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266万事俱备

重生农家乐 266万事俱备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春光明媚,秀瑶站在河边看着他。

菖蒲如剑,碧波蓝天。

杨柳软枝上鼓着黄嫩娇软的柳芽,河水清澈浩浩,一群群的白鹅悠闲地游来游去,河边早开的野花在春风里绽放。

他的声音也那么清软,仿佛与这周围融为一体一样。

“瑶瑶,你放心,我不走远的,就在货栈附近,出海的事情还是小七他们负责。”

“……要成亲了,我也总得去准备一些东西好做聘礼。”

“约定俗成的要,特别的也要,我想让你有个难忘的婚礼……”

不管秀瑶说什么,他都有理由,秀瑶只好叹了口气,“好,你去吧,只是别走太远,要是错过了婚期,我可不等你。”

齐风浅笑,“好,不用等我,到时候你就主动来我家。”

“美得你啊。”秀瑶娇嗔,他要走了,就忍不住依依不舍,真情流露了。

“在外面别不舍得花钱,别委屈了自己,多带些肉和菜去,有空多看点书。”

“嗯,我不会跟他们那样去找女人的。”齐风笑微微的,说出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

秀瑶脸红了,瞪了他一眼,“正经点。”

齐风委屈道:“瑶瑶,我很正经啊,他们都嫌我太正经了,说我这么一本正经的,你可能会嫌我没意思呢。”说完就拿眼瞧她,看她的脸色。

少女的脸颊红润娇美,带着特有的光泽,看得他心动不已。

秀瑶瞥了他一眼,哼道:“你还正经呢?你要是正经没人不正经了。”

还没成亲呢就色眯眯地盯着她,亲都亲过无数回了,感觉他呼吸急促起来,她连忙后退,大声道:“回家吃饭吧。”

这可是小河边呢,来这里掏蛋玩耍的孩子可多了,若是让他们看见他俩在这里亲吻,那就等着被他们编儿歌戏耍吧,她可还要面子呢。

到了家门口,她扔给他一只戒子,“这是定亲的戒指,你戴着吧,不要随便摘下来啊。”

然后就跑了。

自从齐风走后,基本定期有信过来,看落款差不多是五天一封的。讲他到了哪里,有什么趣事、风土人情,看到什么好的铺子等等,都会说给她听。

而秀瑶和忙得很,倒是不觉得又多难熬。

转眼麦收季节,秀瑶家如今不用再亲自参加劳动,不过秦大福和柳氏忙碌惯了,就算不下地,也要在家里守着,看看收成如何,佃户们有什么苦难,哪家需要帮忙的,借家什儿的等等。

活宝二人组因为思念家乡竟然有点萎靡不振的,提不起精神,秀瑶看着倒是不忍心。如今她的几座小窑口已经技术成熟,都由固定的窑工负责,活宝二人组就是顾问和技术师,没那么忙,他们就开始胡思乱想。今天想回家乡,明天想去京城看看,后天又想在这里扎根娶妻生子……再过些日子,他们就想念面包。

这里虽然有烤饼火烧,可吃腻歪了,他们就怀念啤酒面包。

齐风走了,秀瑶就要负担起对他们的心理安抚工作,免得两人住得不自在,产生疏离感。

“大宝、二宝,咱们今天来做面包吧。”

如今天那么热,面很容易发,做面包是最好不过的。

至于什么黄油就可以忽略了,反正她家也养了奶牛呢,牛奶是管够的,就算没有黄油,牛奶就面包,活宝二人也是可以接受的。

秀瑶找了四个厨娘帮忙,在她的指挥下她们和面揉面发面,一通摆弄,也做了上百个牛角面包的坯子。

万事俱备,只差烤箱了。

秀瑶指挥着人往面包坯上刷蛋黄液,然后就朝在一旁闭着眼睛用鼻子使劲嗅嗅得直说好味道的二人组道:“咱们没有烤箱,所以只能用那个小窑口,至于火力多大,温度多高,你们来掌握,看看咱们能不能烤出好吃的面包来。”

