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37章 谁养娘

重生农家母 第37章 谁养娘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其实农村的很多事,自有农村的解决方式。冯玉姜一个年节都在想,到底要怎么解决钟母的事情。

就这样让钟母一个人呆在老宅,也不是个法子,说的难听点,要是钟母真的突然有个什么急病死了,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死在屋里没人知道,那她家跟钟老大两家就没法做人了。怎么说钟母也是老的,就算钟母再恶,做儿女的没尽到责任,影响也肯定不好。

再说,再怎么样钟母是她老婆婆,也算是把她冯玉姜养大的,冯玉姜对钟母就算不欢喜,但还是不忍心看她这样孤家寡人的捱日子。反过来想想,一个女人,早早的没了男人,把几个儿子一手拉拔大,不是容易的,必然也吃过很多辛苦。就是吧,这钟母也没文化也没见识,寡妇娘母,摊上个儿子钟继鹏又言听计从的,就越来越偏激刻薄了。

也因此,冯玉姜甚至还有几分同情钟母。

解决这事,冯玉姜不指望钟继鹏。钟继鹏会怎么处理?钟母没病,钟继鹏就不会做什么处理,顶多就是勤去老宅看看,送点吃喝。要是钟母真有个病啊灾啊的,钟继鹏肯定二话不说,硬要叫她放下铺子回去看顾,再不就是接到这边来。

没有个明确章程的话,冯玉姜绝不敢指望钟老大一家。

其实哪个儿子来养老,本来也没有一定的说法。当地农村有句话叫“树大分枝”,并不看好那种几个儿子搅在一起不分家的做法,那样容易弄出矛盾来叫父母难为。家里儿子多的话,大的娶媳妇成了家,一般就会分家出去另过,方便再攒钱给旁的儿子娶媳妇,娶一房媳妇,分一个儿子,到了最后,剩下小儿子,有的父母就会跟着小儿子家一起过了。

也有的,会把小儿子也分家出去,老两口带着自己分家的东西,去跟着大儿子过,本来嘛,家有长子是不是?这种情况在农村比较多。

至于跟着中间的儿子过的,也不是没有,两下里愿意就行。

当然,也有的父母,操持完了所有的儿子,都分了家,谁家也不跟,就老两口过。这样的情况,一般都是儿子下头还有年纪小的闺女,父母年岁也轻,怕跟着儿子儿媳一起过,要养闺女要陪嫁,弄出矛盾来。

像钟母这种情形,钟父已经不在了,钟母算是寡妇家家,必定是要跟着儿子过的。钟母虽说四个儿子,二儿子夭折了,三儿子招赘了,没有让招赘的儿子养老的道理。剩下两个儿子,钟母跟谁家过都合情合理。

当初钟老大成家之后就分了家,几年之后冯玉姜进门,钟母就没再提跟小儿子分家的话头,意思很明显,她要跟着小儿子过。

钟母这样选择再合理不过。一方面,大儿媳妇也不是个善茬,没那么好拿捏,而冯玉姜是钟母买来的童养媳,虽说解放后因为公家不许养童养媳,抱去她妹妹家养,但一直就按着童养媳养大的,早叫钟母跟她妹妹养得驯服了,攥在钟母手心里。钟母跟着她一起过,当然是妥妥的占上风、当太后。

再有一方面,就是钟继鹏有供销社的差事,有工资,在钟母眼里身份比大儿子高,日子就算不富,也比老大家宽绰。钟老大是钟母嘴里的窝囊废,怕媳妇的。

现在,冯玉姜想的是,要怎么让钟老大一家负责钟母的生活。分家另过的儿子,一般都是要给父母交钱交粮养老的,跟父母过的儿子反而不用,人家平时就多照顾了。这些年,钟继鹏当家,没有朝钟老大家要过一粒粮食一块钱,而钟老大家也没有主动送来过一粒粮食,甚至逢年过节,也不会送一点东西来。

她十六岁过的门,在钟母跟前小二十年了,而钟老大这些年就没管过钟母。轮,也该轮到钟老大家了。

冯玉姜相信她大伯嫂那个人,比她更适合看顾钟母,绝不会跟她那样受气。钟母那个性子吧,很大程度上是惯出来的,叫钟老大家的去磨一磨,说不定还能见好一些子。

******************

年好过,春难熬。冯玉姜家的这个年过得十分高兴,几个孩子如愿吃上了牛肉饺子,放了好多鞭炮玩。但刚过完年,正月初七,钟母打发了人来找钟继鹏和冯玉姜。

冯玉姜给了鱼肉给了米,钟母跟钟老大家一块过了个年节,倒也相安无事。这刚过完年,初六,钟老大家的就说年已经过去了,就开始撵了。事实上她是初五晚上跟钟母挑明的,明天初六了,算是出年关了,你老重新回你的宅子吧!

