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21温馨冬夜

重生农家乐 121温馨冬夜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氏到底也没去找柳氏的麻烦,上一次拿了一盘子咸鸭蛋回去已经被老秦头骂了一顿,说她要是再去大房捣乱,以后年纪大了他就不管她,张氏以前对老头子横,这两年反而越来越怕他了。

接下来的几天,柳氏领着秀瑶几个在家里一边纺线一边织手套,不过几天功夫已经织了好几双,多半是出去干活的人戴的全指头的,另外也有两双露指头的给秀瑶几个戴。家里早先纺好的线和存棉也都用完了,得去三爷爷家取新棉花回来。

秀瑶道:“三爷爷家的棉花应该好了吧,我去问问。”

柳氏道:“你等着,我和你一起去。”说着她就去拿了一个灰布缝的钱袋子,里面叮叮当当的都是铜钱。

秀瑶诧异道:“娘,不用那么多钱。俺三爷爷说用棉花也行。”乡下人找人加工点什么,经常都是直接从物品里拿出一点来作为报酬留给人家,拿钱的极少。

柳氏笑道:“这个不是棉花钱,这个是租房的钱。”

秀瑶想想也是,毕竟不好白住三爷爷的房子,再说了,二嬷嬷的家什儿都给了钱,三爷爷家的房子没道理不给。

秀容见了问道:“娘,咱要把这房子买下来吗?”这么一座三间草屋子的小院,应该很便宜。

柳絮听见道:“要买也买好点的,这么破的院子要了干嘛,你大哥要成亲的,肯定不行。”她又对柳氏道:“姐,你就让爹给你出几吊钱,实在不行,我还有私房钱呢。”

柳氏道:“你的是你的,你也要过日子的。”她连爹娘的钱都不要,妹妹的钱就更不会要的。

这次回娘家,李氏要把之前攒的私房钱给她,柳氏说什么都没要。她跟李氏说要白手起家,一点点地赚,这样孩子们才会珍惜,否则他们只会觉得姥娘家就应该帮忙,如此下去,很可能就会有人越来越以为姥姥家帮自己是理所当然的,跟张氏有一样的想法,那样对她来说是很可怕的。

柳氏盘算过了,三爷爷这三间屋子,要买的话自然一点都不贵,但是她想攒钱到时候盖新的,而且就算买也要买稍微大点的。家里孩子多,太小了住不开。况且柳絮说得也对,大业就该成亲了,怎么也得给他们夫妻一间房才行。

柳氏领着秀瑶去三爷爷家拿弹好的棉花,他们一家人正在忙活,见柳氏来了,笑着往屋里让,说炕头热乎坐着暖和暖和。

柳氏因为要跟他们说话,所以也不推辞,就坐下了,笑道:“这天儿还真冷,幸亏有俺大爷给弹棉花,要不我们可犯愁。”

三嬷嬷笑道:“有什么犯愁,村里多的是,想借谁家还不舍得,这是你照顾我们生意。”说着又抓炒花生给秀要吃。

秀瑶道了谢,抓了一小把,在一边静静地吃。

寒暄了一会,说了些家长里短的话,柳氏拿出钱袋,笑道:“我们一分家,住都没地,还真是多亏了俺大爷和大娘你了,要不我们真是要去睡场里的草棚子。大人不怕什么,你说让孩子可怎么办。”

三嬷嬷也是唏嘘不已,“我还跟你大爷说呢,你说那个老四也不是糊涂的,怎么分家的事儿就这么糊涂,竟然一点东西都不给大房。再说了,哪里有嫌弃大房人多,就把大房分出来的道理?”

柳氏苦笑,“俺公婆也有他们的打算。”

三嬷嬷哼道:“什么打算我看就跟你二嬷嬷说的那样,嫌你们人多,看你娘家还有个磨坊,想让你管娘家要钱呢。也不想想,娘家的钱就是白来的?”

三嬷嬷对这个深有感触,她闺女的婆婆就让媳妇三天两头来家要东西,不是来弹棉花就是借粮食。就算是亲闺女,可家里也有儿子媳妇不是。

说了一会儿,柳氏便道:“大娘,那房子虽然是闲着,可也不好白住。”说着就往外数钱,“我跟男人商量过了,咱们情分归情分,日常里互相帮衬,一起种地已经帮很多,那是情分。这个房子咱们可得算清楚,我们住着,一年里就得给赁钱。”

三嬷嬷一听,忙摆手道:“看你,说的什么话?那三间破屋子,放着也是白放着,我跟你说,还得让人多去看着,打扫,时不时修修。这不住人的房子,没两年就破败的不成样子,这么说我都还得给你看房子的钱呢。”

这三间屋子在乡下基本是没人租的,而且平日里还得负责看管、修葺,那也是一笔钱,秦大福一家住着,三爷爷一家也省心。

秀瑶笑道:“嬷嬷,你们房子放着是放着,可俺爹娘觉得俺们住房子就得给钱。他们念叨了好久呢。”

三嬷嬷叹道:“我说大业娘,你也忒好强了点。这刚分家,粮食都借着吃,哪里还有钱?”

