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8章 上学校

重生农家母 第8章 上学校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钟传秀默默跟着吴双贵走了。

冯玉姜收回远送的目光,看向东子,问:“东子,你奶这阵子怎么样了?”

“天一冷,腿又不行了,还上喘,也不知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东子垂下眼睛。

冯玉姜安慰道:“人老了身体总不会太好,有你悉心服侍着,熬到春暖花开,就好了。”

“嗯。婶子,叔,大奶,”东子埋头看着脚尖,叫着钟母和钟继鹏,说:“我先回去了。”

“赶紧回去吧!”冯玉姜说。

看着东子走远,钟母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呵斥冯玉姜:“少跟他家搭理,浑身冒穷气,整天东家借钱西家借粮,也没见着还给人家吧!”

冯玉姜没搭腔,转身回屋了。

******************

送走传秀,冯玉姜去西屋翻找了半天,终于找出了一包菠菜种子。她叫上二丫,去自留地种菠菜。

“妈,不会冻死吗?”

“冻不死,菠菜抗冻。你没事跟刚子多刨点草,等菜长出来用干草遮一遮,冻不死的。一开春就能吃了。”

冯玉姜在自留地里种了一块,就下到河滩上,利落地耧平了一大块地,随手把菠菜种子撒了几把,再耧土盖上。这样种可能现在不太肯长,天毕竟冷,不过只要冻不死,开春一返青,就有菜吃了。

“妈,你种这里也没用啊,不在咱家地里,旁人会来挖的。”二丫又叫。

“随它去,反正种子多,旁人挖一点,总比不上自家剩的多。”她说着话题一转。

“二丫,你明天上学去。”

冯玉姜没上过学,村里差不多大的女孩上学的不多,别说她这个两块钱买来的童养媳了。解放后她上过一阵子灯学,就是政府办的扫盲班,因为总是在晚间点灯教学,老百姓形象地叫做“灯学”。

这灯学吧,年龄参差不齐,有半大的孩子领着小弟妹,有年轻的媳妇抱着小奶孩,屋子里哜哜嘈嘈,效果可想而知了。冯玉姜一直坚持上了好一阵子,也就只认识一些简单常见的字,连估带猜的,能勉强看懂一些浅显的短文章,像村里的告示什么的。

大丫上学念到三年级,自己不上了,就辍学跟她干活。二丫九岁上了一年级,念了两年,钟母不乐意。有一回子来家要8块钱的学费,被钟母劈头盖脸骂了一顿,这犟丫头索性就不念了。冯玉姜不当家,钟继鹏也没管。

那时候农村女孩子上学的少,年龄也没有限制。她家屋后邻居老刘家的闺女,念四年级时就十六岁了,辍学没几天就找婆家出门子了。

二丫十二岁,冯玉姜想给她从三年级念,跟学校的老师好生说说,应该能要她。

冯玉姜铁了心要把二丫送回学校去。她不能叫闺女跟她一样睁眼瞎,赶明儿嫁个一样没文化的庄户人,锅台磨道过日子。谁拦着,她跟谁拼命!

“我明天想送二丫去上学。刚子也一块送去吧,在家里贼皮。”

晚上回去,饭桌子上冯玉姜就这么说了。

钟母翻翻眼皮,冷着脸看向钟继鹏,没好气地说:“小闺女孩,上了两年学还不好样的?哪如搁家里多学几年活,将来嫁人过日子,靠的是好活路。大丫像她这么大,都学着烙煎饼了。二丫这么大还什么都不会,出门子到了婆家,这不会干,那不会干,人家还不一顿打死她。”

二丫把筷子一搁,脖子一梗,胆大包天地跟钟母对上了。

“奶,我等着看谁来一顿打死我!我要是摊上个男的打我,我弄死他,我白天打不过他,我晚上瞅他睡着我拿菜刀剁了他!”

说着她一扭头,问钟继鹏:“爸,吴家要是打我姐,你让不让?”

气得钟母伸手就往二丫身上掐过去,二丫胳膊上被狠掐了一下,站起来跑出去了。钟母不解气,连声咒骂:“小贱人,想死的玩意,你这故意说给谁听的?”

钟继鹏在一旁听自家闺女这么讲话,脸上也不好看,本想摔筷子发火的,可想想自家闺女要是挨女婿打骂,他自己也不好受是不?一股子闷气硬憋了回去。

他觉着,这二丫性子随他,太野太犟了,偏偏是个闺女。是得读几年书教育教育了。

钟继鹏想了想,说:“上就上吧,好好再上两年学。大丫定亲的时候,吴家问我读了几年书,我真不好意思说才念到三年级。叫二丫再上几年学,到时候说婆家也好看些。”

钟母气了半天,见钟继鹏这样说了,便不再纠缠二丫的事,指着刚子说:“刚子虚岁才八岁,太小了,进了学堂挨大孩子欺负。要不等明年夏天吧!”

钟继鹏说:“要去两个一起去吧,八岁年龄够了的。二丫领着刚子,还能顺便看孩子。刚子半路上搁一年级里头,怕跟不上趟,不行明年给他留级。”

冯玉姜看看钟继鹏说:“不兴这样说。刚子,你给我好好念书,不兴留级。你看村里那个刘小马,留级留级,这都上了四个一年级了,丢不丢人呐!”

