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200织坊雏形

重生农家乐 200织坊雏形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今年麦收的时候秀瑶和张篾匠合作,也赚了二十几两。现在麦绰子到处都是,别人也会做,可张篾匠那里还是有订单的。所以秀瑶也能继续赚,据说短短的时间麦绰子就风靡了整个山东地区。那些地主大户,因为有冯家作为榜样,都调整了和帮工们的合作方式,改为按亩数付钱,倒是也没造成最开始那种矛盾。

因为麦绰子除了可以收麦子,其实也可以收割谷子,所以一年两季都可以用。生意就不会断,不少篾匠、铁匠都因此赚了钱。这种技术有好有坏,有人做的麦绰子就传出了名声,比别人做的就顺手好用,大家都愿意订做。

张篾匠就是有名的好篾匠,等秋收谷子的时候,大家还是要用,所以他的生意忙个不停,不但扩大了门面,还教了几个徒弟呢。

也因为这个原因,麦绰子虽然是农具,却在篾匠店里卖,以后也逐渐成了一个习惯。

这日秀瑶让秦业送她去县里,找到了张篾匠,张篾匠将她的钱都装好了,笑道:“秦姑娘,如今朝廷放松了银子的限制,咱们这一次都是银子,一共是八两。快要割谷子了,来订做的人多。”

秀瑶道了谢,聊了几句道:“张大叔,我想请你帮我做点织布机上的东西,像综框这类东西。”

张篾匠笑道:“秦姑娘,这个你得找木匠做呢。”

秀瑶道:“我知道呢,但是那个综你可以用竹篾做的,你做好了,到时候我在找木匠做其他的。”

张篾匠自然答应,给秀瑶还便宜,这个不是高技术的活儿,不用他亲自动手,指点一下儿子和徒弟都能做。定好了,秀瑶又去铁匠铺逛逛,回来经过木匠坊,秦业看到有卖现成水车的忍不住道:“瑶瑶,咱是不是得买架水车?”

家里如今地多起来,反正水多,该浇地的时候就浇地,平日庄稼就不会再干着。尤其是沙河村那边的二十亩地,靠着河,更加方便。

而且有了水车,也能帮着乡邻们浇水,免得大家还要担水浇地,累得慌。

秀瑶沉吟了一下,道:“大哥,咱们去看看,你想买什么样的?”

秦业道:“咱姥娘家那车就不错。”那是人力龙骨翻车,只要浇地就需要人的,这种小巧的价格要便宜,若是高转翻车,或者是水力筒车,就要贵得多。

秀瑶道:“大哥,我觉得咱们可以找姥爷他们帮忙做一架大的水车,到时候用牲口转,人力的话太累了。”

秦业一想也是,爹以后年纪大了,自己的手还不行,二弟读书没有人干,他不禁有点黯然。

秀瑶看在眼里,笑道:“大哥,你不要老想着自己动手干这个干那个,就算咱们雇人也没几个钱。到时候你赚的钱可比这个多的多呢。咱们肥水不流外人田,就让三姥爷找几个木匠一起,帮咱们做牲口水车。”

秦业有个疑问:“瑶瑶,那水车得固定按下去,咱是按在场里还是河边?”

场里旁边有大水井,沙河村那边靠着河,要说起来,都需要浇水。

秀瑶笑道:“这个不是问题,咱们每个地方都做一座地盘,到时候哪里需要就把水车拉过去。”这水车看着大,其实跟磨也差不多,是可以拆卸的。不过秀瑶倾向于家里装一座牲口拉的水车,因为那种深井适合,效率快。而河边则适合装水力的筒车,慢悠悠地,虽然浇地慢,可日夜不停,也不少呢。不过现在舍不得一下子买两架,只能慢慢攒钱再说,秀瑶也就没说出来。

在县里木匠坊定做了一些东西,秀瑶又和大哥去了姥爷家,到了杨柳村也差不多傍晚时分。

落日余晖,在盛夏的傍晚给天地间涂抹上一层温柔的色彩,连树丛间的知了也歇了嘶鸣,偶尔叫一声。晚风没有了暴烈的日头相助,也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轻轻地拂动着人的鬓发,送来淡淡地凉意。

如今柳家磨坊那里也盖起来一排青砖瓦房,跟秀瑶家一样,还没有成型,只是有两排三间的瓦房,没有耳房也没有院墙。

秀瑶去的时候老柳头正在葡萄架下的摇椅上休息,累了一天,闭着眼打盹呢。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垂下来,在翠绿的叶子里格外喜人。