柳氏笑道:“再没钱,这点钱也能捯腾出来,秀娴在外面给人帮工呢,他爹也领着二显出去帮人编席,老大还跟着二叔去出夫。娘家也帮了几个儿。”

三嬷嬷就去喊老头子进来,将柳氏的意思说给他听。

三爷爷一听连声道:“那可不行,当时我去主持他们分家就主动把房子让他们住着,哪里能要钱呢。”

柳氏忙下地,再三解释自己和大福的意思,秀瑶也在一边时不时帮一句。

三嬷嬷道:“老头子,我看就依着孩子吧,也让人家住得踏实,攒两年缓过劲了,人家可以去盖新房子。”

三爷爷叹了口气,“你们这些孩子啊,就是要强。行,就依着你。”

柳氏笑道:“我打听过了,这么三间屋子,赁一年怎么都要三百钱。”稍微好点的一吊,一般的差不多要五百,这房子因为挺破旧的,三百足够了。

三爷爷看她着实办事,一点不虚,既没有高抬也没有低压,不过这乡下小地方的房子,就算是这个价钱,可未必有人租赁。

三爷爷就笑道:“是这么个样子的。不过我们找人看房子也费劲。咱这样,凑活一下,两百就中。从今儿开始算,之前就别计较。咱们可不是外人,都是自己家人,你们不是也送白菜了吗?要不我们这一冬的菜还不够吃呢。”

柳氏看他肯了,喜道:“那可要多谢大娘大爷,俺们小辈沾了便宜。”说着就把钱数出来摊在炕上。

三爷爷也不用数就让老婆子收了。

柳氏就起身告辞,三爷爷又让小子把她的棉花和棉籽拎过来,道:“棉花是照旧扣了,你就不用再丁是丁卯是卯,快家去忙活吧。”

柳氏知道他肯定留的少,想人家一天到晚地轧棉花弹棉花也累得很,心里很是感激,只想等自己家好起来了,再慢慢还人情吧。

有了棉花,柳氏几个人整天在家里织手套,因为天寒地冻的,大家都没别的事,也没什么串门的,所以她们也能专心做活。

不几日就做好了几副手套,柳氏想着是不是让人给儿子和二叔捎了去,这样他们起码能用上一段时间。

这期间李氏又打发柳起来了一次,把又帮着晒得地瓜枣都送了来。

冬日白天短,不过申时末就已经黑了天,屋里更是黑乎乎的必须点灯。

北风呼呼地刮着,打着旋带着哨音在院子里盘旋,将草苫子掀得刷拉刷拉地响。大家早早地吃了晚饭,然后关上院门,又把窗户外面的挡风草苫子放下来保暖。

秀容烧水给大家泡脚,都洗干净了都围坐在炕桌前织手套。

家里就四副针,柳氏、小姨、秀芹、秀容四个人织,秀瑶就没事儿干了,她想帮着纺线,秀芹道:“小妹,歇会儿吧,我纺了许多了,过两天再纺也够。”

自从有了脚踏纺线车子,她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儿,效率快了很多,这线就足够用的。

秀瑶笑道:“那我给你们拐线吧。”把几股线纺成一股,这样就能直接织手套了。

秀芹笑道:“我都拐了那么多,那边黑乎乎的,你快上炕暖和吧。”说话间,爆了一个灯花,暗了下去,她赶紧拿了针挑了挑,又剪掉一块烧糊的灯芯。

这时候一阵风把堂屋门吹开,冷风嗖得灌进来,灯噗的一下子灭了。

大家哎呀的叫起来,秀容又赶紧撩起腰间挂的火镰打火点灯,柳氏又道:“瑶瑶,去把屋门拿棍子顶上。”

秀瑶道:“娘,我爹不是编过一个大的草帘子吗?拿过来吊门上面挡风吧,这风也太大了。”

柳氏觉得也对,就起身下来和秀瑶一起弄,找了草帘子用麻绳吊三处,然后挂在房门上头的木楔子上。

那草帘子是编了夏天躺着纳凉用的,和草苫子不一样,这个要宽,而且厚,有的用麦草做有的用谷秸,挡风很实在。

柳氏笑道:“这下可好暖和多了,夜里水缸也不会结冰。”这天还没到腊月就那么冷,屋里水缸都结了冰。弄完柳氏又回去织手套。

秀瑶看她们织手套,自己没事干,她就去把白天挖出来的青萝卜洗了一个,然后切一块块的,用盘子盛了端给她们吃,“冬天吃萝卜去火,快吃点吧,咱们家这个萝卜不怎么辣。”

秀容道:“这么冷哪里有火啊,太冷了,吃点姜汤还差不多。”

秀瑶道:“三姐,你没听人家说嘛,冬吃萝卜,夏吃姜。冬天需要去火,夏天吃姜驱寒。 ”

她一说完秀容就笑,“小妹,虽然都夸你聪明,可这个我觉得不对,冬天那么冷,夏天那么热,你是弄反了吧。”

秀瑶解释道:“没反呢,三姐你看啊,你嘴唇发干起泡,其实那就是上火呢,冬天干冷,反而容易燥,吃点萝卜更好。”

柳絮也笑道:“这个你们姥娘说过的,是这样。”说着就拿了一块萝卜,嘎嘣嘎嘣地吃起来,“瑶瑶,弄点糖来蘸着吃,还是有点辣。”

若是以前想都甭想,可现在分了家,只要不浪费不奢侈,柳氏根本不管。秀瑶就去端了糖罐子来,不过家里的糖都是发黑的红糖饴糖,可没有那种雪白的白糖。这里也有卖白糖的,但是价格贵得离谱,所以普通人家都是吃这种粗糖的。

秀瑶拿蒜臼子给她们捣碎了,然后倒在碗里,让她们蘸萝卜吃。虽然冰天雪地的,可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吃着萝卜蘸红糖,也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秀容笑道:“要是这糖是白色的,再甜点就好了。”

秀瑶心下一动,又盯着那些糖看。

柳絮敲她的头,“瑶瑶,你想什么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