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重生农家乐 > 105兄妹亲事

重生农家乐 105兄妹亲事

作者:桃花露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1:36: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那人见车上小姑娘说话,歪着头扫了一眼,目光充满了审视,依旧是凌厉冷肃的,秀瑶虽然害怕,却还是咬着唇勇敢地跟他对视着,生怕因为自己的一个眼神躲闪会害得爹被人砍死。

这时候一道清冷的声音从后面传来,“陈千总,他们就是桃源村的百姓,不是贼人。”一人骑马过来,看了秀瑶一眼。

虽然他穿着盔甲,头上戴着军帽,秀瑶还是认出来他就是齐风。

齐风看了他们一眼,道:“我们正在搜捕几个人贩子,你们不必害怕,只管去干活儿就是。”说着就策马追上去。

秦大福被吓得战战兢兢的,根本不敢抬头去看齐风,他说什么都没听仔细,眼睛里只有那明晃晃的刀锋,耳朵里也轰隆隆的都是马蹄声。

秦业扶着他,“爹,他们都走远了,是抓人贩子的。”

秀瑶望着那群骑兵远去的方向却有点疑惑,就算是几个人贩子,还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的出动骑兵她又好奇那个齐风,他不是什么什么金刀帮还是长枪帮的,怎么又成军爷了?

见不是强盗也不是随便拿替罪羊的差役,秦大福也收住了魂,他看了看秦业几个孩子,又问秀瑶几个,“吓坏了吧,没事了。”

秀瑶几个说没事。

慢慢地天大亮,东方浮起鱼肚白,太阳露出一点脑袋,也把天空映得湛蓝如洗,大地一片光亮。

虽然遇到了这么个小插曲,条子还是要去打的,他们去了凤凰山,秦大福和秦业几个打条子,秀瑶就领着秦扬在附近转转,捡拾一些种子,收获也颇丰的。

打条子回来已经又是傍晚,他们还得把条子一捆捆的捆好,然后绑上大石头,沉在河底下浸泡着。等来年开春就可以拖上来,那时候条子浸泡得软软的了,想怎么编都行,一点不费力气,而且条子还更有韧性。

除了打条子,他们也去沙河边割了一车蒲子回来放在家里备用,冬天可以编蒲袜。本来老秦家冬天都是在院子里挖地窖然后编高粱蔑席子的,如今已经分了家,秦大福就不能再去编席了。现在家里也没秫秸,他也没编席的材料,所以只能编草鞋。

除了自用,也能换点钱回来补贴家用。

对于路上遇到的惊险事儿,秦大福几个回来也就那么一说,只说是遇到官差捉拿人贩子什么的,没说被人拿刀指着的事情,生怕吓着柳氏等人。

可秦扬少不得还是自己想象着,然后添油加醋给人讲,似乎这样讲讲,他就成了那样威风八面的大将军,骑着高头大马,披坚执锐,英勇无敌一样。

没几日,秦扬和秦二贵又一起去服差役,要到年底才能回来,那边管口粮,一天还能给几文钱的补贴。本来秦大福家不用去的,可秦业想给家里赚点钱,所以还是跟着二叔去了。

这日秀瑶带着秦扬去搂草回来,两人冻得哆哆嗦嗦的,路过爷爷家的时候,恰好秀丽跑出来,看到他们喊道:“姐姐,扬扬,大姑来了,我要去喊你们呢。”

秀瑶把自己捡来的酸枣给她吃,“嗯,我回家说一声。”她对秦扬道:“小羊儿,你直接去嬷嬷家,给大姑问好啊。”

秦扬答应了,和秀丽去了嬷嬷家,秀瑶送草回家,顺便告诉娘。

柳氏正带着秀芹秀容在家里给秦大福把泡醒的铺子用铁梳子梳破呢,听见秀瑶说大姑来了,她起身擦了擦手,对俩女儿道:“你们先弄着,我去看看。等你们爹和二显回来让他们也过去啊。”

秀芹和秀容应了,就继续梳蒲子,秀瑶喝了口水出来问道:“爹和二哥呢?”

