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73章 倒头纸

重生农家母 第73章 倒头纸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小孩,跟个哑巴似的,我看不是个上学的料。”

冯玉姜听了这话,心里不禁讶异,便仔细看着眼前的小女孩,安静地站在她跟前,睁着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直直地盯着她看,嘴唇紧紧闭着,一眼看上去像是呆愣愣的。

太安静了。真不像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怎么会这样?

“这孩子,一直都这样吗?”

“一直都这样,几天都不说一句话,问她什么也不说,上个一年级,教什么都学不会,我自己教她班的数学,我教了她一个学期我一共也没听她说过几句话。”校长一看就是那种老民办教师,骨子里脱不了庄户人的根本,说话念念叨叨的,“十个手指头有长短,这小孩,不是上学的料子。连个作业都不写。”

冯玉姜只知道小儿媳妇从小家里头比较贫困,上辈子小儿媳的确不大爱说话,但也不是这一副傻不赖呆的样子啊?

“小满,你过来。”冯玉姜伸手把小女孩拉到自己跟前,抚摸着她细软的头发,“我问你,家里头还有谁啊?”

小女孩半天没搭腔,校长又在旁边唠叨上了,“你问她十句她也不说几个字,这样的学生,没法教。”

“小满,你想上学吗?上课能不能听懂?”冯玉姜放软了声音,拉着小女孩问她。小女孩瞪着两只大眼睛看她,一声也不吭,像极了受了惊吓的小狗小猫。

“她这学上不上,没啥两样,教不会她。她爸酒憨子一个,一天里都能喝三顿酒,家里头过得揭不开锅,喝了酒就找村干部要救济。她妈吧,除了看她弟弟,就整天跟他爸闹,闹得一个家鸡飞狗跳的。”校长这说话,一点都不避讳何小满在跟前,“不是我多事,你要是资助她两个钱,白天拿回去,晚上就叫她爸买酒喝了,喝醉了还会骂大街呢!”

酒憨子,当地农村对“酒鬼”的称呼。

怎么会这样?冯玉姜好一阵子迷茫,上辈子她对小儿媳妇家里的情况也知道,就是穷的慌,至于小时候的事,隔着好几十里路,她只知道小儿媳的爸在她没成年就死了,听说是肝病……

冯玉姜忽然就有点心疼,这孩子真叫人心里不落忍。她转念一想,小五生下来,家里的日子就一天天好过了,跟他哥他姐不一样,小五算是没吃过苦,整天快快乐乐的。想起小五那聪明劲儿,冯玉姜忽然觉着,眼前这孩子跟小五放到一去,真难说能不能行。

然而就算她赶明儿不再是自己的小儿媳妇,想起上辈子这孩子的孝顺体贴,冯玉姜说什么也不能不管这孩子。

冯玉姜便掏出两百块钱,递给校长说:“这孩子我说了要资助,说话就算话,我也不强求她考大学有出息啥的,起码,她十六岁之前得给我好好呆在学校里。这点钱,放在学校里,不用给他爸,需要什么花销,你就帮这孩子交了,往后每学期我定期地给。学好学不好是一回事,这孩子,总得有人管他。”

“这样啊,你要这样说也行啊!”校长似乎对冯玉姜的坚持十分不理解,疑惑地打量了冯玉姜两眼,还是接过那两百块钱,说:“行,我给她先收着,留着给她交学费啥的,光是交学费买文具,这钱一整年也用不了。你放心,我不会用到旁的地方,顶多看着不行给她买个文具啥的。”

“那就谢谢你了,往后她有啥需要,你打这个电话跟我讲。”冯玉姜随手拿起笔,给他写了个号码,又在旁边写了个冯字。

冯玉姜跟校长说了一会子话,拉着何小满嘱咐了几句好好听话之类的,便跟校长告了别要走,她才一站起来,衣襟忽然叫人拉住了。冯玉姜一回头,何小满两只小手拉住冯玉姜的衣襟,两只眼睛怯怯地望着她。

“姨,我不要钱。”

冯玉姜蹲下来说:“这个钱不给你拿回去,给你上学用的,你好好读书认字,往后我有空还来看你。”

“太多了,我爸知道会来要的,他要去就买酒喝了。”

“不叫他知道,他不会来要的。”冯玉姜忽然感觉这孩子心里头啥都知道,比起幸福快乐的小五来,她早熟多了。

“招了鬼了,你说这孩子还真跟你有缘,我教她这老长时间,跟我都没说过几句话。”校长在一旁说。

“是个可人疼的孩子。”冯玉姜来这一回,算是做了一种承诺,不管将来这孩子会不会是她小五的媳妇,她都有责任来管她,毕竟上辈子,这孩子就跟自己亲生的闺女一样啊!她决定,往后有空了,总得来看看孩子。

不然她能怎么着?人家家里头还爸妈,就算她爸是个酒憨子,可她冯玉姜也不能就把人家闺女给带走了呀!

