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开阳四式 > 初入江湖 第二十六章 佛与道辩

开阳四式 初入江湖 第二十六章 佛与道辩

作者:东斤苔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8: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武当共七十二峰,主峰天柱又有金顶之称,在直插云霄,众峰拱托的险峻绝顶上建了一座旷古绝今的道宫——太和宫。

这也是武当唯一一座不能让游人香客进入的道宫,传闻里面住着武当的掌门与辈分极高的一群老神仙。

除太和宫外,武当还有五宫二观,分别是南岩,紫霄,玉虚,五龙,遇真五宫和复真,无和二观。

此行便是去云居峰上的玉虚宫进香,那儿也是白若求得姻缘上上签的地方。

六宫二观靠得很近,一峰一个全凑在一堆,遇真宫便在大明峰上,过了一道云桥便是云居峰。

云桥长约一百来丈,少顷众人便走到了头,脚踏实地的感觉让每个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北上芸与杨南关是最后走出云桥的,只见前一刻还在昏迷的少年一脚踏在岩地上时猛地便醒了过来,满脸惊魂未定的模样看着有些好笑,不过有一个黑瘦少年笑不出来。

同样有一座小道庵落在云桥的这一边,不过没有又一块虎石在此。顾大洪如长枪般挺立着在等姗姗迟来的少年与少女,而白洛与顾小胖的声音则从小道庵中不断传出。

“洛姨,小洪想吃糖葫芦。”

“吃个屁吃,一天就知道吃吃吃,这山上哪来的糖葫芦卖,要吃去摘些山楂,反正差不多。”

“那下山的时候给我买,好不好嘛洛姨?”

“不好,滚蛋……”

看到少女挽着少年平安走出,顾大洪目光微闪,眼中极为隐蔽的沮丧之色浮过,继而转身缓走走了。

杨南关冲北上芸虚弱的笑了笑后,道:“谢谢,我能走。”

少女微微颔首,松开了少年径自走了。此刻她的脸上红润已退,面上平静,心跳却比平常时刻快了几分,而少年在摸了摸脑袋后也慢慢跟了上去。

这座小道庵自然不是玉虚宫,那座名传天下的道宫乃是坐落在云居峰之巅,须再往上走个一千多石阶方可抵达。

沿着石阶向上走,又过了几个小道庵与小道宫后,众人离玉虚宫已只剩不到两百阶。

抬头隐隐便可望见峰顶那藏身云雾中的庞然大物,而这时,白若却忽然停下了脚步,面带惑色。

每月初三登玉虚宫时,游人香客都是鼎盛至极,而此刻一同在石阶上的却并未有多少人,与此前相比简直是冷清至极。

而且在山脚的时候,白若甚至还瞧见了几个和尚……

似是看出了夫人在想什么,北上桀笑道:“忘了说了,今日是辩法的日子,佛来道辩,法场在南岩宫与紫霄宫,上完香后可以去瞧瞧。”

不过话音刚落,北上桀突然笑容一收,似是想到了什么,望着夫人不语。

“辩法。”

杨南关心中一动,想起了老头子曾说过辩法不过是秃驴与臭道士的吵架,跟泼妇骂街一样,不过看着还是挺有意思的。

“都快到了,还磨叽什么啊?怎的这么拖拖拉拉的。”

白若的不耐烦已经写在了脸上,众人只见一道白影闪出,她便已在十五六阶之外了,头也不回的往上走着。

“走吧,上完香再说。”

