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巡河诡事 > 第四百零七章 进入青铜门

巡河诡事 第四百零七章 进入青铜门

作者:园中葵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30 07:36: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眼镜他们满脸疑惑。老韩教授的腿都在发抖,足见此时心中的震惊程度。

我也很犹豫,是不是应该把自己知道的关于青铜门的事说出来。

又加上我们几个帮忙,很快洞口内外的乱石被清理得差不多了,老眼镜他们迫不及待地想钻了进去。

“几位!还不确定里面是否有危险,还是……还是让我们打头阵吧!”

说罢,张周亭拦在他们身前。

老眼镜寻思了一下:“那好!”

张周亭朝身后几名特警使了个眼色,几个人从包里掏出枪,又正当了一下头灯,鱼贯而入,我和张周亭紧随其后,几个老头跟在我俩后面,

洞口有些窄,入洞后越走越宽,走了十来米便到了巨大的青铜门前。

老眼镜他们几个忍不住挤到最前面。

“天呐!简直不可思议,古代怎么会有这么巨大的青铜门!”

“老李,这方面你最擅长,来看看,能不能估计出大体的年代?”

老李教授朝老韩教授点了点头,走到青铜门前。

他先是上下左右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伸手摸了摸,我注意到他在伸手摸的同时还使劲嗅了嗅。

“太不可思议啦!”

这是老李教授说的第一句话,语气里听得出此刻内心的震撼程度。

“老李,怎么样?”老眼镜一脸着急地催促道。

“简直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啊!甚至我觉得都能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

老李教授满脸红光,双目里发着光泽。

“老李,能看出什么,你……你倒是快说啊!”

催促到第三遍,老李教授才开口:“如果我判断没错,这青铜门是夏商时期的,不过具体的年代,还得通过检测碳12。”

老李使劲咽了几口唾沫,才再次开口:“先看青铜表面的氧化程度——不对啊!这不是一般的青铜,门的表面好像还有一层镀金……”

“镀金?”另外几个老头互望了一眼,“老李,你可看仔细了?镀金技术不是明朝中后期才出现的嘛!距今也不过三百多年……就算是商代晚期,也已经三千年,这……这怎么可能呐!”

老李教授指着青铜门面:“你们看这上面的锈迹,这个绝对造不了假,另外还有上面的纹饰。”

老韩教授超前走了几步:“这个我也看出来了!夏商周时期的纹样发展的最高水平主要体现在青铜领域,纹样种类繁多。且构图精细,组织严谨,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神秘感,写实与抽象并存。”

老李教授点点头,接着说:“仔细区分,这三个时代的图纹还是有区别的,夏商时代的纹样简洁凝练、凝重浑厚、庄严肃穆,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周代青铜器上的纹样承袭了夏商的传统,但却比之前的纹样更加简练,表现的纹样也多介于神话与现实之间。”

老眼镜再次扫视了青铜门上的图纹,咋舌道:“这上面多鸟纹、兽面纹和蛇纹,这些的确是夏商时代的典型图纹,不过,你们仔细看,这上面的鸟纹和常见的夏商青铜器上的鸟纹区别很大,还有蛇纹——按比例算的话,上面蛇的个头还要比兽的个头大好几倍!”

老韩教授深吸了一口气:“这会不会是艺术的夸张呢?”

老李教授摇了摇头:“夏朝和商代早期的青铜铸造属于高端的技术行业,所有的图纹铸造多以写实为主,夸大到这个程度……可能性不大!”

“那这怎么解释呢?”老韩教授挠了挠后脑勺,样子像极了小孩。

老眼镜沉思了一下:“一路上你们也注意过巨大的兽骨和鳞片,说明三千年前,东夷族的人真的看到过巨大的蛇和样子奇怪的鸟。”

张周亭他们手中拿着手电和枪,背朝着我们,围在四周放哨,我闲着没事,被几个老头的对话吸引,也仔细打量着青铜门上的图纹。

忘记上次听吴老师还是谁说过,这种雕刻方式叫着暗雕,看似简单,其实相当复杂,是种十分古老的铸造手艺,甚至连现代人几乎没法弄出来。

果然和他们所说,上面的鸟纹样子挺怪的,再看第二眼时,我竟有几分熟悉的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这种鸟的图片。

在哪里呢?六号

忽然脑中犹如划过一道闪电,我想起来了!哪里是见过这种鸟的图片,而是曾经亲眼见过这种鸟啊!这不就是之前在黄河下空间里见到的罗罗鸟嘛!

一瞬间我全明白了!

