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我的因果模拟器 > 167 人赃并获(二合一)

我的因果模拟器 167 人赃并获(二合一)

作者:君莫令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12 01:51: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书航大喜,此时条件简陋,两人也不用那等繁文缛节了,叙过了年龄,诸葛亮要比林浩然大三岁,因此为兄,林浩然为弟, 捏土为香,拜了天地。

自此更是无话不谈,只是瞒着来自未来的事实。

两人走了半天,在一驿站处买了两匹马,骑行前往建平,沿途果然是发现了不少宫崇留下的蛛丝马迹。

这得亏了是带着诸葛亮, 对这个时代的各种门道都是门清, 想要打探消息之类, 他的办法多得一匹。

首先是找去襄阳的各种通勤铺子里。

这些通勤,非但自身有着大量的马车和护卫,相当于镖局,且在建平、白帝城等地有还有船运生意合作,宫崇既是要搬家入蜀,那便必然少不了找通勤运送东西。

于是两人假装运货商家那些通勤铺子里到处咨询,若是对方一口应承,那便证明这里最近没有接什么大生意,运输力量相对空闲。

而若是得知期限已经排满,要他们多等几天,那便和伙计多聊聊,吐槽几句、塞点钱,顺势打听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期限排满的。

如此在一天之内将襄阳的通勤铺子都跑了个遍,最后再从了解到的数十单可疑目标里,通过各种信息筛选出正确的结果。

最像的是四天前,仁德通勤的一桩生意。

有人在这里租用了大批量的马车, 自称是入蜀的商贾,装着陶瓷、茶叶、火腿、大闸蟹、咸鱼这一类江东特产运往建平,再租船去蜀地售卖,然后会再采购那边的蜀锦回来。

这单生意的疑点有许多,其一,仁德通勤的规模在襄阳城中算是比较小的,只有二十余辆马车,可这单生意却很大,生生要了四十辆马车,是仁德通勤的老板去临时租车来承接下的。

既然需要这么多车,为什么不去大的通勤铺子,偏要找这小通勤接单?要知道,大的通勤不止是车队多,且护卫也多、面子也大,由他们运送自然更加安全,因此会去选择小通勤的,都是些小生意才对。

其二,咸鱼的数量很多,按照那伙计嫌弃的说法,说是那些大箱子里都有很浓郁的咸鱼海鲜异味。

从江东运送这些腥咸之物入蜀去买,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 但坦白说, 很少。

蜀人并不太喜欢这种东西,偶尔尝个鲜是有的,但要说大批量的运过去卖,穷人买不起、富人吃不完,真要运过去放到臭吗?

倒更像是故意用海鲜咸鱼的腥味,去掩盖箱子里其他的‘气味’了。

而更巧的是,诸葛亮晚上在客栈时,又当着林书航的面,用奇门遁甲测了一局。

不用纸笔也不用什么龟壳、抽签之类的道具,那当真是林书航曾在电视里常常看到的那种老神仙掐指。

除了拇指外的八根手指头,代表的是八门,而这八指各有三截,代表的则是三才……

但见孔明双手拇指不停的在八指上掐来掐去,左右开弓一起运算,口中默默念念有词,最后得出一局。

揭语为‘一二人生二十四心’。

一二人生二十四心,暗指心怀叵测、彼此猜忌,正是在说一个宫崇,与诸葛亮、林书航这两人斗智斗勇。

而再看拆字的话,一二人,正是单人旁与双人旁,而二十四心,可不就是‘仁德’这两个字除开偏旁后的右半边吗?

因此这揭语正是在指要找宫崇,当应在仁德。

如此更无疑虑。

四天前下的订单去建平,仁德的马车在三天前出发,数十辆马车的车队前行,且又要翻阅荆山,速度自然快不起来,估计少说要两天时间,而去建平装船货运又得一天。

两人合计了一番,倘若当真等宫崇入蜀后隐匿于深山之后再去追查,那一来是增大追踪的难度,二则也是担心宫崇再在新的地盘上弄出如道观中的四象灵阵那等布置。

最好的还是在码头或城镇中将之截获,然后凭借林浩然在益州的名气,不管是那附近哪座郡城都应该可以去当地官府借调到兵卒,那就会容易许多了。

在襄阳租了快马,连夜加鞭赶去建平。

一夜疾奔,也是等到第二天中午时才赶到建平的码头。

仁德的这单大生意少见,找对了路子,只稍一打探,便知从襄阳来的那四十车货,是昨晚开船出发的。

当即立刻在建平租了一艘快船扬帆出发。

相比起货运的大船,这小帆船的速度自然是要快得多,虽是对方先出江将近一天时间,但最多一天功夫应该就可以追上,而此去益州路途遥远,可不是那大货船两三天内就可以抵达的。