秀瑶看有小虫子在咬他,就拿了一旁的蒲扇给他扇了扇,老柳头却醒了,看秀瑶来,笑道:“丫头,你有日子没来了。”

秀瑶这些日子忙着处理二婶那摊子烂事呢,她笑道:“姥爷,其实也没多少天。”主要是以前隔三差五就来,这一次快一个月了,老柳头都想她呢。

两人聊了聊最近的事,秀瑶就跟他说请三姥爷做水车的事儿,老柳头笑道:“这个你三姥爷会,让他给你们忙活,咱们省点,他也赚点。”老柳头去年养猪多,一年两茬,加上粉条、磨坊,也攒了不少钱。家里的饥荒已经还了,另外还存了一些。

他道:“我帮你出一半。”

秀瑶笑道:“姥爷,不用,你留着做别的吧。”她又把县里到时候还要修水道的事跟老柳头说了一下,道:“姥爷,到时候你们这里就是个机会,你趁机多买几亩地吧,到时候这里就是抢手的。”

老柳头一听心动了,“丫头,这消息可靠?倒是有人来找我买地呢,都不是什么好地。”

秀瑶笑道:“姥爷,就算这两年不会,早晚也会的,况且咱们家这附近,也需要地不是。”

老柳头觉得丫头说的很对,他道:“那我就应承了,把地买下来。”他又领着秀瑶去看那片猪大棚和蔬菜棚,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这里也种了一片苜蓿草,所以老柳头也养羊,都用绿篱围着呢。

秀瑶看姥爷家养了近五十头猪,笑道:“姥爷,你可小心不够吃的呢。”

老柳头挠挠头,嗨嗨笑道:“是有点呢,幸亏今年也种了草,还有那么多菜呢。”

秀瑶笑道:“姥爷,我正在考虑建一座池子呢,如果成功了,到时候跟你说。”

老柳头又好奇了,他这段时间都有点恹恹的一直提不起精神来呢,丫头都好久没跟他商量做什么新东西了,一听秀瑶这么说,他又激动起来,追着问是什么。

秀瑶笑道:“姥爷,我也还没想好呢,不知道成不成。”

老柳头只好按耐住了好奇,“那你快点呀,还不如跟我说说,我和你一起忙活呢。”

秀瑶想了想也是,她道:“姥爷,不过我现在现在去三姥爷,你要不要一起?”

老柳头笑道:“那是自然的,走吧,你三姥爷最近没什么事干呢,你正好给他送活儿去,让他忙活忙活。”

秀瑶和老柳头赶着驴车一路去了三姥爷家,三姥爷正在家里嘀咕呢,最近又哪里冒出不少木匠来,抢了他的生意,让他今年闲了许多。再这样下去,不是要喝西北风了?三姥爷喜欢天天忙碌着,就算地里有庄稼,他手头也要有活儿才行,一天没有活儿他就觉得亏了。

看到秀瑶和四弟过来,三姥爷背着手过来,“丫头,要做什么家什儿?”

老柳头笑道:“四哥,你怎么知道。”

三姥爷睨了他一眼,“看你这乐滋滋的样儿我就知道。”

秀瑶就跟他说做水车,而且要大水车,直接装在河里水流跌落处,能不停地转,源源不断地将水送到地里去的水车。

三姥爷乐起来,“成,这个我能做。不就是任家南河边那座吗?”

秀瑶笑道:“正是呢。”

三姥爷道:“好说,我正好新联系了一个卖漆的呢,都是上好的桐油和漆,到时候保管你使上百年都不待烂的。”

秀瑶喜道:“三姥爷,要是那样的话,以后我家大木匠活都找你。”

三姥爷胡子一翘,“丫头,你还信不着我呢?”

秀瑶忙说不敢,一有活就找他,几个人又商量用什么木头、尺寸等等,最后敲定了价格。如果是小的差不多在三四两左右,但是一架大水车的用料估计在□两左右,不会超过十两。这主要还是受款式的限制,如果就一个大水轮,自然要价格便宜些,若是要两个水轮,还要有链条等,那自然要贵,十五两也是可能的。

三姥爷很少一下子打这么大钱的家什儿,平日里就是给乡里乡亲的做点家具、农具的,尤其是谁家嫁女儿娶媳妇的,桌椅、炕柜、衣柜衣箱之类的。可这些都是乡里乡亲,而且都是普通式样,没有太大花哨,也不能要高价,所以一年赚个二十多两就算不错。

