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53出谋划策

重生农家乐 153出谋划策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转眼过了些日子,秀瑶算了算节气,就要春分了。她和秦大福还有柳氏商量,“爹娘,我得去姥娘家帮忙席地瓜。”

柳氏道:“行,让你二哥陪你去。”

秀瑶答应了,“娘,咱们家自垦田和旁边那块官田要留着秧地瓜吧,种棉花太费神,咱们不如少种点。”

柳氏有些疑惑:“那要是不够交租的怎么办?”

秀瑶笑了笑:“娘,咱有了钱,租子算什么问题。乡下的棉花稀烂贱的,咱们随便买好了。”

柳氏听着也是那么回事儿,自己种棉花实在是不划算,锄地就累死人,要是赶上虫子多的年头,简直是灾难,而且要种棉花就只能种一茬,不像小麦谷子的可以轮。

秦大福还在盘算抓小猪的事儿,他看着秀瑶,“瑶瑶,让你大哥一起去,到时候和你们姥爷商量一下抓小猪。买的多人家便宜,咱们家里也顺便抓上四只。”

原本想抓六只的,可家里的圈修好了发现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四只就不少了。

秀瑶答应了,柳氏又拿钱给出来让他们带着,秦业拿了褡裢放进去,然后搭在肩上。

秀瑶喊秦扬,“小羊儿,你也该去读书了。”

秦显其实有点不明白,姥娘家读书肯定比在自己家便宜,柳飞当时去读书就没拿那么多钱。娘能让小羊儿在姥娘家,却不让自己去,觉得有点想不通。不过既然自己也获得了读书的优待,他自然也就不会再闹的,这些日子他已经想好,自己一定要好好读书,读出个样儿给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看看。还是自己家人好,虽然开始说不让自己读书,可最后支持他的还是自己人。

秦扬收拾了娘给他新做的书包,上面还绣了枝梅竹,里面放着他写的字,到时候给任先生看。柳氏又叮嘱他去姥娘家要听话,不要淘气,读书的时候要用功,不能吊儿郎当。

秦扬咯咯地笑,“娘,我知道了,你都要跟俺姥娘一样了。”做娘的就是唠叨。柳氏笑着拍了他一巴掌,“你这个熊孩子,讨打。”

秦扬嘿嘿一笑,在柳氏脸上亲了一下,“娘你跟俺姥娘不一样。”

柳氏笑问:“哪里不一样了。”

秦扬歪着头嘟着嘴,很正色地评价,“老姥娘从来不打人。”

柳氏笑道:“你姥娘打人的时候你们没看到。”

秦扬就哈哈笑,“娘小时候肯定挨打了。”说着就跑了。

秀瑶几个一路上也没耽误时间,直接就到了姥娘家。过了正月,姥娘家的磨坊就重新开工了,正月十六黄道吉日那天都搬去了河边磨坊,过了二月二正式开工的。

姥爷、大舅等人都在磨坊里忙活,家里就李氏和大小陈氏,还有四岁的小正正。秀瑶几个一进来,小正正就呼哧呼哧地跑过来,“小羊儿,小羊儿,咩!姐姐,我要花篮。”

秦扬听这小子也敢叫自己小羊儿,简直是吃了豹子胆了,他一手揪住小正正脑后的小辫子,嘻嘻笑着,“小胖猪,小胖猪!”

小陈氏奶水充足,小正正打满月里就胖,身子壮实没有得过病,一直胖嘟嘟的。柳家条件不错,又舍得孩子吃,所以小正正自从自己开始吃东西,鸡蛋和肉鱼的就不断。虽然才四岁,胖墩墩的跟年画上的大胖娃娃一样,比秦扬当年可胖多了。所以秦扬管他叫小胖猪。

俩小子一个咩儿,一个溜溜的叫着斗嘴,秀瑶将小正正抱起来,亲了亲他的小脸蛋,“小正,姐姐给你编柳条花篮。”

秦扬撇嘴笑,“你叫哥哥,我就让我姐姐给你编。”

小孩子喜欢找小孩子玩,小正正也不例外,虽然喜欢跟秦扬闹腾,可也喜欢跟他玩,立刻就哥哥,哥哥地叫。秦扬得意地扬眉,“走,我们去折柳条,让我姐姐给你编。”说着,也不就后院,将书包往秀瑶怀里一塞,拉着小正正的小胖手就跑了。

秀瑶和两个哥哥去了后院,李氏正在家里纺线,陈氏在剥扁豆种,小陈氏在那棒槌敲高粱穗子。见到他们来,都笑起来,小陈氏立刻放下棒槌起来招待。

秦业带着弟弟妹妹们问好,大家寒暄了几句,秦业说来帮着席地瓜还有商量一下抓小猪的事情。

李氏告诉他们姥爷等人都在边磨坊忙活呢,秦业就和秦显两个去磨坊帮忙,让秀瑶他们现在这边歇歇。

秀瑶反正要住下的不急在一时,等哥哥们走了以后,她喝了碗水就坐下帮大舅妈剥扁豆种,“大妗子,这是咱们常吃的那种兔子腿扁豆吗?”

