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母 > 第30章 老不尊

重生农家母 第30章 老不尊

作者:麻辣香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9: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农村的中小学生不光放寒暑假,还会放麦假和秋忙假,麦假一般也就七八天,秋忙假多一些,能放十多天。

这样安排,一方面,有点让学生去参加社会生活实践的意思,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帮助父母农忙。

要知道,农村但凡稍大一点的孩子,没有吃闲饭的,像山子、二丫这样,都顶上大人使唤了,即使六七岁的孩子,也会在农忙时帮着家里看场晒庄稼,或者看顾更小的孩子。

秋忙假是有任务的,这个任务就是勤工俭学,说穿了就是要给学校交花生,有的地方学校里不光交花生,还要交地瓜干的。交花生的斤数各年级有所不同,低年级少一些,高年级要多一些。

今年秋收,刚子要交的花生是五斤,二丫、山子更多。山子跟二丫都跟着冯玉姜在收花生,刚子到底还小,正经干农活还不行,冯玉姜便给了刚子一个任务:除了打打勤咧,他要自己去耧到这五斤花生。

耧花生,这是那时候农村孩子都干过的事。一手钊子,一手篮子,到那些已经收完了花生的茬地里去复收。钊子是一种刨土的三齿小耙子,方便把泥土散散地划拉开。茬地里总会余留一些落在泥土里的花生,用钊子耧土翻找,时不时能耧到一个,一天下来,一个勤快的孩子差不多能耧斤把二斤的鲜花生。

娘仨在前头收花生,刚子就跟在后头耧花生,刚子人虽小,却也不住闲,蛮肯干的。

收花生的活儿不像割麦子那么累,这时节天气已经凉爽起来,不像麦口那么热,花生也不像麦子那么刺挠,但长时间地弯着腰薅花生,也很不容易。一天到晚,浑身酸痛僵硬,胳膊抬不动,腰也直不起来了。

两亩半花生,冯玉姜这娘仨也没愁着干,很快就收回了家里。花生收到家,还要把花生果从秧子上摘下来,再晒干。

为了省功夫,冯玉姜午饭就在地头支起了小铁锅,花生地里很多的落叶,不愁没草烧,娘仨煮花生,煮嫩棒子,扒地瓜煮,捎带点煎饼咸菜,就在田边地头开了伙。

鲜花生煮熟了好吃的很,然而花生费工夫,产量还低,价格就特别的贵,那时候一般庄户人是舍不得自己吃的。冯玉姜不这样想,地里产的东西,自家孩子再舍不得给吃,那也太不值过了。

花生完了,紧接着豆子成熟,棒子也该掰了。

起早贪黑,总算把豆子弄回了家,棒子掰开剥掉皮,摊开晾晒。掰掉棒子之后还要把秸秆一棵一棵砍掉弄回家。

要说最大的难处是什么,就是运输问题。家里没个牲口,也没有平板车,收下来的庄稼往家里运,就只能靠手推车一点一点地蚂蚁搬家。

“妈,咱家可得买个毛驴子,不然这活儿干不过来。”二丫这么说。

“你有钱?卖了你换毛驴子。”刚子在一旁耍嘴。

二丫斜着眼,随手摸了个土坷垃,刚子一看,撒腿跑出老远,咕咕地笑。

“是该买个牲口使。”冯玉姜说。她另外还想再买一辆自行车,家里那辆半旧的自行车,整天都是钟继鹏骑着上班,冯玉姜跟几个孩子出来进去都靠着两条腿,越来越不方便了。

眼下她没有钱。不过今年的庄稼收成还不错,留够自家吃的,交够公粮,还能再卖一些子钱,要是她这一冬天能再挣点儿,来年开春买驴、买自行车应该都够了。

到了收地瓜的时候,娘仨在地里刨地瓜,刚子就在地头上闷开了窑。

“闷窑”是农村孩子一项值得夸耀的技能,地里刨个坑,拾来大块的土坷垃,在坑上一块挨一块往里收着摞,搭成一个圆形的土包,一侧留个门洞,这“窑”就算搭好了。

坑里架上干草柴火,烧得旺旺的,等到土坷垃都烧得发红了,便往坑里丢进去地瓜、花生、豆荚还有带一层皮的棒子什么的,快手快脚把那土包砸倒,密实地闷上土,热量就全都闷住了,不用一会子,扒开这“窑”,那闷熟的地瓜啊花生啊,一点味道都没走,就特别的香。

要是运气好,能捉到野鸡、斑鸠、野兔子什么的,收拾干净了包上荷叶放进去闷,那个香味儿,能馋醉了整个田野。

只要几根火柴,农村孩子在秋天的田地里绝对饿不着。

刚子拿着半截树枝,从“窑”里往外扒拉香喷喷的地瓜,大声招呼着他妈和哥姐赶紧来吃。冯玉姜便叫山子和二丫放下手中的活,先垫垫肚子。

刚子拿了个白皮的地瓜,仔细剥了皮递给冯玉姜。当地都种的红地瓜,这白地瓜少,遇巧了一块地里能有几棵,它比红地瓜甜软,糖人儿似的,更好吃。

冯玉姜接过白地瓜就笑了。娘四个围坐一堆正在吃,地头急匆匆跑来一个人,二丫眼尖,老远认出是钟传军。

钟传军气喘吁吁跑过来,多老远就喊道:“四婶子,你赶紧回去看看,小五头摔破了。”

******************

小娃娃一天天成长,三翻六坐八爬爬,十二个月打牙牙,意思是说小婴儿三个月会翻身,六个月能坐起来,八个月开始会爬,满一周岁就能牙牙学语了。

小五这才不过四个多月,不会爬不会走,他怎么能摔破了头?