白若轻声说道,离得虽然不近,但杨南关能很清楚的听到她的声音,也从中听出了一点莫名的情绪,似是厌恶。

随着一阶一阶的向上走,一座庞大雄伟的宫殿渐渐在云雾中显出身形,旭日的光洒在其上显得其格外庄严。

踏出最后一道石阶,落脚在一张占地五里有余的八卦图上时,众人算是进到了玉虚宫。

两侧开阔无比,朱红色的高墙矗立在二十丈外,正中开有三门,九道石阶铺于门前,中门上挂有一块门匾,其上刻有五个大字——玄天玉虚宫。

高墙之后,隐约可见连绵的成群建筑,雄浑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

玉虚宫已立于极高之地,东边比它略矮一头的是遇真宫,北边比它略高一头的是太和宫,而西边与南边则是复真观和紫霄宫。

宫殿辉煌,建于高峰之顶有若仙宫琼阁。

眉须皆白的老道士正领着二十来个小道士迎着东升的朝阳念诵《小灵藏经》,背负木剑的七八个二十来岁的年轻道士在接待香客游人,满面笑意。

一个三十多岁的道士瞧见了白若,脸上笑意更浓了几分,迎了过来,问道:“还是进香吗?”

“嗯,不过她可能是来求签的。”到了玉虚宫,白若的心情似乎好转了几分,脸上有了笑颜。

她指着十丈开外那蹲在地上无聊的看着老道士和小道士念经的白洛,笑盈盈说道。

没有听清内容但听到熟悉的声音,白洛扭头,无奈道:“可算是来了,我等的腿都麻了。”

这般说着,白洛站起身拍了拍腿后走了过来。

“你刚才在说什么?”

“没什么。”

白若笑着摇头,九人在那道士的带领下上了台阶,进了玉虚门。

宫殿繁多,所用之木多为檀香,雅香淡淡。

道士带着众人走在廊腰上一番七拐八拐,半盏茶功夫后,在一座大殿前停下了脚步。

入眼便是一尊燃着一根长香与诸多小香的大炉,大炉所对正前方的宫殿中,真武大帝脚踏祥龟,微昂着头像是在凝视给他进香的游人香客,也像是在凝眸天穹。

长香是道庭中顶好的沉龙香,静心凝神之效极佳,小香则是香客们进的香,等会儿白若进的香也会插在大炉中,且同来的无论有几人,都只能有三炷香,都只能是一人上香,这是武当的规矩。

白若一人小步走到供奉的真武大帝与其他一些神仙的宫殿前等着,待接过那道士递来的三支燃香,整了整衣衫后走了进去。

她跪在一个空的蒲团上,双目合上,双手持香,低声默念。

这是在祈祷,在向真武大帝与诸多神仙祈祷一切平安无事。

北上桀满脸带笑的望着妻子的背影,与众人一同侯在外头,而一道白衣身影却悄悄离开了。

白洛看见了在左边的过道上不断有游人拿着一根竹制的小签或悲或喜的走出,显然,那边是求签的地方。

片刻后,白若起身,将香郑重的递给那道士,进香的最后一步便是道人插香,这也是武当的规矩。

走出大殿后,白若望了一眼众人,笑问北上桀:“丫头是去求签了吗?”

“十有八九。”北上桀笑着点头,众人也轻笑了起来。

在最后的一百多石阶里,气氛有些沉闷,北上桀便说了玉虚宫那准到令人发指的姻缘签,又隐晦的点了下白洛与镖局里的那个游侠儿……

除了还是一脸茫然或者说是心不在焉的小胖子,其余人很快就都知晓了白洛这次上山的目的,求签。

至于是何签,众人心里都有数,只有白洛还以为自己将所有人都蒙在鼓里。

原地等了约莫半柱香功夫,只见白洛一脸喜滋滋的迈着步子走回来,像是求到了上签或是上上签的样子。

“去干嘛了?怎么这么久?”白若强忍笑意,板着脸问道。

白洛直视着姐姐,眼睛一眨不眨:“没干嘛啊,就随便溜达了一下,走吧,走吧。”

回答的干脆利落,显然是早有预料,就冲这份说谎话不眨眼的深厚功力,北上芸都想给这个单纯的姨娘竖个大拇指。

“算了,你这丫头,走吧。”

白若朝那道士笑着点了点头,在其目送下带着众人走出玉虚宫,又走出玉虚门,消失在了道人的视野里。

从最顶上的八卦图踏出,身前是一眼望不到底,蜿蜒如龙的石阶。

白若慢慢拾阶而下,边走边轻声问道:“去看辩法吗?不去的话我们回镖局。”

话音刚落,白若的手便被一只粗糙的大手握住了,白洛的声音也同时响起。

“我不去,没意思。”

“那小洪也不去,洛姨你给小洪买糖葫芦好不好?”