两人兴奋得跳起来,这个他们擅长啊。

那小窑口平日就是烧一些精致的小东西用的,他们还试过在里面烤饼呢,只要炭火不加满,完全可以用来烤面包。

两人拉着秀瑶兴奋地冲过去,指挥着人加炭,然后用长长的炉钩子扒拉着,估计着火力,将多余的炭火扒拉出来,只留下少部分。

估计差不多了,就将面包放在铜盘上,用架子支起来,放进了“烤炉”里。

很快,就闻到了烤面包的特有香气,两人就在那里争论多少时间合适。

一个说受热不均,是需要时间长一点的,一个说温度高,是需要时间短一点的。

正争论着,秀瑶洗了把脸,扇着风喊道:“快点吧,我闻到糊味儿了!”

两人七手八脚地将铜盘拖出来,一看,哎呀,有几个直接糊成了焦炭,还有几个黑乎乎的,不过也有一少半色泽金黄,看着就份外漂亮。

“哟,哟,怪,怪!场场砍……”大宝激动得伸着满是毛的爪子就要去抓,冒着热气的面包烫得很,他忙把手指捏在二宝的耳朵上,一个劲地喊。

秀瑶让人去端了牛奶来,另外还有稀罕物奶酪,这是冯家送来的。

两人也不怕烫,一边嘶嘶哈哈的,一边撕扯着面包,泡在牛奶里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一边吆喝:“好,好,就是这个味儿……”

秀瑶忍不住也吃了一块,虽然味道还可以,可比起真正的面包还是差得多,亟待改进。

活宝二人吃饱了,有了力气,兴高采烈地就试验起来烤面包。

整整一天,最后终于能烤出金黄松软的面包来,除了面包甚至还能烤其他的,他们还烤了烤鸡烤鸭,这个倒是不错,秀瑶觉得可以和现代的一些大厨媲美了。

活宝二人就指挥着泥瓦工师父帮他们建了三座大小不同的烤炉,自然比烧玻璃的窑口要好使,从此,他们也有面包可以吃,一个劲地说这就是他们的第二故乡。

秀瑶保证,等齐风回来,再过两年就支持他们去京城游历,还可以在那里开一家面包坊,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他们自己吃,两人高兴得一个劲地说秀瑶是圣诞老人。

这日,秀瑶和秀丽几个送秀容去尼姑庵听讲经的,顺便送了主持一些面包,然后又带了一些去接秦显。

这几日学政按临,学子们参加院试,今儿是复试结束的日子。

几个人在县学外接到了秦显,他晃晃悠悠地出来,面色苍白,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

大家看他神情就知道可能不太好,都不敢问他,秀瑶就给他吃面包。

“二哥,咱们活宝做的,很好吃的,你吃吃看。”

秦显最近一直在县里读书,忙得什么都不知道呢,这面包也没吃过。

秦显惨白着脸,“不吃了,我还有什么脸吃啊。”

秀瑶安慰他,“二哥,没过就没过,你可以下次再考。”

秦显痛苦地皱着脸,“万一下次再不过呢,人家学政的意思,让我不必考了,我,我怎么就那么不中用!”

他扯着自己的头发,抱着头就跑了,秀瑶几个怔了怔,赶紧追上去。

这一次考试,秦显和周沐一起参加的,周沐过了县试,府试却没过,秦显照旧是县试府试过了,没过院试,而且看样子是学政当场点评他了?否则他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来。

秀瑶想了想,就吩咐人去打听一下,回来果然说是的。

这一次二哥卷子做得快,可能是感觉不错,所以就早一点交卷,顺便让学政点评一下。

学政看完了卷子,当场就摇头,也没有多说什么,秦显就知道自己是过不了了。

秦显没考上,就开始怀疑自己,可能不适合考试,可让他跟着一起做生意,他又觉得掉价,自己一个读书人,和秦产那样做生意实在是抬不起头来。

可他现在也没有了当初的脾气,也不敢闹腾大家,毕竟这几年可是家里供他读书,他什么都没做呢。

只是他内心里觉得怎么那么奇怪,扬扬和自己是亲兄弟,为什么他能中自己却中不了呢。难道自己比扬扬就笨那么多吗?当年柳氏跟他说的话他还言犹在耳呢,她说大哥也不差的,读书的话未必比别人差,反而不肯让他读书,是不是娘也觉得自己不行呢?