小船轻快,林书航和诸葛亮至此也才算是忙里偷闲了下来。

小帆船有可供食宿休息的船舱,两人倒也惬意。

此前赶路时林书航就已经将纯阳心法的修行方法告诉过了诸葛亮,此时也是耐心指导一些修行细节。

对灵元真气、对灵世界,诸葛亮显然也有一定的了解,以他的角度来看,那就不是什么三维四维,而是真正的神与凡俗世界之分了。

看到他对所谓的法术十分向往,林书航也是一时兴起,将道种奖励的天赋神通‘呼风唤雨’教了他。

什么开坛设法、召唤天象,诸葛亮对这个极其痴迷,天赋又极高,只学了半天,借着从船上鼓捣出来的一些东西就要开坛乞雨。

结果作法时果然见得天色隐隐昏暗,连那老船公都在舱外提醒二人可能即将有暴雨,可惜最后光见云不见雨,却是什么都下不出来。

但这已经让诸葛亮十分兴奋,坚定的认为这应该是开坛的道具不规范、太简陋所致。

能捉弄到诸葛武侯,这样的快感可不是人人都能体会的。

林书航看得有趣,最后才忍不住笑着告之:“坛没开错,就是只见云不见雨,这法术本就如此,不过只是一种幻术罢了。”

呼风唤雨此术,开坛作法就相当于法术结印,而献之以愿力,方才是此术正确的打开方式,若只用灵元催动,结果就是只出现幻象而不见真风真雨。

诸葛亮听得哑然,好半晌才哭笑不得的说道:“那用一句子期你的名言,我这算是学了个寂寞?”

“那也不然。”诸葛武侯居然说网络用语,林书航笑得前俯后仰:“反正兄长也会占卜天象,若是算定某日有风有雨,在祭坛作法,岂不就等于是作法成功、等于是你招来的风雨了?”

“哈哈哈哈!”诸葛亮大笑道:“子期你这人,不教我真正的法术,却教我如何骗人,这可真正的是交友不慎了!”

…………

帆船追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将近fl时,果然远远看到了三艘挂着仁德通勤旗帜的大船。

直接上船未免太莽撞了些,林书航一人也肯定不是那道观几百人的对手。

因此小船并未减速,而是先前往fl停靠,看他在不在这边上岸,倘若是靠岸休整,那再去报官查船。

可惜却见其过江时并未停留,于是换了艘小船再追去。

此后走走停停,每每都是抢在大船前面抵达下一个路口,等其靠岸好报官,却见其一路顺江而下,不但过了巴郡,甚至过了林书航此前设想中的江阳,仍旧还在往西走。

这已经是要直往益州极西处的腹地而去了,直到抵达嘉陵才停下来。

这嘉陵是嘉州与陵州的统称,嘉州是后世的ls市,陵州则是仁寿县,而嘉陵则是西川的交通要道之处,往上三条路,西侧那条可通往峨眉、青城,中间那条通往犍为与武阳,东侧既有大路、亦有水路岷江,都可以直达益州成都。

看到这大船终于靠岸,且已经开始搬运货物,林书航也是终于定下了神。

一边让诸葛亮留在码头上盯着,一边赶紧前去嘉陵县衙。

说来也是巧了,嘉陵县衙的县令居然是个熟人,正是上次在雒县大战时,郗俭的小三何香菱的弟弟,那位益州富绅之后的何足道。

当初最后一次通关雒县时,虽是用的林兴业本名,但却仍旧是走了何香菱的路子。

因此林兴业这‘大英雄’死后,非但林家母子因此富贵,便连何香菱这个干姐姐也跟着沾光,最后借着郗俭还未倒台时,帮她这干弟弟何足道讨到了一个嘉陵县令的实缺。

如今郗俭虽然早已是人去茶凉,但何香菱靠着这干弟弟,在嘉陵倒也过得顺风顺水,而何足道也需仰着他这干姐姐与益州英雄林兴业的关系,方才免于被打为郗俭派系,得以在此后刘焉入川的大清洗中存活下来,并在这县令的位置上一呆就是十几年。

因此不管是何香菱还是何足道,对林兴业还是颇为感激的,以前逢年过节,要么是亲自去益州看望林家母子,既表内心的一分心意,也是做给别人看,让别人看看两家的关系有多亲近,即便是有时候忙得抽不开身,也必会差人送礼。

坦白说,这其中固然有作秀的成分,但也有何家对林家真心感激的缘故在里面,否则只当时何家巴结郗俭这一条,刘焉入川时就必然容不下他们,林兴业和何香菱的关系这条线,可以说是救了他们全家的命了。

这世上,其实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知恩图报的,特别是解决温饱之后,岂不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你不管这假不假、是不是在演,终究都是富人的一种精神追求。

因此两家关系一直都还不错。

此时看到是林浩然到访,何足道这叔叔倒是相当的热情,再听林浩然说起怀疑有妖道在码头上搬运尸体。

何足道大怒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有此事,且还是在我的治下,真是反了他了!贤侄放心,这便差人拿遣!”