秀瑶穿来之后也发现,这里的蔬菜叫法和学名有时候会有出入,反正大家彼此知道就好,也没人会讲究那么多。姥娘家有一种兔子腿扁豆,有大人手掌长,圆滚滚的,肉厚颗粒饱满,吃起来非常可口。不管是炒着吃、炖着吃、馏了拿蒜泥拌着吃,还是包水饺都很好。另外还有一种羊肠子豆角,也就是秀瑶知道的长豇豆,也是非常美味的。去年分家的时候错过了种植期,秀瑶就没要,今年自己家有地,当然要种菜园的。一亩园十亩田,这可是勤俭持家的好打算。

“就是了,我们都给你留着呢。你姥娘说让我们赶紧剥出来,过几天你就要来席地瓜,到时候让你拿回去呢。”自从秀瑶家分出来,连李氏陈氏他们都觉得开心,□的都为他们打算。

小陈氏笑道:“你姥娘和大妗子还准备了一些花种呢。”柳氏原本在娘家的时候就喜欢养点花花草草的,嫁了秦家之后,张氏不许弄那些分神,让他们要专心干活,所以家里没人弄,秦家灰突突的,除了能吃的菜和香椿就没有一点彩色。而秀娴虽然大喇喇的,却喜欢这些花花草草的,秀瑶这个现代环保人士,自然也喜欢。分家的时候晚了,他们家里就没弄花草,现在正是春天,过些天就可以栽花种花,所以,李氏几个都替他们家想着呢。

小陈氏去端了一只葫芦瓢来,里面盛着几包用草纸包的花种子,她道:“这是粉花,这是方瓜茬,这是夹竹桃,这是鸡冠花,这是……”她一口气数了好几样。

秀瑶知道她说的粉花就是草茉莉,学名叫紫茉莉,而方瓜茬其实就是蜀葵,夹竹桃却不是她前世记忆的夹竹桃而是凤仙花,草本花卉,花朵可以榨汁染指甲。“俺娘和二姐肯定喜欢。”虽然现在的小院很小,可墙根院子角落的都能栽种上,到时候家里就不那么单调了。秀瑶都收拾好放进自己的挎包里,等走的时候拿回家种着。

过了一会儿,要晌天了,小陈氏准备做饭,秀瑶过去帮忙,然后跟她们聊天。秀瑶得知河边磨坊虽然还没有盖住宅房子,但是也有三间收拾出来可以住人。如今二表哥柳起一直住在河边磨坊里,另外二舅和二舅妈姚氏也住在那里。姥爷、大舅、大表哥则是一早起来就过去帮忙,夜里回来,晌饭就在那边吃。

正聊着天,柳红木背着一捆柔软的柳条过来,秦扬和小正正跟在他后面蹦跶过来,小正正头上戴着两个蹩脚的柳条草帽。

秀瑶跟他问好,他看了她一眼,脸颊有点红,笑得露出雪白的牙齿,亮晶晶的,“秀瑶妹妹你来啦,没有事就去我家玩吧。”

秀瑶笑道:“好的。”其实她很少会出去跟谁玩,毕竟自己不是小孩子,跟孩子也玩不到一块去。说起来她觉得自己就是没趣,除了哄弟弟是任务和自己情愿的,其他孩子,她实在没兴趣,虽然玩是相互的。

柳红木把柳条放下,递给她一捧野花,“你每次来都扎在磨坊和地里,也不和大家玩,他们说是我们不邀请你,所以你才不去呢。”

秀瑶接过野花,“怎么会呢,是我不知道玩什么。”

柳红木还想说什么,秦扬不乐意地打断他,“柳红木,你很烦哎,我姐姐哪里有时间玩,她要做正事呢。”

秀瑶忙让他不许对哥哥无礼,又请他坐。柳红木却有点讪讪的,他挠了挠头,古铜色的脸泛着红光,“我要家去吃饭了,回头找你玩。”

谁知道柳红木走了两步又转回来,忸怩了一下,憨笑着,“秀瑶妹妹,你大姐、二姐、三姐,她们怎么不来玩啊?”