可自己还是闹着要读书,说自己一定会考上的。

结果呢,已经好几次了,自己根本不是那块料。

他开始否定自己,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肯见人。

大家去找他,劝他,他觉得他们是看热闹,然后柳氏就说让他自己想想,让大家各自忙去不必管他,他又觉得大家觉得他没用,所以不想管他了。

他甚至觉得自己活着都是多余,现在家里那么好,有自己没自己根本没两样。

家业有大哥支撑着,门楣有弟弟来光耀着,就算是小妹也比自己强太多。

那自己还能干吗呢?

他难受至极,就开始离家出走,在外面晃荡,开始柳氏还让人去找他,他却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不肯回家。柳氏发了火,让人都不许去找他,看看他能作出个什么花儿来。

就在秦显闹腾的时候,朝廷下了诏令,今年加开了乡试恩科,原因就是皇上喜得贵子。

当今圣上如今已经三十有六,但是一直没有子嗣,今年竟然得了一位龙子,当即就封为太子。同时圣上下令大赦天下,又加开了恩科,普天同庆,一时间民间也无数人家都赶着今年来成亲,就桃源村原本有几户想着来年办亲事的也都提前为今年,就为了沾沾皇家的喜气,也让自己家来年得贵子。

这样一来,秦扬和冯浩然今年又可以去参加乡试。

秦扬跃跃欲试,踌躇满志,跟家人宣布:“我今年必须要中举,否则我以后就不考了!”

他憋足了气,可不能让李思变那厮笑话他呢!

冯浩然就提议,“扬弟,不如我们起济南读书吧,这样不必来回往返,免得时间都花在路上,还影响读书的情绪。”

冯浩然也是卯足了劲想要中举,而且就算不中也是多一个机会,家里不是出不起盘缠费用,何必错过呢。

如今秦家在济南也有铺子,去的话也并不麻烦。

秀瑶也觉得是个好办法,家里毕竟往来送迎的事情多,要是秦扬能去济南府读书,就可以专心读书结交一些读书人,对他参加科举也有好处的。

只是让谁去监督合适呢,爹娘肯定不合适,他们还得在家里守着呢,大哥大嫂也不行,家里的事情走不开。不过呢,姥娘家倒是有人可以空出来,如今姥爷姥娘也不必亲自干活,在家里享福就好,大舅、二舅两家人就能带了人把磨坊和农场都管理起来,那稳重的大表哥和表嫂就可以带了小正去济南。柳飞识字,他得留下帮着大舅和二妗子管柳家的生意,二表哥柳升也可以走开的。单看姥爷家让柳起表哥还是柳升表哥去了。

秀瑶把想法说了一下,柳氏夫妻二人立刻觉得不错。

柳氏道:“我看让你大姐、大姐夫他们也去,反正老白家的生意都是大房二房管,你大姐他们俩也不管什么,去济南也好做点别的营生。”

秀瑶立刻觉得是好主意,让大姐一家去了济南,姐夫不在父母跟前,有表哥他们拘束着,他也不好太放肆。姐姐离开了家,也能学得泼辣点,拿捏住了姐夫,得他时不时地弄点什么幺蛾子出来。

另外,她觉得二姐和二姐夫也可以去,反正他们都不是老大,守在家里也没多大用处,不如出去闯荡一番。

小姨他们就不行了,人家是独生子,不能离开家。

柳氏也觉得好,立刻就让秀瑶写信让人去送信给两个闺女家,让他们先和公婆商量一下,要是同意就来回个信。第二天,她又和秀瑶几个回了趟娘家,跟老柳头等人商量让柳起还是柳升去。

陈氏婆媳两个是想让柳正读书的,觉得去了济南也好,见见世面,有助于读书,她们倾向于让柳起一家去。

姚氏倒是想让柳飞去,自己两个儿子呢,一个出去一个留下也不错。

最后老柳头拍板,“老二家的,你们带着大小子去,让小飞一家留下帮他大爷管家里这档子事儿。”