当即点起这嘉陵县衙的数十捕快,又听林兴业说妖道人多势众,怕有数百人之多,于是又紧急去调遣了驻扎在城外的火锋营,而那为首的将领,林书航也熟,正是当初在他手底下参加雒县大战的一名小校官,如今却已经是贵为嘉陵的别部司马了……

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林书航就感觉特别舒服自在,不愧是自己现在的老巢。

有差遣了几个精明的捕快头子去码头找事,不外乎就是打着各种杂税的名头找人要钱,既是拖下时间,也是让这些惯于刑侦的老捕快们事先侦查一下,看看那几只大船是不是真有古怪。

毕竟,林家的面子,何足道肯定给,但也不能因为孩子一句话就去闹个乌龙不是?

他县太爷去折腾一帮当兵的,带着出去逛一圈是小事,但如果错把好人当坏人,去砸了人家正经商贾有正轨手续的货箱,那洋相就出大了,事先多侦查下总是没错的。

此后林书航与何足道才率着紧急增援过来的大队人马赶来码头。

过来时,果然看到码头上几艘下货下了一半的大船停靠在那里,却无人去搬运剩下的货物。

苦力们都歇在一边,船边的马头上则是围着一大群人,仁德通勤的几个管事正在陪着笑,不停的和那捕快头子说着什么,捕头却是心不在焉的东看看西看看,和他打着哈哈,递过来的钱也不收。

那管事的只当对方嫌少,不断加码的同时,就差快要跪下求他了。

反倒是那些货物的商贾们在船上冷眼旁观着,似是显得很不耐烦。

何足道也不笨,坦白说,光看那些站在船上看戏的商贾表情,他就已经能断定这几船货肯定有问题了。

否则他们的货船被官府的人拦了,虽说这种事本就该由全包的通勤去负责搞定,但他们就不担心?不着急?甚至都不过问一下的?

这明显不符合正常商贾的习性或作风,倒是颇像那些不将官府放在眼里的江湖豪强人士的作为。

总之,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看到大队人马过来,那捕头其实也早就看出了船上的问题很多了。

比如箱子里有古怪的异味、比如船体的吃重吃水,明显与他们描述的货物重量不一致等等……只不过刚才势单力孤,不敢声张、只是借口要钱来拖延而已。

此时他如释重负的走了过来,在何足道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何足道的眸子微微一眯,喝到:“来啊,将这几艘船的所有货物都给我扣下了,把船上的所有人都抓起来!”

仁德通勤的管事们全都惊呆了,还未等他们回过神,火锋营的五百大兵们,已然全副武装的冲上船去。

船上的人知道已经败露,破口大骂的同时也是不再隐藏,纷纷掏出武器。

看其武艺,果然与宫崇道观中那些道士的身手十分相近。

林书航知道找到了正主,倒也并不立刻上前参战,而是手持大横刀在一旁全神贯注的盯着,只等看到断臂的宫崇再出手。

这些道士的身手无疑比火锋营的士兵要强得多,可如此仓促间,准备不及,又无人能统一号令,因此宛若一盘散沙。

且船上空间狭小,也不利于他们施展武艺,又都一个个精神慌乱,有选择和官兵战斗的,可被一拥而上的官兵乱枪捅去,大多数连自己的武艺都会发挥出来半点,就已经去见了阎王。

也有被吓到了,直接往江里跳下逃生的,更拖了同伴后退。

几条船上的妖道加起来可有不少,未必便比500火锋营的人少,但这杂牌与正规军的战斗,整个过程持续了仅仅不到一炷香时间便已结束。

林书航一直紧盯着,却始终未见宫崇的身影。

别说宫崇了,甚至连此前被附身朱雀、白虎和青龙的那几个稍有实力,且与林书航交过手的弟子,此时也都是一个未见。

好在,最后清点时,杀死反抗的贼人九十余人,活捉了一百三十多人,逃走的未知其数。

有活捉就好办,林书航就不信这一百多人个个都心志坚定如铁,能让他的迷魂术都找不到半点破绽出来。

仁德通勤的人一直都在哭述,说他们有合法的货运手续,甚至威胁说要去益州告到太守处,可等何足道命人将那些发臭的箱子打开时,仁德通勤那些人,包括此前船上的水手、船员等等,则是全都看傻了眼,吓得一个个趴在地上呕吐不已。

只见那些箱子里,装着的竟然是一具具或半腐、或铁青的尸体,足足有数百具之多!