不等秀瑶说话,秦扬立刻笑嘻嘻地打断他,“红木哥哥,我姐姐们都忙呢,才没有时间来玩呢。”

柳红木嗯嗯着,然后还想说什么,脸一红,挠了挠头就走了。

秀瑶也没在意他,就继续教育弟弟,让他要有礼貌不许对别人无礼,秦扬一把把她手里的那捧野花夺过去,笑道:“姐姐,他好笨呀,编个草帽也编不好,还非要给我戴,我才不戴呢,丑死人。”只有小正正那傻小子才乐呵呵地都戴在头顶上。

秀瑶确定柳红木真走了,才拍了小羊一下,正色地教训他,“小羊儿,他是哥哥,你不能那么没礼貌。而且人家红木哥哥也是跟你好,才给你编草帽的,就算不好,你也不能直接说。知道了?”

秦扬嘟着嘴,“好吧,以后不好我也说好。”他看看手里的那捧花,叹了口气,“姐姐,这野花什么的,你还是别要了。”那个柳红木还问他姐姐们喜欢什么花呀,平时都做什么呀,喜欢吃什么呀……真是烦,我姐姐喜欢什么关你什么事儿呢?又不是你姐姐。

秀瑶笑起来,“起码不能打击人家嘛。”虽然有时候是虚伪,可有时候也是一种礼貌,尤其是需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你看,红木哥哥还帮你把柳条都背回来,你是不是要感激人家。”

秦扬点点头,很认真地保证,“好吧,姐姐。我记住了。”秀瑶这才放过他,给他和小正正编草帽和花篮,还编一些小篮子,让他们放溜溜蛋或者是糖果之类的小东西。

晌饭后她给秦扬编了一只双层小书箱,箱壁高高的,边上可以挂笔、小刀或者其他的小物件,底下就放书本和纸张,上层可以放砚台墨块等。这就把秦扬欢喜得跟什么似的,赶紧写了自己名字,让姥娘给她打糨子贴上。

李氏举起来看了看,连连夸奖秀瑶手巧,编得不错,“浆糊哪里粘得住,一会儿就破了,不如姥娘给你找块布,绣上你的名字,然后缝在上面呢。”

秦扬一听更好,拍手道:“姥娘快帮我弄。”

李氏就找了针线帮他修了个名字,还随便绣了几朵小花,又绣了几个字锦绣前途。虽然是打发小孩子的玩意儿,那小花也就有个轮廓,不过姥娘的针线活好,秀瑶看这也别有风味,倒像是后世流行的那种简约画。

秦扬喜欢得很,“有这个书箱和旗号,我可一定要好好读书。”

秀瑶在他脑门上轻轻地弹了一下,“行,你好好读书,到时候给姥娘挣个诰命。”

秦扬眨巴着眼睛问她,“诰命是什么?”

李氏笑道:“戏文里不是唱诰命夫人吗?那可是给你娘挣的呢。”

秦扬一本正经地点点头,“行,你们都不用争,我一人给你们挣一个。”

说得大家都笑起来,陈氏打趣他,“到时候你先给你娘挣,再给你媳妇,我们可就不敢凑热闹了。”

秦扬摇头摆手地大声道:“我八个媳妇呢,挣不过来,还是给你们好了。”

秀瑶冷寒,这小子,八个媳妇的观念就纠正不过来,他到底是怎么被灌输的?

玩了一会儿,秀瑶就领着秦扬去南边磨坊,小正正也要跟着,他娘非要他呆在家里,免得去了那里到时候困了作觉别人哄不了。

李氏就让陈桂花跟着一起去,到时候把小正正背回来就行,小陈氏只好放下手里的活一起去。

几个人出了村口刚一下斜坡就能看到高高的柳家磨坊招幌,鲜红的绸底、漆黑的大字,看上去非常抢眼,竖得高,远远地就能望见。秦扬激动着嗷嗷地就往前飞奔,小正正挥舞着一根柳枝赶着他,“驾、驾”地追上去。

如今大清河岸边已经有一个小码头,东来西去的船只在这里停靠,拉着粮食过来磨面。现在正是忙时候,河面小船如织,都是些当地的划子、撇子等,正吆喝着排队靠岸,小渡头上人们正来来往往地搬运粮食。

秀瑶也颇为好奇,“嫂子,现在咱们这么忙呢?”

