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之瓷来运转 > 第四十二章 :不自然

重生之瓷来运转 第四十二章 :不自然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48: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宁向朗真正察觉不对劲,是在首都的消息传来之后。

不是宁向朗自作多情,至少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傅徵天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会告诉自己,甚至拉自己参与。

像这次这样从别人口里听到消息的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

再回头一看,傅徵天的疏远似乎早有征兆,这段时间逐渐减少的联系就是最好的证据。

面对李玉白的调侃,宁向朗有点沉默。

宁向朗了解傅徵天,正如傅徵天了解他。

回想起来,傅徵天开始转变的时间点正好跟他们不小心亲到对方的那晚对上号了,傅徵天已经成年,他的身体也已经开始进入发育阶段,早就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相处。

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变得有点尴尬,想要继续往来下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进一步,真的像其他人猜测的那样走到一块;要么退一步,退回正常朋友的相处模式。

傅徵天这段时间的疏离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傅徵天希望他们能当一般的朋友。

宁向朗莫名地有点失落。

但这种感觉稍纵即逝,连他自己都没真正体会清楚。

理智迅速占回上风。

他比谁都清楚傅徵天为什么这么选。傅徵天从一开始就说了,只要能让他父亲满意,他什么事情都愿意做,包括当初接受傅勉这个比他还大两岁的“侄儿”――让一个陌生的、比自己更爱哭闹的小孩来分享自己父母的爱,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成长起来的小孩子来说绝对不容易。

相比之下,控制自己的感情、控制自己的*,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傅麟对宁向朗非常好,既然让傅徵天走“正道”是傅麟的期望,宁向朗也不会成为亲手破坏它的人。

宁向朗很快就将那天夜里那轻绵柔软的亲吻从脑海中抹去,投入到瓷艺赛的筹办之中。

宁向朗被朱老委以重任,去邀请师叔们来当评委。

这也是朱老第一次给宁向朗提起同辈之外的同门中人。

朱老的师父是个只活在传说中的人物,他的作品很多都被摆放在议事大会堂和作为国礼赠予重要外宾,在外面可以说是有价无市,稀罕得不得了!

朱老入门晚,偏偏又学得快,没多久就后来居上赶上了大部分同门师兄弟(姐妹),成为了最受重视他们师父的得意门生。也就是因为这“后来居上”的势头,朱老一直深受同门嫉恨,跟门里一部分人根本合不来。

朱老提出让宁向朗去找“师叔”,宁向朗知道这肯定不是简单人物,想要多问两句却被朱老一个眼神挡了回来。

那眼神的意思显然是“该你知道的肯定会让你知道”、“不该你知道的你问也没用”。

宁向朗识趣地闭嘴了。

朱老让哑叔给宁向朗领路,于是宁向朗跟哑叔一起出发,来到临近华西边界的一座山城。

说是山城一点都不夸张,整座城从山脚到山顶,还跨了个大大山谷。那山的地非常扎实,几乎是由岩石组成的,房子也建得大刀阔斧,看起来古朴而粗犷。而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的空隙长着一洼又一洼的翠竹,它们都像是从石头里面钻出来一样,竹身苍翠坚实,竹枝竹叶也丝毫不像南方毛竹那么柔韧。

这是西北大山挤出来的竹子,一般都是散生,不能跟南方一样成群成群地长,但恰好就成为了山城中最好的点缀。

宁向朗走过那么多地方,对于这种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奇迹美景还是没有任何抵抗力。

他开始喜欢上这个任务了。

哑叔不能陪宁向朗说话,大步走在前面给宁向朗领路,很快就走到了宁向朗师叔的家。

这位师叔叫冯秋英,比朱老小了三十岁,今年刚满五十。他精神非常好,宁向朗到达的时候他正跟其他人闲聊,笑声爽朗大方。

一个人的笑最能分辨他品性,宁向朗一听就知道这位师叔是个爽快人!

哑叔显然认识冯秋英,他刚准备上前打招呼,冯秋英就喜上眉梢:“哑子,你来了?”

哑叔点点头,朝冯秋英比划了几下,将宁向朗推上前。

宁向朗乖乖问好:“冯师叔。”

冯秋英说:“你就是师兄的得意弟子吧?你跟师兄当年可真像,当初师兄也是进门不久就被师父看重,结果气跑了好几个入门早的师兄。”他哈哈一笑,“现在你的战绩是多少?有没有赶上你师父?”

宁向朗:“……”

这有什么好比的啊喂!