小胖子似是瞧出了白洛心情不错,赶忙挽着她的手轻轻摇晃着,试着能不能搞到糖葫芦。

“行,要多少有多少。”

白洛心情是真的不错,还摸了摸小胖子的小脑瓜,牵起了他的手。

“我跟着四个小家伙吧,他们好像想去。”这时,朱尧笑道。

北上桀望了一眼想去又不吭声的四个小家伙,点了点头。

“那走吧。”

一路无言,只有小胖子说个不停,众人在南云桥处分道扬镳,杨南关感觉耳根总算是清净了。

还未踏上云桥,顾大洪突然走了过来,看着杨南关问道:“我扶你?”

“嗯。”

望了一眼桥下云雾散去了几分,露出了一些青翠面貌的深渊,杨南关缩了缩脖子,有些尴尬的点了点头。

两人说话间的功夫,北上文与北上芸已经率先踏上了云桥,随后是杨南关与顾大洪,再之后是朱尧。

刚踏上云桥,杨南关的脸色瞬间白了几分,他可以感觉到额头已经微微在冒汗,于是右手便不自觉的攥紧了顾大洪的衣衫。

这次走的比较快,三十息息不到,五人便走出了云桥。

入眼游人可谓鼎盛至极,多如丝缕,擦肩拾级而上。

这些人中有各峰道庵道宫里的道士,也有慕名而来的游侠,有士子富贾,也有换上了易服的高官显贵,地方百姓……

等到杨南关缓过劲来,五人混入人流拾级而上,耳边不断有游人的交谈声传来。

“听闻这次前来辨法的是小昭寺,不知是真是假。”一个背上挂着一把裹布大刀的游侠说道。

“哎,你这消息不太准确啊,这次来了有两寺,除了小昭寺还有一个寒山寺。”

“寒山寺?那不是在江南吗?隔这么远还跑来辩法,我记得江南不是有座青城山吗?干嘛舍近求远?”

“这话就看出了你见识浅短,天下道统,武当为尊,没听过吗?”

“还真没听过,不过你这话我听着很不爽,什么就叫我见识浅短,我那叫一心练刀,不闻世事。”

“嚯嚯嚯,得了吧,我还不知道你……”

一个游侠调侃起了斗大字儿不识几个的同伴,气得他差点拔了刀。

慢慢走过了一百来阶,杨南关的面色已经好转了许多,在默默听着身旁游侠们的交谈。

道庭四山,佛门六寺,杨南关都有在书中看到过。小昭寺与寒山寺正是六寺之二,小昭寺在东域,而那寒山寺远在江南。

“咚!”