陈桂花笑道:“是呢,你姥爷他们经常忙到半夜呢。连县里邻县的都来人推磨呢,说咱家出来的面更细更白呢。”

秀瑶也欢喜,“我还以为到处都有磨坊,大家不会来推磨呢,生怕姥爷亏了本。”

“怎么会呢,县里来推磨的都说,在咱们这里老柳家水磨坊还是第一家呢。其他磨坊都是靠牲口的,就咱们是水磨坊。”

“这也幸亏三姥爷厉害,那么短的时间就打出了那么多家什儿,要是别人都不知道怎么打呢。”

陈桂花应着,“我听你哥说,你三姥爷学艺的师父是个南方客呢,家里遭了难跑咱们这里来,否则他也学不到这些手艺呢。”说着话,几人就到了磨坊跟前。

秀瑶见姥爷果然是采纳了她的建议,磨坊没有总的外墙,而是用绿篱隔断的。最外围是一圈密密的木槿花,木槿花一般都有成人高,密密地种植了,中间也不能爬过人去。而且木槿是栽在高地边缘的,外面就是下坡,下了低处往南走就是河堤。木槿的外面坡上,最下面栽了一些梧桐,往上坡面不到顶的地方栽了一些棉槐和枸杞。梧桐萧疏,灌木丛生,上面木槿密密静植,显得层次分明,疏密有致,倒是很有风味。

现在木槿植株尚小,不过长得快,一个春天差不多就能长起来,到盛夏时分,必定花团锦簇,非常好看的。透过木槿丛就能看到磨坊里面,人来人往很是热闹。

人流如织,水流哗哗,水车吱呀,石磨轰轰,还有水击面罗踏踏的声音,交织成了一首不甚悦耳却非常和谐温馨的磨坊韵律。

秀瑶过去的时候,看到姥爷正在跟人寒暄,那边大舅和柳起几个正在过称,大哥和二哥也在帮着装粮食,都忙得不亦乐乎。

“姥爷!”秀瑶和秦扬朝老柳头跑过去,老柳头乐得赶紧招呼他们,“小鬼头,怎么才来,人家学堂早就开学了。”

秦扬嘻嘻笑着,上前吧嗒亲了老柳头一口,“姥爷,我一年都在这里,就回家过个年你就想我。”

老柳头乐嗨嗨地道:“是呀,姥爷想你们了。去,屋里有好吃的,自己去找。”家里有小孩子,那些老顾客们来的时候会顺手捎点吃食零嘴之类的,虽然不过是些瓜子花生桃酥什么的,却是人家的心意。

这边除了围着水池的一圈磨坊,后头就是两排小屋,前面三间后面三间。因为时间不够,再加上钱也不宽裕,所以只简单地盖了几间类似看场屋子那样的小房子。反正只是晚上睡睡觉,白天都在磨坊里忙活,只等有钱了再盖大房子。

小正正领着他们跑去老柳头的小屋,进去就是炕,正中下面掏了个小灶坑,用来烧炕用的。炕上一只小炕桌,一床铺盖,别无他物了。小炕桌上除了一只小茶壶,就是一个用糨子糊碎布片做成的小笸箩,里面放了些小零嘴儿。有炒花生、红枣、瓜子之类的,秦扬就上去抓了塞进口袋里,又给秀瑶塞。

秀瑶赶紧捂住口袋,“喂,我口疮还没好呢。”炒货吃多了上火,过年的时候除了吃就是吃,她舌尖都长疮了,难受着呢。秦扬看她不要就和小正正两个把口袋塞得鼓鼓的,拿了零嘴儿秀瑶就领他们去磨坊看推磨的,看着那水车吱呀吱呀地转,小正正就想上去骑大马。

秦扬踢了他一脚,讥笑道:“你爬上去,一转悠不给你扔水里去呀,真笨。”

小正正嘟着嘴,不服气地扭着胖嘟嘟的身体,瞪了秦扬一眼,“那我也没有被驴尥蹶子扔下来呢。”

正月初三来的时候,秦扬几个小孩子出去玩,看到三姥爷家的驴拴在外面,就和小伙伴们起哄骑驴。结果别人动嘴他动手,上去就被那驴给尥蹶子扔了下来,好在旁边都是晒干的马粪驴粪,加上孩儿小骨头软也没被伤着。不过这事儿是秦扬的糗事,小正正每次被秦扬嘲笑的时候都要拿来当做利器反驳他。