肉都吃完了,还不撵吗?钟老大家的什么时候吃过亏?

钟母打发来的人,是钟继鹏一个本家的叔,没出五服,算是近房。姓钟的这一门其实人也不多,钟母被大儿子家撵得凄凉,又不想来镇上跟冯玉姜过,便着急败坏地去找了钟家的几个长辈近房,要跟两个儿子要个交代,讨个章法。

不管怎样,钟母是绝不想再过清锅冷灶孤家寡人的日子了。

冯玉姜跟着钟继鹏回来老宅时,钟老大两口子已经被叫来了,屋里除了钟母,还坐着钟家几个近房的长辈,冯玉姜便一一打招呼,有的叫叔,有的叫大伯。钟母眼睛红猩猩的,看样子是哭过,当着几个叔伯的面,鼻涕眼泪的,不停地咒骂两房儿子媳妇。

“我养儿子有什么用?没长人良心的,早知道生下来就一屁┊股坐死算了。一把屎一把尿拉拔大了,娶上媳妇了,怎么也都是没长人良心的东西?叫我一把年纪了,没人管没人问。黑心肝烂肚肠的,恁不是我肚子里爬出来的?恁都是石头缝蹦的?树杈子结的?恁干脆把我掐死算了……”

你不得不承认,钟母骂人那都是一套一套的,随口就来,骂人的时候抑扬顿挫,中气十足,声音穿透力还强,老远就能听得到。而且骂人语言库辞藻丰富,生动形象!

在座的几个叔伯听太多了,有的就皱起了眉头。这钟母,谁还不知道有多恶?可是,钟母寡妇娘母的,作为本家的长辈,既然钟母找上他们了,又不好推脱不管。

“老嫂子,你停一会歇歇,你这样骂,我们几个连话都插不下了,怎么给你处理这个事?”

钟母抹了一把眼泪,咯噔一下子,停住了。那真叫收放自如!

******************

在几个本家叔伯的主持下,钟家两兄弟开始争论谁来养娘的问题。

钟继鹏的态度很明确,钟母想跟着他过,可以啊,搬去镇上铺子里好了。冯玉姜这时候插上了一句,没说别的,单说钟老大家该担什么责任的问题。

“我当然愿意养咱妈,一个是咱妈愿意的话,搬去镇上跟我们住,就算地方扁窄点,有点挤,那也不多咱妈一个人。二个是,我这也好几个孩子,都还小,还都没成人呢,负担实在是太重了。以前那些年,大哥家也没给过粮食钱款,就不说了,现在二伯、三叔你几个长辈帮着拿个章程,看大哥家一个月给多少粮食多少钱合适。也都知道,咱妈经常有个小病啥的,咱妈平时的花销咱两家分担,有病有灾的,花钱还得两家一块拿。我琢磨着,总得也给大哥一家尽尽孝心吧?”

冯玉姜说一句,钟老大两口子的脸色就变一分,她话还没说完,钟老大家的就已经跳起来了。

“我家里都要穷死了,叫我拿钱拿粮食?你想讹死我是吧?”

冯玉姜也不跟钟老大家的吵吵,转向了几个叔伯。

“二伯,你看我说的在理不?”

二伯磕了磕烟袋,说:“原先怎么样,咱就不管了,话说回来,继虎你是老大,这么多年你也没养过你妈,这已经说不过去了。现在人老四家提得也合理,你也该尽你的责任了吧?”

钟老大说:“我这不是日子紧巴么!”