秀容道:“被人找去帮忙挖地窖了。”

秀瑶嗯了一声,道:“大姐,三姐,那我去看看大姑。”说着她就跑去爷爷家。

三个姑姑基本都要正月里回娘家的时候才会回来的,平日里很少回来。一是路远,二是家里也有公婆管着,活儿多,不自由。三是张氏也不想她们总回来,忙忙活活的,回来一趟不容易。

那么现在不过年不过节的,大姑回来干嘛呢?

秀瑶就好奇了,所以要去看看,否则她才不会主动去嬷嬷家看人脸色呢。

秀瑶大姑婆家条件好一些,她倒是不怎么受累,但是有个不亚于张氏的厉害婆婆,把她管得有点过了。在婆家唯唯诺诺的,可回了娘家又觉得自己挺体面的,至少比三个弟媳要强的多,所以说话什么的也挺有气势的,尤其喜欢插手娘家的一些事情。

秀瑶凑过去,看大姑穿着厚实的枣红色棉衣,绾着乡下流行的发髻,头上插着镀银的铜簪,耳上戴着银坠子,看起来白净胖乎,富态得很,她叫了一声,“大姑.”

秦大姑看了她一眼,嗯了一声,有些严肃,“瑶瑶也八岁了吧,是大姑娘了,该多帮衬家里干活。”

秀瑶立刻道:“大姑,我刚去搂草回来。”

秦大姑嗯了一声,“这样才好,多帮着家里干活儿,都上进一家子才有希望。”

听她回娘家竟然说教来,张氏把脸一沉,“你一年回来这么一回,就别说这些,说正经事儿吧。”

秦大姑笑了笑,“娘,俺婆婆说,咱们是亲家,让我多回来走动走动,我这不是都脱不开身,要不一年也多回来两回。”

她又对柳氏道:“我方才听咱娘说分家了,真是没想到的事儿。大业娘分了家也还是一家人,你可不能和爹娘生分,有什么事儿也得先想着爹娘。”

柳氏笑道:“大姐你就放心吧。”

站在堂屋的二婶听了,一撇嘴,没好气地道:“娘家送东西来可就不想着这边,当然是自己吞了好。”

秦大姑瞥了一眼,喊道:“二贵家的,有话就进来说,怎么在外面嘀嘀咕咕的,让人看着小家子气。”

二婶哼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不肯听她啰嗦。

秦大姑见二婶没进来,对张氏道:“娘,你现在对媳妇儿们越来越纵容,这是什么规矩?真是让人笑话。要是俺婆婆,家里来了人还这样,早拿棍子敲上了。”

三婶凑过来笑道:“大姐,二嫂没听见去晒草了。”

秦大姑哼了一声,又对张氏道:“娘,你们分家也不让人给我捎个信,我也回来看看。”

张氏道:“你回来能顶什么用,能给家里多两亩地啊。”

秦大姑见张氏面色不善,就笑道:“地我管不着,但怎么还不带点家什儿回来?”她转首对柳氏道:“大业娘,我带了一只风箱回来,另外还有几尺布,还有些针线零碎的,虽然不起眼,可都是好东西,你们刚分出去,肯定没东西,就给你们使用吧。”

柳氏知道大姑姐的脾气,对人好但是嘴上不饶人,也要说东说西的,她给东西你若是不感恩戴德的留下,那就是得罪她的。

在婆婆这里也不合适推推搡搡,对待秦大姑就得收下她的东西,然后回头把钱送上,不留下把柄,否则以后也有的缠。

柳氏有了计较自然就不推辞,她笑道:“多谢大姐,我们正犯愁没风箱怎么做饭呢。”

张氏瞥了她一眼,道:“我还以为你能让杨柳村给做个风箱送来呢。”

柳氏见婆婆又说管娘家要东西的话,就不吱声了,秀瑶大声道:“嬷嬷,咱们分家又没跟俺姥爷家说,人家也不知道。再说了,俺姥爷之前刚给了咱们一石粮食,他们家也没那么多闲家什儿。”

张氏见她顶嘴,扬巴掌就要打,秀瑶就跑出去了,秦扬对着张氏道:“不许打我姐姐。”也跟着跑出去不肯被张氏抱在怀里。

秦大姑忙道:“娘本来就这样,人家要是想给,主动就给了,要是大业娘去要,少不得还不好开口呢。她娘家也有哥哥嫂子的。我们姊妹能帮的就帮了,他二姑三姑没回来啊?”