这时,一眼望不到头的峰顶传来了一声悠扬厚重的钟声,声若雷霆,余音回荡天地间,久久不息。

这是紫霄钟的钟声。

作为紫霄宫的镇宫之宝,武当的八大道器之一,紫霄钟若是响起,必是宫中迎来了大事,而此次的大事便是辩法,佛来辩道。

峰顶紫霄宫前

一个白眉足有八寸之长的老道是盘坐在地上,合眸,手结黄庭印。其身后是一尊半人高的古朴紫钟,钟上雕龙画凤,方才便是这身穿紫服的白眉老道以雄浑的内力撼响了紫霄钟。

老道身前五丈远坐着一个眉目俊秀的小和尚,小和尚年纪最多不过二十,一身袈裟随风微动,嘴边温和的笑容让一些小娘看的都有些痴了,盯着小和尚的身影愣愣出神。

六宫二观的地面都是一张八卦图,石阶所对之处是为乾,也就是辩法之地,众人所立之地是乾门。

在那仍就在微微摆动着的紫霄钟之后,清一色二十来位紫袍老道坐在台阶上,神情庄重的齐声低诵着《南华经》,肃穆而庄严。

小和尚身后也盘坐着十来位僧人,双手合十,念诵着《金刚经》。

前来观辩的香客游人离得挺远,一撮一撮的坐着,本来很嘈杂的他们在听得紫霄钟的一声钟鸣后,全都静了下来。

此刻的峰顶静得只剩下诵经声,风拂过树叶的沙沙声和紫霄钟的余音。

重有千斤的紫霄钟越晃越慢,几息后彻底停了,这时老道人睁开眼,声如洪钟大吕:“何谓佛?”

闻言,小和尚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不假思索道:“明心见性为佛,解脱生死为佛,超越轮回为佛。佛者,渡几,渡人,渡世,以及微身渡万灵。”

一语落下,小和尚笑道:“到小僧了,何谓道?”

“道合万物,有人道,有天道。天道无常而人道有常,斗转星移是为道,花开花落是为道,云舒云卷是为道,一行一坐亦是道。道难述亦难言,吾类众生皆是道!”

话落,老道接着问道:“不得解,续问佛。”

“佛乃悟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之见一切法之初相。”

“不得解,续问道。”

“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此之一辩,彼之一驳。虽未有刀剑相向,但在每一答每一问的交锋中都透着股难言的意味。

那是道与佛的不断试探,有如佛陀与真武大帝的无形交手,令人不知不觉间便沉浸其中。

自古便存儒,释,道。六百年前大楚鼎盛之际也是儒门最盛之时。

但随着大楚的灭亡,儒门似乎也随之一蹶不振,没落已许久,如今只剩释与道争锋。

三年一小辩,五年一大辩。不过每次辩来辩去都是以无果收场,想来今年也会是如此。

游人香客们踏出最后一道石阶迈入紫霄宫时,无论是谁,神情都肃穆了几分,不在与身边的同伴交谈,都默默选了个位置坐下,听起了辩法。

杨南关一行五人也是如此,四家望了望,朱尧领着四个小家伙在离辩法中心不远也不近的一个地方坐了下来,聆听起了佛言与道言。

“佛法精妙,道法自然,两者并无相通,与道说佛,与佛论道,无异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辩来辩去,无意而已。”

任谁也很难想到,雄伟巍峨的紫霄大殿顶上竟会有一个樵夫打扮的古稀老头对道佛之争大放厥词。

老头面容粗犷,白发中参差长着黑发还夹着些木屑,满脸胡渣。穿着一身破破旧旧的麻衣,脱下来放在一边的破草鞋旁放着一把生了点锈的斧头。

身子半坐着,老头眺望着乾门,从怀中摸出几个鲜枣,在看着也不是很干净的麻衣上擦了擦后,挑了个大个儿的塞进嘴里。

片刻后,老头将嘴中的枣核一吐,不偏不倚的砸在了大殿下的一位身着紫金道袍的老道士头上。

那老道人白发满头,在脑后扎成髻,镶有金纹的紫金道袍上用颜色更深的暗金色针线在背上绣了一尊大钟,背上还斜挎着一柄看着有些年头了的桃木剑。

老道人相貌和蔼,隐约可见年轻时的几分俊逸。被枣核砸中了头,老道人并未不恼,反而神色越发恭敬,眼中还闪过缅怀之色。

“来了就上来,像个木头一样立在下面干嘛?”老头的声音淡淡传来,显然是早就知道殿下有人。

“是。”得了师叔召见,老道人应了一声。

脚尖轻点,老道的身形轻若鸿毛,扶摇直上,灵动飘渺有如白鹤翔飞,踏云而行,所使之轻功正是武当独步天下的身法——纵云梯。

稳稳落在大殿顶上,老道人轻步走到樵夫老头身边,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不过被他死死压住。

