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597章 来自四川江油的电报,“那我不回南方了!”

方言家门口的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

散场的时候围观群众们,都还有些意犹未尽。

这种街道社区活动如此热闹,可是很难得一见的。

平常的时候,这里只是一条协和附近的普通街道。

大家最多就只是知道这里以前是民国的外交部。

现在不一样了,大家还知道方言是这里的住户。

是他们十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个五科满分的文科状元,以后大概率也没有其他人能有他这个成绩了。

所以京城外交部街的方言,每年高考的时候大概率都会被提起来。

人民群众就是喜欢有种记忆点的故事。

按照他们的想法,最好今天的庆祝活动一直开展好几天才好呢。

到时候最好整个城里都知道。

从今天这场活动举办结束后,适龄年轻人在家里介绍对象的时候,总是添上一句,小伙子(或是姑娘)是外交部那条街的,就是满分高考状元方言家那条街。

人们对自己所处的地域有着天然的认同和归属感。

本地诞生高考状元,会让居民觉得整个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形象得到提升,就像自己所在的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从而产生集体荣誉感。

例如,古时候一个小县城出了状元,会使全县居民都觉得家乡被外界更多关注和认可,提升对家乡的自豪感。

人们倾向于将身边的成功案例与自己建立联系,仿佛状元的成功可以折射到自己身上,让自己也沾染上这份荣耀。

邻居家的年轻人成为高考状元,其他人会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优秀人才成长的环境中,自己也有一定关联,仿佛在某种力量加持下,自身价值也间接得到体现。

另外高考状元是备受瞩目的新闻,为当地人提供了丰富的社交谈资。

在日常交流中,谈论状元的学习方法、成长经历等,能让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有更多话题可聊,增加彼此互动与联系,同时也通过分享这份荣耀,提升自己在社交圈子中的关注度。

特别是马上要过年了,今年最受关注的还是高考这事儿,亲戚走动中能说一句“我们街坊邻居就是今年高考状元”,感觉自己好像也特别有面子。

总之方言自己都不知道,他居然成了这条街的精神代表。

当然了就算是知道他也不在意,因为刚结束没有多久时间,以前插队的四川江油那边的知青办还专门发了个电报过来,恭喜他这次高考中拿下了全国都很耀眼的成绩。

方言这才想起来《人民文学》发表了他的满分作文。

当时新华书店作为主要的图书发行渠道,在全国有着广泛的网点分布,从城市到较为偏远的乡镇,都有新华书店的身影,《人民文学》作为重要的文学期刊,会通过新华书店的发行网络进行铺货。

所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新华书店都能买到,《人民文学》这样的权威文学刊物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四川那边能够看到同款的新闻,倒是一点都不稀奇了。

只是他们当地的知青办,还给这边发个加急的电报过来,方言也是有些没想到。

小老弟在《人民文学》都发了好多文章了,也没见到当时他下乡插队的地方给他发电报过来。

方言想了想,最终还是给江油那边的知青办,回了个电报过去。

诉说自己知青插队期间,与当地村民共同劳作、生活,结下深厚情谊,因为当地的附子种植,在那边也接触到了很多的中医知识,那里就是自己的第二故乡,希望以后还可以保持联系,自己也乐于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比如宣传江油附子,利用自己在京城的人脉和见识,为江油发展出谋划策。

如果当地有成绩好的年轻同志考上了BJ这边的大学,自己也乐意给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

一份长电报,没有心疼钱,用最多的字符,用加急电报的方式发了回去。

……

当天晚上的时候,方言就发现今天下午的一些画面上新闻了。

最近他的社会关注度还是很高的,演讲的今天部分也被剪切出来,在新闻上播放了一段,平日里20分钟的新闻,今天因为多放了方言的新闻,延长到了25分钟,大有接近后世30分钟的架势。

家里人也在电视里露了脸,新闻联播过后,家里的电话就响了好多次,有些是老爹的朋友同事打过来的,有的是老丈人的朋友亲戚打过来的。

今天算是方言上新闻最长时间的一次,想不让人注意到都难。

这些人打电话过来都是恭喜他们的。

接完电话后的两人都感觉脸上相当有光。

后面晚一点的时候,师父陆东华,还有陈大导也打了电话过来,都是恭喜方言上电视的。

当然了更多人家里是没有电视的,今天广播里也有方言的原声宣扬中医演讲。

听到的人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虽然没有在现场,但是也能感受到方言演讲的感染力。