大家都没想到老柳头是这个决定,秀瑶就知道姥爷是有魄力的,把大舅留下,而闯实的二舅妈去开铺子。这以后,家里外面就是两分家业。就算外面赚不到钱,那家里也荒废不了,回来也没什么问题。要是打开了局面,那以后老柳家就是两份家业。

她立刻就支持老柳头,“俺姥爷决定好,我也觉得二舅妈你可以去济南帮着管铺子,你可是女中豪杰,不闯荡一下太可惜了。”

姚氏还有点犹豫,这两年老柳家是真好了,磨坊、农场、粉条之类的生意越来越多,家里的生意她负责一大半呢,要是走了的话,小飞肯定保不住,那就要归大房了。

陈氏看出她的顾虑,开玩笑的口吻道:“要是二嫂有顾虑,要不爹就给咱们分了家,咱们也学学他二姑家。”

姚氏赶紧摆手,“大嫂你可别折杀我,咱们一家好好的,分什么家。”她就说还是让柳起一家子去,年轻人也闯实。

老柳头吧嗒着烟袋锅子,“就那么定了,老二家的去。你们只要时刻想着,咱家从前只有一间磨坊,如今在瑶瑶和大家的努力下,咱们有了今日。要是从前,吃饱穿暖就不错的。现在咱们也有了余粮,不用干活,只吩咐一下人,数一下钱,打一下谱儿。你们时刻想着,咱们一切来之不易,要知足,要珍惜,同时也要干劲十足地去试试更大的生意就行了。你们出去的,只管去,家里的事儿一点都不用操心,要是有困难就送信回来,家里解决。真要是那里过不下去,就回来,咱们就守着这磨坊过日子,那也是极好的了。”

大家纷纷表示同意。

商量定了,老柳家就摆了酒,大家都来热闹一下,柳絮倒是真想去,可惜自己男人是独生子,不可能抛下家业和爹娘的,也只能作罢。

她和秀瑶商量,“让他们把小艺带去,让他跟着读读书,不要什么大功名,能考个秀才就好的。”

虽然老孙家舍不得孩子,可现在孙女有了,还会再有孙子,他们也就没有那么反对,只要孙大成不走,就由着柳絮决定了。

秀瑶觉得孙小艺挺聪明,读书不错,到时候跟着大姐一家,让几个小孩儿一起读书,自然是不错的。

而秀芹和公婆商量之后,公婆自然乐意,尤其是她俩嫂子,巴不得他们赶紧走呢。

倒是白寻安还有点不想去,说什么冯清然还跟他约好了呢,结果被秀芹两句话给堵回去,“冯少爷人家出去做生意,一走就是这么些日子,连封信都没给你,可见在人家心里,你也算不得什么,你还想他,想他做什么?赶紧为自己儿子打算才是真的。”

爹娘妻子都要求,白寻安也没辙,就只能答应。

而徐振宜县里的武馆现在办得有声有色的,暂时走不开,约定等这里的学生都出徒了,不再收新徒弟,到时候可以和齐风秀瑶他们一起去济南。

柳氏就让姚氏将秀容也带去,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在那里给她找户人家,可秀容却不想去,她心里恶心透了济南,不想去了,要守在爹娘身边,柳氏暂时也只能由她。

而家里原来的先生秀瑶让爹娘也不要辞退,就让村里秦姓的小孩子来读书也好,算是对乡邻的接济。

秀瑶等人先去打头阵,冯家帮着找了一处宽敞的院子,虽然稍微偏僻点,但是环境好,周围幽静反而适合读书。院子四进,带两个小跨院。

东跨院给秦扬、柳正等小子们读书,西跨院就给秀瑶和女孩子住。

后罩房给丫头婆子们住,主院姚氏带着柳升夫妇住,前院给秀芹夫妇,外院当做客房院。

而原本秀瑶和荆亮、齐风几个合伙开的铺子现在也要扩展开分店,恰好可以让柳家、白家加入进来,这样他们很快就会有事情做不至于有种坐吃山空的感觉。

大城市里消费高,他们很快就能觉察出来,穿用的还好说,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吃的就贵的多。在家里有菜园子,不管是蔬菜鸡鸭鱼肉,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觉得贵,来到这里就感觉出来了。