******************

这一年,正好是九零年,刚出了正月,孙老太忽然就病倒了。冯玉姜接到孙家二嫂打来的电话,说:

“妹子,咱妈有点小病,忽然念叨想看看你了。”

冯玉姜一想,过年前去送的年礼,过年后孙老二照例来叫亲戚,大年初二她带着新婚的传强小两口子去拜的年,这才没多少天啊,怎么忽然就说想她了?

冯玉姜隐隐就有些不好的感觉,总觉着心里很不安心似的,赶紧就安排了手上的事情,叫人开车送自己去孙家。

冯玉姜匆匆赶到孙家,却看到孙老太并没有啥大碍,歪在床头上,靠着被垛子看电视,孙老头也坐在床边凳子上看电视。看见冯玉姜来了,两个老的咧着掉了门牙的嘴就笑。

“你说你二嫂,我不过就是念叨了你两句,她怎么又把你叫来了?”

冯玉姜见老太太精神头还好,便稍稍放了心,说:“妈,我这不也想你了吗,我就来看看你。”

“你那一大家子,大人小孩的,哪能说来就来,我这不是好好的,没啥。”孙老太摆手,“不过你来了也好,你帮你二嫂看看,她个拙货,我叫她给我弄送老衣裳呢,她说手笨不会弄。”

“二嫂手笨,我手更笨。妈你说你好好地,你寻思这个干什么!”

“我不就是寻思,人老了总得准备着。你也别避讳,我还能活到千年黑万年白的?”

冯玉姜在孙老太床边坐下来,陪着她说话。她带了些子孙老太爱吃的点心来,就拿出来给她吃。这老太现如今水果是不太容易吃了,不光是咬不咬得动,说只要吃了点水果,嘴里仅剩下的几颗牙就酸。孙老头不光不吃水果,这两年连甜的都不吃了,净喜欢吃那些子软软烂烂、味道清淡的东西。

两个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说话,说了一会子,孙老太眯着眼睛开始打盹。

“你妈打盹了,叫她睡会,你也去歇会子。”孙老头吩咐她,自己仍旧守着电视看,就是把那声音调到几乎听不见了。

冯玉姜便扶孙老太躺下,给她盖好了被子,自己轻手轻脚地出了东屋。

冯玉姜来到孙二嫂子住的西屋,正好看到孙二嫂子正在做针线活,她手里的东西冯玉姜认得,那是送老的鞋子,靛蓝的鞋面,绣着金黄的花纹。孙二嫂子一针一针地走线,见冯玉姜进来,也没起身,只是顺手拉了个凳子过来,招呼道:

“妹子,这边坐。”

冯玉姜挨着她坐下,眼角瞥到床上的簸箩筐上头放着一身靛蓝带福寿团花图案的寿衣,冯玉姜心里咯噔一下子,吊着心问:

“二嫂子,你看咱妈她……”

孙老太这回有病,其实也算不上病,本来是年纪大了腿脚有点不好,她是个要强的,天刚黑,不肯在屋里头解手,非得自己去院子里上茅厕,天冷路滑,谁知道路上摔了一跤,伤倒没伤着,半边身子嫌疼,就叫儿女限制在床上了。

“啊?哦……”孙二嫂子见冯玉姜担心的脸色,先是一怔,随即看到手中的送老鞋子,便笑了笑,说:“不用担心,我看咱妈还行,一时半时不会有啥事的。不过咱妈这都八十二了,要说这年纪,有些东西给她准备准备也没啥。”说着她悄悄地凑近冯玉姜,小声说:“到底是年纪大了,这一摔,这两天吃饭少了一大半,我真有点担心。”

“也是,年纪大了,准备准备,算是添福寿了。我看咱妈精神头还好,好好养着,到了春暖花开就该好起来了。”

冯玉姜看看簸箩筐,在里头翻了翻,拿出另一双宝蓝的送老鞋面说:“那这双鞋,我来给咱妈绣吧。”

“你绣什么绣?又不急,我自己个慢慢弄好了。”孙二嫂子说,“你那一大摊子事,你忙得够呛!我已经给她做好两身了,够用了,那个是留着给她赶明儿压脚头的。”

老人过世后入殓,可以在棺木里放一些衣物陪葬,一般是放在身旁或脚头的,叫做压脚头。

冯玉姜忍不住责备自己:“你都给准备好了,我落得清闲,要我这闺女有什么用!”