小五额头上摔破了一个大血口子,流了好多血,冯玉姜赶到时,已经有村民帮着抱到卫生室,包扎好了。小小的脑门上包着一圈白纱布,伤口的地方还渗着鲜红的血,早哭得没了力气,小身子一鼓一鼓地抽抽着。冯玉姜一眼看见就掉了眼泪。

“这么小的孩子,自己又不会走不会爬,他怎么就摔破了头?”

冯玉姜说着四下里一看,钟母靠着卫生室的椅子上坐着,板着脸,一脸的麻木。冯玉姜忽然就有了想扇她两巴掌的冲动。

“你说,你看着小五的,才四个多月的小孩,怎么就摔那么重?”

钟母翻翻眼皮,僵硬着脸说:“你冲我叫唤什么?我不心疼啊,我自己的孙子,我擦屎刮尿地伺候着,我不疼得慌?”

果然跟这钟母离不了关系!孩子摔伤了,她半点内疚没有,还这么张狂,冯玉姜气得指着钟母说:“我不管你心疼不心疼,我就问你他是怎么摔的!”

“他自己会翻身了……谁知他怎么就从床上翻下来的,栽到床底下了。我这么大年纪,累死累活的,我给你看小孩,我容易吗?一星半点没看好,你还朝我鬼咋呼狼嚎的,你有本事别叫我给看!”

“一星半点?这么大个血窟窿,那是一星半点?”冯玉姜真生气了。

冯玉姜奶水不足,小五现在白天都是吃米糊糊,也省的她下地干活还要回家喂奶,秋收忙死人,小五便交给了钟母。冯玉姜总以为,钟母虽说刻薄,但对自己孙子还应该是尽心的,哪想到小小孩子摔得头破血流,到钟母嘴里竟成了一星半点,那什么样的才叫严重?

她还理直气壮,她还嫌摔的不够重怎么地?

冯玉姜越想越气,看看周围好几个人,她忍了忍,压住了火头问赤脚医生:“你看会不会摔到脑子?用不用抱去镇上医院看看?”

“这么小的孩子摔破了头,还流了那老些血,肯定轻不了。不过这伤没伤到脑子,不好说,你就算抱去镇上医院,也没法子检查出来,除非你抱去县上大医院。”赤脚医生摸着下巴颏,又说:“叫我看,这小孩眼神看人还正常,叫他有反应,应该没摔坏脑子。再说,真要摔坏了脑子,你就是抱去大医院,他也没啥好法子治呀!我说句不好听的,摔成这样,你们大人也太大撂袢儿了。”

大撂袢儿,意思是大马哈,整个儿撒手不管。这赤脚医生按村里辈分论,还得叫钟母一声奶,他这样说,是实在看不下去了。

钟母被冯玉姜说了两句,现在又叫这赤脚医生数落,巴掌一拍,撒开了泼。

“那怎么着?我想叫他摔破头吗?你勒死我给他抵上?我这么大年纪了,我还得给你看孩子,你还冲我耍开威风了,你有本事,你找跟绳子勒死我?我死了你就有名有利了,你就成人王了……”

冯玉姜气得对钟母说:“说来说去,给我看几天小五,你心里屈得慌是吧?动不动你就说一把年纪,你七老八十不能动了吗?你去地里看看,比你年纪大的多的去了,人家照样一点不少地干地里活,你倚老卖老的,整天躲在家里,我带着仨孩子下地干活,黑定天来到家,你连口水你都不给烧,你一个大人专门看着小五,给摔成这样,你还拿不是当理讲了,今天当着众人的面,你倒是说说,你哪来那么些赖理?”

叫冯玉姜这么一抢白,钟母连赖理也找不出来,索性开始哭天抢地,恶狠狠地蹦着往冯玉姜身上扑。

作为钟家两块钱买来的童养媳,冯玉姜从前不是没挨过钟母的巴掌耳光子。

冯玉姜抱着小五闪身躲开,旁边几个妇女赶紧拉着了钟母。

“我可怜啊,这就是要逼死我,拿我当仇敌啊!树叶还分高低,这个家不分老少啦!无用不孝的,良心渣子都没有啦,你有本事逼死老婆婆,你好有名有利!”

看着钟母那要死要活的样子,冯玉姜气得直掉眼泪。一辈子两辈子,她就活在钟家母子的手心里,不过这一回,她绝不能再让着钟母了。

“你可怜?你去十里八村走一走,人家是说你可怜还是说你恶人头?大家伙儿谁还不知道谁?为老不尊,你也不问问人家怎么说道你?”

钟母见冯玉姜一句不让,干脆坐在地上,拍着大腿撒开了泼哭嚎,不停地咒骂冯玉姜。

冯玉姜连一句话都不想再跟她多说了,自己抱着孩子,就出了卫生室。

“这钟家老奶,这些年算是威风八面,才五六十岁就整天蹲家里作妖,人活儿不想干,也真是少找。”

“这年头,还当是解放前啊,拿儿媳妇不当人,想怎么虐待就怎么虐待!”

“就是,山子妈也够可怜的,一个女人,整天干不完的活,受不完的气,落到他们钟家,可算是倒了血霉了。”

“钟家婶子,不是我说话难听,孩子摔伤了,你倒还先闹上了,那是你自己孙子,你觉得摔得怪好是吧?难怪山子妈那么生气。”

围着的几个妇女,对钟母这样撒泼心里不忿,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开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我心心念念的就是闷窑,哎,哎,香香的地瓜啊,香香的豆荚啊,甜美的嫩玉米啊......

老规矩,今天稍后再来一章好不好?看冯玉姜怎么教训这个恶婆婆!当然,宅斗不是女主的任务,她该开始发家致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