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359章 生根,初试

从满眼红名开始 第359章 生根,初试

作者:过电过敏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8-13 23:36: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很快,这行人就很荣幸的得到了觐见“神子”的机会。

他们以最虔诚恭顺的态度,跪拜在耿煊面前。

对此,耿煊没有任何谦辞避让,大大方方的领受了。

但他真正关注的,却是蒙托缺席的原因。

“……他本是要亲自迎接您,可就在昨日上午,我们忽然受到一些很不好的消息。

正有许多沙民聚落,成规模的组织动员起来,对各部分散在荒原深处的部民展开搜掠。”

“……他们不要任何活口,只要被找到,他们就会立刻痛下杀手。”

“因为各部的兵力,有许多都被董观征走。

剩余的那些,也因为要维持部落一切如常的假象,根本没有和分散藏匿的部民们待在一起。

面对这些人的搜掠捕杀,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反抗之力。”

“蒙托虽然很想亲自迎接您,但他在几经权衡之后,还是只留了我们在这里,他则带人去应对那些沙民搜杀之事。”

挺清楚来龙去脉之后,耿煊看向旁边的铁狼,道:

“你的活来了。”

铁狼郑重点头,已经明白应该做什么的他,直接问道:

“我能带走多少兵马?”

耿煊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牧。

刘牧想了想,道:“五千。”

铁狼闻言,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对于刘牧的“抠搜”,有些不悦。

不过,随着刘牧接下来的一番话,他皱起的眉头又立刻舒展开来。

“……五千玄幽铁骑,有我们在这里挡住董观的兵锋。

有这五千铁骑,应该足够你应对后面那些骚乱了。”

说到这里,他盯着脸上显出欣然神色的铁狼,叮嘱道:

“人我交给你了,你可要督促他们,认真领悟‘投掷术’,不可懈怠。

另外,这是我们用来对付董观的杀手锏,可别让他们提前暴露了。

……对付这些杂兵,五千玄幽铁骑已足够形成碾压之势!”

铁狼拱手抱拳,郑重应道:

“我省得。”

说到这里,他看向耿煊,请示道:

“军主,那我这就去了?”

耿煊看向刚才那禀报之人,问:“蒙托他们现在活动的区域,你应该清楚吧?”

此人赶紧道:“具体位置不清楚,不过,大概的活动范围还是清楚的。”

耿煊轻轻点头,对铁狼道:

“将他们也带上……尽量先于蒙托他们汇合。

我打算让他也做你的副手,以后,那些部落出身的兵士,都由他统领。

你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或者对那些部落有什么想法,都交给他,让他去执行、协调就好。”

