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62冯家浩然

重生农家乐 162冯家浩然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日一大早,秀瑶就起来,拿了盆子去前院打水洗漱,然后等着孙郎中来。秀瑶现在已经完全平静下来,反正债务已经欠下了,每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踏踏实实也是一天,她不喜欢怨天尤人,又不喜欢抱怨和消沉,她觉得既然已经穿越了,债务也背下,事情也到了这个地步,唉声叹气也是没用的,不如勇敢地面对一切的困难,想办法化解才是正事。

等孙郎中的时候,她也不闲着,看墙根一根扫把,就捡起来把院子里打扫了一下。

小院中间是十字花的甬路,四角栽着些时下花卉草木,开得喧闹,落叶落花的被风吹在甬路上,踩烂了很难看。秀瑶都给扫到花底下当做化肥,又去提了水,把花浇了一下,这样那些枯叶落花也不会再被风吹走。

夏天无送来早饭的时候就让秦业过去,让秀瑶自己吃早饭,他看小院里干干净净的,秀瑶也没坐立不安,反而非常坦然,心里不禁对她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好感来。他道:“孙爷爷说了,你跟着也没用,自己玩去吧,记得晌饭回来吃饭就成。要是迷路了,就跟人说半吊子医馆。”说着他又拿出一个钱袋,“这是孙爷爷给你的。”

秀瑶更加不解了,这个孙郎中,到底葫芦里卖什么药?

夏天无将钱塞给她就走了,秀瑶捏着钱袋,里面有几十枚钱,另外还有两块小碎银子。她觉得奇怪,自然不能随便要,就把钱袋放在屋内枕头下面。她拿了娘给的那些钱,打算去街上看看,来的时候发现两旁都是商铺。她要去了解一下行情,看看城里什么样,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可以赚钱,毕竟欠了那么多债务,单靠种地可不够还钱的,得加油多做点事情才行。

半吊子医馆地处最繁华的位置,一出门就是宽阔的大街,十字路口,人流如织,让久居乡下人口密度小的秀瑶有点不适应。

秀瑶东看西瞧,看到一家林记布庄,她信步走进去瞧瞧,门口招徕顾客的小伙计立刻对她笑容可掬地道:“这位小姑娘请里面看,想买印花布还是织花布,随便您挑。”

秀瑶见他没有因为自己是小孩子轻视她,朝他笑了笑,就朝里面走去。这是一家规模稍大的绸缎布庄,一共五间门面,进去三面全是摆满了布料的柜子。

各种色泽鲜艳的锦缎,还有素色或者单色的棉布,印花的织花的。秀瑶过去看了看,问了一下价格,锦缎的价格让人咋舌,一匹不过是两丈的也要几两银子。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左右的米了呢。秀瑶又去看那些棉布的,平纹布基本都印花,有单色印花,也有三色套色印花,花样多变。另外还有那些色织布,色织布多半就是先染色后织布,这些就要以提花来显示花型,吸引顾客。

秀瑶过去问了问,色织提花布的价格比普通印花布要高出几十文,加入两百文上下买一匹素色布,那两百三四十文左右买一匹染色布,就要三百多一匹提花的。

这就是说,要是织色提花布的花,一匹能赚两百多文。这还只是简单的花型,毕竟价格也随花样变化,如果稍微复杂一点的,一匹几百文也要的,若是纱支再细一些,用缎纹织出来,摸起来柔滑顺滑似缎子,有钱人家用作睡衣衾被,这就一些绸缎还要贵呢。松江府的细棉布,不就是天下闻名么,贵得很呢。

秀瑶把这些信息都暗暗地记下,那掌柜地站在高高的柜台后面,看了秀瑶一眼,这小姑娘看起来朴素得很,不像是有钱人家的丫头,一双眼睛明亮清澈一点都不发怵,落落大方的。

“小姑娘,你家有这种布吗?”林掌柜的惯做生意,任何时候也不放过。

秀瑶犹豫了一下,道:“现在没,不过过段时间我们要织呢,就是想问问哪一种花样,你们要的多,钱又多。”

林掌柜笑道:“贵的有好几样呢,不过太贵的你们织也不划算,好久织不出一匹,不如这些中等价位,织起来比平纹布稍微费点时间,若是熟练了也差不多的呢。”他指了指其中的几匹布,秀瑶看过去,见都是些小一点的几何图案,虽然不花哨,但是看起来沉稳大气,而且花型不复杂,织起来就快。

秀瑶点点头,“多谢掌柜的,我记下了,回家跟我娘说。”说完她就告辞离去。

出了布庄,秀瑶盘算着,然后想去油坊看看,转悠了一下,就看到了一家香油铺子,老远就能闻到浓浓的油味。麻油的香气和豆油的淡腥气还有其他油的味道混在一起,并不怎么好闻。