“看你说的,这些年,年礼节礼,衣裳鞋袜,好吃好喝的你都往这送,关键是你一来,咱妈她就高兴,什么呱都愿意跟你拉,你这闺女,够贴心的了。”

孙二嫂说着努努嘴:“喏,你想帮忙,那有铺盖的褥子,我还没顾上弄,那个缝起来快,你给缝了吧。”

家境好,愿意讲究的人家,老人过世入殓,要放新的被褥,可着棺木尺寸做的。当然,不讲究的人家,就用老人在世时的旧被褥入殓也行。

冯玉姜跟孙二嫂一块把那被子、褥子都做好了,看着天色晚了,便动身回家,本来孙老太想留她住一宿的,可想想她家里头如今还有个小六,四个月大的小六,开始认人了,白天谁抱谁抱,晚上便不愿情要旁人,见不着冯玉姜就哭闹,冯玉姜如今晚上都不敢在外头留宿了。

冯玉姜坐上车,赶在天黑前回到了家。她怎么也想不到,隔天下午,孙家打来电话,孙老二的儿子打来的,说老太太刚刚过世了。

冯玉姜当时正在庄园里头,安排开春后栽果树,还有客房部开始营业的事,那时候她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提电话,当时是那种“黑砖头”,还有个专门的霸气名字,叫“大哥大”,如今变得精致小巧,都叫手机了。

电话直接打到了她的手提电话里,冯玉姜一听,愣了愣,手提电话从手里滑出来,掉在地上。

孙老太八十二了,生老病死,冯玉姜能接受,但是两天前还跟她说话拉呱,也太意外了!冯玉姜慌慌张张往外头走,一边叫庄园几个主管。

“你几个商量着办,我得赶紧走。”

冯玉姜说着,眼睛里就有了湿意,她抹了一把眼泪,叫人去喊司机。这时候姜嫂子过来拉住了她。冯玉姜跟孙老太的情分,这些年姜嫂子多少听她说过。

“看你慌的,你就这样去?你别急,先去换换衣裳,还有你这算是烧倒头纸,你总不能自己去,你得等着你家四哥一块啊。”

农村死了人,要经过阴阳先生定下正日子,叫做殡。然而至近的亲人,只要老人一死,就应当赶紧先去烧一遍纸,叫做烧倒头纸。

冯玉姜听了姜嫂子的话,急忙叫人开车去接钟继鹏。她自己在原地转了一圈,才想起来姜嫂子叫她换衣裳。

因为大儿子结婚,又是才过完年,冯玉姜身上难得穿的鲜亮,深紫红的羊毛呢大衣,穿在她身上气质十分好,硬是把四十四岁的她衬托得三十多岁的样子。

冯玉姜三两下解开大衣,脱下来随手扔在床上。她在庄园里有自己的房间,预备她在这边休息。幸好这天气冷,她备了几件衣裳在这边。冯玉姜打开衣柜,拿了一件灰黑色的大衣穿上。姜嫂子进来,见了她的穿着不赞成地说:

“你是闺女,晚上守灵,白天去外头送汤,这春寒料萧的,穿这个冷。”

姜嫂子便去翻冯玉姜的衣柜,找出一件厚实的黑色羽绒服,叫她换上。

不多会子工夫钟继鹏被接来,见了冯玉姜便安慰了一句:“这么大年纪了,算是喜殡,你也别红眼腥腥的了。”