铁狼轻轻点头,心中了然。

知道军主这是对他此前疑问的回应。

这也是他使用这些“苍狼信徒,以及如何与异族部落建立沟通的方法。

寻找一个双方都信任的“中间人”。

蒙托既然能得到军主的青睐,一路成长至今,对军主的忠诚,是不需要怀疑的。

而早在一个多月以前,蒙托就已经在周遭展开工作,既是同族,又是“神子”亲自派遣的使者,远比他们这些外人,“异族”更受信任。

有他居中调和,原本让他感觉有些困扰的“结”,一下子的解开了。

很快,五千玄幽铁骑,就在铁狼的带领下,脱离队伍。

向西疾驰,很快就没入夜色深处。

宋明烛、刘牧等人已将此事抛到了一边,开始商议安营扎寨之事。

按照刘牧的设想,这不是住一晚就撤的临时营地,而是要以此为中心,与董观周旋十日以上。

这不仅是为了让所有铁骑尽可能领悟入门投掷术,也是为了准备足够多的标准投枪。

当日初次测试之后,刘牧又陪着张山等人做了更多的测试。

为了让投掷的威能发挥到最大,对投枪的重量、形制都做了标准定型。

而锻造一批这些投枪,也都是需要时间。

好在“黑风军”现在并不缺这点材料。

从“野狼峡”时期的“黑风团”开始,“黑风军”一路席卷,快速裹挟,所有能带走的、有价值的东西都被一起打包带走。

即便为此拖慢了行进速度,也在所不惜。

而这些沙匪聚集之地,本就有储备了不少矿物粗料,这是这些地方与受董观控制的渠道进行稳定交易的拳头产品。

其中,高价值、高品质的矿物固然不少,可从份量上来说,各种铁料才是最多的。

此外,还有在“黄苇岛”,“水门军”营地,以及吃掉其他十余处驿所的收获。

另还有历次战斗中毁坏的兵器,从“野狼峡”至今,数以十万计。

除了少部分高品质的有着修复价值,绝大多数也都被搜集起来,重新熔铸成了铁胚。

林林总总加起来,铸造数十万根投枪的材料也是足够的。

而且,和锻造其他兵器不同,这对锻造者的水平要求并不高。

从数万沙匪群体,以及“黄苇岛”等处凑出来的数百铁匠,加上可无上限增加的毛糙“学徒”,就足以在短时间内搞定一切。

便是水平次一点,品质脆了点,顶天也就当成一次性用品好了。

用完后回收重铸,就可以接着使用。

为此,刘牧、宋明烛等人,自然要做许多谋划。

唯有耿煊一人,还在看着铁狼等人离去的方向,而他目中,还有着其他人看不见,也都看不懂的神色。

没有人知道,对于这些普通部落民的遭遇,耿煊早在数日前就已经知道了。

最早知道这情况时,还还没向刘牧坦言自己要彻底改变铁骑战法的意图。

当时,“黑风军”离开玄青海西岸也才不久,队伍还在以三十公里的时速向西急行。

然后,便有六十七团红气,从身后追上了他,陆续没入他的眉心。

这六十七团红气,与他此前捕获、炼化的那些红气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颜色全部偏淡。

最浓的一个,以他的经验判断,其能给他提供的红运,最多也不超过十点。

而总算下来,这六十七团红气,仅给他带来了四百六十九点红运的收益。

平均到每个人,堪堪七点红运的贡献。

若只是如此,还不能完全让耿煊判断出这些红气的来源。

毕竟,在他这两月在玄幽二州搅风搅雨之时,元州的饥民潮,也到了高峰期。

因为他提前的安排,不仅同样有源源不断的红气向他扑来,其中也不乏红运低于十点以下的。

可这些红气都是从南边过来的。

而这六十七团,却从从他身后,也就东面的玄州方向过来的。

此外,更铁的佐证,自然就是那些红运贡献者的姓名,迥异于五帝苗裔的起名规则,和扎络、白玛、哈克、蒙托等人倒是多有共同之处。

到这一步,若还不知道这些“贡献者”是谁,那真是脑袋坏掉了。

此后将近一天的时间内,又接连有两波类似的红气潮向他扑来,涌入眉心。

偏低的红运点数加上姓名标识,更进一步验证了耿煊心中的猜测。

而大约一天之后,这种“红气潮”涌来的频率,陡然加剧。

几乎每两三个小时,就至少有一波,少则数十团,多则上百团的红气向他涌来。

到了今天,“红气潮”每一次涌来的间隔,更进一步缩短。

这说明,那些分散没入荒原各处、没有任何自我防卫能力的部落民们,正在成规模的被搜寻,然后被杀掉。

效率还在越来越高。

想到当下玄幽二州的局势,耿煊甚至能够想到,董观究竟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段。

早早就意识到了这些,但他自然是“什么也不知道”,继续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此刻,耿煊心中虽然也在琢磨此事。

但更多的,他的关注点却在另一处。

就在刚才,当他接受了那数十人,以朝圣般的姿态对他的觐见之时。

他收获了足足四十点白运。

按照以往规律,“黑风军”一次纳新数千人,才会有这样的收获。

继而耿煊又想到,此前将那六万余“苍狼信徒”收入麾下之时,同样出现了异常的白运增长。

再想到那些可能远在数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部落民,在被屠戮身死之后,也将“余气”贡献了过来。

耿煊对这“异常”背后的情况,有了一些猜测。

“这算是‘被代表’了吗?”