就算是大夏天的,蔬菜旺季,那菜也小贵,等到了冬天,只怕就吃不到了。

要是吃人家去秦家进的蔬菜,那可没几天就吃穷了,那些菜品都是给大户人家供应的。

而要想在这里种大棚菜也没那么容易,要买地,还得找人,还得盖大棚,需要窖池、沼气或者足够的煤炭,反正为了吃口菜,不那么容易。姚氏觉得刚出来困难总是有的,没必要为了吃点菜那么折腾,冬天没有青菜和黄瓜,大不了就多晒菜干,多存大白菜、大萝卜好了。

大家都是能干的人,没俩月都安定下来,已经读书的读书,管铺子的管铺子了,而秦扬和冯浩然一来济南就去从前住过的别院读书去了,家里乱腾跟他们也没关系。

这样一来,秀瑶又闲了,她不需要读书,也不需要亲自去管铺子,就在家里给大姐、嫂子几个帮忙。

出发之前她就给齐风去了信的,让他要是再给她写信,暂时写到济南来,等她回家的时候会告诉他的。

这日秀芹和小姚氏一起做了点心,让柳正陪着秀瑶去给秦扬送。

姐弟两个雇了顶轿子去了冯家别院,那里的老仆人都认识他们,自然也不多问,只当他们也是住在这里的。秀瑶和柳正一径去了后院,就看到小羊儿正和一个锦衣公子在说话呢,不对,应该说是吵架。

两人原本都是俊雅文秀的人,这一会儿却争得脸红脖子粗的。

秀瑶听他们在争辩文章的事情,那可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又不是数学题答案唯一,她可帮不上忙。

看她过来,李思变脸红了一下,却也对秀瑶行了礼,秀瑶忙还礼,打了招呼,让他和秦扬一起吃点心。

李思变看着那点心却没兴趣,虽然也算精致,可比起自己家来的,简直还是粗糙得不堪入目!

秦扬看他脸上露出来的神色,立刻大怒,“我又没请你来,你不请自来,跑过来唧唧歪歪一通,现在又打我家点心的主意,还不快走!”

秀瑶也没想到一向乖巧伶俐坏坏的弟弟竟然会这么暴躁,忙约束他。

李思变竟然没生气,哼了一声,睥睨着秦扬,“等你比我高在跟我咋呼吧!”说着扬长而去!

秦扬气得连连跳脚,看着向来就会气人的秦扬也能被人气得跳脚,秀瑶抿着嘴笑,“小羊儿,身高不是问题,你还小呢,男孩子都要到十六七才长高呢,你看大哥,现在比十六岁的时候都高了一截子呢。一般来说,弟弟会比哥哥高点的,你看三叔比咱爹高,二舅比大舅高,小飞哥也比升哥高,你也会比大哥还高的。”

秦扬还没怎么发育呢,一张比女孩子还秀气的脸蛋,一双黑亮的大眼睛,不过眼尾已经开始抽长,不再那么圆了。

秦扬却还是有点不高兴,“我要是像齐风哥哥长那么高就好了。”

秀瑶就给他讲,身高不是越高越好,够用就好了。你长得太高,除了像根杆子一样也没用处,“你可是读书人,你看哪个读书人以高为荣的,你学问好,身高一点都不重要。况且你还小呢,身量都没长开,你看姐姐,比以前都高了很多。那是因为姐姐是女孩子,发育早。”

秦扬却还是觉得不满意,“那李思变怎么比我高?”