秀瑶许诺做好了给他四两工钱,四两自然是多的,可之前三姥爷家帮着秀芹打家什儿,要的钱也少,秀瑶就想给他找补回来。

三姥爷也知道秀瑶家现在条件好一点,自然也不拒绝,他可是有名的精打细算呢。

而且三姥爷家现在生意也开始大了,原本只是他带着自己家的儿子孙子做,后来秀瑶帮他揽得活多,他都要找外面的木匠合伙。

就算是急活儿,大家也能赶一下,不会耽误什么。

几个人商量了大半晚上,家人来叫吃饭都没注意,商量完了都觉得饿了,三姥爷喊道:“老婆子,你也不给我们做饭吃。”

三姥娘气道:“刚才我来喊,你不是还嫌我啰嗦?”方才他们聊得太入迷,比比划划的,李氏让柳飞来叫他们吃饭,他们都没回应,三姥娘又来叫结果还被老头子呲了,她一生气就让柳飞回去吃管吃,不用管他们。

三姥爷笑道:“快点给我们热饭吃。”

老柳头道:“三哥,走,去我那里喝两盅。”

三姥爷道:“你拉倒吧,我有正事,你自己喝去吧。”说着他就去找儿子和孙子们开始分派活计,明儿就开始准备木头动工,他亲自操刀,以后的小活儿就让别人做。

秀瑶和老柳头回了家,李氏还给他们留着呢,秦扬正在背书练字——秀瑶给他出的主意,先生每天让写三张大字,秀瑶就让他写需要背的书。

听见秀瑶回来,秦扬扔下笔,飞奔过去,“姐姐,想死我了,你都好久没来看我了。”

秀瑶笑道:“你前几天不是刚休假回过家的么。”她摸了摸他的头顶,这小子又长高了,看起来不再是小孩子,反而有点少年的模样了。

现在小正也跟着读书,只是不必习字,只要背书就好,什么千字文、三字经、声律启蒙等。平日里他跟着去学堂玩,回家就跟着秦扬背书。他们和柳飞读书的目的不同,学习的方式和老师的要求自然也不同。

柳飞如今隔几天也去一下,让任先生给他讲讲书学点新鲜东西,多半时间都在磨坊帮忙的。

秀瑶问秦扬那本书如何,有没有给先生看,秦扬笑道:“先生说这本书好呢,不过他还有好多,到时候会给我们看的。”

秀瑶问他:“先生可说过你什么时候能去试试?”

秦扬道:“先生说起码得十来岁吧,我总没有宁少爷那么厉害吧,他十一岁就中秀才了呢。”

秀瑶没跟他说顾宁已经是举人了,毕竟没有可比性,顾宁从小的环境和秦扬自然不同,她笑道:“人家宁少爷其实□岁就能中秀才的,十一岁不过是恰好那年想去考而已。”

秦扬这么一听,便道:“你我十岁就去试试。”

秀瑶摸了摸他已经瘦下来的小脸蛋,道:“没事,你听先生的,他让你什么时候去你就什么时候去,最近还挨打么?”

秦扬笑道:“少了。”如今他的课程基本跟上了,任先生布置的任务基本都能完成,所以没有再怎么挨打过,反而得了好几次表扬呢。

秀瑶自然对他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不过是问问他,看他如今不再那么抱屈,也不再炫耀,反而有一种读书人的沉稳内敛,谦逊起来,心里也欢喜,知道他是长大了。

秀瑶从口袋里掏出一只小荷包来,普通的蓝布,上面用白、绿、黄、红线绣的简单写意风的梅竹,系在秦扬的腰上,“我送给你的。”

秦扬捧起来爱不释手地看着,笑道:“姐,你的针线活好丑呀。”

秀瑶急了,“不要拿过来。”

秦扬却不给,“给人还待往回要的?别那么小气。”

这小破孩,秀瑶给了他一个脑瓜崩,让他继续练字,她则去找老柳头吃饭,陪他喝两盅——帮忙倒酒。

吃完饭,几个人聊天,秀瑶就让姥娘把大舅妈大嫂子都找来。等大家都坐好了,她道:“姥娘,姥爷,我想找几个人织布。”

老柳头道:“家家户户都织布呢,咱们织布能赚钱?”

秀瑶道:“咱们不织那种普通的,咱们织带花纹的,像绸缎那样的。”

大家都惊讶道:“那个要如何织?”