秀瑶站在门口略看了一下,见有几个伙计在那里招呼顾客,有女人孩子的拎着油瓶油罐的来打油。她就站在旁边看,伙计卖普通油的一提估计就有半斤左右,若是麻油一提可能是两三两左右。秀瑶看了半天,她默默地计算着,棉籽油最便宜,目前是十来文一斤,豆油估计差不多在十五六,麻油可能要二十多甚至三四十文一斤。葵花油要比豆油贵,比麻油便宜,差不多也有二十个铜钱左右一斤。

买麻油的人一般是按两称,其他油都是按斤买,各种油销量其实都不低,毕竟是民生必需品。

秀瑶默默地记下价格,那伙计看见她站在那里半天,问道:“小姑娘,你打油呀?”

秀瑶摇摇头,看了一眼,道:“不呢,我先看看。”

人家看她一个小姑娘也就没在意,秀瑶便又往前走,还有炒货铺子,里面是些花生、瓜子、南瓜子、栗子、还有核桃等,秀瑶去也听听价格,一一记下来。

不知不觉地她走了半天,觉得肚子有点饿,人需要什么就注意什么,立刻就闻到了喷香的包子香气,就听见那边有人喊,“皮薄馅大,又白又大的大包子卖啦!五文钱一个,大包子啦!”

秀瑶过去看了看,那包子挺大,五文钱不便宜也不是很贵。这时候有出门在外的就来买俩包子果腹,里面有菜有肉,不用再费事。除了卖包子,他家还卖馒头、烧饼等,馒头便宜不少,一文钱很大一个馒头,不像现代那种馒头看着大一捏就一小疙瘩。旁边是一家面店,面店里也卖水饺等吃食,再过去又是卖油饼的,几家卖吃食的连着,既干净,顾客流量也大。

不过她也发现了,他们做的都是小本生意,毕竟县城就这些人,不可能都出来买吃的,而在乡下开面点铺子什么的那可是自寻死路,家家户户都做饭吃,谁那么有闲钱去买别人家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商机,秀瑶心里想着挨家挨户地看过去,到最后她找了客流量最大,觉得出货量也最大的那家面店,里面不少人在吃面条。

秀瑶问了一下,一碗普通的面条也要十文的,也不算很贵,不过对于乡下人来说也不算便宜。店里有一个老板,一个打杂的伙计,老板在门口擀面。

秀瑶略一犹豫就要了一碗面,那老板紫红的方脸膛,一双手骨节格外粗大,他看了秀瑶一眼,“小姑娘,吃什么面?”

秀瑶就问有什么面,那老板就说了一连串,听得秀瑶直晕乎,什么肉汤面,青菜面,鸡蛋面,牛肉鸡肉鸭肉猪肉羊肉……甚至还有鱼汤面,鲜汤面,蛤蜊面等。

秀瑶直吃惊,看起来古代人也很丰富的,根本不像她以前想的那样简单贫瘠,她还寻思自己是不是也能做鲜美的面来卖呢,这样看还是算了。

她喜欢吃排骨,而排骨没有肥肉,所以不会比肥肉贵。

不过想起哥哥治病,欠了那么多钱,秀瑶觉得还是算了,她咽了口唾沫,忍住咕咕叫的肚子,摇了摇头。

可她实在太饿了,就去看卖包子的,想着肉包子贵,她来来回回地犹豫了半晌,没舍得花钱。自己又嘲笑自己,都背了一百两的巨额债务了,还怕花这几文钱吃个面?再说,背了债,也不能就整天不吃不喝,债也不是靠不吃不喝还上的,而且她还想跟这里做面食生意的老板们谈谈,看看能不能拉点生意赚点钱呢。

于是她又回去,狠了狠心,要一碗排骨面,平心而论,真是便宜得很呢。

那老板看了她一眼,觉得一个小姑娘,肯定是吃便宜的,就给她做排骨面,还多放了几块排骨。秀瑶又要了小葱末和一点茱萸粉,这时候还没有普通辣椒,胡椒是贵重东西,不是小摊贩能置办得起的。

秀瑶吃了两口,慢慢地等客人少起来,她就问那老板,“请问大叔不是县里人吧。”先套近乎,再谈生意,免得人家排斥。她知道城里住着不少匠户,同时也有乡下人来赁铺子做买卖的,这些人基本都不种地,靠做生意赚钱吃饭。

那老板叫王老大,见他问,就笑道:“俺们是许家甸子那边的,姓王,你怎么知道?”

