对不掺假!”赵德芳一丝灿烂的笑靥在略显苍白的脸庞上闪耀,他坚定的口吻一扫紫涵那疑惑的表情。

怎么可能掺假?生命是脆弱的,随时都有可能悄然消逝,但记忆不会:被贬的岁月里,在轻狂如歌的流年,他和那个曾经说要在一起的女孩,每天约定品尝一种口味的面食,后来竟不知道到底是谁为了谁喜欢上了北方的“面面俱到”,只清晰记着最后一碗被响亮地叫出了“二百八十”的名号。

“现在的她又身处何方呢?生活是否过着好呢?会不会对自己还心存怨恨?会不会也在某个时刻触景伤情也回想起过去吃过的一碗混沌、一块梁糕、一品锅贴、一盘甩饼……”赵德芳原本一片汪然平静的心境也有些泛起波澜,或许过去的二十八年,他时常想起,但很少去深思这些问题,因为怕痛,怕自责,怕难过,怕担当。

“分开了,就不要打扰彼此的生活。”这是最简单的托词。纵观芸芸人海,每段人生都会有不一样的风景,但曾经相爱的人儿,大多都已经散落天涯,只能用陌生人的口吻来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