早在很久以前,第一处发现扎络等人身上异常之时。

耿煊就发现,当他们一起感念“苍狼天”之时,他们身上的“波纹”,会出现“同频共振”的奇妙现象。

从那些“波纹”段来说,既有来自身体层面的,也有来自更变化莫测的心灵层面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不同的生命个体,因为一个同源的“中介”,渐渐被“熏染”上了相同的部分。

对“苍狼天”的信仰越虔诚,彼此的共通处就越多。

更奇妙的是,现在,因为他的介入,在这虚无缥缈的“苍狼天”之外,又多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神子”,这种连接纽带,也因此变得更加紧密。有了一个更加切实而清晰的锚点。

当其中一部分群体,确凿无疑的投入自己的“怀抱”,因为共同的信仰纽带连接在一起的,看似与他毫无瓜葛的群体,也被动的成为了他的“自己人”。

这就像是一颗颗存在于冰面之上,本来各自独立的铁球,被丝丝缕缕的丝线彼此牵连在了一起。

当其中一部分铁球,从某个窟窿跌落入水,那些原本在岸上的,看似不相干的铁球,也被拖拽着落入水中。

且随着落水的铁球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那种拖拽的“势能”也会越来越恐怖。

最终,无一幸免,所有铁球都会身不由己的落入水中。

要想摆脱这样的处境,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摆脱这些“丝线”的纠缠,重新变回完整而孤独的个体。

但很可惜,相比于铁球,那看似轻易就能挣脱的丝线,却是最不可能挣脱的束缚。

甚至,越是危险,越是濒临绝境,越是生死关头,他们对“苍狼天”的信仰就会越坚定,对“神子”的呼唤就会狂热。

那“丝线”的束缚,自然也就变得越坚韧。

心中转动着这些念头,耿煊的思绪,忽被一阵嘈杂声响惊醒。

循声看去,便见一队铁骑押送着十余人,去到了宋明烛、刘牧等人旁边。

很快,这一行人在宋明烛等人的带领下,又来到耿煊旁边。

“怎么回事?”耿煊询问。

“四野堡过来的探子。”宋明烛道。

“四野堡?”耿煊稍有疑惑。

宋明烛解释道:“就是咱们东面不远处那个沙民聚落。”

耿煊恍然。

“他们得了董观的传讯,组织了民兵,对那些散在荒野中的部落民进行捕杀。

他们察觉了这边的动静,以为是部落民在搞事,就安排了一些夜骑过来查看情况,结果反而落到了我们散出去的哨探手中。”

“黑风军”的哨探,用的都是玄幽铁骑。

面对这些聚落民兵,自然是轻松拿捏。

但凡出现一个死伤,那都是对玄幽铁骑的这个超级兵种的不尊重。

“你们打算怎么处理?”耿煊询问。

宋明烛没有回答,而是看向刘牧。

他的职责,正逐渐朝“内政”转化。

对他来说,现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营地的建设。

这种和战斗相关之事,自然有刘牧去操心。

刘牧心中,显然也早有成算。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便给出了他的“解法”。

只见他沉声道:

“军主,我也正想与您说这事……我想现在就将四野堡拿下。”

耿煊静静的听着,不做任何表态。

刘牧继续道:

“那些顽抗的,统统杀掉。

那些愿意投降的,全部迁来此处。

老弱调去后方,青壮留下用作用作营建的苦力。

至于四野堡,则将其烧毁,尽可能破坏、污染其水源。”

听到这里,耿煊皱起了眉头。

刘牧见状,心中突地一跳,赶紧解释道:

“咱们便是什么也不做,放任他们就在旁边,他们的结局,也不会有多好,只会比现在更糟糕!”

耿煊一怔,而后恍然,轻声道:“董观!”

刘牧点头,道:“是的,就是董观。”

“四野堡与咱们这里相距二十多里,又有大批现成的屋舍。

一旦董观率大军逼近,他必会将之征用,并以此为基础,扩建营地,成为与咱们对垒的策源之地。

……咱们不能让他占了这个便宜。

以董观的做法,既然吃掉了四野堡,里面那些人还能有个好?

所有的粮食,都会被收集起来,征为军粮。

那些没用的老弱,他不可能留着消耗宝贵的军粮。

那些有用的青壮,也都会迅速榨干所有的价值。

若他们提供的价值赶不上他们每日的消耗,他同样会毫不犹豫的将其处理掉……或者,让他们来冲击咱们的营地,投石问路,试探咱们的应对!”

