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剑鸣乱世第一部 > 第十一章:长亭诀别

剑鸣乱世第一部 第十一章:长亭诀别

作者:波波丹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晚,志鸣来到徐庶的房间。徐庶正无精打采地坐在床上,眼神中透露着哀伤与无奈。的确,在得知母亲正在受罪的同时,还要背负丧弟之痛,这种双重打击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难以承受的。

志鸣开门见山地说:“军师,我想与你一同上京。”

徐庶一愣:“为什么?”

“我想去调查白虎队的基地。”志鸣直说。

徐庶瞪大了双眼:“你怎么知道这些事的?主公让你去的?”

“不,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主公并不知情。”志鸣一脸的严肃。

“你知道白虎队是什么组织吗?”

“知道,所以才想去调查。”

徐庶从其眼神中看到了决心,便说:“不行,你不能去,那里不是一般人可以去的!白虎队的士兵都是没有感情、杀人不眨眼的野兽,你去了一定回不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对抗曹操,我必须深入敌军重地作细致调查。”志鸣语气坚定地说。

“既非主公安排,将军何必去冒这个险呢!”

“我去意已决,军师不必多言,请带上我;况且军师现在心情不好,也希望路上有个伴吧。放心吧,我只有一条命,会谨慎而为之。”

徐庶过了很久,才说:“虽然我不太理解你的做法,但既然你心意已决,我也不便阻挠,那我们明日一早便出发吧。”

“谢军师。另外,还请军师替我保密,就对主公说我护送你上京就行了。要是主公知道我的想法,铁定不会同意。”

“……没问题。”徐庶总觉得志鸣有点敬业过头了,不然就是另有想法。

次早,刘备在城外长亭处设宴为徐庶饯行。二人对坐而泣。

看着满桌的酒菜,徐庶说:“如今母亲困于敌手,虽玉液琼浆亦难以下咽。”

刘备也说:“军师一走,我如断一臂,虽龙肝凤胆亦无法入口。”

徐庶举杯说:“来新野多日,皇叔一直待我不薄,如今就此一别,真是于心不忍!无奈亲情胜于一切,我若不去,恐天理不容。”

刘备也举杯说:“此亭名为‘长亭’,一个‘长’字,意为长久,只可惜备与军师缘分太浅,恨不能再一同打天下、杀汉贼,真乃毕生之大憾!”

二人干了一杯,干得柔肠寸断。

徐庶胡乱吃了几口菜,又喝了一杯酒,便起身告辞。

刘备扯住他的衣袖,说:“军师真的就要走了吗?不能多留一会吗?”

徐庶苦笑了一下,说:“多留一会还是要走。皇叔要理解我的心情,我现在是坐立不安哪!”

刘备缓缓松开了手。徐庶说:“皇叔请放心,我已对天发誓,终生不为曹操出谋献策,即便是死!…对了,我想让雷将军护送我去许昌,可以吗?”

“志鸣跟我讲过了,没问题。志鸣武功高强,可保军师路上平安。”刘备原本也打算派人护送徐庶上京,正好志鸣一早来请示他,自然应允了。

徐庶和志鸣上了马。刘备与众将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三番五次叫他回去,他就是不肯。

最后,来到一片密林,徐庶再次恳请刘备回去。刘备说:“‘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祝军师一路平安!见到令堂,请代为问候。”

二人洒泪而别。告别众人后,徐庶与志鸣拍马往树林深处而去。

刘备含泪望着徐庶远去的背影,直至被林海淹没后,突然指着前面的树林怒道:“我恨不得砍尽那些树木!”

众将问何故,他说:“它们挡住了我望军师的视线。”

众人慨然长叹,正欲回城之际,忽然,徐庶拍马回来了。

刘备大喜,以为他回心转意不去许昌了,谁知他却说:“刚才情绪太乱,忘了一件要事。其实,我是司马徽的弟子,是师父叫我来投靠皇叔的。师父可能早已计算到我不能长留此地,特意交待我要在临走之时,告诉皇叔伏龙的住址。”

“伏龙!”刘备眼睛一亮,这才想起这事还没下文,“就是司马前辈说过的天下两大奇才‘伏龙、凤雏’之一?”

“正是。凤雏已定居江东,目前无法确定其具体住址,但伏龙现今就隐居在襄阳城外二十里处的隆中,那里有个卧龙冈,是个僻乡。他是一代奇才,别号‘卧龙先生’。皇叔可设法把他请出山来,若得其助,可定天下。”

刘备大喜,说:“既然如此,军师可否先带我找到他再去许昌?”

“不了,我还要赶路。隆中离这儿不远,皇叔可自行去找他。去到隆中再打听一下就行了,那里几乎人人认识他。”徐庶再次与众人道别。

刘备再次目送其背影远去后,方与众将回城。

志鸣见徐庶回来了,问:“说了吗?”

“说了,幸好将军提醒,不然就辜负师父的本意了。”

“许昌离这儿远吗?”

“不算很远,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的话,三、四天就能到了。”徐庶猛抽了一鞭子,“快点跑吧你这劣马,我娘的性命可比你的腿重要多了。”

刘备回到县衙后,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龙的影子,那种求贤若渴的心情使他的脑细胞时刻处于高度亢奋状态。

次早,刘备命人备下厚礼,准备与关羽、张飞同往隆中拜访伏龙。

三人正欲出门,人报衙外有一位自称水镜的老者求见。刘备一听,赶紧说:“快快有请!”

