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科幻 > 快穿之非常生物见闻录 > 第四百八十七章:造反只为诛九族(17)【二合一】

所以,得到指示稍微拖一拖,前来镇压白莲教的将士赶到西平府时,白莲教以及愿意跟白莲教一起走的早跑了。

西平府只剩下部分不愿背井离乡的百姓,有家业的百姓和少数官员士绅。

以及大片无主土地、府邸和商铺。

没办法,那些土豪劣绅,贪官污吏之流,基本都被曲洁配合着白莲教杀干净了,剩下罪不该死的官员和士绅数量实在太少,所以才叫少数官员士绅嘛。

而人都死了。

土地、府邸和商铺可不就无主了。

这时候吧,负责领兵镇压白莲教逆贼的宛平侯,其实也有些不知所措,只能先派手下士兵维持府衙秩序,接管本府无主土地商铺,自己再顺带着贪点。

然后快马加鞭回京禀告。

等待上面的下一步通知指示。

毕竟上面只是派他来西平府这边镇压白莲教,如今白莲教都已经跑其他地方去了,他也不好没有旨意就追过去。

自然只能先禀报,等下一步消息。

这一来一回,少说得耽误半个月。

不过宛平侯可一点都不急,毕竟半个月不用打仗,还能趁机多对本地那些无主资产做点手脚,收拢到自己手里。

不要太美好,着啥急。

而半个月后,曲洁他们已经把附近的析津府也扫荡了一遍,又换地方了。

宛平侯收到旨意赶过去的时候。

依旧是扑了个空,只能继续内心兴奋不已,表面悲痛不已的接管府衙,无主的土地房产,并顺带着再贪亿点点。

虽然理论来讲,他出兵在外有便宜行事的权力,现在直接追杀已经前往其他郡府的白莲教也说得过去,并不用担心会被弹劾,但因为那些无主的土地和房产实在是太好贪,也太容易贪,再加上他手下那些士兵多多少少都能贪点。

所以宛平侯带领的这支队伍,突然一下子变得格外守规矩,甚至于守规矩到死板,抠字眼的地步,始终坚持着事事回禀,没有上面的指示坚决不动弹。

怎么形容呢?

文官想鸡蛋里挑骨头都不好挑。

这种局面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曲洁他们几乎是一路横扫,基本不用担心遇到什么大规模的镇压,最多就是需要对付一下部分郡府本地武装,以及一些地方上豪强,地方藩王的私兵或家丁。

再加上他们还刻意避开附近就有大量士兵驻扎,很容易调遣过来的郡府。

整个扫荡过程不要太顺利。

宛平侯他们则是一直落后一点,一直在等上面指示,刻板的让那些本来就很刻板的文官都快气死的追着白莲教。

并且一直追,但却始终追不上。

虽然过程啥战功都没有,甚至朝廷已经开始克扣他们的粮食和军饷,他们也依旧追得可开心了,毕竟他们啥伤亡都没有,一路上赚了那么多土地房产和小农庄啥,到哪再去找这么好的事啊?

要真把白莲教剿灭了。

他们又哪还有继续这么干的机会?

不过他们是一点都不着急,甚至还挺开心的,那些全家被灭或者被灭了大半,很多资产已经被人瓜分,或者找不回来的官员士绅,以及自己老家那边已经有些危险,随时有可能会被白莲教袭击的那些官员士绅们,又如何能不急?

他们有的都已经急得上火了。

弹劾的奏折更是堆满了乾清宫。

而让他们有些意外的是,宣武帝好像并不着急的样子,既没有生气,也没有增派士兵,更没有催促惩罚宛平侯。

京城,齐府。

也就是如今内阁首辅齐老的府邸。

姜南府,淮羊府,南裳府等数府郡出生的官员,以及齐老的门生弟子,特地找了个休沐的机会,陆续偷偷前往齐府,开会的同时,顺带商量该怎么办。

毕竟白莲教快祸害到他们那了。

他们在京城当然没啥危险,暂时也不用担心会被白莲教祸害到,可他们的大部分资产和亲眷都还在老家呢,祖坟也在老家呢,按白莲教过往的那些操作来看,要真祸害到他们老家那,别说保住资产了,能不能把命保住都是问题。