“师叔。”

“坐。”

老头瞧了他一眼,递了个枣过去,老道人轻轻接过,在老头身旁坐了下来,一起眺望着二里地外乾门处的辩法。

好久无言,只有老头吐枣核的声音。

武当十二辈,玄,元,空,悟,枯,真,虚,子,青,明,浩,圆。

十二辈一轮,当今武当辈分最大的是枯字辈的老掌门与其余五宫二观的宫主观主,不过这只是世人所知。

“小石头,咱们道门是不是没落了?”老头将最后一颗枣核吐掉,悠悠问道。

俗名叫石顷的紫霄宫主被师叔叫了小名,老脸一红后随即很快面色一正,说道:“道门永兴,武当不倒……”

“啪!”

紫霄宫主话没说完头上便挨了师叔一掌,被打得头一歪。

“别以为师叔看了三十来年柴就好糊弄了,你看看那帮小屁孩,连一个地渊境都没有,不是没落了是什么?”

老头指着那帮坐在太元紫霄宫门匾下的真字辈老道士,一脸愤懑,怒其不争。

随后老头转头瞥了一眼这个已经白发苍苍的师侄,火力全开。

“还有你小子,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吗?快一百岁了吧,还只是个大地渊,简直是愚笨至极……”

骂开了匣,老头就收不住了,妙语连珠,就像是老子在训不争气的儿子,将一大把年纪了的紫霄宫主像七十来年前一般训了个狗血淋头,而后者连连点头称是,竟还老泪盈眶。

老长老长的岁月不曾被师叔骂过了,石顷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刚上山那会儿,鼻子酸酸的,泪水不受控制的涌出。

“一骂就哭,都多大人了。”

老头停下骂势,皱着眉头拍了拍师侄的脑袋,语气中满是无奈。

单从容貌来看,两人的辈分其实应该倒一下,作为武当甚至天下道统辈分最老的几个道士,老头身在山中砍柴却不闻山中事已久,这次出来瞧瞧许久不曾看过了的辩法也是凑巧,毕竟砍了三十多年柴,再喜欢也乏了。

“小子,别哭了,有故人来了。”老头忽然抬起了头,望向了正缓步从石阶踏上来的一老一少两道身影,笑着露出了满口黄牙。

“当年他境界还不如你,现在你看看他,再看看你,唉!”

故人?

老道士抬起头,也睁着泪眼望了过去,待看到一个魁梧老者时,向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紫霄宫主再次失态,胡乱的抹了一把满脸的鼻涕眼泪,神色惊喜,让人瞧着有说不出的滑稽。

“佛言众生平等,问,帝王将相与布衣百姓何来平等一说?”

小和尚很难缠,几番口舌交锋,老道士竟是没占到半分便宜,不过同样,小和尚也没占到便宜,一佛一道势均力敌,舌绽莲花。

“阿弥陀佛,众生各皆有其命,富贵或贫贱命中注定,然,限于一世。

此之一世为民,死后轮回亦可为王为相,此谓佛之众生平等,不以一世概而论之。”

“问道,何修道?修何道?”

“佛言轮回,吾等道者修长生,只图一世,故为长生而修道,修长生之道。”

“问佛,舍身饲虎令其饱食,而其后加以害人,如何?”

