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58章 落难人

重生农家母 第58章 落难人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冯玉姜正打算关门打烊,远处影影绰绰一个黑乎乎的人影朝这边过来,远远叫着:“等一等!等一下子!”

这老晚了,怎么还有人来?冯玉姜跟厨师小赵惊疑地对视一眼,多少有点打怵,这夜半三更的,四处不见人,谁知道会不会跑来个什么坏人?但想到饭店里好几个人,还是停住了关门的动作。小赵壮壮胆,喝问道:“谁?干什么的?”

来人小跑着走到近处,借着饭店门里的灯光隐约看得出是个三十来岁的男人,中等身材,长相倒不差,身上只穿了一件毛线衣,瑟缩着身子,抱着胳膊直发抖。

来人一开口上下牙直打架,明显是冻坏了。

“我是外地来的,落了难,想到你家讨口热水喝行不?”

小赵犹豫地看看冯玉姜。冯玉姜见那人寒冬腊月的只穿着单薄的毛衣,看起来也不像坏人,便不由相信了他的话,招呼道:“你进来吧!小赵,你去厨房看看有什么现成的,给他端碗热水,弄点吃的来。”

年轻男人远远看着灯亮过来的,那时候也没有霓虹灯广告牌啥的,进了门,才发现是个饭店,便站在那儿犹豫了,望着冯玉姜说:“大姐,你这是饭店?我没钱。”

“没钱也坐下喝碗热汤,谁还没个难处。”冯玉姜说着,自己转身去后头找了件厨子的黄大衣,递给那人,说:“先披上。”

小赵很快端了一碗冒着热气的丸子汤,这季节用的萝卜丸子,加上葱丝、芫荽,随便什么热汤一浇就行了,最省事。小赵胳膊底下夹着几张煎饼,顺手还端了小碗辣椒油来。冯玉姜伸手给他加了一勺辣椒油,说:

“店里打烊了,你先将就喝口汤暖和暖和吧,煎饼管够。”

年轻男人点点头,也不多说,两手端起丸子汤埋头一口气喝了小半碗,冻僵的手别扭地努力了半天才拿起筷子,夹起丸子就着煎饼吃起来。一碗汤喝光,冯玉姜起身又给他端来一碗,一连三张煎饼下肚,他搁下筷子,嘘了一口气,望着冯玉姜说:

“大姐,真谢谢你了,你算是搭救了我一命。这深更半夜的,我寻思我怕是要冻死在这异地他乡呢!冻死了,没人认得,家里人连个尸首都见不着。”

看他那样子,冯玉姜寻思,这也就是个身体壮实的青年人,这要是换个人,真要冻得僵死在外头了。

冯玉姜便问道:“你是哪地方人?这大半夜的你是摊上什么事了吧?”

年轻男人一口普通话,冯玉姜听不出哪里口音。

“我是个过路的司机,我叫短路的给截了。”年轻人两碗热汤下肚,裹着黄大衣,说话声音终于不再发抖了。

年轻人一边搓着手,一边跟冯玉姜讲起自己的遭遇。他说自己是南方某地人,送一卡车货到邻省去的,本来是两个驾驶员,回来时空车,另一个驾驶员便去了亲戚家办点私事,他自己开车原路返回,今晚本打算赶到县城住宿的。

“路边村镇多,路上总有人,车开的慢,时间晚了点。我九点多钟在县城西边二三十里路的地方遇到了两个人,一个老头躺在路上,旁边倒着个自行车,一个小青年站着,老远朝我招手。我怕是车祸受伤的,就停了车,站着的那个人就凑近车窗跟我说话,说急病人求我给带一段路,他进了驾驶室就突然把我揪住了,路边上来两个人把我给制住,身上值钱的东西都抢走了,还剥走了我的滑雪衫跟棉大衣,临走时还踹了我几脚,几个人开车跑了……”

“这还真敢短路,治安没有头几年好了。”冯玉姜说,“有自行车,八成远不了。像你这出门在外的,可真不容易。”

“不知道,走的时候,他们把自行车搬上卡车开走了。”年轻人说,“那地方离省界路不远,要是隔省作案,我那车就别指望找着了。我算是捡了条命回来,摸黑走了几十里路,一直来到城区,深更半夜到处黑灯瞎火的,敲了几家的门也没人敢给我开,整个人都冻得走不动了。”

冯玉姜安慰他说:“你一口普通话,人家就知道你不是当地人,又是个年轻男的,难免不敢给你开门。人没伤着就好,破财消灾,短路的得了钱,没伤着你就算万幸了。”

两人说着话,钟继鹏裹着个大衣一推门进来了,看见冯玉姜跟那个人坐着说话,就愣了愣,问:“这谁呀?干什么的?”