司马徽进了大堂。刘备喜迎上前,紧握其手说:“司马前辈亲自来访,真令本衙蓬荜生辉。”

司马徽笑道:“皇叔言重了,我是不请自来啊。”

刘备请他坐上座,司马徽毫不谦让地坐了下来。刘备对他敬佩有加。

关羽、张飞看见刘备对一老头子如此恭敬,有点不解。

刘备向双方介绍了一番。关羽、张飞象征性地行了个礼。

刘备问:“前辈此番前来,必有要事吧?”

“不,我只想来看看单福先生和我的徒侄孙。”司马徽表明来意。

“哦?前辈来得不巧,他们昨天刚离开新野,一起去了许昌。”

“去许昌?果然如我所料,元直命中注定无法长期辅佐皇叔啊!”司马徽面带遗憾地说,“看来我来晚了一步。…皇叔刚才说,志鸣也一起上去了?”

刘备具言前事,并说:“说实话,我根本没想到志鸣会主动提出护送军师上京,他有时会给人一种出人意表的感觉。”

“皇叔有没想过,志鸣来投靠皇叔,其实是一种天意?”

“天意?”刘备不解。

“正如他主动申请送徐庶上京一样,也是天意。若不是徐庶的母亲…”

说到这儿,司马徽突然拍案而起:“糟了,徐庶上当了!”

“什么?!”刘关张三人异口同声。

司马徽说:“你们有所不知。我认识他母亲,她是一位忠肝义胆、视死如归之人,绝不会将自己的儿子交给曹操。我敢断定那封信是假的。”

三人听后非常惊讶。刘备说:“这么说,军师岂不是枉送虎口了?”

“非常遗憾,是的。”司马徽叹气,“他们不应该去的,中了别人的圈套,只希望人没事才好。”

张飞咬牙切齿地说:“该死的曹操,我非生扒了他的皮不可!”

还是关羽冷静,说:“军师昨日方走,我愿骑赤兔马去把他追回来。”

刘备赞同:“对,这是个好主意!”

司马徽却摇头说:“徐庶急于见母亲,应该会倍日并行,就算你们的马再快,也未必追得上;且不确定其行进路线,难觅踪迹。世事难料,一切随缘吧!”

三人听了,嗟叹不已。刘备想起了伏龙,说:“军师临走前给了我伏龙的住址,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处的隆中,我们正准备去拜访他。前辈可知伏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老拙今天来此,就是怕他忘记告知此事。孔明和我一样,喜欢过无忧无虑的闲散生活,但有一点不同:我是隐士,只恋山水,不愿从政;他却经常结友外出,谈天论地,很有一番政治抱负。他有四位知心好友,都是博学多才之人,其中一位就是徐庶。此五人中,唯孔明之见识最广远,我认为其才智足可以一抵四。”

刘备听了,愈发佩服;关羽和张飞却不以为然,认为此人纯属瞎吹。

司马徽继续说:“孔明的个性有点自负,时常在众人面前自比管仲、乐毅;但依我看来,此二人尚不及他。”

关羽不满地说:“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皆有经天纬地之才,乐毅更曾指挥以燕国为首的五国联军连续攻下齐国七十余座城池。孔明自比他们,似乎有点大言不惭吧?”

司马徽说:“不。依我看来,管仲、乐毅皆不如他;真正能与之相媲者,乃西周的姜子牙与西汉的张良。”

张飞撇起胡子说:“说得那么厉害,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村夫罢了。找一个村夫来当我军的军师,叫我等如何信服!”

刘备瞪了张飞一眼,说:“我二弟言语粗鲁,请前辈莫见怪。”

“没事,没事。”司马徽笑着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交给刘备说,“皇叔若请不动孔明,就将此信交给他。请先别看里面的内容,待需要用时再看。”

刘备接过信,高兴地说:“多谢前辈!”

司马徽拍了拍刘备的肩膀,说:“皇叔,我必须说明一点,这个乱世,单靠孔明一人是平定不了的,要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哪!”

刘备会意,点头。司马徽意味深长地笑了一下,准备告辞。

刘备想挽留他,却被婉拒了:“皇叔若能请出孔明,可比我强一百倍了!”

刘备见留他不住,便让张飞从后堂拿出一份厚礼送给他。

司马徽回绝道:“我乃隐士一名,不值得皇叔如此厚爱;况且我俩之间的友谊是建立在精神上的。咱们后会有期!”

见他飘然而去,刘备叹道:“此人真乃现世之‘鬼谷子’,明明拥有通天彻地的智慧,却不屑于争名夺利,只愿独享宁静,既可敬,又可惜!”

关羽说:“刚才他提到一点,说志鸣来投靠大哥是天意,我不太理解。大哥可知其意?”

刘备也想不通其中意思,说:“他临走时,特意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人,应该是特指某个人。徐庶已经无法回头,按理不会是他。难道是指志鸣?”

三人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后来就不去想了。因时间已近午时,他们决定吃完午饭再去隆中。

司马徽回到南漳,小英问他:“师父见到玄德先生和元直先生了吗?”

“玄德先生是见到了,可元直先生去了许昌,没遇上。”

“元直先生为什么去了许昌?”

“他应该是有要事吧。”司马徽不想将实情告诉小孩子。

“师父,你说玄德先生能请得到孔明先生吗?”

司马徽坚定地点点头:“一定行,上天早已注定孔明此生要助刘备成大业。他们俩就像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鱼若离开水,必死无疑;水中若无鱼,将是一潭死水。”

说罢,他又皱起了眉头,说:“此乱世非孔明一人所能平定,希望那个降临在皇叔身边的救世主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曹军的背后,正有一股更强大的势力在暗暗成长,等待时机篡汉。”

司马徽说得没错,大汉真正的敌人并非曹操,而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