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272章 “李时珍有点不靠谱啊!”,误导中医四百年(3K)

听到方言的话,朱霖露出了惊讶的表情,问道:

“这是什么神话故事?”

方言说道:

“说起来你不相信,书里把这故事归类成中药相关医学故事。”

朱霖好奇心被吊了起来,她对着方言催促道:

“那你快说说,具体是什么样的?”

方言一边小火炒柏子仁,一边说起了关于这药材的故事:

“故事是李时珍记载在《本草纲目》里的,不过他这个故事也是转载晋代葛洪《抱朴子》里的故事。”

朱霖点点头,《本草纲目》和李时珍她都听过,但是葛洪和《抱朴子》她就不知道了。

没办法,她西医的那些知识都是靠着记忆力硬啃下来的。

人生前面十几年全在跳舞呢,对于中医,她所有知识基本都是从方言这里听来的。

方言继续说道:

“相传汉武帝时期,终南山有一条路,是来往客商马帮的必经之路,有一年,有人说自己在山里看到一个长发的黑毛怪。”

“这个长毛怪很厉害,在终南山附近山里如同灵猴,在树梢绝壁之间行走如履平地,看过的人还不止一个,于是搞的需要从这里路过的商贾马帮人心惶惶。”

“时间一久,居然就没多少人敢从这里过了,就算是要路过也是成群结队才敢过山,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当地的县令耳中。”

“县令怀疑有人故意装神弄鬼,于是召集了不少当地的猎户,准备进山围剿这个黑毛怪。”

“随后他们花了几天时间,还真是用陷阱在一片树林里抓到了这个黑毛怪,结果发现居然是一个中年女人。”

“根据这个女人说,她原来是秦王的宫女,秦灭之后,她就从宫里逃到了终南山,当时饥寒交迫没有吃的,有一天就遇到了一位白发老翁,这老人就教她饿了就吃侧柏的种子,渴了就喝侧柏的汁液,她当时也没其他办法,只好听了老人的话。”

“最开始的时候,只觉得苦涩难以下咽,为了饱腹只能硬着头皮吃下去,但是没想到时间一久,居然就习惯了这个味道,甚至还能感觉满口生甜,舌上生津,吃得更多了以后,她发现自己很久时间都不会饥饿,甚至感觉身体都轻了起来,夏天冬天不觉寒暑之气,人也不老,就像是成了仙人似的,就这样她就在山里活了两百多岁。”

“那后来呢?后来书上怎么说?”朱霖追问道。

方言说道:

“后来这个消息就传开了,大家都争相吃柏子仁以求长寿。”

“再然后呢?”朱霖挑眉问道。

“再然后就没啦。”方言笑着关掉火,开始把炒好的柏子仁倒在盘子里。

接着准备继续炒下一味香附子。

朱霖看着冒热气的柏子仁,并不觉得这东西能让人长寿,她说道:

“这明显就是神话故事吗,这李时珍有点不靠谱啊……”

方言听到最后那句“李时珍有点不靠谱”,顿时忍不住笑了出来:

“哈哈哈,你这观点很有批判精神,不过我也觉得,李时珍确实是有些地方挺不靠谱的。”

方言也没胡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受人推崇。

但是书里面提到“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的结论,这事儿也是后世中医界里,最为让人诟病他的一点。

其实他这个单位观点,在清代就有中医对其提出质疑。

清代伤寒学研究者钱天来在《伤寒溯源集》中说:“李时珍之所谓古今异制,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此言非由考订而来,乃以臆见强断之词也。倘据此用之,宁毋失之太少乎。”

并以五泻心汤、小陷胸汤中之黄连用量为例加以驳斥。

这说明在清代已经有医家对李时珍的这一计量单位换算观点,进行了思考和质疑。

不过质疑归质疑,但是大部分人还是相信他的。

直到1981年出土了东汉的度量衡器具——大司农铜权,经过对比后发现东汉的一两等于现代的 15.625克。

李时珍仅取经方原量十分之一的临床应用标准,明显是错的。

这个发现也解决了古方计量,被李时珍误导了四百年的疑案。

研发破格救心汤的李可李老就曾经公开说过,六十年代之前,他曾按照李时珍的标准,用小剂量的四逆加人参汤抢救心衰重症六人,结果只活下来一个人,其余五个都死了。

死亡原因全是因为中气败亡,土不伏火,阳回复散而死。

唯一救活的那个人,还是因为一场不遵医嘱的用药意外活下来的。

那患者是他朋友的母亲,患肺心病二十年,住院病危,然后医院让带回家准备后事。

李老当时检查的时候发现,病人全身冰冷,仅胸口有微温,昏迷喘急,心跳未停,六脉似有似无,测不到血压,二便失禁,只有脚上的趺阳、太溪、太冲三部有脉搏。

当时他开了三副药,因为之前五人全死,他感觉出了不对劲,于是把制附片从一副药三钱,加到一副药一两半。

当时病人垂危,朋友家里人乱作一团,儿媳妇要缝治寿衣,忙乱中将三副药全都煎成了一剂,更是加的水少,用大火,煮的汤汁不过半斤。

当晚凌晨子时,儿媳每隔十多分钟就喂上一勺,四十分钟半斤药全部喂完,本来想着喝完就送走,结果随后病人居然渐渐好转,还问媳妇要吃的藕粉饼干,第二天居然就能下床走动了。