耿煊默然。

听起来有些残酷,可这种做法,却不是董观独有的,而是各州军镇的“通用解法”。

一旦某地成为战场,那平日里为了维持统治而存在温情脉脉的面纱,都会被迅速扯掉。

周边的一切人、事、物,都要为战争服务。

区域内的人,有且仅有两个选择。

有益于战争的,就以各种方式投入战争,哪怕是以“军粮”、以“耗材”的方式。

无益于战争,甚至可能存在潜在妨碍的,哪怕只是消耗一定的粮食和饮水,那也都是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的。

将后方的粮草,运到一线战场,途中的消耗是非常恐怖的。

前线多一个人消耗,一两千里之外的后方,可能就要从十个人嘴里抢走食物。

如此简单的一道计算题,是个理智人都知道该如何做。

耿煊沉默。

刘牧的话却还没有完。

“……以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董观的大军,落后我们大约一天的行程。

我们不仅要清除掉‘四野堡’这个距离最近的障碍,我还想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将方圆百里之内存在的、可供他借力的聚落,通通拔除掉。

便是那些距离远,不便直接行动的,我们也要将信息扩散出去。

我相信,以他们对董观的了解,都不需要我们催促,他们自己就会纷纷出逃。”

以董观的“赫赫威名”,不管以往那些聚落对他如何恭顺,可一旦让他们知道,自家所在地不幸成为前线战场,那些沙民必会舍下一切亡命出逃。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留下的结局是什么。

地广人稀的幽州,将罕见的出现逃亡潮。

虽然,这是董观的“威名”造成的。

可自己,却依然负有直接的责任。

对此,耿煊倒是没有内耗自责什么的。

因为他非常清楚,不是此处,就是彼处,总会有那么一处,会不幸的成为战场前线。

他虽然很想将战场挪到荒芜人烟的广袤荒原之中,尽可能减少对普通生民的滋扰。

但只一个问题就把他将死了。

水。

玄幽马加苍岚马,超过十万。

“黑风军”将士加起来,也超过十万。

即便只是满足最低生活所需,每日所需消耗的洁净饮水,那都是一个海量!

他之所以选择在这里落足,最重要的原因,不就是因为后面有一处出水量足够巨大的地下活水么!

所以,对于这必然会引发的连锁后果,他没什么好自责内耗的,他只是为这些素未谋面的沙民们接下来的遭遇默哀了两分钟,便点头同意了刘牧的计划。

“去吧,只要你认为合适的行动,就去做吧。

……不过,能不杀就不杀。

你还可提醒他们,若想摆脱董观的魔爪,可以往西边跑。”耿煊还轻声叮嘱道。

刘牧看了他一眼,轻声回道:

“……我们的恶名,董观早就帮我们宣扬开了。

董观固然可怕,可咱们才是让他们切齿痛恨的。

在他们看来,这场灾难,根本就是咱们引发的!”

“……”

耿煊无话可说了。

虽然他很想反驳,但站在这些沙民的角度,这其实没错。

自己才是那个给玄幽二州带来灾难与杀劫之人。

若是没有自己,现在玄幽二州,包括那些最受歧视的异族部落在内,都会沉浸在董观南侵取得的辉煌战果,以及他们所能跟着享受到的丰厚红利之中!

只要是董观体系中的一员,哪怕是最卑贱的奴婢仆役,都会有吃肉喝汤的机会。

现在,这样的机会被自己搅没了不说。

还在玄幽二州来来回回,没完没了的祸害。

他们不恨自己才怪!

恍然醒悟过来的耿煊,只是摆了摆手,道:“将能做的都做了,至于能有多少效果,就看天意吧。”