秀瑶也觉得奇怪,她就是听这老板口音有点熟似的,乡下人就算一个县的,可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口音和用词习惯还是有不同的。她笑道:“我听过有人说你们这种调,跟我们有点不同。”

王老大慢慢地擦着手上的面,看了她一眼,“我知道,你是桃源那边的。”

秀瑶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大叔好耳力。”

王老大笑得憨憨的:“听多了呗,小姑娘,你没跟家人一起啊?”

秀瑶摇头,神色一黯,“我哥在医馆看病呢,我出来半点事情。”

两人便闲聊起来,秀瑶打听到王老大生意有好有差,一天需要五六十斤到一百四五十斤面粉不等,旁边那些人家也是如此。他们的面粉开始还从普通人家买,慢慢地发现也不划算,来回的费工夫,而且也不能一下子买多,多了容易坏。所以基本都在城里的米粮店买面,最大的米粮店是冯家的,他们家每天不停地推磨,面粉自然够用的,大家都去那里买。不过他们家也要比别个贵,毕竟人家店大,家里各地开着百十家铺子,也不靠这一点赚钱。

秀瑶从他的话里,也听出不满来,“王大叔,你们怎么不去杨柳村水磨坊籴面吗?他们家的面粉还细还白呢。”

王老大嗯了一声,“我倒是听人家说,现在那几个酒楼和管饭的客栈都去那里买,好多人家也去那里推磨,看我们人手不够,家里走不开人。”

秀瑶便解释给他听:“他们家也送货上门呢,每天都会驾船沿着大清河送货的,王大叔你可以和边上的包子店油饼店你们搭伙呀,每天一个人去把面推回来,或者两天三天一次也行,怎么都能省钱呢。”

与其多花钱给冯家,不如让姥爷家赚呢,这些人买面的话,那姥爷就可以先买麦子,然后推了磨给他们送面粉了。

王老大看着她,“小姑娘是磨坊的?”

秀瑶摇摇头,“不瞒王大叔说,那是我姥爷家呢,我们家也去他家推磨,又快又好。要是你们愿意,我倒是想让我姥爷帮你们的忙,大家做生意,起早贪黑的都不容易,何必多花那个冤枉钱呢。”

王老大一听,点头:“这倒是,不过我们得合计合计。”

秀瑶点点头。王老大看她不走,就去边上喊了另外几家主事的,把秀瑶的话跟他们一说,那包子店老板早就有这个想法了,不过他和老婆两人忙得也走不开,见王老大一说,他们立刻同意。

“就算价钱一样我都乐意,娘的,我是看够冯家那狗腿子的脸色了,我是花钱买面,又不是要饭的,每次嫌我买的量少跟打发叫花子一样对人,真是气人。”

“就是,动不动还涨价,不买他们家的了。”

几个人一合计,就跟秀瑶说可以。

秀瑶自然欢喜得很:“那你们找一个人,抽出一天的功夫来跑一趟杨柳村吧,大家面对面地谈好,以后你们就什么都不用操心。”

几个人一合计,就派王老大和卖包子的去,王老大的婆娘也会做面,有伙计帮忙,就算忙点一天半天也不防事,能顶下来,时间已久就不行。

秀瑶付钱的时候王老大不肯收,秀瑶坚决给了,人家厚道她不能顺便占便宜,再说她犹豫了那么久才吃这碗面,早就做过心理建设的,不能白吃人家的面。

秀瑶转了一圈,在一家卖胭脂水粉铺子面前停下来,秦家穷,家里就那么一盒面脂,也只有冬天的时候一人擦一点,胭脂水粉的更不用想了。

想起大姐含羞带怯的样子,她忍不住有点心动,想给大姐买盒像样点的胭脂。

平时她都没有机会来县里逛的,乡下走街串巷的小货郎背着的,成色不够好,她一直看不上,而不来县里,想买也买不到好的。

秀瑶进了铺子,里面柜台上货品琳琅满目,看得人眼花缭乱的,那些精致的瓷盒、玉盒、金银盒的,简直是工艺品一样。

里面有些妇人正在挑选产品,议论着这个好看那个好用那个便宜的。

“小姑娘,买点什么啊?”站在柜台后面的掌柜的倒也不慢待小姑娘,毕竟开门做生意,不买的话就算进来看看也是热闹的。

秀瑶看了看,道:“我想买盒胭脂。”其实买胭脂总得买粉吧,可她想姐姐皮肤挺白的,直接擦胭脂也行吧,据说这些胭脂是什么红花提炼的,不含铅,也没有污染。

那老板瞥了她一眼,从她的穿戴上判断她的承受力,便拿了三盒出来,一水的青花瓷小盒,巴掌大小,椭圆形状。价钱分别是十五文、二十五文、五十文。

秀瑶轻轻叹了口气,果然是女人和孩子钱好赚,古今中外皆如是,这么一盒小小的红胭脂,就那么贵。她犹豫着,是十五文也不便宜,不过五十文的肯定更好,最后她狠了狠心,反正自己一百两的债都欠了,还怕这个?