当时李老就意识到,李时珍说的量有问题。

于是他自己亲自煮药方自己和弟子来实验服用,由少到多,和几个弟子喝了一天一夜,感应各时间的感觉。

结果只有其中一个叫张涵的弟子,有轻微的中毒反应,其他人都没有任何事。

后面在1981年的大司农铜权出土,也确实证明了李可说的没错,是四百年前的李时珍搞错了。

他这么个错误,真要细想就可怕了。

四百年间又由于达不到仲景学说的基础有效剂量,所以不能治大病,让中医习用轻剂,这样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不担风险,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犹如夺去了将军手中的刀剑,在近代两大医学体系的竞争中,更是因为这样的境地,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退居附庸地位。

所以朱霖说李时珍不靠谱,一点没冤枉他。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那个被救活的朋友母亲,后面又活了十九年,七十八岁才寿终正寝。

……

接下来方言一边忙活,一边和媳妇儿闲聊。

又是忙活了好一阵,终于算是把所有药材的炮制工作做好了。

这时候,他已经有些后悔自己没多捡几副药了。

要是媳妇儿一副药没喝好,自己再开一副回来,岂不是又得在家里一顿忙活了。

接着方言又开始煎药,等到方言煎好药,朱霖已经开始打呵欠了。

然后她对着方言说道:

“和你聊了一会儿,我感觉自己好了。”

方言闻言好奇的问道:

“你现在心里不焦虑了?心情不慌了?”

朱霖点点头:

“嗯,一点都不焦虑了,心情也好多了。”

方言对着她伸出手拍了拍自己大腿,示意她放上来:

“我给你把把脉。”

“喏。”朱霖放了上来。

方言就开始给媳妇儿把起脉来。

果然发现脉象平和了许多,他惊讶道:

“还真是啊。”

这会儿方言也分不清,到底是自己话聊起作用了,还是晚饭时候吃的两颗长白山人参起作用了。

朱霖指了指方言煎好的柏子仁汤,问道:

“那药还喝吗?”

方言想了想说道:

“明天早上看吧,要是明早也正常,那就不喝了。”

朱霖感觉有些可惜,今天她可是陪着方言做了这么久药的,这又是泡酒,又是用砂锅炒,然后又是蒸……感觉比做饭都麻烦,弄了半天才弄出这么点药来,她说到:

“可是你辛苦弄了这么久。”

方言知道老婆的心情,他说道:

“弄这么久也是为了给你治病,你现在好了,那也就没有喝下去的必要了,是药三分毒,没病就不要喝。”

朱霖说道:

“可是故事里说,柏子仁吃了能长寿。”

方言笑道:

“你都说了李时珍不靠谱,他转载的神话故事不可信。”

听到这话朱霖也被逗笑了:

“哈哈哈……”

看着媳妇儿笑的花枝乱颤,方言感觉自己今晚的药也没白熬,至少给媳妇儿焦虑讲话讲好了啊。

无意间当了一回心理医生。

“行了,那我就先把药放冰箱里去,时间也差不多了。”方言说道。

朱霖问道:

“你去看电视,还是洗漱了?”

方言看了一眼手表,这会儿电视台里的节目都快结束了,过去也就看个结局,他也懒得去看了,于是说道:

“不看了,咱们洗漱回去睡觉。”

朱霖俏脸一红,看了看左右,确定没人后才一脸娇羞的说道:

“水壶里有热水,我去倒水给你洗脸。”

这边等方言把药放进冰箱里,朱霖已经在脸盆里倒好热水了。

就在这时候冰箱的压缩机发出工作的声音,提醒着外边的人,药有点烫。

这习惯还是前世时候方言老师教他的,说是热的时候放进冰箱并不会多用多少电,反而将东西放凉才放进去,就给了细菌滋生的空间。

方言这会儿听到压缩机的声音才想起来,这时间国内的冰箱压缩机不行啊,不过他也没端出来的打算,为了方家的后代,就先苦一苦冰箱压缩机吧。

自己马上和媳妇儿去卧室了,总不能先等药放凉吧?

刚结婚的小伙子,哪个能有这么大定力?

PS:6000字基本章完毕,晚点还有加更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