说罢,他便再不谈及此事,主动结束了这个话题。

刘牧郑重一礼之后,便带着规模过万的铁骑,迅速离营而去。

和上一波离营的铁狼等人,也没差多久。

不同的是,铁狼等人往西。

而刘牧等人往东。

剩下的铁骑,一部分散向各处,防止那些一路尾随的“苍蝇”们的靠近。

一部分则与其他人一起,参与到营地的快速搭建之中。

耿煊默默的看了一阵,便将营地建设之事全权交由宋明烛,他本人则对宋明烛简单交代了两句值守,便也同样没入夜色深处。

从此往北约十里,恰有一条从西北到东南走向的、总长度不过四百多里的小型山脉。

没什么生机,也没有水源,甚至连个确切的名字都没有。

但这也是耿煊最终选在此处落脚的原因之一,这就相当于一道天然的防护墙,能够挡住董观铁骑从北面荒原俯冲而下。

只需在筑营之时,稍微兼顾一下,就能消除许多潜在的隐患,降低董观可用的“选项”。

耿煊孤身离营之后,径直北上。

很快就登上了这条小山脉最南端,距离营地不足二十里的山峰之上。

据耿煊提前了解到的情况,这也是这条长不过五百里的小山脉中,最出挑,也是最高的山峰。

还没完全登上峰顶,耿煊就已感觉到气温陡降,风也变得越来越烈。

耿煊没有停步,身形快速移动,身形在光秃秃的悬崖峭壁间,如轻灵魅影一般,不断飘摇而上。

没多久,他就已经登上了峰顶。

并不是一个尖锐的金字塔尖,而是一处面积超过十亩的,略微内凹下陷的山顶平台。

除了寒气逼人,狂风烈烈,耿煊最大的感受,就是天空的群星,前所未有的繁密,也前所未有的明亮。

仿佛头顶的“天”,都因此离自己更近了一些。

耿煊仰头看了看,心中如此猜想:“这是错觉吧?”

在他看来,从这峰顶到山脚这两三千米的距离差,在脚下大地与群星的距离之间,这差距微渺到可完全忽略不计。

现在,自己站在山顶觉得星更亮,天更近,不过是主观感受带来的变化而已。

仰头看了两眼,耿煊便摇了摇头,甩掉这些杂念,站在峰顶靠南侧边缘,直面猎猎寒风无休无止的吹拂,耿煊轻轻闭上了双眼。

再一次进入“天地桩”的状态之中。

虽然,他已经理智上认为,此处与别处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可在心灵上,当他再次接着“天地桩”的特性,进入那奇妙的境地之时。

原本,那单调到有些清冷估计的“天”中,似乎出现了隐约的群星。

在“天地桩”带来的妙境中,“我”戴“天”履“地”。

“天”在上,“地”在下,“我”在中。

彼此不相扰、不相干的“天”与“地”,因为有了“我”,开始出现了交互,有气韵在两者之间流动。

而供它们交互的、让气韵流动的“介质”,当然就是“我”。

现在,“我”的头顶上,在那气韵流动之间,仿佛还有群星缓缓转动,宛如斗转星移的残痕。

当然,这对耿煊的影响,也仅此而已。

这仿佛视觉残像一般的残痕,对于他的修炼,并没有任何影响。

无论是正面的,亦或是负面的。

当他进入这种状态之后,最关注的,反而是在“地”上蔓延开来的,在现实中无形无相,可在“天地桩”的妙境中,真的如网一般散开的“地听蛛网”。

于是,现实世界中,真实发生的一切,因为与大地的交互,接着“地听蛛网”的捕捉,清晰的反馈,并呈现在他的心灵之中。

南面近二十里外传来的,密集的动静,是最先被他捕获的。

通过这些动静勾勒出来的形态轮廓,耿煊已经大略看到了营地大约的模样。

而后,是分散在营地周边的一处处“震动源”,那是一名名玄幽铁骑分散在营地周围,哨探境界。

然后,耿煊捕捉到了东南方向,三十多里外传来的密集动静。

那是四野堡。

那是刘牧的铁骑。

那是刘牧凭着远超四野堡的强横实力,轻易突破对方的防御,纵起驰入四野堡之内。

嗯,驰入堡内的,只有五百骑。

其余近万骑,都停留在堡外。

只是这不足二十分之一的力量,对这四野堡形成碾压之势,一是绰绰有余。

后面的动静,就比较零碎,也显得有些凌乱,可结合陆续跨越三十多里的夜空,不断没入眉心的氤氲红气,耿煊也知道那里正在发生什么。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原本凌乱的动静,重新变得有序起来。