“佛……”

一小僧一老道字句铿锵有力,峰顶响彻着他们二人的声音,恍如大道之音。

朝阳东升,云雾渐散。

外行瞧热闹,内行看门道。峰顶上九成九的人都是来凑热闹的,不过即使如此,他们也是觉得不虚此行。

字字真言听在耳中,心境前所未有的平静,少数一些到了武道瓶颈的江湖武夫甚至目光渐渐变得空灵,入了佛门所言的顿悟之境,若是从中能有所得,必将打破桎梏,心境与修为皆更上一层楼。

当此时,前来以观辩法的游人渐少,一个身形魁梧的灰袍老者带着一位妙曼的黄衣女子悠悠而来,随意寻了个位置,席地坐下。

观其模样,老者约是花甲之年,两鬓斑白,眼角皱纹淡淡,犹如一位寻常的老人,不过这位老人双目却是炯炯有神,眼神温和中夹杂着些许难以察觉的威严。

黄衣女子约是桃李之年,黑发如墨,蒙着半面黄纱。眉目犹如被最精巧的画师细细勾勒过,肤若凝脂,使人一眼望去,惊为天人。

女子乖巧的坐在老者身旁,不过似乎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她根本就静不下心去听辨法,没一会儿一双美目便东张西望。

很快,女子眼珠子一转,玩心顿起,开始用眼神捉弄起了一些悄悄盯着自己看的少年。

微微的一个挑眉便让那些少年惊慌失措,面红耳赤,而少女则默声轻笑着,眉目弯弯,甚是诱人。

忽而,少女望见了一个有些熟悉的面容,整个人顿时一恍惚。

那是一个有些独特的少年,那少年相貌只能算是一般,黑瘦黑瘦的,不过背却挺得有如一柄长枪,身形巍然不动如山。

黑瘦少年的旁边还有一个俊朗出尘的白净少年,一脸似有所悟的颇俊青年,相貌清雅的少女,还有一个气息不俗的瘦汉子。

不过这些,都没有入女子的眼中,这一刻连世家大族的翘楚都没用正眼瞧过几次的黄衣女子竟被一个看上去很平凡的少年吸引了全部注意力,盯着他看了许久,愣愣出神。

沉浸在辩法中的顾大洪似有所感,扭头向黄衣女子的方向望去。

四目一对,少年先是眼中闪过一抹惊艳之色,不过旋即很快便扭回了头,几乎是在不到一个呼吸的功夫便又沉浸回了辩法中。

不是他!

四目相对的一瞬间,女子便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先是感到失落,随后,她懵了。

她看见了那少年只是瞥了自己一眼,然后就扭头了,女子不由秀眉蹙起,杏目一竖,瞪大眼睛气鼓鼓的盯着这个与故人有些相似的黑瘦少年。

习惯了被男子注视的感觉,忽然遭到了一个少年近乎无视的待遇,武怡婧不服输的性子就上来了,她就不信了,区区一个乳臭未干的少年能有如此定力,能对她这样一个大美人视而不见。

足足瞪了那少年有二十来息功夫,武怡婧泄气了,眨巴着有些干涩的双眼,心中郁闷无比。

这二十几息的功夫里,那少年只瞧了她一眼,那一眼中还带着浓浓的疑惑,就像是在问你为什么要盯着我?

武怡婧都怀疑这个少年是不是个男人,怎的对自己这等美人都全无兴趣。

虽说笼着面纱,不过这应该不影响自己的魅力,这一点武怡婧对自己向来有莫大的自信。

然而,今时今日,她吃瘪了,在一个看起来最多不过十五岁的少年这儿吃瘪了,受到了很大很大的打击,不过很快,她就收拾好了心情。

“龙阳之好,一定是龙阳之好。”武怡婧在心中暗道,恶意的想到了一个似乎很合理的解释。

而与此同时,顾大洪心中也甚是奇怪,一度觉得是不是小洪在他睡着的时候为他的脸上做了画。

否则怎会有个眉目极美极美的姑娘紧盯着他这个平凡的小子猛看,他可不认为自己有吸引美女青睐的资本,至少,现在没有。

随着时间的流逝,前来观辩的游人也越来越多,不过每人从踏出石阶到寻地落座都是静悄悄的,连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也都不吵不闹,挨着大人静静坐着。