就连家里人都赞叹方言演讲的时候,真的看起来专业,情绪饱满相当的有煽动性。

方言当时也没想到,自己演讲还有这个效果,果然被系统加持后,就连说话都不一样了。

……

时间转眼就到了第二天,早上方言和朱霖出门去协和上班的时候,都明显感觉到和自己打招呼的街坊邻居们多了起来。

方言他们也是一一个的回应了对方,明天上午要去学校搞义诊,所以今天要把这边的工作安排好。

不过经过这么久时间,中医急救科室的运行状态良好,现在基本上已经进入正轨了。

另外目前周兆琴的情况也好的差不多了,现在已经可以在白天的时候全程去掉氧气,只有睡觉的时候还必须戴上。

可以说是恢复的相当不错,之前方言答应他们家里要在春节前让周兆琴恢复到可以正常生活的状态,现在基本上已经达到要求了。

而这会儿到春节还有十六天时间。

今天早上的时候医院应老周的要求,给周兆琴的肺部做了一次CT和X光的扫描,结果非常好。

“根据发病前后照片对比,已经完全丧失功能的左肺,目前恢复到了三分之一。而原本只剩下1/5功能的右肺,恢复到了二分之一。”院长亲自拿着报告在病房里,对着老周一家三口说着情况。

然后他对着一旁的方言说道:

“我们医院方大夫的治疗,相当的成功!”

“周小姐目前的状态,可以说是超预期的,相信恢复到能够完全取下氧气面罩生存只是时间问题了。”

老周听到这个结果后,上来就握住方言和院长的手,激动的说道:

“感谢院长,感谢方大夫!”

“三年时间,我等这一刻真是等的太久了。”

说着眼眶都红了。

他这一来旁边的周太太也带着哭腔说道:

“是啊,我们等这一刻真是等的太久了。”

看到这两位这样子,院长和方言都赶忙劝道:

“周先生,周太太,您二位别激动。”

周兆琴被影响到,鼻子也一酸,这三年时间她活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家里的父母也跟着遭罪,最后还是回到内地后,才这么快让她恢复到现在这个状态,她对着父母说道:

“爸妈,你们别哭啊。”

“今天不是应该高兴才对吗?”

老周听到女儿的话,揉了揉眼睛,说道:

“没错,没错,应该高兴的。”

说完对着已经在掉眼泪的老婆安慰了一声。

让她别哭了。

要知道他们平日里情绪还是保持挺好的,基本看不出的太多的情绪波动,只有在周兆琴的病情上他们才会出现这种状态。

等到他们恢复了一下情绪后,周老板也问出了他最想知道的事儿:

“现在这个情况,我们家的小琴能够出院了吗?”

院长听到这个问题后,将目光投向了方言。

方言才是主治医生,他对现在周兆琴的情况知道的最清楚,他如果说可以出院了,那么院长当然就会答应这边的出院要求。

现在谁都看得出来,还有半个月时间就到春节了,老周非常想要带着女儿回他们国外的家。

于是院长对着方言问道:

“方大夫,您有什么说的吗?”

“本来我是打算让周小姐恢复到全天脱离氧气面罩辅助的状态才出院最好,不过目前的状态想要出院的话,其实也行。”

“毕竟接下来的治疗是长时间的,我也不敢说能够全部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但是目前的肺部功能,在南方的低海拔温暖地带已经足够正常生活了。”

“当然了,对于中药的持续治疗还是不能停下来,她这属于陈寒痼冷,病机有异,应当严格遵守仲景的温养之法,需要治疗到达到阳气生发、阴气滋长,在补阳的同时兼顾补阴,使得阴阳生化不息的状态,才能够完全摆脱对药物的依赖。”

“否则……一旦停止用药,寒凉之邪就会损伤脾胃等脏腑的阳气,肺脏的阴液还没有恢复,又进一步损伤脾脏的阳气。”

“脾脏属土,肺脏属金,土不能滋养金,就会导致气血等化生的源头枯竭,进而加速身体衰败甚至走向死亡。”

方言说完看向老周夫妻,这是个很严肃的问题,必须要讲清楚。

前世李可李老的医案里面,就写的很清楚,病人以为自己完全好了,放弃了后续治疗,结果没多久就暴毙而亡,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给。

结果这时候,在床上的周兆琴突然开口说道:

“那我不回南方了,等完全治好了再走吧!”

听到这话老周和妻子,都诧异的看向了女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