秦扬现在脸皮厚得很,哼了一声,“那你还不敢骑呢。”

老柳头送走了几个需要他亲自招待的老主顾,便都交给大舅二舅妈他们负责,他则过来专门招待秀瑶这个小娇客。他一直说秀瑶就是老柳家的小娇客,是他的福星,他们爷俩感情最好的。

“姥爷,咱们生意真好呀。”秀瑶由衷的欢喜,这样下去,不只是四外村的人,这条大清河流经之处,人家都会来的。他们要吸引的不仅仅是农户之家,她觉得真正的大主顾反而是城里的点心铺子。城里不想乡下这样,什么都自给自足,他们好多人都是靠一门手艺吃饭,然后赚了钱再买米和面。

城里的磨坊价格比姥爷的磨坊高很多,所以才会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来推磨。

老柳头扯掉了头上包的防止掉头发头巾,拍打了两□上的面粉,“都是你的功劳,当初姥爷使了你们的银子,这磨坊就有你们的一部分。”

秀瑶却不邀功,“姥爷,磨坊是你自己的,我们合伙养猪就行。”

老柳头摇摇头,拿出烟袋锅子来,秀瑶接过去利索地给他装烟,秦扬划了火镰引着火王给他点上,小正正在一旁出神地望着地上一个小洞出神,犹豫着要不要用手指去捅捅,又怕有妖怪钻出来怎么办。

老柳头喜滋滋地抽着烟,老脸笑得满脸褶子,“猪咱们要养,磨坊也要有你们的份。”

秀瑶摇头,“姥爷,要是你算得这么清楚,那你们地里秧地瓜,我们拿回去卖了福豆,那可是白得的。我们也没给你算钱呢,再说了,咱们养猪,地瓜是你们地里出的,也是在磨坊里磨粉,那我们要怎么算。”

老柳头吧嗒了两口旱烟袋,嗨嗨地笑着,“你这个小丫头,人家都是鬼精地往家捞钱,你却往外推。”

“姥爷,我没有往外推呀,姥爷和我是一家。”她早就想好了,磨坊的事情她只管给姥爷瞎出出主意,可不跟着掺和,毕竟磨坊主要是大舅和二舅妈管的,她终究是个亲戚。再说了,她觉得和姥爷养猪也挺好,到时候再分钱也是应该的。

老柳头慈祥地看着她,目光充满了疼爱和尊重,可以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不把秀瑶当小孩子了。这样的小孩子少见,没想到自己家也能有一个,可得当宝贝似的疼着才行。

秀瑶继续道:“姥爷,你别忘了,小羊儿还在这里读书呢。吃住可都是你管着呢。而且我们也没给任先生束脩呢,就算任先生嫌小羊儿小不要,那也是你的面子吧。”

老柳头只得举手投降,“好了丫头,姥爷说不过你,姥爷本来就拙嘴笨腮的,见了你这个巧丫头嘴巴就更不好使了。”

秦扬得意地道:“姥爷,那是,你和俺姐姐争,你那不是自寻烦恼吗?俺嬷嬷和俺三娘娘他们都不是俺姐姐的对手呢,再过两年,俺姐姐可就纵横俺家无敌手了。”

秀瑶看他说得离谱,拍了他一下,“你这个小羊儿,瞎说什么呢,夸人都不会,就该说姐姐现在也是无敌手。”

秦扬嘿嘿一笑:“那不成,我不能撒谎,现在你就不是三姐的对手。三姐可是没理也要占理的,谁跟她拌嘴谁就是自讨苦吃。”秀容越发大了,那嘴更好使,比刀子还快,要是有事儿了,就算她没理她也要站在有理的一方,理直气壮地来跟别人争辩,到最后,反而让有理的那人觉得自己没理。

秀瑶同意,觉得这是三姐的本事。

秀瑶让秦扬领着小正正玩去,只是不许靠近河边,她跟着老柳头在磨坊里逛了一圈。看了看,秀瑶道:“姥爷,咱们磨坊现在就单单推磨吗?”

老柳头觉得外孙女是话里有话,“磨坊除了推磨,咱们还干啥?”

“姥爷,有没有人不想推磨,就想直接买面呢?尤其是城里人,要是直接买粮店的,有时候太贵了可能不想买就想直接买乡下种田人手里的粮食或者面呢?”