秀瑶笑道:“俺小姨已经和我合计出来了,我去布庄看好了几个花样,到时候可以一人织一个,然后把布集中去送货,价格会好一点。”

大舅妈道:“你嫂子这里有织布机,倒是可以用。不过你小姨的给你了,家里只有一台。”

秀瑶笑道:“俺小姨现在不用自己织布了,织布机用不上,所以就给我了。她家的小集市都够他们忙活的,咱们这次不用带她。”

小陈氏笑道:“我可要加一个,现在我都没什么活干了。”家里做饭洗刷的太婆和婆婆都抢着干,原说让她带孩子,可孩子都上学了,她也就是织布,就算不卖钱,家里还还要用的。

秀瑶道:“嫂子,当然好啊。姥娘,你腾两间屋子出来,到时候找几个嫂子们一起,每天到这里来织布,等卖了布给她们算工钱。棉花染料之类的,都是我来送。”

大家一听秀瑶这是要雇人帮工了,陈氏犹豫了一下,“瑶瑶,这要是亏了,那咱们是不是也得给他们钱?”

秀瑶笑道:“那是自然,不过我算过的,不会亏,一匹布要是两丈的差不多有三百左右的盈利。我都是和布庄定好货,然后我们再织,价格也不会太差。他们来了以后,我们跟他们分成。刨除成本,一匹布的盈利咱们分三份,我负责送货一份,姥娘你们负责地方、灯油、水之类的占一份,织布的占一份。然后我们还要有两个一直负责纺线、拐线、浆线的人,工钱也可以从盈利里扣,扣除了再分。”

大家都说要是这样赚钱的话,那她们要做的。

李氏笑道:“我们不用占一份,只是提供地方,你们送货卖货才该多拿点。”

秀瑶笑道:“姥娘,没有那么简单呢,你们要负责调停、监督她们呢,还有织布机有问题了也要维修。好多问题的。”

陈氏笑道:“要是这样,俺们做了。”

老柳头笑道:“丫头,这下你可给她们长气焰了,你姥娘整天在家里念叨我们现在都不关心她们娘们呢。如今她们有了活干,只怕饭都不给我们做。”

李氏笑道:“我们也赚钱,要是不比你们少,干嘛给你们做。以后你和我俩负责做饭。”

老柳头嗨嗨笑道:“你们敢吃,我就敢做。”

李氏道:“我敢,你就天天做吧。”

陈氏笑道:“娘,还有我呢,我做饭。”

李氏道:“这一大家子的饭,你一个人可不成,还是我跟你俩。至于瑶瑶说的纺线的,我有人选。柳五不是带着他小子在磨坊里帮忙喂猪吗?就让他婆娘带着丫头过来纺线,另外还有你三姥爷家二媳妇,木匠活她又帮不上,过来给咱们防线。这些纺线的咱们怎么算价钱?”

大家想了想都看秀瑶,秀瑶笑道:“我看不如论斤,一斤线如果质量合格就三十文,以后可以慢慢涨,三十二,三十四这样。”一架三锭纺车,四天能纺棉花三斤,只要熟练了一天差不多是十二两左右,乡下妇人,基本都会纺线的。现在秀丽一个小姑娘纺线都足够供应秦产织布用的。

至于轧棉花,现在就只能她提供了,随着技术成熟起来,她再想办法自己做那种三人合力的轧棉机。这种轧棉机跟普通的不同,普通的一人操作,这种需要三个人,但是一天能轧棉花的数量却比普通方式多的多。比如一个人脚踏方式,一天累得腰酸背痛的,工作十几个小时,熟练工也就是轧取三斤皮棉,可这种三人合力的,一天可能至少有十五六斤皮棉。到时候一个作坊,这样一部轧棉机就足够,现在她很可能需要好几个人来轧棉花。

这边商量好了,秀瑶就让他们先找人,最后是家里有织布机的,将织布机抬来,过两天她带人来改装织布机。因为她还要回家去组织人,所以第二天就和秦业回家了。

家里的人手她更好找,还是张桂芳帮她组织,曹月莲、秦德才媳妇、秦产,另外还有本村四五个媳妇,外村一直跟着张桂芳干的七八个人,差不多能组织起来一个二十人的小作坊,到时候分工就可以更细化。不过开始她用不了那么多人,得先试用,看看顺不顺手,不堪用的也坚决不用。至于地点,这一次不在周家,而是在场里。

那三间房子也要起来了,秀瑶跟爹娘还有大哥大嫂商量,先用来做织坊,三间里面就不需要墙壁,只需要墙柱就好。这样大家都能在一起织布,也更热闹一些。

许二妮笑道:“瑶瑶,你想做什么就尽管做,俺们都支持你。”

其他人更是如此的态度,本来秀瑶就是担心大嫂有意见的,见她爽快同意,就没顾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