聚在堡内的人丁,开始源源不断的从堡内踉跄而出,并在五百铁骑的押送下,拖家带口,一路向西,也就宋明烛等人所在方向接近。

又过了一会儿,那停留在堡外的近万骑,没有返回,而是折向往南。

通过地听蛛网,耿煊知道,就在他们前方约二十多里之外,便又有一个聚落存在。

在这两批人接连离开之后,本来应该已经人去楼空的四野堡,却不时有或轻或重的震动落入“地听蛛网”之中。

站在无名峰顶,“享受着”猎猎寒风的耿煊,忍不住睁开了眼睛。

然后,他便见东南方向,有赤红色的焰光冲天。

凭着敏锐的、视夜如昼的目力,哪怕隔着三十多里的距离,耿煊也隐约能看见熊熊烈焰那张牙舞爪的肆意轮廓。

其实,这样的晚上,这样的距离,即便没有他这般敏锐的目力,依然能够清晰看见彼处正被大伙吞噬的濒死惨样。

耿煊看了几眼,确认了一下情况,便收回了目光,继续沉浸在“天地桩”带来的唯我妙境之中。

而就在此刻,在耿煊以南二十里外的营地之内,同样有一道道身影暂停了手中的忙碌,扭头转身,朝着东方夜空行注目礼。

一双双被夜色吞没的瞳孔之内,都倒映出一朵朵缭绕恍惚的赤红,仿佛一束束摇曳的烛火。

很快,以宋明烛为首的高层率先反应过来,提醒众人不要分心。

于是,众人很快就继续专注于各自的事务之上。

哪怕东方夜空中传来的赤红焰光逐渐暗淡,成群结队的踉跄身影在五百铁骑的押送下缓缓接近,都没再引发大规模的关注。

在超过十万人的齐心努力下,一座营地从无到有,迅速在大地上铺展开来。

往西,就连后方距离还有十余里的,部落所在地,也被一点点囊括其中。

往北,一点点向着山脚接近。

夜尽天明。

营地初有轮廓,远未彻底成型。

已有部分人开始进入梦乡,另有许多人,依然在不停歇的忙碌着。

对于普通人来说,修炼者无论修为高低,都相当于一具具工程机械。

按照这个世道的普遍观念,会将挖坑填土一类的劳作视为贱役,为所有修炼者天然排斥。

可“黑风军”不同,在耿煊的持续改造下,他们的观念,早就与传统修炼者的思维,有了巨大的不同。

更何况,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必须利用这宝贵的空窗期,尽可能赶在董观的大军抵达之前,积累下足够多的优势。

而在超十万的玄幽铁骑威胁下,最大的优势,当然就是深挖沟,高垒墙,尽可能阻遏玄幽铁骑的冲锋。

是以,没有一个人敢懈怠。

清楚知道营地进展,一切都在按计划推进的耿煊,也不急着下山,继续沉浸在“天地桩”的修炼之中。

直到中午前后,耿煊这才退出了修炼,徐徐睁开眼来。

心中,颇有些怅然不舍的情绪。

不过,“地听蛛网”捕捉到,有大量的动静从西南方向传来。

目标明确,径往营地所在方向而来。

速度颇快。

就在他睁眼醒来之时,距离营地最西端,已经不足二十里的距离。

通过震动反馈到他脑海中的画面,最惹眼的,便是一千铁骑。

毫无疑问,这是随铁狼离去的五千骑中的一部分。

耿煊还发现,这支归营队伍的规模,远不止这一千铁骑。

另有规模至少三千的苍岚马,跟随在这一千铁骑身后,一起往这营地赶来。

心中大约猜到是怎么回事的耿煊,当然要过去见上一见。

站在峰顶南侧边缘,耿煊微微俯首,就能看见在十余里外的大地上,铺展开来的营地建设。

耿煊将目光微微内收,看着下方从陡到缓,中间是有起伏,落差两三千米的嶙峋山脉。

忽地嘴角一弯,微微一笑。

原本仿佛与脚下高峰融为一体,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撼动的身形,忽然毫无征兆的向前扑倒。

看上去,与主动跳崖者没有任何区别。

就在他的身形即将从直立变为水平,猎猎寒风从身周掠过之时。

他的双脚,看似没有任何运劲用力的征兆,可却借着大师境“天地桩”带来的澎湃地力,让他的身体瞬间如被弹弓射出。

“嗖”的一下便向前飞窜而出。

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这般身体前倾,几乎与大地呈水平的姿态,恰与“相马术”圆满之后,他在大地上贴地疾行的姿态差不多。