每一只的头顶都贴着黄色的符箓,上面写的大意是‘大将军到此’,而宏观整体形状构成美观,最上面是一个‘勑’字,中间是一个镇压符号,下方则是一个‘鬼’字的变体。

别说研究过《炼尸术》的林书航,便是现代随便拉一个看过英叔电影的人都认得出来,这叫‘僵定符’,不仅仅可以控制僵尸,看画符人的道行,基本属于是可以镇压万邪的万能符箓。

需要用符箓镇压,这些尸体显然都是已经炼制成了魔尸或僵尸的。

别说仁德的人和船员们了,便是何足道、捕快以及火锋营的人,乃至这码头上的所有人,此时都是全都被吓呆了。

只有林书航和诸葛亮早有心理准备。

地牢里的死亡率虽高、成功率虽低,但那是魔尸的成功率低。

至于那些被他们清理的失败尸体,则是可以用来炼制低一级的僵尸的,那成功率显然就要高得多了。

妖道们为了好区分,自己在箱子上做了隐蔽的记号,林书航一通审讯,很快就问了出来,才发现这批运送的尸体中,魔尸共有三具,鬼魔尸只有一具,没有尸王,僵尸则有四百六十七具。

打开那三只魔尸和鬼魔尸的箱子,只见那尊鬼魔尸,果然便是此前在自己眼前变异的徐庶。

虽然身材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皮肤也变得青紫,连头都变大了许多,獠牙尖长、长出嘴外,但看其五官,依稀还是可以认出徐庶的样貌来。

诸葛亮早听林书航说过了徐庶的事,他和徐庶本就是很早时便已结交的挚友,再加上石广元、孟公威、崔州平,此乃诸葛亮的隆中四友也。

此时看到徐庶不但死于非命,且尸体还被人炼制成了这般模样,诸葛亮也是忍不住悲从心来,放声大哭。

林书航劝慰了一阵,好不容易止住哭声。

此时何足道早已按林书航说的清空了码头上的人,并命人在旁边的空地上搭起了火台。

这些僵尸也好、魔尸也好,只有趁符箓封印的时候将之直接火化,方能解决,否则要是留下来的话,就不知又会祸害到何方百姓了。

诸葛亮和林书航单独给徐庶搭了个火堆,劈啪作响的爆烧后,将他的骨灰收了,用小瓶装好,准备等回荆州时再带给徐母。

林书航则是从地牢里将那些被抓的妖道给提了出来,利用迷魂术一一审讯,终于是得到了宫崇的准确信息。

“师父说那日逃走之人非常人也,不论是黑是白,必会带人回道观寻仇,因此那人逃离的当夜,我等便已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离开道观了。”

“师父是自荆州时与我们分开的,只让我等顺水路西进,到嘉陵后转去益州,再北上绵竹、江油,前往剑阁左侧的深山之中。”

“师父则是走陆路,由上庸、梁州前往定军,过阳平抵剑阁,再与我们汇合,陆路虽比水路稍慢,但我们这一路北上也得不少时间,估计还是师父他们先到。”

“据说那里有一座古镇,在江油以东、剑阁以西、梓潼以北的交界处,此镇远离世俗喧嚣,藏于深山,更不容易被人发现,也便于布置各种更厉害的法阵,师父与我们便约在那里的客栈碰头。”

“师父曾在那里见过同样的修行之人,还是处灵山宝地……因此如今欲夺之,将之打造成新的据点,以替代新野道观。”

“如何夺?等我们这批僵尸、魔尸运抵之后,只需放尸出笼,揭去符箓,一夜之间便可屠尽那村庄数百口人,甚至连同那几个所谓的修行高手,也保管一并死在里面!”

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所有的信息之后,林书航不禁倒抽了口凉气。

也顾不上诸葛亮就在旁边,赶紧凭空点开百度地图一查。

江油以东,剑阁以西,以及梓潼以北,且还是隐于深山中的古镇……对三国时代来说都算是古镇的地方,那得是什么年代的了?西汉?甚至春秋战国?

而不管是地理位置也好、还是关于古镇的描述也好……林书航看着最后的结果简直有点发呆。

这tm的真是活见鬼了,他口中所描述之地,正是他林书航的老家——青林口村!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