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87章 六十六

重生农家母 第87章 六十六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苏北鲁南一带,有着过双寿习俗,六十六,八十八,九十九。里头少了个七十七,当地大多数地方不过七十七岁,而是过七十三。

而这些习俗,跟吃是密不可分的,七十三,吃条鲤鱼窜三窜,寓意老人还能再过三十年;九十九,吃只狗,儿女给老人买狗肉吃,寓意福寿长长久。

冯玉姜手术后在多方监督下,很是认真地修养了几个月,眼看着过了年,她该过六十六了。说是六十六,都是要提前一年过,老话说双寿是道坎,过去年代留下的这个风俗,过去的人,营养不好受罪辛苦,寿命低,六十六岁已经是需要小心的年纪了,提前过个寿,好叫老人顺顺利利过了坎,健康长寿。

因为冯玉姜这回虚惊一场的病,经历了这场手术,钟家一合计,咱妈这个六十六,必须得好生地过。

六十六,吃闺女一块肉,这六十六,出钱出力就是闺女的,儿子们理所当然、理直气壮来凑热闹,也说混吃混喝。冯玉姜家的闺女,小六还没出门子成家,照规矩不算,剩下都是传秀、传慧的事了。

姊妹两个,按风俗每人割了六斤六两肉,带了白面,带了那老些好酒好菜,一大早就来了。六斤六两肉,说起来不容易割的正好,乡间也说了,能多不能少的,姊妹两个便多多的割了肉,说呢就说是六斤六两。

一大家人便都来动手,弄饭的弄饭,炒菜的炒菜,收拾了一大桌子的菜,然而这一桌子菜,谁都可以吃,却都不叫冯玉姜吃。她的饭菜,今天有规定的。

“可别包大了,大了她一顿吃不了,那可就不吉利了。”

“爸,你就擎好吧,保证小小的。”传秀一边擀皮子,一边跟传慧说:“他二姨,你那个肉,千万切小小块,可别给大了。”

“大姐你放心吧,我保证给她切的,跟那菜叶一样薄。”传慧那个下厨的手艺,也还是过得去的,便把那肉小心的侧刀片成薄薄的片,再切成小片。

过六十六的规矩便是这样了,闺女买肉买菜,给爸妈包六十六个饺子,炒六十六片肉。并且这些子东西,要寿星一顿全都吃光,吃光了,就说吃不足过不够,能够健康长寿。

反过来,要是遇上个拙货,饺子包的大了,六十六个啊,再加上肉,寿星一顿吃不掉,据说是十分不吉利的,乡间老头老太们能给你讲一串子佐证,那谁谁,六十六饺子没吃下去,没到一年就死了,一顿撑死了的!还有那谁谁,六十六的饺子包太多了没吃光,才过多长时间,叫闺女给撑死了吧……

所以,这六十六的饺子,都要努力包的小小的,那就是越小越好,谁敢冒着把爸妈“撑死”的风险?不过小归小,你还得包的有模有样,有肉有菜的。这就要考验闺女的手艺了。

那有人要问了,那没有闺女的人家,他咋办?所以当地认干闺女的就多啊,过寿、丧葬,好多习俗是离不开闺女的。真要连个干闺女都没有,侄女、孙女、再不就儿媳妇,也得有人给包,要知道,六十六在当地,算是一件大事情。

旁的人上桌开饭,冯玉姜那一份饭菜也端上来了,两个小巧精致的小花碗,上头喜兴的红寿字,碗里都是多半碗,一个碗里是饺子,比人家那火锅饺子还要小,只有花生米那么大。另一个碗里是炒肉片,手指头大的片儿,薄薄的,配着葱花和蒜片儿,也才半碗。

“六十六个饺子,六十六块肉,妈,请开吃!”

冯玉姜看着两个碗,笑着说:“就这么多?你们这是不打算给我吃饱啊!”

一桌子一人就嘻嘻哈哈地哄笑。传慧说:“妈,就是叫你吃不饱。”

“妈,吃不足,过不够,你少说再过上五十年的。”传秀也说。

“再过五十年,我算算,哎呦,一百一二十岁了,那不成老妖怪了?”

冯玉姜这一说,大家又忍不住笑起来。

冯玉姜端起碗来,轻巧地把饺子和肉全吃了,满桌人便拍着手笑,又叫她再吃点旁的菜。不能真叫寿星饿着吧?

“奶奶六十六,再等两年咱爷又该过七十三了,吃鲤鱼,窜三窜。”念念在那儿剥着大虾,笑嘻嘻地说:“我要去弄两条肉狗来养着,留着爷跟奶九十九的大寿,杀给咱爷咱奶吃。”

“有出息。”刚子打趣念念,“念念,你跟你那个当局长的爸学好了,会拍好话,你还是到时候买狗肉吧,等你养狗,你爷你奶还不知怎么养你的呢!”