这扇巨大的的青铜门铸造的年代,应该比东夷族时代更久远,属于之前那段神秘的史前文明。

还有青铜门上巨大的蛇图纹,当初我们在黄河地下空间,曾遭受过巨蛇袭击,或许就是这种蛇,另外我还想起了之前在河王村时,听老王村支书讲过当年他们在黄河滩清淤时,挖出巨大白蛇的事,或者那条蛇就是从地下空间跑出来的。

这下,全对上了!

我赶紧把这一切说了一遍,几个人听得都是目瞪口呆。

“之前你们在黄河下裂缝里发现史前文明遗迹的事,老吴倒是说过,只是没想到你们还有如此奇特的经历!”

几个人又讨论一番,好像说的是关于事前地心人的传说。

大体说了这些内容:

早在1946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就在《古代南美洲之谜》一书中断定,由史前文明人开辟建造的地下隧道首尾相接并有许多支岔,可纵贯欧、亚、美、非各个洲域,并得出地球内部仍存在“地下王国”的结论。

据传说,地下世界有无数洞穴、隧道和迂回曲折交错成网的地下长廊,那里埋藏着古代文明的秘密和无尽的宝藏。

多少年来,这一充满诱惑的传说吸引了无数科学家和探险家展开了无数的探索和考察。拉姆夫妇领命以后,率领一支美国考察队前往墨西哥的恰帕斯丛林,寻找地下长廊的入口。

1942年3月,拉姆夫妇向罗斯福汇报了他们的考察经历。据拉姆夫妇回忆,当他们横穿当地密林时,遇到了把守地下长廊入口的皮肤呈蓝白色的印第安人,并发现了秘密入口的线索。但是这些印第安人在密林中马上包围了考察队,严厉示意考察队立刻离开,不许再前进一步。

拉姆随身带的印第安人向导随即上前与他们搭话,才知道他们是玛雅人的后裔,是印第安族的一个分支,叫拉坎顿人。

拉坎顿人居住在密林中,与世隔绝,世世代代守护着密林深处的圣地,地下长廊的入口就在此处。

它通向地底的远方,那里藏有珍宝。拉坎顿人遵守祖训,不准外人进入他们的圣地。

拉姆夫妇虽然声称自己的考察队发现了地下长廊的入口,但没能进入拉坎顿人守护的地下隧道。然而据说德国著名探险家兼作家冯·丹尼肯曾进入过拉坎顿人守护的隧道。

在隧道中,他极其惊讶地见到了宽阔笔直的通道和涂着釉面的墙壁,多处精致的岩石门洞和大门,加工得平整光滑的屋顶与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大厅,还有许多每隔一定距离就出现的平均1.8米至3.1米长、80厘米宽的通风井。

隧道内还有无数奇异的史前文物,包括那本许多民族远古传说中都提到的“金书”。隧道内那种超越现代人类智慧的严密、宏大与神奇,使得这位以大胆想像著称的作家也瞠目结舌。他毫不怀疑地认为:这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也是世界上至今发现的最大、最难破解的谜。

丹尼肯拍下了几张有关隧道的照片,但他拒绝透露更多的细节。只是说,他认为隧道是用高科技的超高温钻头和电子射线的定向爆破以及人类还不具有的某些技术开凿成的。

在我国贵州省安顺县龙宫附近一座半山腰的洞内,射出一束强光。光柱呈桶形,直径足有4米,扫过500米田野,径直射向对面山坡,照得四周村庄田野通亮,时间持续有数分钟之久。据当地县志记载,清顺治年间亦曾发生过这种奇景。然而那个山洞当地人非常熟悉,洞内空无一物。那么强光源从何而来呢?莫非地球内部真的存在另外一个世外桃源。

几个老头觉得如果真的存在地心人,那么今天的发现算是个强有力的证据!

“这次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怎么样?”

老李教授似笑非笑地看着老眼镜。

老眼镜又扫视了其他三个老头一眼:“是啊!咱们几个加起来都快四百岁了,能有如此机会,也算是造化啦!”

“进去瞧瞧?”

“还犹豫啥呐!”

前段时间,在张家界的十万大山里看到青铜门的经历闪过我脑海,当时听到里面传来了一阵奇怪的声音,大门被打开后,里面竟然冒出一团黑烟,随后变成了一只大手,把假韩建立的魂魄抓了进去。

这一幕想起来,不寒而栗啊!

“几位,里面可能有危险——另外这么大的门,怎么打开啊!”

老眼镜看了我一眼,也没说什么,他伸手推了一下青铜门,伴随着“吱呀”一声,门竟然缓缓开了。

这大大出乎了我的预料,后面劝诫的话也就咽了回去。

青铜门开了个一米左右的门缝,老眼镜转身超我微微一笑,然后回过头,一步迈了进去,其他几个老头也没犹豫,先后迈进了青铜门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