钱是王八蛋,有花才有赚!她恶狠狠地想着,要见缝插针地赚钱才行,就算有债在身,也不能邋邋遢遢,不吃不喝,尤其大姐是家里第一个即将出嫁的女儿,不能灰头土脸的。

“我要这个五十文的,你便宜点。”秀瑶决定使出她的砍价**来。

那掌柜的笑眯眯的很和气:“小姑娘,你眼力真好,这胭脂别看它贵点,它也值当呀,颜色鲜艳,持久,而且还带着甜香呢,保管你擦上比花都好看。”

秀瑶道:“我是给姐姐的。”废话,贵的要是不好,那买的人不是傻子?因为贵,她有点怨念。

那掌柜的立刻笑得眼睛发亮,“小姑娘的姐姐擦上那就更漂亮了,十几岁的年纪本来就花一样,再一打扮,诶呀,保管的。”

秀瑶忍不住咬了咬唇,“那你给我便宜点,我们家没钱呢,我买这个回去还得挨揍呢。”

那掌柜又低头看了她一眼,“这样,我给你四十八文,你知道,我们这里不还价的。四十八文,两文钱给你买糖吃。”

秀瑶嘟嘴,摇头叹气:“那不行,我家那么多弟弟妹妹,两文钱的糖可不够。掌柜的,我看你家胭脂好,你不知道,我都逛遍了,就是不敢买。我看你家店又大,你人又和蔼好说话,东西也好,我才进来的。我没多少钱,你便宜点,我就买这个了。”

掌柜的被她恭维的心花怒放,“那你买这个,十五文的也很好。”

秀瑶摇头,“我姐姐很漂亮,我想给她买那个好的,我手里有三十五文钱,大叔你少赚点,通融通融吧,我姐姐那么大了,要出嫁都没擦过胭脂呢。”

她说的也差不多是事实,反正姐姐极少擦胭脂,家里也没买过。这次是来给哥和爷爷看病的,她本来也没心思买东西,只是想着以后也不能总来,最主要的是姐姐要相亲,都十六岁了也没好一点的化妆品,自己也不会做不能给大姐做点好的,不如就花钱买盒回去给她。

掌柜的被她一说,倒是鼻子一酸,看她小姑娘漂亮亮的,黑亮的眼睛里层纱层雾一样的好看,泪花隐隐的。他心一软笑道:“好啦好啦,你这个小姑娘真是厉害呀,这么会说话,行了,就当是大叔送给你的,三十五就三十五了。”说完他还看了看那边,伙计们正在招呼老顾客呢,见没人注意他低声道:“可别让她们知道,我只给你便宜了呢。”

秀瑶立刻喜滋滋地道谢,付了钱,将那胭脂接过来放进挎包里。她可赚了,虽然化妆品成本便宜谎价大,可她觉得就这小青花瓷也是好东西,真是让人爱不释手呢。

买了胭脂,秀瑶看到斜对面是糖店,应该是作坊式的糖铺子,一边熬糖一边批发零售。穿来这里,秀瑶就见过那种发黑的糖,连正宗红糖都没见过,更别说雪白的白砂糖和绵白糖了,据说是进口的,而且很贵,都要有钱人家才享用。

这就是秀瑶为什么要种甜菜的原因,南方靠甘蔗,北方靠甜菜,只要那片地能种活甜菜,她就多种几亩,先试着熬熬糖,一旦成功了就可以继续改进熬白糖。

秀瑶往路对面去,刚到店门口的时候,突然旁边铺子里窜出一个人来,他冲得太急一下子就把秀瑶撞翻了。紧接着后面又追出几个人来,喊道:“冯老四,你别跑!”

被追的那人本来急急地要跑,见撞了人赶紧去扶,又看后面追出来,立刻大喊道:“行了行了,你们怎么那么输不起,把人都撞倒了,还不来搭把手!”