冯秋英拍拍他的肩膀,说道:“看到你没受多大影响我就放心了,不遭人妒是庸才,他们嫉妒你是因为你够出色。有些人总喜欢把自己的无能归咎于别人的偏心,你可别太放在心上。”

哑叔在一边发笑。

宁向朗这家伙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才怪,这人要么把别人吃得死死的,要么把别人碾压得心服口服,这么多年来也只有张著一个人剑走偏锋――被朱老发现后已经将他赶出师门。

宁向朗在长辈面前向来很乖,尾巴夹好,笑容收拢,摆出了十分受教的模样。

冯秋英虽然奇怪脾气古怪的师兄居然收了这么个乖弟子,却还是很喜欢这个后生。他对宁向朗说:“来了就先进来坐坐吧,正好我有几个老朋友来了,正在讨论点东西,你和哑子也来听听。”

冯秋英在这座山城生活得很舒坦,这边正连接着华西和华中的边境,半小时的车程就能越过省界,看到一片茂密的竹林,延延绵绵长了一整片山头,资源非常丰富。

在这边呆久了,冯秋英的技艺也渐渐有了侧重,他正带领着这座山城的人挖掘竹子的最大利用空间。

竹子全身都是宝,竹身、竹叶、竹根、竹笋几乎都能吃能用,冯秋英很爱它。怎么最大化地利用这边的竹子资源是冯秋英这些年来一直在琢磨的事情,从直接吃用到大众化的手工制品,冯秋英都能耍上几手。

而他最有名的就是留青竹雕。

留青竹雕是竹雕的一个分支,竹子外层有一层青皮,去掉青皮就能看到致密的竹肌。这层青皮的全留、多留、少留、不留,可以勾画出颇具层次感的精美竹雕,这就是所谓的“留青”。

年份一久,留青竹雕就会变成莹润的琥珀色,同时还泛着漂亮的象牙光泽,非常雅致。

冯秋英选材新颖、画风成熟,作品很受追捧,技艺已经走到了巅峰。偏偏他外流的作品很少,所以只要他出一件,价格就炒高一大截!

作为现代艺术品能卖出他这样的价格,足以让很多外行人叹为观止。

宁向朗以为冯秋英的朋友是来跟冯秋英探讨竹雕手艺的,没想到坐下一听才知道是从华中那边来的种竹人,正跟冯秋英讨论着今年怎么拜山神呢。在他们的传统里,竹子能长得好、卖得好,都是因为山神庇佑。

宁向朗不信鬼神,但很尊重别人的传统,所以坐在一边认真地听着。

相比国外系统化的宗教教义,华国人的信仰非常淳朴:开灶时拜灶爷爷、开山时拜山神等等等等……与其说是信仰,还不如说是寄托了自己的期盼。

冯秋英显然认真地研究过对方的习俗,跟对方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很投契。

宁向朗眼耳并用,抓住机会学习冯秋英展现给自己的“经验”。冯秋英既能全心全意地提升自己的技艺,又能带动这个曾经非常贫困的山城走出困顿,没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肯像现在这样了解“老朋友”们最根本的期盼。

无论是艺术还是经济,最需要了解并理解的就是这样东西――你所做的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按着它来。

顺应需求,必然会成功。

冯秋英送走竹农后就看见宁向朗若有所悟的神色,他笑着打趣:“师兄信里说得没错,你这家伙果然会抓住一切机会‘偷师’。”

宁向朗喊冤:“我这可是光明正大地旁听,哪能说是偷师!”

冯秋英哈哈一笑:“你真是像极了师兄。”他招呼宁向朗坐回原位,“这次你跟哑子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宁向朗简单地把瓷艺赛的事向冯秋英说清楚,并提出邀请。

冯秋英说:“就知道师兄不会白白把得意门生派过来,”他沉吟片刻,点头答应,“我跟这边的人交待点事,回头就跟你回去。这大概要花点时间,所以你在我这吃个午饭吧。”

宁向朗爽快地应道:“好!”

冯秋英也不跟他客气:“家里还有不少食材,麻烦你跟哑子动动手。”

宁向朗拍着胸脯保证:“师叔你回来时肯定就能吃上饭了!”

宁向朗目送冯秋英出门,正要捋起袖子去做饭,却意外地接到了傅徵天的电话。

“在哪里?”傅徵天的语气很平常,就像他们还跟以前一个样,一点都没变。

“在我师叔这,”宁向朗报了个地址,“我邀请他来给我们的瓷艺赛当裁判呢,”顿了顿,他自然又大方地邀请,“你刚下飞机不久吧?要不要过来走走放松放松?中午我做饭,现在是出笋的季节,我记得你爱吃这个,趁新鲜来尝尝也不错。”

傅徵天那边沉默许久,久到宁向朗以为他不会再说话的时候他才开口:“好,我这就过去。”

宁向朗听到他的答案后笑着说:“那好,你快点过来,我马上就要动手了,来晚了味道可就不鲜了。”

傅徵天“嗯”地一声。

挂断电话后宁向朗的笑容敛了起来。

他们之间的相处,果然还是变得不太自然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回来了,忏悔qaq

粽子节快乐!!!!

我要成功地踩点qaq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