张氏道:“都忙呢,哪里有时间回来。”再说,二姑和三姑嫁得可没大姑那么好,回来也带不了什么东西,还耽误时间,让家里忙活,不如少回来几趟。

秦大姑又说二姑三姑不对,得多回来几趟看看爹娘之类的,张氏赶紧道:“你是回头就走呢,还是住一宿”

秦大姑道:“娘,回去就半夜了,明儿一早走。”

张氏一想,闺女住下又得吃饭,她就对柳氏道:“你大姐也好久没回来,晚上去你们那里住一宿。”

柳氏忙道:“娘,我们刚打了炕洞子,睡得挤挤巴巴的。他大姑去了,就怕不舒服。”

秦大姑立刻指着里间道:“娘,谁睡西里间呢?”

自从分家以后,二贵家住了东间和东里间,三顺家住东厢,秦产在东里间睡,女孩子们就都在东厢北炕上。所以,现在西里间空出来了,张氏放了自己的东西,不让人随便进去。

张氏只好道:“嗯,你困里间也行,我拾掇一下。”说着又对柳氏道:“我们晚上没什么准备的,让你大姑姐去你家吃饭吧。”

柳氏当然不拒绝,不过是招待个大姑姐,又不是天皇老子,反正家里的情况他们也知道,没什么好说的。她又问大姑怎么来的,秦大姑道:“你姐夫把我送到凤凰村,我走过来的。明儿我再去凤凰村等就成。”

柳氏笑道:“怎么不让姐夫也来,都到了家门口。”

秦大姑道:“他还忙着呢,再说,你姐夫到咱家来也不习惯,吃没得吃,喝没得喝的。”说着就挽了柳氏的手,“走,你来坐下,跟你说点事儿。”

秀瑶在窗外听见,立刻就凑过去,这时候秀美和秀娟、秀婷也回来,看到秀瑶在窗边,喊道:“秀瑶,你来我们家做什么。”

秀瑶没理睬她们,听见大姑说:“俺婆婆说的,那可是户好人家,姑娘模样好,针线活儿也没得挑,家里还有几十亩好地,陪送也丰厚。”

柳氏心里倒是喜欢,大业已经十七该说亲了,南村北屯的说着,成亲也就得二十多了,“大姐,这么好的条件,人家能看上咱们吗?你没给他们说咱家情况。我们刚分家,家里可什么都没,房子没,地也没。”

秦大姑笑道:“咱家没,他姥娘家有了,说柳家磨坊,人家一打听,那可气派着呢。”

柳氏摇头,道:“大姐,那虽然是俺娘家,可毕竟姓柳,大业可是姓秦呢,不一样,你得跟人家说清楚。”

秦大姑有点不乐意道:“大业娘,你这个得弄清楚,大业可是你的儿子,是咱们老秦家的长孙,除了大业,你还有二显呢。你要是不开个好头,以后的孩子怎么说亲?接下来秀芹也得说人家吧,秀芹的亲事你定了吗?”

柳氏刚说了个还没,秦大姑立刻道:“大业娘,你这样不行,闺女的亲事也得惦记着,大业十七秀芹也十五了,正是该说人家的时候,定下亲过两年也就不小了。对了,他小姨定亲了吧,他小姨多大了,应该也有个十□了吧。”

柳氏听她东扯西扯就开始有点不高兴,道:“他小姨定了亲的,过些日子就出门。”

秦大姑又开始啰嗦,“我听说她拖了也好久,看了好几家人家都不同意是吧,俺婆婆都给我说呢,好多人家说你们家那个小姨人不怎么样,相看好几家都不中,都把自己当成千金小姐尊着呢。”

柳氏心里不乐意,却也碍于面子不好说她,只得道:“他小姨是养得稍微娇气点,却没有大姐说的那么厉害。相亲相亲,本来就是相亲,又不是一家看中就行的事儿。”

秦大姑打断她,“我说话你别不爱听,我婆婆也说我这个人直爽,但是我都是为自己家人好。他小姨下面好几个侄女都出嫁了,她还在家里呆着不像话,这样会影响咱们……”

作者有话要说:到了年纪就说亲,人生就那么点大事了,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