他看秀瑶不过是个小姑娘,忙笑道:“真对不住,对不住,没看到你。”

秀瑶顾不得跟他说话,忙先看挎兜里的胭脂盒,见好好的没有一点破损,才松了口气。她看那人十五六岁,穿着一阵月白色的茧绸长袍,腰间挂着玉佩,就知道是富家少爷得罪不起,忙让开一点,道:“没什么,就是撞了一下。”说着便避嫌走开去了糖铺子。

冯浩然还想跟她说句话,见她已经走了便作罢,眼睛一扫见地上有个小物件,忙弯腰去捡,结果被另一个少年抢在手里。

那少年翻来覆去地看,“哇,好鲜亮的桃花儿呢,一个乡下小丫头还有这个。”

冯浩然见状立刻去抢,“萧小宝,你拿来。”

那少年听他叫自己小名,立刻哼道:“凭什么给你,唐峥,给你。”他一扔,又丢给了另外一个少年,那叫唐峥的少年抢过去就跑了。

冯浩然喊道:“喂,你们怎么那么不讲理,要还给人家的。”说着追了两步,又想起什么,忙去糖店找秀瑶,却没看到她,问了问,掌柜的说一个小姑娘来看了看就走了。

冯浩然只好又去追自己的伙伴儿们。

且说秀瑶离开糖铺子看时候不早了就回医馆去,顺路买了一点炒货和小点心,见到夏天无就送给他。

夏天无忙摆手不敢要。

秀瑶笑道:“这是我买来吃的,又不是贿赂你,你不用怕的。”

夏天无挠头:“孙爷爷不让俺们要你的钱。”

秀瑶笑着塞给他,不许他拒绝,“这是我自己吃的,跟钱有什么关系,你拿着吧。”夏天无见状也就收起来。秀瑶又问他哥哥如何了,得知孙郎中让他泡药呢,大家都不能去打扰,她就回去小院等。

晚饭的时候夏天无来送饭,顺便送秦业回来。秀瑶看哥哥气色很好,便问他如何。

秦业原本还因为担心害怕有点情绪低沉,不过看小妹竟然为了自己应下一百两银子的饥荒,寻思自己就算低沉也没用,反而连累家里担心,倒不如打起精神,右手不能干活他还有左手,反正不能让小妹和家里被这债累住就是。

他这样想着心里也就轻松很多,笑起来:“好着呢,孙郎中说再泡几天就行了。”

秀瑶闻言松了口气,她就怕哥哥的手有什么坏死的,那可就不妙,看起来孙郎中也的确是医术不错。看秦业不像之前那么消沉,她也高兴:“大哥,没什么好担心的,你一定要好好治病,等手好起来咱们就放了心,要不我这心直突突地跳。”

秦业知道梯子的死吓到她了,那天晚上自己被抬回去,她肯定害怕得很,秦业心里既温暖又内疚,柔声道:“瑶瑶,你放心,大哥一定会好好的。”

“大哥,这就好,这样才是我好大哥呢。”秀瑶抱着秦业的左胳膊摇了摇,她又把自己在街上见到的说给他听,还有给姥爷拉了生意的事情,秦业喜得夸她能干。

“大哥,你看看,其实什么都能赚钱的,只要咱们肯踏实地干活,多动脑子,一百两银子就算很多,可也不会难死我们的,你没什么好怕的。”秀瑶一边给他描述美好的未来一边开解他。

秦业点点头,“大哥不怕,你说干啥,大哥就干啥。”

吃了晚饭,夏天无来收碗筷的时候还送了几套半新不旧的衣服来,“孙爷爷说了,买了的旧衣服,是干净的,放心穿。钱也从那一百两里扣。”

秦业很是诧异,看那衣服都是好的,就问:“那不是治病钱吗?”

夏天无笑得有点高傲:“秦小哥,你害怕我们孙爷爷少要钱呀。”

秦业忙摇头,“不是的,不是的,我是觉得孙郎中这人……真怪。”

夏天无哼了声,“他怪的事情多着呢,习惯就好。”说着就拎着食盒走了。

夜里秀瑶回到房里睡觉的时候发现自己放在怀里的小荷包不见了,当初娘给了她们一人一个的,她的倒是没了。找遍了每一个角落也没见着,仔细回想着,怎么都想不起来掉在哪里。可能是拿钱的时候顺出来了?她想起被人撞倒,难道是掉在那里?不对呀,当时她起来就看过,胭脂好好的,地上也没东西的,那去了哪里呢?一时间找不到,她也没办法,只好丢到一旁去,专心一边照顾大哥一边去考察行情。

作者有话要说:为雅安祈福,好人平安,向战斗在第一线的解放军还有其他人们致敬。希望不会再有人好心办坏事,堵住救援的道路,希望我们的捐款都能发挥应有的效用。祈福!

谢谢殷尛雨和可愛莫 两位亲的地雷。

我尽可能地把两更的内容并为一章,免得还得更两回,有时候有事不在就耽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