为此,族里面的那些个长辈同辈。

已经不知寄了多少封信来。

「齐老,您说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想法啊,宛平侯这么做我倒还能理解,毕竟是为了多贪点土地和资产,可是陛下如此放任,不抓紧时间剿灭白莲教,朝廷威严何在,陛下的脸面又何在呢?」

「陛下是个什么想法,以及宛平侯又是个什么想法,我倒是不关心,我关心的是再这样下去,白莲教就要祸害到我老家了,也要祸害到咱们在场诸位的老家了,虽然白莲教不烧宗祠,也不挖祖坟,但要是家产被抢走,族人都被杀的七七八八,甚至有可能杀干净的话。

那跟烧宗祠,挖祖坟有什么区别?

还不如烧宗祠挖祖坟呢!

毕竟烧了挖了还能重建,可族人要是死了,或者死绝了,哪年能恢复?」

「齐老,我们都等您拿主意呢!」

「再这样下去,咱们还不得被族里面的长辈唾沫星子给淹死,被族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说我们见死不救,全族供着当京官,结果族人都保护不了。」

「必须得让陛下拿个主意,这事不能再拖了,那些白莲教众不讲武德!」

齐老一句话没说,甚至一个字都还没说,下面那些个官员们,便一个个十分焦虑的,七嘴八舌说起了自身担忧。

催促齐老拿个主意。

真真是火烧眉毛,不得不急。

许久,众人的嘈杂声才在齐老轻叩了一下桌面后,静下来,齐齐望向他。

「现在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宛平侯是什么态度,而是在于,陛下是什么态度,要是陛下态度坚决,宛平侯胆子再大,也不敢为了点蝇头小利欺君抗旨。

我有点担心是陛下尝到了甜头。

在故意放任白莲教!」

齐老这番话一出,在场有的官员当场愣住,有的官员若有所思,也有官员摸不着头脑,不知所措,还好意思问:

「怎么会?陛下能尝到啥甜头?」

「笨死你算了,藩王一直是陛下乃至先帝,先先帝的心头刺,只是除了直接造反的好处理外,剩下的,只能在削去军权的同时,多给予一些其他厚待。

不然他们就要闹,就要哭乾坤陵。

有些藩王的土地比皇庄都要多。

过得比皇帝奢侈的多。

白莲教才折腾了不到半年,就已经灭绝了六位藩王,其他郡王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就以目前数量来算,明年宗室支出的奉银,至少能节省下三分之一。

另外那些藩王死后空出来的土地。

不基本都被收入皇庄了。

剩下还有不少无主土地,则是被直接分给了少地或者无地的百姓,看起来那些郡府被祸害了一遍,可实际不过是让那些郡府恢复开国之初的模样罢了。

这对于当今而言,恐怕还是好事。

毕竟剩余大部分百姓都已经有了土地,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未来三五十年应该还是能保持安稳,再创盛世的。」

在场官员都不傻,某些方向只是没想到罢了,此时被齐老这么一点拨,当即就有聪明的,明白了宣武

帝的想法。

朝代灭亡除了天灾外敌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于土地兼并,只要能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就能续一波国运,白莲教的这番操作,对于实际利益受损的官员士绅而言,自然恨之入骨,但如果从国家层面,从长远角度和抑制土地兼并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有利于国家的。

毕竟人口少了,土地又从那些官员士绅手里夺走,分给了百姓,相当于搞了次类似于朝代末年的土地重新分配。

宣武帝虽然年纪不大,但他人可不蠢,甚至能用十分聪明来形容,刚开始可能有些生气,但等他脑子转过弯来。

发现这种情况的好处之后。

自然就愿意配合了。

听到这,为数不多先前没想明白的那点官员,如今也总算想明白,然后脸色发青的嘀咕着怎么能这样,皇帝怎能跟白莲教合伙对付他们这些官员士绅?

