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灵异 > 古墓幽魂人鬼恋 > 野人之谜(4)

古墓幽魂人鬼恋 野人之谜(4)

作者:黄蜂老人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8: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搜集”野人”的证据

在湖北省委和中国科学院的领导下,1977年组织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野人考察队。考察队员来自北京、上海、陕西、四川、湖北等省市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博物馆、动物园的专业人员,武汉部队33700部队派出了侦察支队,房县和神农架林区派出了熟悉情况的干部和向导。办公室设在神农架林区文化馆。这次考察历时140天。考察队员在当地群众的热情支持下,登险峰,爬悬崖,在山洞栖身,与野兽共宿,足迹遍布神农架及其周围方圆1500多平方公里的深山峡谷,用辛勤的汗水换回了大量的资料。

1977年6月19日晚,“野考一队”李健(原湖北省郧阳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接到一个紧急电话,报告了房县桥上公社群力大队女社员龚玉兰和她的4岁的儿子杨明安在水池垭路遇野人,疲惫不堪的野考队员黄石波等人立刻赶到现场,找到了龚玉兰了解情况。在龚玉兰的带领下,找到野人蹭痒的那棵大松树,并在那棵树上取下几十根棕褐色的毛。毛是从1.3米到1.8米高处的树干上找到的。从形状、粗细来看,与人的头发十分相似。后经武汉、北京等科研部门用显微镜观察,并与灵长目的动物--猕猴、金丝猴、白眉长臂猿、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现代人的毛发作了比较。结果证明:野人毛主要形态结构特征明显不同于上述灵长目动物。以后又从7个地方找到了7份野人毛发,均是如此。

这次毛发鉴定,首次使用了微观水平的实验方法,标志着我国野人之谜的研究已经开始从神话传说、目击者提供证词这样的原始初级阶段向科学考察阶段进展。

1977年6月中旬,野考队员沿着100里无人区阴峪河一线向海拔3000多米的主峰攀登。就在那残积的雪地上,考察队民工刘大个子发现了一行清晰的脚印,一左一右地排列着,每一步跨度都在1米左右,足印长25厘米,弧度30度,大脚趾与其它四趾分开,脚掌前宽后窄。显然是一种两足行走的动物脚趾。在神农架板壁岩下,一次发现100多个脚印,最大的脚印长达42厘米。考察队首次灌制出5个石膏模型。经公安部门技术员鉴定,判断出既不是人的脚印,也不是其它动物的脚印,可能是野人的脚印。这个野人应该身高大约2米左右,体重约150公斤。

1977年8月30日,青年工人萧兴扬在林区泮水公社的龙洞沟发现了一个个子不高的毛人。这个毛人两足直立行走。考察队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左赴现场,虽未捉到毛人,但发现了它留下的脚印和粪便,拍了照片,并对脚印浇铸了石膏模型。脚印全长24.5厘米,前宽后窄,大趾与其它四趾分开,缺乏足弓,脚掌微向内弯。这一脚印肯定不是熊的,而是属于灵长类的,似乎兼有人和猿的特点。

1980年野考队发现近千只野人脚印,最大的脚印长度为48厘米,步幅最大为2.2米。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执行主席、华东师大生物系副教授刘民壮断言:脚印是野人的间接证据,脚印多证明神农架是野人的老窝,有野人的群体。

作为旁证的另一手材料,就是关于野人窝的3次发现,其共同点是用多根竹子束扭编成沙发状。1980年6月上旬,考察队员在红岩子西南坡海拔2680米的竹林中,发现用箭竹编成的窝,每束竹子约七、八根旋转编织,形成沙发椅。长约89厘米,高约1米。同年6月5日,考察队员在枪刀山也发现了用竹子编织的窝,把90根竹子扭成一把,互相压在一起,成圆椅状,长1.5米,距离50米处又发现42厘米长野人脚印。没有用手劳动,是编不出这种窝的。人又没有这样大的力气,当时认为这是力大无穷的野人的杰作。

作为另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化验野人的粪便。1976年11月前,在靠近神农架的房县蔡子洼东侧,曾有多人多次在这个地方发现过野人,考察队对这里进行了现场搜索,在山梁半坡一个陡崖顶部发现了野人的6堆粪便,都已干燥。经观察,有较多未消化的果皮,野栗皮等残渣,在萧兴扬发现野人的地方找到的粪便中,还发现大量昆虫蛹皮,粪便直径2.5厘米,这些粪便与熊、猴、猩猩的均不相同,且又与人的粪便有差异。人是不会吃昆虫与野果皮的。1980年考察队又多次找到野人的粪便,经分析粪便内有未消化的竹笋、橡子和小动物的毛骨,粪便呈盘状,在2个呈八字形的脚印之间,这明显和其它动物大便方式不同,而与人相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