老柳头眼睛顿时一亮,“哎,还真是个招呢。不过咱们没那么多钱籴粮食呀。”

秀瑶掰着手指头煞有介事地比划了比划,“姥爷,我有个法子,你要不要试试。”

老柳头像小孩子一样催促她:“哎呀丫头你就快说,别卖关子。”

秀瑶哈哈笑道:“姥爷,很简单呀,你可以做中间人呀。有人想买米粮面的,你知道了,然后这边恰好有想卖的,让他放在这里,你帮他卖掉,然后咱们从中间抽去一定的佣钱,当然,粮食也行。”这里人来人往,客流量大了很多,要做中间的生意,非常划算的。

老柳头一拍巴掌,“是个好办法,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秀瑶吃了一粒葡萄干,“姥爷,你不是没想到,你是不喜欢张罗。”以前客流量小,而且柳家磨坊也没优势,现在人来人往的,当然好办事了。

老柳头立刻去找大舅,让他把活儿交给柳起,又让秀瑶把二舅妈找来,这俩人现在是磨坊的主要负责人,二舅向来是没什么主心骨的,一切都听媳妇的。

老柳头把他的意思说了一下,大舅颇有顾虑,“爹,这样会不会不大好,人家说咱们是拉皮条的了。”

老柳头笑骂:“胡说八道。老二家的,你觉得呢?”

姚氏擦着脸上的面粉,“爹,俺觉得中,是个好法子。城里那些点心铺子,还有酒楼,都要买别人家的米面,城里卖得贵,他们就喜欢来乡下买。咱们就可以直接做他们的生意,保管能成。”

“这就是瑶瑶丫头想出来的法子,你也有这个想法,更好,咱就这么办。我说你们可要记着丫头的好。”每次他都要跟家里人说是秀瑶帮忙想的法子,让他们记着,有了好处也不能忘了她。这样也算是间接地给大家一个交代,他对瑶瑶家那么好,愿意出钱出力,那也不是白给的,人家也有回报,让家里人谁都不许有意见。

大舅和姚氏都答应着,姚氏佯装吃醋,“爹,俺们都知道瑶瑶是你的心头宝,谁敢对她不好啊。就算不是瑶瑶想的,俺们也会对瑶瑶好的,他二姑家有什么需要的,爹也只管吩咐,俺们不会皱眉的。”这些年也没少帮衬孩子二姑家,反正家里不缺衣少食的,拿去支援亲戚那是做好事。

老柳头笑道:“我就知道你们明事理,成,你们去张罗吧。”

大舅就走了,姚氏却还有件事要说,“爹,我还跟大哥商量呢,咱们家是不是也买艘划子,这样的话来推磨又没时间取的人家,我们可以帮着送过去。当然,我们只管河边的,送到河边就行,可以不用再赶牲口去送,这样咱么也能多赚点。”

老柳头有些犹豫,“这样也好,就是咱们有那么多人手吗?磨坊里要忙活,还得找有人专门去送面,只怕人不够吧。”

姚氏早就想好了,“爹,够的,磨坊里现在我和大哥就能管过来,让大起或者二升去都行。”

“姥爷,如果人手够的话,我觉得也好呢,而且咱们还能扩大生意。除了送面,还能让那些没有时间送粮食来推磨的人把麦子也送到咱们船上,咱们带回来给他们推了,到时候再送回去。这样一来回,他们怎么也要给跑腿钱吧。”瑶瑶听见了要来帮二舅妈说话。

姚氏在秀瑶头上摸了一下,“爹,俺就是这个意思,就是说不出来,瑶瑶替俺说了。”

老柳头盘算了一下,“那得让他三爷爷给打只划子。”

姚氏忙道:“爹,新做船的话不划算,还慢,划子也小。我看咱们干脆买两艘旧船。就算旧点,只要好用就成。”

老柳头想想也是,就跟姚氏商量:“老二家的,你娘家荷塘子打渔的人家多,你回娘家问问看,能不能买两艘船。”姚氏娘家荷花塘,大家都叫荷塘子,那里位于大清河和小清河的交叉口形成的一片泊子边上。那泊子叫仙草泊,里面遍植荷花,四周的村子半耕半渔,过半数人家都有船。姚氏娘家虽然不打渔为业,但是自己家也时常驾船捕鱼,自己吃或者送人,都是极好的。

姚氏自然同意,“行,你我就快去快回。”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殷尛雨和wong0wong 亲的地雷。

两章合并一章更吧,修文加查资料用了好多时间,汗,纠结个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