年轻男人有些吃惊,赶紧站起来,冯玉姜笑笑说:“这是我孩子他爸,等躁了来找我了。”

年轻男人叫了声“大哥”,殷勤点点头,钟继鹏没怎么搭理,冲着冯玉姜说:“这都哪会子了,你怎么还不走家?”

冯玉姜大略说了那年轻男人的事,钟继鹏听了盯了那人两眼,没好气地说:“你就算收留他,叫他搁这儿就好,你自己还不赶紧走家,这都什么时候了?一等不回,二等不回,我还担心出了啥事呢!”

说着钟继鹏一挥手:“回去。这鬼天,冻死人了。”

冯玉姜便交代小赵,把年轻人带到后头挤一晚上,才跟着钟继鹏回家去。那时候小县城也没个路灯啥的,这边又不算主城区。钟继鹏照亮手电筒,一边走一边忍不住抱怨:

“怂女人,就你事多,万一他要不是个好人,起歹意坑你你怎么弄?”

冯玉姜说:“饭店里头好几个人呢,他就算是坏人又能怎么着?我看他也是落难可怜,出门在外不容易,谁还没有个难处!”

“小五睡了?”

“睡了。不睡他也不让我离步啊。”

冯玉姜嘻嘻笑:“不孬啊,还知道担心我来接我。”

“废话,咱家养那小狗跑丢了我还找找呢!”

这钟继鹏吧,就是这张贱嘴叫人来气。

第二天,冯玉姜一早来到饭店,昨晚那人穿着冯玉姜给他的大衣,正在厨房里跟两个厨师帮着洗菜,看见冯玉姜进来,他放下手里的菜,甩甩手,笑着打招呼:

“大姐,来啦?”

“啊,来了。”冯玉姜看着他一脸的笑,心里琢磨,这个人,还真是怪看得开,性子大气,昨晚上刚刚被短了路,损失一辆大卡车,这一早上还笑得出来。

“你怎么到厨房干活来了?你干不惯的。”冯玉姜见他那样洗菜,恐怕是没怎么干过的。

“大姐,我在这白吃白住,大家都在忙,我哪能厚着脸皮在旁边看!”

冯玉姜的饭店现在收入主要是宴席酒菜了,但仍旧坚持卖早餐,大家早起去买菜的买菜,卖早餐的卖早餐,忙碌到早餐卖过去了,才一起坐下来自家吃早饭。店里的早饭除了店里卖的油煎包、花卷、丸子汤等,店里还新添了带骨牛肉汤,也有厨师给自家准备的白米粥、馒头,这天早上还有一捆油条。

那时候卖油条,不是像现在这样拿塑料袋装,弄得到处是白色垃圾,那时候都是用干净的细麻绳拦腰一扎。冯玉姜看着那捆油条,就笑着问:

“今天谁买的油条?”

“是我买的。”一个服务员回答说,“小五昨天说想吃油条呢,今早上他怎么又没来?”

“我家里煮了点小米粥,他爸给他买了油条。”冯玉姜说,“小五真会收买人心啊,看看你们几个,今天给他买糖,明天给他买柿饼,还给他买油条,回头我得把钱给你,怎么也不能叫你贴。”

“不用,几根油条,小五白管我叫姐了?看他长得胖嘟嘟的,喂他吃东西特别有成就感。”

听她这么一说,大家都哄笑起来。冯玉姜平时待厨师、服务员跟家人一样,大家在一起气氛好的很,那个年轻人便也跟着笑。厨师小赵叫他:“陶哥,再给你个馒头?”

“不要了,我再喝点汤,这个丸子汤真好喝。”

冯玉姜才想起来,自己到现在都没问他叫什么名字,便随口问道:“你姓陶?”

“陶。大姐,我叫陶江波,长江的江,波浪的波,三十四了。”

“三十四,看着也就三十岁。”冯玉姜吃着饭问他:“你眼下怎么打算?”