柳正就嘻嘻笑道:“哥,你不是说他娘娘腔吗,肯定像女孩子一样长得早呗。”

秦扬就笑起来,哈哈的,拉着秀瑶直蹦高。

秀瑶就问冯浩然呢。

秦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道:“顾家派人来找他,他去看看什么事儿了。”

秀瑶就看他们书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桌上摆着一些书和文章。那文章是小羊儿写的,秀瑶看了看,果然是好文章,虽然她不懂那么多诀窍,可单这么看,引经据典的,也是一片锦绣文章,文采斐然。

不过毕竟还是孩子,偶尔还是能露出一点孩子气来的,不过好歹比去年压住了很多。

若是谢翰林今年再看到他的文章,一定会觉得进步很大吧,秀瑶胡思乱想着,还是希望弟弟能中举。

又觉得弟弟太小,只怕中举又没那么容易呢。

转眼到了八月,又是秀学子们赶考的时间,这一次贡院早就将打扫厕所的差事安排了出去,院士也能赚一笔。

不过这一次秀瑶又开发了和贡院合作的新项目,自然不是找人再去打扫厕所,而是解决贡院的照明问题。

她让人专门造了二十盏大大的玻璃灯,里面是上好的清油或者石蜡,灯芯有拇指粗,石蜡也有手臂粗,如此便将整个考场照得灯火通明的。

那玻璃灯下垂着大大的条幅,写着秀瑶铺子的大名――桃源柳乡。

这算是赞助了玻璃灯的使用权和灯油,获得了一个打广告的绝佳机会,将秀瑶等人在济南开的新铺子名号打出去。又是在读书人中间口口相传的,他们知道桃源柳乡为这两次科考做出的贡献,自然是大力褒扬的。他们推崇桃源柳乡,其他人也会跟着人云亦云,秀瑶几乎没费什么力气,也没破费多少钱财就将铺子的名声一下子打响了。

他们的铺子主要搞批发,零售价格甚至要比别家高一点,但是后来也是一直客源滚滚,生意兴隆得很。

这次考试,秦扬因为有了一次摸底,倒是也不慌不忙,一副淡定从容的样子。小小年纪,却颇为稳重,跟那个和李思变吵架的少年一点都不同。

这一次秦扬的号房在靠外面,所以没有那么担心,真要是还起火,他也能很轻松就逃出来的。

加上桃源柳乡卖的那种小巧明亮的玻璃灯价格虽然小贵,但是却安全无隐患,而且老板也允许学子们来租,为了预祝他们金榜提拔,甚至可以只收灯油费,玻璃灯可以免费给他们使用。

甚至有那文采好的,如果在铺子的墙壁上题诗获得大家的喝彩,还可以灯油费多免了。

而如果有第一场就过了的,玻璃灯还送给他留作纪念。

所以桃源柳乡的种种活动,不但将自己家的销路打开,名气打响,还做了好事,很大程度地解决了考试时候的火灾隐患问题。

自然也获得了谢翰林的好评,亲自给桃源柳乡题了字,写了一副对子,秀瑶让人雕刻装裱,挂在铺子外面当做招牌。

秦扬考试,秀瑶等人也跟着着急,除了管铺子的,都也没心思出去玩,就在家里做好吃的等他和冯浩然回来好犒劳他们。

秦扬这一次势头不错,第一场就过了,成绩还在前列,不过上一次他也是第一场过了,第三场却不知道为什么,没给过。

秀瑶正在家里做针线活,她鲜少做,只是等得心焦,就跟着姐姐学做鞋子,想给齐风做一双鞋子穿。

他送她那么多东西,她还没送过他什么呢。

这都要成亲了,总也得表示一下,否则到时候成亲以后他万一说起来自己没送过他东西,那不是要丢人了。结婚后再送,总归味道就变了。

而且她还得准备自己嫁妆呢――其实多半是找人做,秀芹和秀容还有柳絮也帮着做,她自己做的东西很少。

没有公公,就给婆婆做双鞋做套衣服,给齐风做双鞋做套衣服。

就这个,她也不是自己做的,齐奶奶的是秀容帮着做。

秀瑶觉得挺不好意思的,自己这针线活虽然不像二姐那么丑,可也马马虎虎,齐奶奶那么精细人,穿自己做的也太掉价,还是让针线好的人帮忙做更好。

她一边和秀芹说话一边做针线,秀芹时不时地指点一下,夸她一句做的不错。

这时候小姚氏过来,“瑶瑶,有位先生来拜访你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