小和尚和老道士两人中间还有着一尊大鼎,鼎中燃着一根香,香尽之时便是这一辩结束的时候。

旭日越升越高,半个时辰功夫一晃而过,一香燃尽。

小和尚双手合十,念了声佛号,唤醒了心神沉浸在辩法中的人。

“阿弥陀佛,道长道行高深,小僧自愧不如,是小僧输了,敢问道长道号。”

分明无胜无负,小和尚却自认为辩败,笑容清爽。

老道士一愣,随即还之以笑:“此辩未有胜负,不敢居于胜功,贫道紫霄宫真字辈,道号观墨”。

“小僧寒山寺玄清。”

小和尚起身,朝观墨道人笑着颔首,老道人点头回礼。

辩法一般辩三次,这第一辩玄清法师自认为败,则是道门胜一辩。

这是寒山寺对紫霄宫的礼辩,想来在南岩宫中也会是如此,小昭寺也会赠之第一辩,随后道门会还一辩,再在第三辩佛与道不胜不负,又是一场和局。

“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老者摸了摸武怡婧的小脑袋,大手帮她整理起了被冈略微吹乱了的几缕墨发,脸上笑意浓浓。

“没什么,只是觉着有些无聊。”武怡婧把头靠在老者硬朗有力的肩膀上,“爷爷,我们回去好不好呀?”

都二十岁的人了,与爷爷说话时,武怡婧还是会习惯性的撒娇。

老者也很吃这一套,无奈的拍了拍孙女的小脑瓜,“说要来看的是你,现在不看了的又是你,真拿你没办法。”

“爷爷!”武怡婧娇嗔道,一点也不怕这位家中最威严的老人。

“好,好,好,随爷爷去见一个故人,见完就走,好不好?”

“好吧,但是爷爷,我饿了。”

“紫霄宫的伙食可是冠绝武当,在这还怕没饭吃吗?”

老者望着一位徐徐从太元紫霄宫中走出来的老道士,笑得十分开怀。

老道士并没有走过来,而是站在台阶上冲老者招手。

老者起身,带着少女悄无声息的离开,没有引起任何人注意的走到了老道士身前。

“师兄,许久不见啊!”老者瞧了一眼已十来年不曾见过面的师兄,笑意更浓。

“武师弟,终于舍得回来看看了。”正是紫霄宫主的老道士给了老者一个熊抱,老脸上洋溢起了源自真心的笑容。

“小婧儿,喊一声石爷爷。”老者满脸嫌弃的推开热情的师兄,扭头对孙女笑道。

“石爷爷好。”武怡婧甜甜的喊了一声。

“好,好。”老道士颔首,望了一眼亭亭玉立的武怡婧,笑对老者道:“早就听说你有孙女了,这一晃都出落得这么水灵了,不愧是榜上有名的大美人。”

爷爷的故人自然便是前辈,带着面纱去见前辈可是不礼貌的,故而武怡婧在路上便摘下了面纱,露出了足以倾城的绝世美貌。

早已过了风花雪月的年纪,道心已然近若磐石,紫霄真人依然被武怡婧的绝美容貌惊艳了一把,可想而知这是何等的盛世之颜!

“我闻到了南瓜窝窝头和小葱粥的味道了。”老者忽然抽了抽鼻子,笑道。

“狗鼻子还是这么灵,老早看见你来就在烧了,早就给你焖锅里了,走吧。”紫霄真人与老者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这一瞬间,武怡婧感觉爷爷好像年轻了好多好多岁,从一个威严的老人变回了那个有师兄罩着的小师弟,这一晃,师兄与师弟都已是近百岁的老人了。

彻底迈入紫霄宫前,武怡婧望了一眼顾大洪的位置,眉头微蹙。

不知何时,那里已经空了,黑瘦少年五人都已悄然离去。

一个小道士将一炷香插入鼎中,点燃,二辩开始。

“咚!”

紫霄钟被另一个老道士以内力撼响,老道士接替了观墨老道的位置,一个四十来岁的和尚也接替了玄清法师的位置。

佛言与道言再度响起,回荡天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