冯玉姜跟着钟继鹏一路直奔孙家,一望见那熟悉的院门,冯玉姜悲从中来,再也忍不住便放大悲声哭了出来。她一路奔到孙老太灵床前,忍不住就扑到灵床上痛哭失声。

两边早有几个孙家本家的妇女,赶紧过来拉住她。老规矩说,人走了,儿女哭归哭,不能扑上去哭,把那泪水沾到逝者身上,叫逝者心里不舍,无法安心离开阳间。

孙老太已经穿扎停当,一方火纸盖住了她的脸,据说这是不叫她看见儿女悲伤而留恋人世。冯玉姜叫两个妇女一左一右拉着,便跪在灵床前,真心实意地痛哭了一场,孙二嫂子,四嫂子,还有几个侄子纷纷过来劝她。

人吧,感情需要宣泄的。冯玉姜哭一场喊一场,等到心里那止不住的悲伤哭出来了,渐渐也就平静了。孙二嫂子便拉着她,跟孙四嫂子一起小声说话。

“别这样哭,这样哭还受得了?咱妈八十二了,走了也该走了,是喜殡。”孙二嫂子嘴里说着,眼圈里却又发湿。几个儿媳妇,就数她跟老婆婆一直住一块,感情最深厚。

冯玉姜问:“怎么突然就一下子走了?大哥、三哥他们还没来到呢吧?”

“太突然了,没预料的事。这两天也没啥旁的表现,就是吃饭少,我说带她去医院看看,说什么也不去。今天一大早跟我说试着不舒坦,动弹的力气都没有,眯着眼睡觉,赶到10点多钟,我看着就不行了,抽抽地直出气,我赶紧叫人,再一回头咱妈就走了。”

孙二嫂子说着唏嘘:“唉,你还算好的,怎么说也在咱妈临走见着了她一面,家里头大哥,三哥,老四老五,都没在跟前,等来了不埋怨我吗?怎么就不早早通知他们回来看咱妈一眼……”

孙四嫂子说:“二嫂,你可别这样说,咱妈福气厚,没受一点罪就安稳走了,都是预料不到的事,怎么能埋怨你?”

孙家家大业大,在外头的儿孙纷纷往家里头赶,孙老大跟孙老三几乎同时赶回来的,免不了各自一场痛哭,孙家老五来的再晚些,总觉着老长时间没见着妈,再一见面就阴阳两隔了,哭得十分伤心,好容易才劝住。

孙军赶回来时,身后还带着钟传慧。本来钟传慧作为外孙女子,还是干亲,可以不来的,但她看着孙军难过,想着她妈也肯定难过,便决定回来送孙老太最后一程。

孙军领着传慧一进灵堂,也不像父母那样哭喊,只是跪在灵床前,默默地掉眼泪,过了老半天,他也没用人劝,自己擦干了眼泪,走过来跟长辈打招呼。

“大伯、大娘、二叔、四叔……”看到冯玉姜跟钟继鹏,继续叫人,“姑,姑父。”叫了一圈人,便不再说话,自己在边上默默地站。

五个儿子被孙老大召集到一块,开始商量孙老太的殡事。按农村风俗,这样的喜殡,是应该好好操办的,再说孙家户门大,人面广,来吊孝的人肯定十分多,这是一场大殡,要好好地安排好。

冯玉姜跟孙家几个儿媳妇聚在一块,都是穿着宽大的孝衣,腰上拉着长长的孝绦(粗麻绳),头上顶着长长的孝首巾,凑在一起说话,互相安慰着。人吧,到了孙老太这个年纪,儿孙悲痛是悲痛,但哭过了喊过了,总是能放得开的。

这其实是冯玉姜头一回见着孙老三两口子。他两口子都在部队上,行动不那么自由,回来当然是回来过,冯玉姜都没见着。孙老二、老四、老五她都熟悉,孙老大也是见过两回的。冯玉姜看着孙老三,来家奔丧脱掉了军装,但那腰杆硬是笔挺的,跟普通的老百姓到底不相同。而那孙家三嫂子,见了冯玉姜便微微笑着,说:

“妹子,总听军军提起你,我们俩这还是头一回见面啊!”

作者有话要说:首先要感谢水漾儿、贝陛吻雯、青青梧桐几位妹子投的雷。

今天心情十分不错,工作上终于解决了一个大问题,算是顺利通过了一道关,往后一段日子,可以稍稍轻松些了。话说boss大人欺负人啊,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骡子使,而橙子,虽然是个妹子,很不幸似乎也是当骡子使的,可恶。诅咒他每天回去给老婆跪键盘!boss的老婆是个外科医生哎,怪不得boss总是很怕老婆,不听话,说不定他老婆半夜弄个手术刀,剖了他嘻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