钟继鹏听了不免乐得大笑,大家也跟着好笑。

“妈,你这回有病,也怪叫人担心的,我看,你把劳心劳力那些生意,都交给刚子管吧,可不能再这样操心了。”传强这话,算是代表其他人说的了。

“旁的事我这几年本来就没管了,就是咱那个庄园,我还是留着吧,我喜欢它,往后我跟你爸,大约就常住在庄园里了。咱在乡下过了大半辈子,习惯了,还是看着那庄稼果木,看着那小鸡小鸭,心里头舒坦,饭都能多吃一碗。”

大家这么一听,也行啊!庄园环境好,也有得力的经理在管着,冯玉姜反正也累不着。

“趁着你们大家今天都在,我跟你爸就说点家事。如今咱家,到底有多少家产,值多少钱,我还真没去细算过。”冯玉姜说,“咱家六个孩子,不分大小,不分儿子闺女,你几个将来就平分,都有份才对。”

按当地风俗,闺女一般是不跟着分家产的,嫁妆之外,娘家不管有多少钱,都跟闺女没关系。即便是儿子,有些人家弄点家产,一碗水端不平,偏心哪个儿子,或者偏心给了孙子多的那家,为这个,动不动亲兄热弟闹起来,叫外人看笑话。冯玉姜跟钟继鹏私下说,咱家的孩子,不能那样的。不过她觉着还是把话说开在早头里的好。

传强是大儿子,听了便说:“妈,你这话说的也太早了,有你二老管着呢,咱说这个干什么!”

钟继鹏接过来说:“就是先这么说说,那些子饭店商铺,你妈大半辈子弄起来也不容易,不能真给分了,照样要管得好好的,你兄弟姐妹六个,有利润六家子分就行。”

刚子现如今管着钟家的产业,他就说:“这也是我的想法,虽说是咱自己一家人,也还要讲究一下,我正打算做个整体的评估,咱们按股来。”

陈东便在桌子底下悄悄抓住了传秀的手,说:“爸,妈,说句实话,我跟传秀实在也有点产业,用不着,留着给弟弟妹妹吧。我要是缺了,你给我多少我都接着,我又不缺,我们两个再从你这里拿钱,要叫人笑话了。”

陈东这话说的实在,他的家底子,估摸着只能比钟家多,当然就不会再从钟家拿一份钱了。

“还有我。”小六笑嘻嘻地举着手,跟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似的,“妈,你知道我,我跟大姐不能比,不过也算可以了。”

冯玉姜当然知道,小六的生父,虽说算不上多大的富豪,家底子还是有的,不给闺女,他能给谁?房产、公司早转到小六名下了。

“那不行,你是老小,再说你还没结婚,谁不给,也不能少了你的。”冯玉姜说,“我也没叫你们现在就分不是?各家日子过得好好的,我就只这么随口一说。”

“合着就我们几个穷啊!”传慧笑着说,“不能歧视啊,咱妈咱爸贴补咱们都不少了。”

“妈,有你们二老撑着,我们哪家也没困难过,往后的事,往后再说,你就不要早早的多操心了。”传强这么说。

看着儿女这样,钟继鹏高兴,冯玉姜也舒心,这些孩子,从苦日子里过过来的,只要心眼子立得正,当父母的也就放心了。

“你们都不要钱是吧?我要啊。”小五一本正经地说,随即就憋不住咧嘴笑了,他看看身边的萨维娜,说:“爸妈,我们打算结婚了,给家里添添热闹。”

要结婚了?冯玉姜跟钟继鹏就都说好,小儿子结了婚,用庄户人家的话说,又完成了一样任务。

小五说完,随即就换了一副表情,笑嘻嘻地对其他人说:“大哥大姐,二哥二姐,我要结婚了,红包给准备的大大的,小了的不行。――小六,你说当老小真好啊,我结婚,他们全都得贡献红包,等你要嫁出去,我也得给你包一个大大的。不过看你这样,又丑又凶,不知道嫁不嫁得出去啊!”

小六撅着嘴,便气得拿筷子去打小五。

“谁说的,追小姑的人有一个排。”念念跟着凑热闹,打抱不平呢,转头又跟小六说:“小姑,别太挑了,把那个排长挑出来就行了。”

小六跟念念年龄挨得近,平时十分要好,说是姑侄,开玩笑却是正常的。小六就作势要去拧念念,念念笑着赶紧躲到冯玉姜后头去了。小六撇撇嘴,她才多大?她又不急,蹲在爸妈跟前的日子多好!

钟小五的婚礼,是中西合璧的,他两个年轻人说中式婚礼有意思,但又忍不住想穿婚纱,女人嘛,怎么能不喜欢婚纱呢?便订了婚纱,也做了中国传统的新娘装,结婚仪式按当地风俗来,到乡下钟家老宅举行。却在萨维娜父母亲朋的希望下,回城要再搞个西式的婚礼。

这么一来,整个婚礼就太热闹了。

春暖花开天气好,还是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意识,顶小的儿子了,按钟继鹏的想法,小五的婚礼回到钟家乡下的老宅举行。老宅经历了这许多年的时光,却叫传军给维护的很好,看不出破败,却独有一种古朴,钟家便又好好收拾了一番,很是齐整。

没有红棉袄红棉裤,那一套如今即便是在乡下也不兴了,新郎子是工整的中山装,新媳妇则是传统的凤仙装大红礼服,裙子拖得长长的,在老宅门口下了车,传慧的儿子嘟嘟,跟刚子的儿子豆豆,便使足了劲地撒麸子,鞭炮礼花把整个小村子都炸得热热闹闹。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青青梧桐和飞天来炸雷,喜欢就好。

只要开坑,坚持日更,橙子说话最算话!我要弃坑我是小狗,嘻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