二伯说:“日子紧巴不是不养老的理由,你一家好几口,不也没有一个冻着饿着的?就缺你妈那口饭?人呐,不能拿着不是当理讲。你妈把你养大,给你娶媳妇盖房子,你就不该养你妈?这些年你妈都是老四家养,你这便宜也占的不少了。”

钟母坐在床沿子上,听着大儿子的话,气得又是一连串咒骂,不过这回声音小了不少。

钟老大吭唧吭唧的,没找出话来反驳。

钟老大家的在旁边还是不太服气,小声嘀咕地说:“他奶也就才六十几岁,要搁旁人家,还下田干重活出大力唻,这就等着我们端吃端喝,当老太后,这根本就说不过去。再说了,他奶那个脾气,谁受得了!”

她说的这也是事实,几个叔伯听了没吭声,心里也是无奈,钟母则干脆往后头床上一倒,连哭带骂地说:

“弄死我,赶紧弄死我,我一把年纪了叫她拿我垫舌头板子。”

“老嫂子,我说吧,你这个脾气,也得注意点,不能都由着性子来不是?”二伯说着忽然就点到了钟继鹏,“老四,你说说呢?”

这女人吧,你有了经济地位,你就有了话语权,这一条,放到哪个年代都适用。今天商量这事,冯玉姜人家说的句句在理,这女人,也算是历练出来了,钟继鹏不忍心他妈犯难,可又拿不出好法子,坐在一边没怎么说话。

在农村,宗族长辈的威望是很有影响的,二伯点到了他,钟继鹏就再次表态:“我妈要是跟我们住,我管,不过话说回来,大哥家多少是得给点,跟大哥住,我该问事问事。”

钟继鹏说“问事”,就是表示愿意出钱出粮。

“老嫂子,你看呢?”

钟母想了半天,说:“我就留搁村里,我不想到镇上去。搁村里,我习惯了。老四家该出钱该出粮叫他给我出。老大不养我也行,我还自己住,叫他老大家拿双倍的奉养给我,把这二十年少我的给我补回来。”

冯玉姜心里感慨,这一招厉害,有钱有东西了,还怕钟老大家的不来孝顺她?要不,怎么说钟母是个人物呢!

这样看来,钟老大家养钟母就划算了,叫老四家拿钱粮,他家负责照顾,总比叫他家拿双倍奉养划算。

果然,钟老大家两口子叽咕了一会儿,表示自家愿意养钟母,紧接着就提出,老四家每个月拿多少奉养?

“老四,老四媳妇,你俩说说呢?”

钟继鹏马上就表示同意,冯玉姜说:“二伯,叔,这一条我也同意。二伯跟咱妈商量好,叫我们拿多少钱粮我们该拿就拿。逢年过节,我们该送礼送礼,咱妈的衣裳,我每年也给她做两身。平时就麻烦大哥大嫂看顾好咱妈了。”

达成这一条,就好办了。

在几个叔伯的主持下,定下来钟母跟着老大家过,钟老大结婚后分过了一处宅子,现在这宅子,算是钟继鹏的。现在钟母屋里用的东西,都分给钟母,另外还分给钟母一些缸、盆、板凳啊什么的。

旁也没什么好分的了。

钟继鹏每年给钟母三百斤小麦,三百斤棒子,三百斤地瓜,五十斤大米,五十斤豆子,这是钟母跟钟老大家商议过提的数量,冯玉姜答应了。这些粮食年底一并交给钟老大家,算是给钟母的口粮。今年的,因为刚过了年,冯玉姜答应过两天就把粮食称足给齐。

每月按月给钟母20块钱,钱给钟母自己收着,算是老四家给钟母的花销。

每月二十块钱,放在当时的农村,高高了的,要知道,钟继鹏每个月的工资也才三十八块六呢!

钟母很满意,钟老大家的脸上也有了几分喜色。冯玉姜明白,那老些子粮食,钟母一个人是吃不完了。

再有每月这20块钱,保准钟老大家的就会对钟母顺服三分。

冯玉姜总算舒了一口气。吃点亏她不怕,能安排好钟母,钟继鹏放了心,她一家日子也能舒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肥肥一章,絮絮叨叨,家长里短,这一章跟上一章10点同时更新的。

祝各位返程的旅途愉快,上班的明天顺心顺意。

明天起橙子也要开忙了,暂时恢复一更。每天10点,不见不散。接下来,上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