“刚子不是半路插班嘛!”钟继鹏辩白,接着转向刚子:“刚子,给爸争口气,爸当初上学,一回也没留过级。”

旁边钟母听了心里不高兴。她儿子有身份有地位的,怎么这阵子光是顺着媳妇说话?她瞪了冯玉姜一眼,这女人是个会作的,离家出走一回,得着好了,想把男人拿捏住是吧?

******************

孩子上学的事就这么定了。

吃过了饭,钟继鹏领着刚子在院子里玩儿,教刚子念起了乡间的童谣——“拖拉机,耕地机,小孩上学一年级……”

念了几遍,又换了一个——“张老师,王老师,俺家包饺子你去吃。吃一碗,又一碗,你这个老师不要脸……”

冯玉姜端着一摞洗干净的碗筷进屋,走过的时候忍不住责备了一句:“教他说啥呢!你也是读了好几年书的人,就不能教他点好的?”

冯玉姜记得上辈子小孩子上学,是极为尊敬老师的。这刚子还没进学校呢,让他这么念,等明儿不拿老师当回事,终究也上不好学的。

“小孩子念童谣,有什么好讲究的?我小时候上学,老师都是学生家轮着管饭,遇上哪家饭菜好,老师就放开了肚皮吃……算了不说了,换一个,刚子,5个再加5个等于几……”

冯玉姜摇摇头,心里叹口气,进了西屋。她找出一兜子碎布头,这都是给孩子做衣裳裁下的边角料,实在不能做什么用了的。

冯玉姜动手把这些碎布头剪成四方形、三角形的小块,再仔细的一块一块缝到一起,连成一整块,添上二指宽的长布条子做荷叶边,给孩子缝了两个书包。她给书包缝上带子,叫刚子过来。

“看看,妈给你缝的新书包,好看不?”

“好看,花红柳绿的,真好看。”刚子说。

冯玉姜笑,各种各样碎布头子缝的,可不就是花红柳绿么!

第二天一大早,冯玉姜送两个孩子到学校去,学校的老师脸色有些为难。

“二丫是个上学的料子,比一般的小孩脑子灵,就是……”

冯玉姜忙说:“老师,你别担心,我保证按时把学费交了。”

“嗐,倒不是学费的事。这半路上来的,没有书了。要不我给他两个借借?高年级使过的旧书一样用。你先给他俩买两个本子,还有铅笔,本子村里头新开的小卖部就有,不用跑去镇上,五分钱一个,也不贵。”

冯玉姜连忙答应着。出了学校门,她犯难了。

她没有钱!哪怕是五分钱。钟继鹏上班去了,回家问钟母要的话,只怕又要挨一顿骂。

冯玉姜一咬牙,赊账。等钟继鹏回来再要钱还上。她就不信钟继鹏好意思不还帐。

******************

等两个孩子上学的事稳妥了,冯玉姜开始琢磨下一步怎么弄!

现在仨孩子上学,传秀出了门子,家里头开销变大了,能干活挣工分的人手却少了。她一个人在生产队挣的工分,也就仅仅够一家人吃的,还不敢吃好的。指望着钟继鹏那38块6毛钱的工资,用不了多久一家人就得难看。

好在马上大包干了。冯玉姜记得当地大包干也就是在这一年。明年一开春土地应当就能分给各家各户自己种。钟家干活的不多,但人口多呀,分到的土地肯定是不少的。分到了自家的地,养活一家人不成问题。

她又想起在街边卖鱼的何光棍,何光棍夜里下网逮鱼,清早上街买,一天碰巧了也能挣几块钱呢。这几年不像头几年,小生意小买卖都可以做了。

那她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冯玉姜眼下只是想想,就算想到了什么能做的小生意,也得等几天的。一是她不当家,没本钱,得想法子让钟继鹏支持她。另一个,她得先去干妈孙老太家一趟。

孙老太对她恩情不浅啊!老人认她当闺女,说是因为投缘喜欢她,其实还不是同情她这没有娘家靠的受气包,想将就她这家人么!她回了家要是一直不去,凉了老人的心。

冯玉姜前几天翻出了钟继鹏过节发的一块青布料子,之前没舍得用,打算留着给山子大些做件像样的衣裳的,现在留不住了,先用上再说。

她给孙老头、孙老太每人做了一双鞋,亲手纳的鞋底,亲手缝的鞋面,给孙老太的鞋面上还用蓝色花线绣了两朵莲花。孙家给她做了从头换到脚后跟的新衣裳,这鞋子,也算是她这干闺女的回礼。所以她在孙家时,就留心记下了两个老人的鞋码。

长命袜子短命鞋,当地的风俗,送人鞋子是一定要配上袜子的,不然不吉利,人家反而烦恶。袜子没有合适的布料做,再说现在镇上时兴尼龙袜子,比较像样子。

冯玉姜只好去找钟继鹏。

“我想去干妈家看看。受了人家的恩情,认了亲的,不去不好吧?”

“嗯,要去。你去好了。哪天去?”

冯玉姜心里叹气。钟继鹏这是打马虎眼,根本不想提钱的事啊,钟母对她用了布料的事心里不满,恐怕早就跟钟继鹏告过状了。

冯玉姜放软了声音说:“你看,我总不能空着手去吧!”

“嗯,那倒是。”钟继鹏慢吞吞地说,“你得要多少钱?”

“我不要钱。你看你能不能明天帮我从镇上带两双尼龙袜子?要是可以的话,再买点儿小孩零食、点心之类的,他家有小孩子,不带点吃食不好说话。”

冯玉姜试探着说完,小心察看钟继鹏的脸色。钟继鹏沉默了一会子,说了句:

“应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