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大明舰队 > 第三百七十二章 江宁战前准备

大明舰队 第三百七十二章 江宁战前准备

作者:铁血坦克兵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明岛,一艘艘庞大的战舰停泊在岸边码头上,不断有人搬运着货物上上下下。

南京号战列舰上,桅杆上下都有人在工作,工人们正在把桅杆上的软帆一块块拆卸下来。这是进行换帆的工作。

为什么要更换船帆呢?其实当年不管是荷兰人还是葡萄牙人,西方的软帆船抵达澳门之后,若是在冬天要北上日本的,或者是夏天要从日本往南走的,很多西方船只都会换帆,把西式软帆换成中式硬帆,不过是特制的硬帆,也不完全是中式硬帆。

这个和风向有关,西式软帆船虽然在顺风的时候速度很快,可是在大角度侧风,或者是逆风的情况下,西式软帆船就只能走“之”字型的航路,而不能走直线。

在西式船通过一些比较狭窄水域的时候,因为航道不是特别宽,中间有岛屿和暗礁,船队就无法再走“之”字型航路来利用风力。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就会有荷兰船、葡萄牙船和西班牙船在澳门更换船帆,把软帆换成硬帆。

当年的一些文献资料中,都有提到换帆的事情,于是在台湾海峡到日本海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西式船体和桅杆,西式前三角帆和各种小帆,可是主帆却是中式硬帆的船只。

其实中式硬帆,在逆风和侧风的情况下,对风力的利用率要高于软帆,因为软帆纯粹就是利用风力来推动船只航行;而硬帆,却有着空气动力学的原理。

举例说,硬帆在接受大角度侧风的情况下,风是从斜前方吹来,几乎就算逆风了,在这种情况下西式软帆船是无法航行的,可是硬帆船可以。因为硬帆船在承受这种大角度逆风时,只要风帆转动一定的角度,就相当于机翼在空气当中往前推进,但是却能给飞机提供了一个由下往上的推力,推力和机翼的方向成九十度直角。

硬帆船逆风航行,也是这个原理,风帆转动一定的角度,前面的风吹过来,在风帆的两面形成了速度不一样的气流,就给了船一个往前的推动力。这个推动力有点不是很直,就依靠其他的小帆,还有后面的船舵来弥补。

其实操纵帆船,是一门很复杂的技术。

战列舰即将进入长江航道,顺风的季节已经过去了,狭窄的长江航道又不利于船只在长江中走“之”字型航路,所以要更换船帆。

真实历史上后来发生的鸦片战争,英军舰队进入长江,是在东南风季节进入的,也就是在七月到八月份的时候进入长江,利用风向进入长江,所以英军船队不需要更换船帆。而明军南洋海军因为舰员训练等各方面的因素,原计划是五月份进入长江,八月份之前攻打江宁,但是计划有变,等舰队抵达崇明岛的时候,风向已经变了,所以只能更换船帆。

这次攻击江宁的行动,除了南洋海军舰队之外,张煌言的三万浙军也参加了这次行动。

论战斗力,张煌言的浙军战斗力远远比不上琼州军的战斗力。用王新宇的说法,浙军是只能龟缩在城堡内固守,很难在野战中打败敌人。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南洋海军的战舰,加上海军陆战队,完全可以配合浙军作战。

另外,清军的主力都在武昌一带,就连漕运兵也被派去了武昌,江宁清军兵力薄弱,八旗兵都被调去武昌了,绿营主力也去了武昌,在江宁只剩下耿精忠的一万汉八旗和梁化凤的五千绿营兵,还有在江宁等地招募的八万民壮和辅兵。

民壮和临时招募的辅兵,就是普通老百姓,战斗力很差的,根本不算军队,只有借助城墙防御才能挡得住精锐部队。

可是如此之多的战列舰和巡航舰,仅仅依靠舰炮,就能完全压制清军,摧毁城墙。明军还有攻城臼炮。随着火药技术的发展,轰开城墙已经不成问题。一旦城墙被炸开,民壮和辅兵就是砧板上的鱼肉,根本不是正规军的对手,哪怕碰到浙军他们都打不过。

要攻克江宁城,最关键的是耿精忠是否愿意配合。论战斗力,三万浙军未必能打得过耿精忠的一万汉八旗。若是耿精忠反了,梁化凤的五千绿营兵就根本不算什么。

目前的浙军,也是半火器化的军队,浙军的远程武器主要是鸟铳,大约有九千鸟铳兵,其中装备了鸟铳八千支,自生火铳(燧发枪)一千支,炮兵一千人。其余的两万人都是冷兵器兵,配备长枪、长戟、长斧、苗刀、盾牌和弓箭等兵器。

浙军炮兵,实力当然远远不能同琼州军炮兵相比。浙军的主要炮兵力量使用的都是红夷大炮之类的不容易移动的重炮,还有一些架在城墙上的小炮。因为大部分的火炮都没有便于移动的大轮炮架,所以浙军炮兵主力并未跟随大军出征,只派遣了一千新式炮兵出征。

出征的一千浙军炮兵,使用的也是和琼州军一样的新式火炮,安装了大轮炮架,采用了炮车和弹药车的方式,可以用骡马牵引快速移动。另外,浙军炮兵当中还有四门六十四磅臼炮,可以用来轰击江宁城墙。

当然了,一千浙军炮兵的火力还是不够,无法压制城内守军的大炮。但是没关系,有南洋海军陆战队配合。

届时,在攻打江宁城的时候,一部分海军官兵可以把舰炮从船上拆卸下来,装上车运到城外攻城阵地上,在海军陆战队的保护下,用舰炮向城墙轰击。

江宁城内,原本的南京故宫已经被清廷改成满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宫里面。清军占领了南京之后,对南京故宫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一些大殿之类的改成了将军和都统衙门,还有部分大殿被拆毁,改建成一栋栋居民的住房,用来供给旗人居住。原本南京故宫里面住人的建筑物,居住了清军高级军官和他们的家眷。

南京故宫这时候早已面目全非,变成了居住旗人的满城,清廷还加高了故宫城墙,在城墙上布置了大炮,用来防止城内汉人造反。

耿精忠来到江宁之后,并没有住在满城内,而是另外选址,新造一座靖南王府。(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