“我上午去报个案,然后先回家去再说。”

陶江波上午报了案,回店里吃的午饭,吃完饭就争着洗碗盘,看来他自觉把饭店当成落脚点了。下午警察带他去认了现场,叫他回去等消息,陶江波便打算动身回去。

冯玉姜塞了四十块钱给他,陶江波推拒。

“姐,不用那么多,一路上坐车二十块钱就足够了。”

冯玉姜说:“穷家富路,你总得吃饭喝水,拿着吧。”

“姐,那我就走了。”

陶江波接过钱,也没再说什么客气话,穿着冯玉姜给他的棉大衣,揣着三十块钱,挥手离开了冯玉姜的饭店。

日子一天天地过,这件事冯玉姜很快就淡忘了。

******************

八七年春节过后,冯玉姜买下了离她饭店不远的一处店面,开了个经营水晶饰品的小铺子。

铺子也有前后两排屋子,前头三店面卖水晶饰品,那时候也没多少花色品种,也就是些白水晶、茶晶之类的,做成项链和手链;好些铺子卖水晶眼镜石,冯玉姜看不透,暂时就没敢弄。店面后排三间屋就成了个小作坊,专门请了个师傅,教雇来的几个姑娘加工水晶。

那时候会磨制水晶的师傅是很稀少吃香的,一粒四十八面的水晶珠子,师傅花一会子工夫教你磨出来,光学费就要两块钱。磨制、抛光、打孔、穿线,一块水晶原石变成晶莹漂亮的水晶饰品,要耗费很多人工的。

为了这个水晶饰品铺子,冯玉姜商量了钟继鹏,放弃了买住宅的想法。钟继鹏对做水晶生意的事并不赞成,但也没怎么反对,经过这两回开饭店的经历,他对老婆还是比较信任的。当时正好听到这处铺面要卖,冯玉姜就先把铺面宅子买了下来。一家人暂时就还得住在租来的屋子里。加上买加工机器、买原材料的钱,一家人恐怕临时是住不上自家的住宅了。

然而当时水晶这东西还没怎么兴起,没人认它,买的人也很少,除了偶尔走外贸的机会,水晶铺子根本不赚什么钱。

冯玉姜的想法,就是先在这个行当里早早地插上一脚,站住地方,慢慢熟悉摸清。眼下她新入行,只要不赔钱就算好的了,等她用一两年时间摸清了门道,混熟了这一行,水晶行业也就该兴旺了。

像她这个年纪性情,总是比较小心慎重的。

从来到这里开饭店,因为靠着水晶加工厂,周围有不少水晶铺子,冯玉姜有心关注,渐渐也学会了怎么辨别水晶的真伪。水晶这东西,尤其是白水晶,看起来跟普通的玻璃根本没什么两样,首先你得学会认准吧?

方法其实也不难,但需要经验。真水晶,它总是凉沁沁的,夏天带在身上,清凉冰爽,天然白水晶放进水里,跟清水浑然一色,几乎就看不见,玻璃就不行了。另外,纯天然的水晶,它是自然形成的,细看难免有一些杂质,比如“棉”,就是细小的絮状物。

理论如此,那时候假水晶还少,外行人了解这些道道也不一定辨得准,内行人摸的多了,一拿到手里就能知道真假。到后来水晶热火了,造假技术也跟着发展,即便是内行人,也不一定能认的准,就需要科技手段了。

冯玉姜开始是从可靠的渠道手里买水晶原石,价格要高一点,她发现精明的商户,很多都是从乡间直接买原石的,当地产水晶,老百姓到了农闲就扛着铁锹挖水晶,田地里挖出了十几米深的大洞。挖到了拿上街卖,渐渐形成了每隔五天一回的水晶集市,天不亮就开集,等到早饭时分你再去,好石头也就该给人买光了。

冯玉姜买下的第一块原石是一块绿水晶,从一个年轻人手中买的,这块石头花了她一百四十块钱,通体透绿,绿的可爱,冯玉姜一看就喜欢上了。她甚至想着,买回去做成手链,就不要卖了,留着给二丫带吧。

冯玉姜回去很快就发现,这块石头有问题啊……

作者有话要说:橙子喜欢水晶,水晶是有灵气的东西,可是这东西真心不敢乱买,很容易买假,话说现在这年头,什么东西没有假的?造假的技术也是与时俱进啊!

头一阵子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施华洛世奇水晶全部都是人造水晶,不是天然水晶石做的,感觉好意外,关键是那施华洛的水晶饰品,美得叫人受不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