风本是无形无相。

可此刻,这从身周吹拂而过,将他身体全部包围的狂风,却仿佛变成了有形有质的大手。

特别是那从身下吹拂而过的狂风,让他清晰的感觉到一股托举之力。

这股力量在向上托举着他的身体。

在与他身体本身向大地坠落的力量相对抗。

凭着以往的经验,耿煊更是知道,即便没有任何风,以他此刻的速度,相对于身周虚空来说,依然有猎猎狂风吹过。

更别说,这峰顶之上,本来就有终年不散的狂风。

借着这样的便利,除了最初从峰顶“弹飞”的那一刻,耿煊便再没有施展任何额外的手段。

只是凭丰富的经验,让身体找到了最佳的“借风”姿态。

然后,他静静旁观着这一切。

一边,是大地对身体强烈的拖拽之力。

从他双脚离地的那一刻起,就拼了命的将他往地上拽。

另一方面,是猎猎狂风从身下吹过之时,带来的托举之力。

在与大地的拖拽之力相对抗。

不过,问题在于,风是变化的,灵动的,琢磨不定的。

因此,这股托举之力,也是不稳定的。

大小不稳定。

方向也不稳定。

不仅有向上的托举,还会时而向左,时而向右,甚至有时候从背后往下压来。

而且,这种托举之力的分布也很不均匀。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以躯干胸腹为中心,均匀的在身体各处散开。

可也正因为如此,这种“理想状态”是最不可能发生的。

若不是有着足够丰富的经验,高超而精妙的运劲技巧。

随时调整,时刻对抗。

将外力的不稳定,通过自身的迅速变化进行自适应,自平衡。

若非如此,在他跃出峰顶后不久,身体就会完全失控,不由自主,甚至可能直接打起旋来。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

从峰顶一跃而下的他,身形一边快速向前,一边快速下坠。

但这个“快速”,却远比自由落地缓慢得多。

而且,坠速颇为均匀,而不是呈加速度下坠。

当他的身形落地之时,回头看去。

耿煊凭目力观察判断,自己大约下坠了近五百米的高度。

而与峰顶的水平距离,却明显超过了五百米,将近千米。

“也算是一次成功的滑行了。”耿煊心中如此评价。

虽然,这和他预期的最佳情况,还有颇多差距,但他对此,却已经非常满意了。

这至少证明,这个方向,算是蹚对了。

至于失败了怎么办?

反正摔不死,最多落地时狼狈一点。

又不是真的悬崖峭壁。

这也是耿煊第一次就敢如此尝试的底气所在。

耿煊没再做第二次尝试,回头转身,继续往山脚方向行去。

他的心中,则在复盘刚才“坠崖”期间,身体的诸般感受。

“下一次,可以更进一步,离崖之时的速度,可以更快一点,这样,就能借到更多的托举风力。”

“……不过,这风力越大,便越不可控。

身体要抵消这种负面状态,就必须做出更复杂的应对操作。”

“最大的困难,是双脚离地,身处虚空,没有依托。

无从借力,也无从卸力,只这一点,就让所有操作,难度都要暴涨,而效果,却反而是下降的。”

“消耗之大,过于恐怖。

而且,因为双脚离地,‘天地桩’带来的,借地力快速恢复的优势,也消失得干干净净。”

“这还只是简单的、短距离的滑行。

若要滑行的更远,甚至是真正的飞行,在此基础上,难度还要增加十倍百倍!”

“所以,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应对方式,是完全不可取的。

……在实现‘飞’这个目标之前,得先将这个问题攻克。”

如何攻克,耿煊心中也有了思路,还不止一种。

一门功法,亦或者一门秘术,只要能解决问题,就都可尝试。

这对其他人来说,就已经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不过,对耿煊来说,有了清晰的路径之后,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剩下那一小半,要解决起来,反倒没那么难了。

耿煊一边下山,一边整理着心中思绪。

随着思绪明晰,脚步也轻快起来。

当他从山中走出,返回营地,这些思虑,已被他妥帖的收在心底。

此刻,一行队伍,也刚好从西面抵达营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