「陛下何故造反?」

「齐老,我有一个大胆猜想,嘉和公主和陛下不会是合作关系吧,如果说白莲教有能耐,在地下挖那么多地下通道,偷走那么多官员勋贵的资产,那么陛下应该也有能力啊,这太可怕了!」

「我甚至怀疑白莲教是不是也被人腐蚀掌控了,现在的白莲教,地位不会等同于锦衣卫,或者说东厂啥的吧!」

「陛下这是视我等为仇寇?」

「齐老,这也太可怕了,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啊,难道只能坐以待毙吗?」

「够了,都给我静一静,有些想法你们想想也就罢了,不要说出来,要是彻底撕破脸面,对我们没有任何好处。

这样吧,明日大家继续上奏折。

我再去联络一下勋贵那边。

还有宗室那边。

不能再让陛下这么胡搞下去了,再这么搞下去,必然天下大乱,只希望陛下不要太过鼠目寸光,光看到好处,看不到坏处,你们都回去仔细琢磨琢磨明天怎么上折子,多分析白莲教的危害。

即便死谏。

也一定要迅速剿灭白莲教。」

齐老拍了下桌子,并且等屋里静了下来,这才说起自己的详细计划,其实也不能算什么计划,无非就是多联络人手,以近似逼宫的形式达成自身目的。

没办法,宣武帝做的太过分了。

简直要把他们逼到绝路。

如果这次还不能成功的话,那么换个皇帝,其实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情。

都要被逼死了,还有啥不敢做的?

当天下午,内阁首府齐老便派遣人手联络上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以及不少此次利益有所受损,或者利益即将受损的勋贵和宗室,将自己的猜测与他们诉说了一遍,并顺利达成合作协议。

然后,第二天的大朝会上。

百官勋贵和宗室,再一次十分难得的齐心协力,开始弹劾,以及提要求。

弹劾对象主要是宛平侯以及各地府尹,弹劾他们尸位素餐,废物无能,当然了,弹劾的内容实际不重要,重要的是后面,如何彻底解决白莲教的问题。看書菈

「陛下,臣建议必须得派出一支能够随机行动,顺时而动的队伍,不管任何地方事宜的,只负责剿灭白莲教。」

「臣建议,如若陛下实在剿灭不了白莲教的话,那不若还是放权给地方府尹豪强,让他们自己组兵对抗,也免得他们忠心为国几十年,结果国家却无法庇护他们,为贼所杀,又无法复仇。」

「臣附议!」

在大臣们言辞相当激烈的,提着一些或中肯,或宣武帝光听着就气血上涌的建议时,那些宗室成员们也没闲着。

纷纷直接在朝堂之上大哭起来。

主要就是哭,当年自家父亲或者祖父手握兵权的时候镇守边疆,别说什么白莲教了,就是南蛮北戎都不敢侵犯边界分毫,本来先帝和先先帝收走他们兵权时,他们还高兴不已,觉得此后总算能够安享太平,却没想到国家如今已经弱到连他们这些皇族王爷郡王,随时都能性命不保,内心悲痛实在难以自抑。

所以才会在朝堂之上哭起来。

不知死后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反正就是怎么恶心宣武帝怎么来。

至于宣武帝本帝,当然是气的脸色发紫,且过程除了反驳两句,放权给府尹和地方豪强,那不是历朝历代即将亡国,形成割据才会有的事,尔等究竟是何居心之外,实在难以再反驳些什么。

最后这场朝会自然是不欢而散。

不过百官勋贵和那些皇族宗室却不肯就此结束,毕竟他们的目的还没有达成,皇帝那边能拖,他们可拖不了,所以下一招当然就是哭太庙的哭太庙,跪朝政大殿的跪朝政大殿,死谏的死谏。

还有太学学子,国子监学子。

来到皇宫门口静坐抗议。

另外民间的宣传舆论也没放过,虽说不至于太过于撕破脸,但他们也已然在明里暗里,指责宣武帝昏庸无能了。

总之此时皇帝和百官勋贵宗室,已经不再是合作关系,而是针尖对麦芒。

连一直不管事的太后。

都因此被惊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